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方法评价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概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作者:张媛)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有: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离散单元 法、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DDA法、流行元法、块体理论法、可靠度方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在概要地叙述了各个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叙述,指出了各自的适合条件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其中极限平衡法、块体理论法很多时候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快速拉格朗日法具有随意性,DDA法在数学收敛上的实 现有一定的难度,有限元法需要定义合适的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不能全面、最优,专家系统对于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各个方法,其中的离散单元法、流行元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适用性较好。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评价方法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Zhang Yuan (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Liaoning Fuxin 123000 )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There ar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anifold Element Method, Block Theory, Reliability Method,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Grey system Evalua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Expert 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summary about every method, the paper rel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points their suiting conditions and using state. In the outlin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Block Theory cannot agree with the fact at the most time.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is at its ease, There is a difficulty of math converge abou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needs to definite suitable coefficient,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cannot give a overall result, or often it is not the best, Expert System has a

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学 读书报告 题目: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学号:20111002833 班级:01211 姓名:李海亮 指导老师:熊承仁

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 斜坡是地壳表面所有拥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在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其坡角坡高不断变化,从而坡体中的作用位置也随之改变,若形成坡体的岩土体不适应这种应力分布时,就造成了坡体的变形破坏。斜坡稳定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对斜坡稳定性的研究及评价有利于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及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一斜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其中主要是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风化﹑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稳定。第一方面影响斜坡岩土体的强度,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和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等。第二方面影响着斜坡的形状,如河流冲刷﹑地形和人工开挖斜坡﹑填土等。第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内应力状态,如地震﹑地下水压力﹑堆载和人工爆破等。他们的负影响表现在增大下滑力而降低抗滑力,促使斜坡向不稳定方向转化。 上述诸因素中,岩土的类型性质﹑岩土体结构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它才能起作用。根据各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可将它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部因素,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有岩土的类型和性质﹑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风化作用﹑地下水活动等;另一类为外部因素,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有地震﹑洪水﹑暴雨﹑堆载﹑人工爆破等。下面分述各主要因素。 1﹑岩土类型和性质 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在坡高和坡角相同时,显然岩土体越坚硬,抗变形能力越强,则斜坡的稳定性越好,反之稳定性越差。同时,岩体的节理﹑断层及软弱夹层的存在会减弱其稳定性。 2﹑岩体结构面的性质 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多数是受岩体中结构面的控制。所以结构面的成因、性质、岩性特征、密度以及不同方向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等是非常重要的。按结构面的产状与临空面的关系,可分为: (1) 平迭坡:主要软弱结构面是水平的。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但厚层软弱相间的岩层会形成崩塌破坏,厚层软弱岩会发生滑坡。 (2) 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相反。这种斜坡是最稳定的,有时有崩塌发生,而滑坡的可能性很小。 (3) 顺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一致。其稳定性与倾角和坡角的相对大小有关。 当坡角β〉弱面倾角α时,斜坡稳定性最差,极易发生顺层滑坡。 当α<β时,稳定性较好,但还有其他结构面的存在,特别是向坡外缓倾的结构面组合,还可能发生滑坡。 (4) 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定性就越差。 (5) 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稳定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数据评价 1.介绍 1.1 指南的目的 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如何使用根据ICH指南Q1A(R)里详述的“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原则(以后提到即作为总指导原则)而产生的稳定性数据的介绍来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该指南描述了何时及如何使用有限外推法来建议关于原料药的再试验期或超出来自长期储存条件的数据的观测范围的原料药货架期。 1.2 背景 总指导原则提供的关于稳定性数据的评价和统计分析的指南是性质上简要和范围上有限制。尽管总指导原则指出回归分析是可接收的方法来分析关于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价的定量稳定性数据,并建议用0.25显著性水平操作合并批的统计测试,它很少包括细节。另外,总指导原则不包括当复合因素包含在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的情况。当到该方针的第4步,总指导原则的评价部分将会重复,因此删去。 1.3 指南的范围 该指南,总指导原则的附件,目的是当基于定量和定性测试性质的稳定性数据评价而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贮存条件时提供预期值的清晰解释。该指南概括了基于单个或复合因素和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得出的稳定性数据以确定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介绍。ICH Q6A 和Q6B提供了关于调整和证实认可标准的指南。 2. 指南 2.1 一般原则 正规稳定性调查的设计和实行应符合总指导原则列出的原则。稳

