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_张鸿升_谢忠文_李翔_等
- 格式:pdf
- 大小:349.80 KB
- 文档页数:6
不同间隔时间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赵以乔;魏笛;罗林;邹在德;刘龙忠【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ntinual needle knif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whether it increases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number of treatments.MethodNinety-two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treatment group of 47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5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ntinual needle knife therapy once every day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terrupted needle knifetherapy once 10 days.Result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treatments,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and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tw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the treatment period and cur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cur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Continual needle knife therapy cannot increase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numberof treatments. It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period, avoid another injury and increase the cure rate in the patients.%目的:观察对颈椎病患者实施不同间隔时间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和增加治疗次数。
针刀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杨喜云;郭健;陈志茹;赵大成【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对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刀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SDAI、BASFI、脊柱疼痛Likert四级积分、P物质、IL-6、IL-2和TNF-a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治疗中轴型AS的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抑制IL-6、IL-2、TNF-a、P物质的表达有关.【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3页(P723-724,741)【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针刀;P物质;IL-6;TNF-a;IL-2【作者】杨喜云;郭健;陈志茹;赵大成【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附着点炎症性疾病,由其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多以药物和功能锻炼来缓解疼痛、控制或减轻炎症,而对于严重畸形、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通过手术来矫正畸形关节。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1],针刀治疗能缓解AS造成的疼痛、僵硬,改善活动度、矫正畸形,该方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的特点,有效率大多在90%以上。
目前,针对针刀治疗AS的研究多为临床疗效观察缺乏基础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针刀治疗对中轴型AS患者外周血中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产生疗效的机理。
1.1 临床资料1.1.1 研究对象 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为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刀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40例。
《当代医药论丛》Co 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2015年第13卷第24期 临床医学2822.2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FEV1平均为0.89±0.19%,PEFR 平均为0.64±0.35L/S。
对照组患者的FEV1平均为0.73±0.13%,PEFR平均为0.41±0.30L/S。
观察组患者的PEFR和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类型较为特殊的哮喘。
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反复性、持续性咳嗽,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且其病情极易复发。
目前,在临床上对由肺炎支原体所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
部分研究认为,肺炎支原体在侵入患者的呼吸道后,在其呼吸道的纤毛和上皮上黏附并固定,使其上皮细胞出现肿胀、溶解、坏死等病变表现,从而使其绒毛运动减缓,对其气道的上皮造成刺激,从而引发慢性炎症[3]。
以往,在临床上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治疗。
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腺体的分泌量,从而抑制其气道的高反应,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4]。
但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由支原体引起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治疗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有临床研究指出,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能够对细菌转肽的过程进行抑制,从而阻碍细菌蛋白质的正常合成。
此药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可在患者的呼吸道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
目前,阿奇霉素已被广泛应用于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此药具有理想的抗菌效果。
孙富宏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由支原体所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低于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此研究结果与傅小达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5]。
通经消炎改善代谢,脊柱强直迎“刃”而“解”“中医微创针刀镜”技术以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依据其中的“经筋与痹症”、“九针十二原”等学术思想,融合现代医学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可视内窥镜系统环境下操作,快速松解关节粘连,消蚀炎症因子,剥离病变组织,能够有效消除关节疼痛,疏通经筋痹阻,恢复活动功能,并全面保护患者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及软骨组织免受疾病侵害。
该项技术以其技术安全可靠、操作直观高效、效果立竿见影的优势,实现了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类风湿疾病的系统规范治疗,成为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风湿疾病的有力武器。
