八年级生物下册 6.2.1 遗传教案 (新版)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7
遗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4.说出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2.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科学的解释生男生女的责任不全在于女性,而在于与卵子结合的精子类型.【教学重点】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3.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3.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教学过程】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讲述:留心观察我们熟悉的亲朋好友,不难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回答:略)讲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以及舌头能否卷起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讲述:刚才几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回答得都很正确.通过解答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得出:生物的相对性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的性状表现.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生物的相对性状一般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出示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大家不妨试试自己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提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成对存在着.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d表示).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DD)时,这个人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而另一个是隐性基因(Dd)时,则表现出显性基因(D)所决定的显性性状,这个人也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dd),这个人表现为隐性性状—无耳垂.提问:假如母亲无耳垂(dd),而父亲有耳垂(Dd),那么他们所生子女的耳垂性状表现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讲述: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染色体说起.原来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通过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这一对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也随着分离开来,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出示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指着图讲解:母亲无耳垂(dd),她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有性状为无耳垂基因d的卵细胞,而父亲有耳垂(Dd),他产生二种精子,可能是含有控制有耳垂基因D的精子,也可能是控制无耳垂基因d的精子.这样,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有Dd和dd两种可能性,他们所生子女就有可能有耳垂(Dd),也可能无耳垂(dd).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能够从亲代传给子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提问: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略)讲述: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是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融合而成的.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其子女的.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其后代.二、遗传的物质基础1.学生自学、讨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1)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染色体(如存在的位置、组成、生物体中的数目等).(3)尝试描述基因(如存在的位置、在生物体中存在的形式及功能等).(4)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六个概念的概念图.2.染色体生物体的遗传现象与遗传物质有关.提问: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价.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存在的位置,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教师提示学生从染色体的概念、存在的位置、组成、在生物体中的数目和存在形式等思考.学生描述后,教师归纳总结:(1)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2)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在体细胞中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展示几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让学生观察发现:生物体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成对存在);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教师强调:子代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展示人体生殖时父母体细胞、生殖细胞(配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在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形成受精卵时恢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3.DNA和基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染色体、DNA分子链和基于图片,学生观察,强化学生对染色体、DNA 分子链和基因的感性认识.展示有耳垂和无耳垂、拇指弯曲与直伸两组相对性状,学生思考:这些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引出基因,强调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师生一起归纳小结:(1)生物体的细胞核上有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DNA和基因.(2)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和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成对出现.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学生思考:基因、DNA分子和染色体三者的数目存在什么关系?师生归纳:(1)基因的数目大于DNA分子数目.(2)DNA分子数目大于或等于染色体数目.学生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这六个概念的概念图.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六个概念存在着什么关系?(包含关系),然后思考以什么方式(或图示)表达这种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指导纠正,最后给出建议图示.三、人的性别决定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观察目的是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点;区分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异同,各个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师生进行小结: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3.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男性染色体表示22+XY――女性染色体表示22+XX.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明确方向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提取信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进入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出问题: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提出进一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模拟实验:探究人的出生性别比例1.学生3人一组,自行制作游戏图片.红色代表女性,剪成10张写上X;白色代表男性,剪成20张,其中10张每张写上X,另10张写上Y.红白纸征分别放入信封中.2.学生随机抽取纸片,统计数据(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游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奥秘.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结论的不同如学生喜欢“生男”而不喜欢“生女”此时应再次进行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的教育.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人类的生殖过程小结真实情况再现: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在决定性别时的作用.知识小结: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有效地进行经验和知识的转换.【课堂小结】。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说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载体。
2.能够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并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说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二)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
第一节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
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
续现象。
一、导入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有何异同?
二、新授
性状:生物体的这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遗传: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三、教学过程
1.观察与思考
⑴观察P29图中几种生物性状。
⑵同学间观察下列性状
①有无耳垂
②单双眼皮
③舌能否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④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讨论:⑴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知自身所有性状?
⑵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解析:⑴性状可通过观察、测量得知,有些测用仪器测定。
⑵性状指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讨论:这些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什么?怎样用
名称来区分它们?
3.照片欣赏并讨论:为何我们有些像爸爸,又有些像妈妈?
①讨论: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这些性状是怎么传递给后代的?