定性调查的目的是,在测试最少三批原料药或制剂基础上,确立适用于将来在相似环境下生产和包装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标签贮存说明。 在稳定性资料的说明和评价里应采用系统性方法,其中应包括,视情况而,从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试验,包括从那些与剂型有关的特定性质(例如,固体口服剂型的溶解速率)的结果。如果合适,应注意回顾质量平衡的合适性。应该考虑能引起质量平衡明显不足的因素,例如,降解机理和稳定性-显示能力和分析方法内在可变性。单批的变化程度作用以后生产批次在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间仍保留在其认可标准内的信心。 该指南里关于统计法的介绍不意味着当统计计算被证明是多余时,用统计计算仍可取。但在一些情况下统计分析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外推法里是有用的且在其它情况可能提倡将次用于核实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稳定性数据测定的基本原则同于单个-与多个-因素调查和全面-与折合-设计调查。正规稳定性调查里的数据测定,并视情况而定,使用支持数据来确定可能作用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和性能的关键质量性质。应各自评估每个性质和为了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由调查结果构成的全面评估。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过任何单个性质的预测。 附录A里提供的流程图和附录B里提供的关于如何分析和评价从多因素或折合设计得到的关于适当的定量试验性质的长期稳定性数据。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应该考虑稳定性调查为估计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提供有效统计结论。附录B也应该提供关于如何使用再试验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评价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评价 目前,国内外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例如:浸水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后的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冻融后劈裂强调试验和浸水抗压强度试验等,我国目前常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来评价。如表5-1所示为用浸水马歇尔试验评价AC-12I型沥青砼的水稳定性结果。表5-2为用冰融劈裂试验方法评价的结果。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表5-1 表中:S 1——60℃水中浸泡30min的稳定度(KN) S 1——60℃水中浸泡48h的稳定度(KN) S r——残留稳定度(%) 表4-6表明,石料性质或不同岩石类型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最好,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在80%~90%之间。片麻岩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在25%~74%之间。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在0~64%之间。此结果与前述沥青和石料的粘附性评价是一致的。此外,不同品种的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也有明显影响。就石灰岩碎石而言,各种沥青的残留稳定度都能满足要求。片麻岩和花岗岩则没有一种沥青制成的沥

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能满足现行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5-2 马歇尔试验方法总体是一致的,虽略有差异但不影响大局。例如,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评价结果,按水稳性大小来区分沥青为:克—沥青﹥单—沥青﹥兰—沥青﹥辽—沥青﹥欢—沥青﹥胜—沥青﹥茂—沥青﹥,而用冰融劈裂试验方法评价结果,按水稳性大小排列沥青的顺序为:克—沥青﹥兰—沥青﹥单—沥青﹥辽—沥青﹥欢—沥青﹥胜—沥青﹥茂—沥青﹥,从实际出发,显然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要简单方便的多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岩体稳定性评价

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 工程岩体的定义 在工程地质中,把工程作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结构特征及赋存于某种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岩体是在内部的联结力较弱的层理、片理和节理、断层等切割下,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这是岩体的重要特点,使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减弱和消失。使岩体强度远远低于岩石强度,岩体变形远远大于岩石本身,岩体的渗透性远远大于岩石的渗透性[1]。 工程岩体是十分复杂的,它受到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与利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工程岩体通常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或地表岩体,如地面的斜坡边坡、岩石基础、水库岸坡、地下硐室围岩以及矿区岩体等。具体而言工程岩体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岩体中普遍存在的节理裂隙、断层、层里等软弱面不连续使大部分岩体失去了连续性而呈现出非线性大变形的力学形态。岩体的变形与强度特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这些结构面控制的,加之岩体介质本身的非均质性,使得岩体的力学形态比土体复杂的多。 (2)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工程岩体往往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地应力、地下水、地震、地热等环境中,处于多因素控制的受力状态,使其变形与破坏规律更为复杂,经常涉及到固体力学—水力学—热力学场耦合作用。 (3)为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经常地对工程岩体进行各种扰动,如开挖、回填、加固处理等,从而使得工程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复杂的性态特征。 (4)大多数工程岩体均为地表相对较浅的地壳岩体,经历各种地质营力作用,因人类工程活动表现为卸荷岩体力学行为和特征,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力学特征。