那么,在强直性脊柱炎这一常见的风湿病种的治疗中,“中医微创针刀镜”技术的优势是什么呢?一、认识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风湿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甚者累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中晚期可产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导致弯腰驼背、行走活动受限。
二、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现状目前西医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病情药物、类固醇激素和特异性治疗,侧重于消炎止痛、缓解减轻症状,但副作用较大,如长期服用易造成肝肾损害、骨髓抑制及胃黏膜损害等。
中医通过脏腑调节、阴阳调节、气血调节,恢复机体免疫平衡,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关节部位受到的侵害往往缺少必要的保护,对于的粘连软组织和变形的脊柱无济于事。
三、“中医微创针刀镜”技术治疗优势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被称为“大偻”。
该疾病主要特点是容易累及脊柱关节、骶髂关节、肋椎关节及肋横突关节,这些部位均属于经筋系统范畴。
根据中医“经筋与痹症”学说,因疾病入侵经筋系统,聚结形成“横络”,造成经筋损伤失衡,阻碍气血运行,引起脊柱关节僵硬、变形,功能丧失。
因此,依据经筋理论辨证施治,以“中医微创针刀镜”技术针对性的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够有效疏通经筋痹阻、松解粘连组织、解除僵痛症状、改善活动功能。
针刀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S)376例临床报告易秉瑛全军外科组组长总装备部五一三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常并发脊柱僵硬、驼背、髋、膝关节屈曲型强直,致患者“坐不能,卧不平、站不直、行不成”。
终生“面向黄土背朝天”,何时何地均“低人一等”的苦难境地,使其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
然而既往对此症的治疗,尚无良策,使患者辗转各地,求医无门。
我院自1994年7月至1997年6月,用朱汉章教授创立的针刀医学为理论指导和针刀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少量中西医药物,治疗此症共376例,收到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57例,女性19例。
年龄:13岁至72岁,平均33.47岁:60岁以上7例;15岁以下4例;97.07%为青壮年。
病程平均11.17年。
1.2 首发症:以腰臀部不适,或酸、困、疼痛起病者占62.77%(236例);以下肢痛(多为膝关节、踝关节),双侧腹股沟痛为首发症者103例,占27.39%;少量患者则以四肢关节游走痛、双肩痛为首发症。
1.3 入院时的临床表现1.3.1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体征:(1) 入院时腰和/或髋或臀痛者191例,占50.80%;背、颈、膝、肩痛者104例,占27.66%。
(2) 所有病例(100%)均有脊柱僵硬,仅僵硬范围、程度各异而已;多为全脊柱(含颈、胸、腰椎)僵硬,少数(103例,占27.39%)颈椎活动尚可;Schober氏征100%阳性;156例以脊柱僵硬为主者,其指地距平均为87.16cm。
(3) 驼背220例,占58.51%,其枕墙距平均14.75cm,平均身高157cm。
(4) 髋关节功能障碍256例,占68.09%。
有些为单髋关节受损,有些为双髋关节受损,且受损程度各异。
其中,髋关节呈明显屈曲强直者为431髋,占髋关节总数的57.31%,必须行各种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功能。
(5) 其它关节(如膝、肩、肘、踝)功能受累者75例。
(6) 附丽性病损:所有病例均有。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0例
鄢卫平;李景周;强天明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患
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
2组均给予双氯芬酸钠,50 mg/次,2次/d,口服,连续用药1个月。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
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组晨僵时间、15 m步行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针刀治疗AS疗效显著,并可降低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15 m步行时间。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鄢卫平;李景周;强天明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
【相关文献】
1.壮督除痹汤联合活血化瘀膏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效果及安全性 [J], 单梅花
2.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 [J], 梁海;刘胜
3.自我效能干预对强直性脊椎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蓝惠琴;蓝爱婷;郑定容
4.强直性脊椎炎患者HLA-B27与血清补体C3、C4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J], 况凡
5.术前X线摄片指导强直性脊椎炎患者硬膜外穿刺1例 [J], 张镇城; 陈建华; 陈秋霞; 张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刀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S 初步观察目的:报告针刀为主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针刀闭合术;2.手法;3.功能锻炼。
结果:优26例;良17例;可28例。
结论:针刀是纠正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畸形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针刀The initial observation that the acupotome cured later period spine inflammation of the rigidity【Abstract】Objective: To report the clinical effect that the acupotome cured the later period spine inflammation of the rigidity.Methods:1.Acupotome operation; 2. Massage; 3.Exercizing.Results:26 patients got excellent effect;17 patients got notable effect;28 patients is effective. Conclusion:The acupotome operation is one of the best way for the orthopedic of the deformity of the rigidity spine inflammation.【Key words】later period rigidity spine inflammation acupotome强直性脊柱炎(AS) 中西医治疗效果很差, 晚期常并发脊柱僵硬、驼背、髋、膝关节屈曲型强直, 基本处于无治状态。
我院自2003 年3 月至2004 年 6 月, 应用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21 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1 例, 男性28 例, 女性3 例。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并阐述了针刀疗法的效应机制,为针刀医学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对提高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针刀;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02-0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椎间盘、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1]。
近年来针刀疗法逐渐被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针刀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独特优势,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了新的选择,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有一定意义。