②引入染色体并介绍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③介绍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
④总结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
四、小结
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定义。
遗传的定义,性状的传递方式和流程。
2021冀教版生物初二下册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因操纵的。
(4)举例说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片资料,明白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遗传学的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
2.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看法、讨论法、讲解法【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请依照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亲小孩会打洞”,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
2.亲代并没有把性状直截了当传给后代,而是通过生殖细胞将各自的一半染色体遗传给了后代,从而使其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并完成练习。
师:你明白哪些关于染色体的知识?生:(相互补充回答)染色体是细胞核上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不同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师:同学们的知识把握得专门牢固。
早在19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就差不多认识到染色体与遗传有关,并发觉染色体要紧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
那么,起遗传作用的是哪种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新知导学(一)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师:1952年,赫尔稀和蔡斯进行了专门闻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你还记得什么是噬菌体吗?它由哪几部分构成?(展现噬菌体图片)生: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头部内是核酸构成的核心,也确实是DNA。
师:噬菌体是如何样侵染细菌的呢?生: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细菌内部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从而大量繁育。
第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复习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4.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四、教学过程一、生物的遗传1. 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1)概念:生物体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儿子长得像父母)。
(2)意义: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
(3)主要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遗传信息的中心).2.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兔子的毛色和猫的毛色就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种生物;人的眼皮和人的耳垂也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一性状)。
3.基因和染色体(1)染色体:①在某种生物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成对的染色体。
如人体细胞含23对染色体。
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每一个染色体一般只人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2)基因的概念:基因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DNA中,由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携带。
(3)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
(4)基因的传递: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子代。
(5)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6)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性、隐性性状。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的遗传。
(3)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4)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图片掌握性状及性状的传递。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教学难点】性状的传递。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照片《母与子》,你能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评论:“他简直就是他父亲的翻版。
”“她长得太像她的母亲了。
”大家想一想,父母是如何把自己的特征传递给孩子的呢?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二、新知导学(一)性状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叫做“我说你猜”。
游戏规则:一个人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动物图像或植物图像,描述这种动物或植物的各种特征,如生活习性、形态结构、行为方式、食性等,其他人根据这名同学的描述,推测这是什么生物。
(展示家兔、仙人球等生物的图片)生:分组做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当中,同学们描述了很多生物的特征,比如:红眼睛、三瓣嘴、长耳朵、圆形、有刺等等。
这些特征就是我们在遗传学上所说的性状。
那么什么是性状呢?生: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如家兔的毛色、豌豆茎的高度、种子的形态、花的颜色等。
师:看下面这些例子,哪些是生物的性状?哪些不是生物的性状?为什么?(展示图片)生:红色的石头、鲸鱼喷水、鸟类卵生不属于性状。
因为石头不是生物,鲸鱼喷水是呼吸。
师:是的,生物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不包括生理行为,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第一节遗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说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知道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4.知道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5.了解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6.知道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过程方法
通过对控制生物性状物质的分析,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性状表现。
情感价值
1.用遗传学知识解释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依法学生深层次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爱。
2.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
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
3.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性状的概念,染色体 DNA 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难点
染色体 DNA 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基因的遗传过程。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举一些关于相对性状的例子,比如:人有无耳垂、直发与卷发、拇指能否弯曲、中指长于无名
指与短语无名指等等,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并请学生讲述自己那里与妈妈长得像,哪里与爸爸长得像,借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根据这些性状的例子引出“性状”的概念。
以及“遗传”的定义。
指出后代长得像妈妈或者像爸爸的现象就是遗传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自己的身上的相对性状属于哪种类型。
课件展示小品《超生游击队》认为生不出男孩就是女人的过错。
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紧接着。
教师导入。
那么生男生女由谁决定的呢?
(二)学习新课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生物的性状
(学习要求:仔细研读课本内容,独立思考
....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2、什么是相对性状?举例说明。
跟踪练习:
1、下列所述不属于性状的是()。
A、皮肤的颜色
B、人的血型
C、耳垂的有无
D、衣服的颜色
2、有些同学认为,“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以及“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都可以看作是相对性状。
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性状的遗传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再组内探究。
)
1.仔细观察探究竟·观察图片。
描述亲代和子代之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除了上表中所列举的几种特征外,你与父亲和母亲还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3. 生物世界中遗传现象很多,请你再举一些实例与同学进行交流。
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4.请结合图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紫色白色
紫色
(1)豌豆的相对性状分别是什么?
(2)亲代和后代中各表现出哪些性状?
三、展示交流(各组选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并提出疑难问题和困惑)
第二课时遗传的物质基础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些俗语说明生物在繁殖后代过程中伴随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能使生物界的每种生物世代延续,而变异则可以使生物不断进化。
大屏幕投影图片(成龙和房祖名的图片)
教师问:同学们认识这2位明星吗?他们是什么关系?
你看他们的鼻子、下巴等像不像?
我们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的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
1.阅读教材探究竟·资料分析,认真观察图6-2-5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____。
(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的是________,注入细菌内的物质是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__________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得出结论: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或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 观察课本插图,讨论:
(1)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的存在、组成有什么特点?染色体的数目稳定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和意义?
(2)DNA的存在和结构有什么特征?
(3)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明确:染色体的概念和染色体的组成及基因的概念。
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染色体: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
染色体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是DNA分子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DNA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第三课时人的性别决定
1.阅读教材、观察图6-2-9、6-2-10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男女各有一对染色体和其他22对染色体明显不同,被称为性染色体,请问是那一对?
(2)排序图中___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___图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
(填左或右)
(3)Y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精子细胞的性染色体数目是,它是染色体;卵细胞里的性染色体的数目是,它是染色体,故精子有种,卵细胞有种。
(5)结论:人的性别差异是由决定的。
2.阅读教材,分析并完成图6-2-11的图解,来证明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请根据下列图示,完成有关图解,并回答有关问题。
完成下列图解: 后代A 性别是 ,后代B 性别是 。
2.社会上有些人认为生男生女是由妇女造成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3.说出理由: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而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精子,且这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 。
4.图片资料分析
“人的每个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玉米的体细胞内含有10对染色体,蚯蚓的体细胞内含有16对染色体,狗的体细胞内含有39对染色体。
”分析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⑴人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和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
⑵耳垂有有耳垂和无耳垂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有耳垂基因D 和无耳垂基因d 决定。
2.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1)染色体
dd (无耳垂) DD (有耳垂) (亲代性状)
d D d (生殖细胞)
Dd dd (子代基因组成) 有耳垂 无耳垂 (子代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与优生优育。
(1)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Y
(2)生殖细胞结合时,若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合是XX型,则所生孩子为女性;若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合为XY型,则所生孩子为男性。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遗传
一、生物的性状
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表现:直发和卷发、拇指能否弯曲、有无耳垂……
二、生物的遗传
概念: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三、基因、DNA 、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人类的性别决定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预习第2章第2节《变异》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性状的遗传。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部分“性状的遗传”,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问题近年来更是频繁出现。
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