2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破坏形式 通常来讲,影响岩体稳定性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是其自身的结构特征,其次是人类工程活动,最后是环境因素,包括地下水、地应力、地震、地热等。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块性质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抗软化能力、强度、组成、透水性等。 (2)岩层的构造与结构的影响,表现在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构面的胶结情况、软弱面和破碎带的分布与边坡的关系、下伏岩土界面的形态以及坡向坡脚等。 (3)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的流动及动态变化等。 (4)地貌因素,如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等。 (5)风化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风化作用将减弱岩石的强度,改变地下水的动态。 (6)气候作用的影响,气候引起岩土风化速度、风化厚度以及岩石风化后的机械、化学变化,同时引起地下水、地表水作用的变化。 (7)地震作用除了使岩土体增加下滑力外,还常常引起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和岩体的强度的降低;另外,开挖、填筑和堆载等人为因素同样可能造成工程岩体的失稳。 工程岩体的失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边坡失稳的因素可归结为两类:一是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岩体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如边坡岩体的开挖及坡顶上作用外荷载、渗流、地震力等;另一类是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 岩体承受应力,就会在体积、形状或宏观连续性上发生某种变化。宏观连续性无显著变化者称为变形。如果宏观连续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称为破坏。岩体变形破坏的方式与过程既取决于岩体的岩性、结构,也与所承受的应力状态及其变化有关。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部分) (第二册共二册) 院长: 总工程师: 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二年十月

岩土工程勘察(稳定性评价部分) 主要责任人及岗位 生产单位负责人: 审定人: 审核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目录 1前言 (1)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1)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1)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1) 2.3坝体稳定性计算 (2) 3影响坝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工程措施方案 (5) 4降低浸润线后的坝体加高计算 (5) 5结论与建议 (7) 附图一:坝体稳定性计算图(现坝高) 附图二:坝体稳定性计算图(坝体加高20m)

1前言 xxxxx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受龙钢集团公司木龙沟铁矿委托,根据xxxx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之技术要求(见附件),由我院于2006年7月~8月完成。 本册为坝体稳定性评价报告。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据工程地质测绘结果,初期坝和堆积坝的左、右坝肩,山体形态自然完整,基岩裸露,无影响坝肩稳定的不利组合的结构面,也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坝肩稳定,有利于坝体稳定和继续加高。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据调查,尾矿库初期坝为一不透水浆切片石拱坝,坝体完整,整体强度较高,未发现切石松动、坝体裂缝等变形破坏的痕迹,地基持力层为⑥-2层中风化白云岩,坝肩支撑于两侧的基岩上,坝基及坝肩的地质条件良好,初期坝的稳定性好。仅在坝面上发现有多处渗水、漏水现象,目前不致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在初期坝坝顶之上已筑有7级尾矿堆积的子坝,各级子坝高度1.60~3.80m不等,其中第三级子坝最高,达3.80m,堆积坝总高度约17.1m,总坡度比约1:3.1,各级子坝坡度约450~600,坝体形态较规则,坝体上未发现裂缝等变形破坏特征,干面滩长度约60m,综合分析认为,现状态下堆积坝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据钻探揭露,坝体内浸润线较高,初期坝上方第一级马道处地下水位埋深为1.20m,已接近了初期坝顶,各子坝地下水位在排矿时接近了地表,在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50007-2011)5. 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xxx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范例】 通江县X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根据《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及《巴中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经实地调查研究,编制了x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xxxx规划建设年限为2012年到2014年,该桥位于箭口河漫水桥下游约200米处,南岸连接正在实施的24米大道,北岸通过连接线连接诺江镇圆顶村的村道路。设计高程南岸为385米,北岸高程为387米,工程占地总面积3.06公顷,桥长256米,桥面宽度21米,即3米人行道+15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本项目建成后,对连接石牛嘴新区南北两岸,提升县城出城道路通行能力,缓解S201线交通压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优化区域投资环境以及促进周边地区间交流都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 二、项目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 (一)项目合法性分析 xxxx的建设符合通江县总体发展规划,大桥横跨小通江河南北两岸。原供两岸交通通行及居民出行的漫水桥由

于小通江下游电站的建设,已被淹没,给两岸生活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两岸居民出行问题,已在淹没漫水桥旁新建一座梁桥,但2010年7月的特大洪水将梁桥冲毁,电站只能降低蓄水位使原漫水桥恢复使用。为充分发挥电站的功能并满足沿河两岸居民出行的方便,在此处新建一座桥梁显得颇为重要。根据《通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通江县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江县镇城总体发展规划》及《通江县石牛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通江县委、政府作出了重新修建该桥的决定,解决两岸老百姓交通出行的民生问题,其项目性质合法,不存在质疑,无合法性风险。 (二)项目合理性分析 xxxx项目距离通江县城以西约1公里,在石牛嘴新区规划范围内横跨小通江河,为连接通江县城与小通江河北岸几个乡镇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占地总面积3.06公顷,占用土地类型有农业用地和林地,其土地大多属河滩地。本项目的建成能方便两岸居民出行、充分发挥电站既有功能;加快构建公路网络,完善地区路网建设;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促进项目区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业发展;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项目区内经济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没有造成土地利用率降低,对沿线土地的利用开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工程区地质稳定性较好,工程区内天然建筑材料均可就地或就近开采,且质量较好。外购材料也可通过周边城市铁路或公路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及许多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在开采不同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比如说北方的冬天要大量的消耗煤炭资源,但是随着 我们对煤炭的大量开采,地下就会形成采空区,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又不能只局限在地表,那 么在矿区地表建筑物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采空区的稳定;分析;稳定性评价; 一、前言 目前我国对不同资源的开发在逐渐的增加,尤其是我们日常所必须的煤炭、铁矿等这类 资源,长期发展下去,我们所面临的采空区面积会不断增加,所以在进行地表建筑物的建造 时就有必要避开这些区域,如果在采空上方建造一些高层建筑物的话就极有可能存在很大的 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就有必要采取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填充来保证地基的牢固性。 二、采空区稳定性的判断 通常我们在对地下资源进行开发时都会提前考虑这片地区所能承受的开采量,但是有时 为了获得更大的资源开发,我们对地下矿产的利用可能会大于它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地下资 源被开采出来后,这片地下区域就被称之为采空区,我们对矿产的开发会导致采空区附近和 地表上覆盖的岩石和土壤结构被破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从前开发遗留下来的采空区会 通过自然的变化逐渐变得稳定,继而发展成为老的采空区。但是在老的采空区的地表如果建 造新的甚至是高层的建筑后就有很大的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会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受到 影响,造成采空区的活化状态,使采空区和它上面的地表结构再次发生移动和变形。这样对 我们新建造的工程和周围的居民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现如今,我们对老的采空区进行活化判断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建筑物对采 空区的深度的影响来判断建筑物的总体质量、采空区的横跨带以及可能在哪种地方发生断裂,断裂发生的可能性,断裂的地区是否会发生重叠等各种问题,对是否造成采空区的活化有很 大的提示性。科学的检测方法是在工程学的地质手册这本书中具体的讲述了可能造成采空区 活化的临界深度的计算标准公式,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能否在采空区建造建筑物提出了有利的 依据。 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学专家对是否适合在采空区上方建造建筑物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我国著名的地质建筑研究专家李兵磊教授,他通过对采空区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性利用离 散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他所采取的这些方法主要是对我们在采空区上方建建筑物的 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这些老旧的采空区虽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后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 是它的沉降的范围仍然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也正处于沉降的缓慢过程中并且将会持续很长一 段时间。但是沉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所计算的沉降速度与当初对 矿区的开采深度,地表岩石的覆盖程度和开采深度等等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采空区的再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根据时间的影响估计土地沉降的距离,并 对采空区开始被利用和结束的时间做出具体的分析。对于采空区地表的变形估计范围,外国 也有许多专家对这个项目作出了具体的分析,所以对于国内国外研究的综合方面我们目前提 出的采空区的地表移动的计算方法有关于概率的积分计算方法,函数计算方法,和通过曲线 作图方式等等不同的计算方案,在这之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是通过概率积分的方法,这项方法 的实用性最强,是目前我们国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三、采空区及塌陷分布特征 我们对不同地区的采空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采空区的范围在矿产资源 发达的地区的采空区范围更广,我们对某一地区的采空区地段做了具体的研究这一地区的采

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分析

时 代 农 机 TIMES?AGRICULTURAL?MACHINERY 第 45 卷第 4 期2018 年 4 月 Apr.2018 Vol.45 No.4 2018年第4期 38 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分析 赵程伟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现状,阐述了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定义,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体系。 所谓化学稳定性的改变就是指管网水在输配水过程中,水中各种化合物之间或者化合物与管道内壁之间发生反应,使得管网水水质恶化和管道内壁结垢或腐蚀。管网水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在水工业中被定义为既不溶解也不沉积CaCO3。 给水管网的化学稳定性能在较长时间内表现的较为稳定,但水流状态和离子浓度的改变会引起稳定性的波动,特别是水中的腐蚀性离子。因此,完善供水管网的水质化学稳定性评价体系,对控制管网的腐蚀、保护管网和提高管网水质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管网水质;指标分析;化学稳定性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作者简介:赵程伟,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1 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 给水化学稳定性的判定指数通常被分成两类:基于碳酸钙溶解平衡理论的指数和基于其它水质参数的指数。1.1 基于碳酸钙溶解平衡的指数1.1.1 Langelier饱和指数 饱和指数LSI?由Langelier 提出,其计算方法为:LSI=pH-pHs,其中pHs?称作饱和pH?值,指在CaCO 3?饱和平衡时的pH?值。其判定方法为:当LSI<0?时,CaCO 3?未饱和,有腐蚀趋势;LSI>0?时,CaCO 3?过饱和,有结垢趋势;LSI=0?时,既无结垢也无腐蚀趋势。 该指数认为在某一水温下水体达到碳酸钙饱和状态时,pHs?是一个定值。这样就可以根据pHs?判断水中CaCO 3?的溶解平衡,还能通过LSI?值来调整实际pH?值来控制水质稳定。但该理论没有考虑到水中悬浮杂质和腐蚀产物对结晶的诱导作用,也没有考虑到天然阻垢剂对结晶成长的阻碍和分散作用。 1.1.2 Ryznar稳定指数 稳定指数RSI?由Ryznar 在LSI?的基础上,根据大量实际工程资料与实验数据提出的半经验公式。其定义为:RSI=2pHs-pH,其判定方法为:RSI?值为4.0?~?5.0,水质严重结垢;5.0~6.0?时,轻度结垢;6.0~7.0?时,基本稳定;7.0~7.5时,轻度腐蚀;7.5~9.0?时,严重腐蚀;9.0?以上,极严重腐蚀。该指数的判定结果与实际较吻合,但存在与LSI?同样的局限性。 1.1.3 CCPP碳酸钙沉淀势 CCPP 由Rossum?提出,能定量的算出待测水中应该沉淀或溶解多少CaCO 3?才能使水体达到化学稳定。CCPP?主要考虑的是碳酸钙溶解和沉淀这两个过程,其他对碳酸钙平衡影响较小的离子不予考虑(如Mg +,SO 42-?等)。CCPP?有以碱度和钙离子数量两种计算方式,使用钙离子的计算方式为: CCPP=100([Ca 2+]i-[Ca 2+]eg),其中,CCPP?的单位为mg/L,[Ca 2+]?的单位为mol/L,i?和eq?分别代表待测水原有和碳酸钙平衡后的钙离子浓度。其判定方法为:CCPP?值<-10?时,水体严重腐蚀;-10~-5?时,中度腐蚀;-5~0?时, 轻微腐蚀;0~4时,基本不结垢或者轻微结垢;4~10?时,轻微结垢;10~15?时,较严重结垢;>15?时,严重结垢。1.2 基于其他参数的稳定指数 拉森比率LR。水体的腐蚀性强弱主要取决于水体中腐蚀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的多少,但不管是原水还是管网水,水体中仍然存在着天然的缓蚀成分。Larson?和Skold 在分析了大量数据后发现,HCO 3-?有着缓解腐蚀的作用,并提出了拉森比率,其表达式为LR=[Cl -]+2[SO 42-]/[HCO 3-]。Larson 认为?LR 应小于?0.2?以降低水的腐蚀性。 2 结语 在建立适合某地区的水质稳定性评价体系时,要根据水质和管材使用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LSI、RSI 可对原水的性质起到定性的预示作用,LR?计算简便,评价结果与实际水体的吻合率较高,通常三者联用。另外,使用以上指数判定出的水质稳定性并不代表着腐蚀或者结垢现象不会 发生,即铁质管材在结垢性较强的水中仍会腐蚀。 参 考 文 献 [1]方伟.城市供水系统化学稳定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 湖南大学,2007,2-11. [2]LangelierW.F..The Analytical Control of Anti-Corrosion Water Treatment.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1936,28(10): 1500-1505. [3]RyznarJ.W..A new Index for Determining Amount of Calcium Carbonate Scale Formed by a Water.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1944,36(4):472-477. [4]Merrill D.T.,SanksR.L..Corrosion Control by Deposition of CaCO3 Films :A partical Approach for Plant Operators.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1977,69(11):592-597. [5]许仕荣,赵伟,王长平,等.碳酸钙沉淀势理论计算模型及其 应用[J].给水排水,2012,38(5)157-160.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5 关于老旧小区供热改造决策事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主体主要领导:(签字) 评估主体(单位):诸城市市政管理局(盖章) 上报日期:

一、前言 为提高供热服务质量,改善诸城市区集中供热管网的运行状况,加强安全保障,推进供热节能,按照潍坊市《潍坊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制度》文件的要求,结合诸城市区集中供热实际,按照区别对待、量力而行的原则,突出供热管网改造工作重点,确定城市老旧小区供热改造项目。 二、主体 (一)决策事项背景或项目概况 我市建成时间比较长的小区,供暖设施老化,管道锈蚀、渗漏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外墙、门窗等节能标准低、保温效果差,影响供暖质量。勉强维持现状供暖,效果不好,居民和供热公司都有怨言,今年如不进行改造,将无法供暖。但大多数住户不愿出钱。 部分没有集中供暖的小区强烈要求集中供暖,但集中供暖改造成本高、困难大,住户又往往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许多急需改造的小区悬而未决,居民呼声强烈。 按照分类实施、先急后缓、逐步推进的原则,稳妥推进老旧小区的供热设施改造。改造费由市财政、供热企业、居民各承担三分之一,供热企业负责改造。对未实行集中供热的老旧小区,若业主提出需要集中供热的,须经70%以上的住户同意,费用由居民自行承担,按新建小区标准执行。

(二)决策事项评估方法和过程 根据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四个要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评估。 1、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以及暂行办法。 2、是否符合本省、本系统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否兼顾了各方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是否考虑了地区的平衡性、社会的稳定性、发展的持续性。 3、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且有保障,是否能确保连续性和稳定性,时机是否成熟。 4、对所涉及区域、行业群众利益和生产生活的影响,群众对影响的承受能力,引发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5、其他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三)可能引发稳定风险评估分析预测 诸城市市政管理局高度重视老旧小区供热改造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成立了专门负责的评估小区,针对评估事项举

岸坡稳定性观测方案

镇江龙门港区船港物流码头工程 岸坡稳定性测量法案 一、工程概论: 镇江龙门港区船港物流码头工程工程位于镇江龙门港区高度坐落在长江南岸岸边长江流向由西向东,近岸边坡角较陡,边坡由防护桩保护,后方有较高土堆及防洪提。 新建码头结构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设计采用桩基础。引桥采用?1000mm钻孔灌注桩,共计( )根,灌注桩外设钢护筒,码头采用?1000mm钢管桩嵌岩,共计()根,墩台直径?1200mm,设计钢管桩长度26m~39m不等。 二、观测的目的及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根据设计桩基施工前应进行削坡坡度为1:4,现场已进行了削坡处理在沉桩过程中视岸坡的具体稳定性状况采取必要的岸坡处理方案,因而钢管桩沉桩过程中,岸坡的稳定性观测是事关码头整体和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对岸坡进行安全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场地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沉桩从施工开始到结束期间均安全有效。 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1):参照设计图纸 (2):岸坡地形、地势突变区域 (3):已有开裂滑移现象的区域 (4):岸坡土质条件较差的区域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共在临水面岸坡布置5个稳定性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三、观测执行规范: 1:《水运测量规范》(TJ301-2012) 四、基准点的布设及观测方法: 四-1:陆上施工范围的岸坡上基准点布设过程为: 选点→安设?10或?20钢筋头砼柱(钢筋头上深刻十字线)→基准点培护密实 基准点设置如下图所示: 基准点布设要求: 1:岸坡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置尊照稳定性观测原则。 2:沉降位移观测点应分布设置不要集中 3:钢筋棍外露长度应高于地面,且在周围设立标牌保护严禁扰动 4:砼柱尺寸为10c m×10cm×100cm,30cm×30cm×100cm先将砼柱埋入钢筋,埋入长度为20cm,并用粘结材料填充 四-2 沉降位移观测的方法: 1.位移观测是:将棱镜对准在外露钢筋头的十字中心处,全站仪架设在码头测量点上,后视另一控制点,通过每次测出的基准点坐标进行比较是否变化。 2、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方法(观测)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 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 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 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

地下水。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ⅩⅩⅩ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稿) 1、前言 1.1 任务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4 勘察目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成果资料 1.5 勘察方法和勘探点的布置 1.6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工作情况 本节应插表格展示成果 钻孔(个)总进尺 取样及试验标贯 数量水位测量孔数钻孔位置测量 完成孔数技术 孔数鉴别孔数土样 数量水样 数量原岩数量

稳定性评价报告

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治理后斜坡 稳定性评价报告 1、概况 1.1矿区概况 福鼎大嶂山玄武岩矿山位于福鼎城关193°方向,平距20km 处,隶属福鼎市白琳镇山后山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20°09′48.3″--120°10′24.6″,北纬27°9′16.3″--27°9′39″。矿山到白琳镇约5公里。由白琳镇到福鼎八尺门约10公里可与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福鼎至宁德段高速公路相连;温州至福州铁路经过白琳;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 福鼎市 27° 省 20km 寿宁 泰顺 柘荣 周宁 往福州 福安市 宁德市 120° 120° 霞浦江 浙 交 通 位 置 图 图1 10 溪潭 南阳 三沙 下白石赛岐 溪南 沙江 长春 下浒 27° 三都澳 福 宁 高 速 路 福安连接线 湾坞 往古田 往屏南 白琳 秦屿 沙埕 苍南 往政和 嵛山 白岩 东海 弃渣场位置 温福 铁路

1.2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概况 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开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3家公司于不同位置分别对白琳玄武岩体进行掠夺性开采。采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坡采场、东坡采场和南坡采场。1997年以前,由于无序开采和监管缺失,北坡采场剥离层剥离后形成的大量废石土就地堆弃于邻近采场的北坡冲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开采造成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的废石土超量排放。期间最大排放的废石土总量超过200万m3,大大超出北坡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由于北坡废石土的超量排放,致使北坡内及边缘曾多次发生小规模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是于1998年2月18日受强降雨影响,北坡地质灾害点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滑坡规模在100万m3以上,由于大规模滑坡堵塞沟谷,影响场地内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并由于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18人员死亡、村落毁灭和公路毁坏交通中断的重大事故。泥石流的流通区长度达1km以上,堆积区长度达1km。此后,通过福鼎市政府干预,对矿山无序开采进行整顿,对3个采场进行整合,由福建白琳玄武石材有限公司通过组织白琳玄武岩的开采、经营,并择址建设南坡排土场,集中排放矿山建设、开采所形成的废石土。由于北坡弃碴系历史原因形成,福鼎玄武石材有限公司成立后未对北坡碴进行根本性治理。 2010年12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临近采场的陡坡坡顶面以及矿山道路路面等出路弃碴的地段出现多道长30~50m,宽度5~15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2~0.3m。陡坡坡底的缓坡地段也出现多道长20~30m,宽度5~10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1~0.3m。随后裂缝灾害的空间进一步发展,于北坡西侧的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