1.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1.1 应用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师存伟[2]应用针刀治疗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及胸廓活动受限的患者24例,针刀治疗点选取胸腰椎棘突间隙和胸椎关节突关节的压痛点,针刀松解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囊,腰椎部只松解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一周行针刀治疗1次,必要时行多次针刀治疗。
结果:24例患者的胸腰椎各向活动受限情况均明显改善。
脊柱活动度Schober实验均大于3.5cm,深吸气与深呼气末胸围差均大于3.5cm,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1.2 针刀联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王勇[3]等应用针刀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给予沙利度胺片50mg/天,逐渐增加至150mg/天,持续口服24周,或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0.5g/天,逐渐增加至1.0/天,持续口服24周。
针刀治疗,在脊椎两侧疼痛区行针刀松解,3天一次,治疗4周,之后1月行1次针刀治疗,疗程共12周。
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片0.1g,一天两次,连续口服12周,其他口服药及服法与治疗组相同。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身高、枕墙距、Schober试验、颈椎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探析
李书豪;梁繁荣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24(43)6
【摘要】近年来,针刀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针刀疗法起源于中医“九针”之“锋针”,结合西医解剖学理论,不断对疾病进行现代化多元解读,是中医技术现代化的探索之一。
本文先从中医角度分析AS的病因病机,再从西医角度论述AS的发病机制,继而根据中西医对AS发病的不同认识,阐释针刀治疗AS“辨经论治”和“辨构论治”的机制,并回顾总结相关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AS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613-617)
【作者】李书豪;梁繁荣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9
【相关文献】
1.基于经筋理论探究强直性脊柱炎的针刀治疗
2.针刀松解术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治疗价值
3.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观察
4.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机制分析
5.任脉及三阴经筋针刀松筋解结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刀能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导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具体病因,现代医学并没有准确的答案。
同样的,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疾病的治疗手法,至今也没有出现什么可以根治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该病是可以在正确治疗下得到缓解甚至临床治愈的。
最近就有了针刀疗法的出现。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具体病因,现代医学并没有准确的答案。
同样的,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疾病的治疗手法,至今也没有出现什么可以根治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该病是可以在正确治疗下得到缓解甚至临床治愈的。
最近就有了针刀疗法的出现。
可能大家对针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不是很了解,在针刀医学原理指导下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损伤疾病等,病因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的基础上,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提出新的观点,该疾病虽然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发病,但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及骨关节内产生粘连、挛缩、瘢痕、堵赛、使脊柱骨关节内产生髙应力而导致关节内力学平衡失调,关节软骨破坏及在张力的刺激下纤维组织变性,机化、钙化、骨化、最终结果出现骨性融合。
根据针刀医学中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是动态平衡失调,骨关节增生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针对造成力学动态平衡失调的四大病理因素是粘连、挛缩、瘢痕和堵赛,应用针刀医学治疗学的理论,对其病变部位的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致病因素,采用针刀松解软组织的粘连和挛缩组织,对其软组织的瘢痕、堵赛、用针刀进行切割铲剥等针刀疗法,辅助手法治疗,可重新恢复骨关节内力平衡状态,再配合中药可帮助重新建立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
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的目的,于此同时,再针刀医学闭合性手术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刀对其病变部位松解所带来的创伤小,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且不易造成新的粘连和瘢痕,治病求本,即治疗疾病又巩固其疗效,真正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远期良好效果。
首先是采用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临床症状,防止脊柱、骨关节畸形的产生和发展,对有脊柱、关节活动受限、僵硬、强直,如得不到迅速控制,将有可造成永久性僵硬强直畸形。
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标签:强直性脊柱炎;小针刀疗法[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076-02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骨骼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其附属组织。
晚期常导致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型强直,使患者“坐不能,卧不平,站不直,行不成”。
属于中医的“龟背”、“背偻”、“大偻”等,完全不能活动者称为“僵人”。
以往对此症尚无良策。
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小针刀疗法对7例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进行了治疗。
能使患者在1~2个月内,脊柱活动功能得到了部分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这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8~57岁,均在20~30岁发病,脊柱活动功能均有相当程度的强迫性受限。
取仰卧位,双腿未能伸直至床水平面,或头后枕部未能触及床水平位,距床面有10~20 cm不等,头颈部活动度极差,不能左旋右转,腰背前弯、后伸、左右转侧严重受限。
病史均在8年以上,最长者近三十年。
实验室查HLA-B27(+),X线检查:颈椎、胸椎和腰椎呈“铁轨征”或竹节样变形,躯干均呈强迫性体位。
1.2治疗方法1.2.1小针刀治疗脊柱僵硬伴驼背、侧弯型,让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脊背凸起部,常规先从驼峰处开始切割松解,如驼峰处为T12-L1间,则第1次用朱氏针刀切割松解;T11-12/T12-L1、L1-2之棘突间及其两旁2.5~3.O cm处,三平面共9点。
用紫药水定点标记,常规皮肤消毒,用朱氏I型3-4号针刀先;与人体纵轴平行进刀,深度达横突骨面时,转动刀锋,使刀口线和横突平行,在横突上缘和下缘横行切割3-4刀。
切开横突间肌和横突韧带。
棘间韧带其主要病变在棘突下方,晚期患者,因棘间韧带都已骨化,就必须切断部分棘间韧带,作切开剥离,其操作同前一样,直到针刀下有切开之松动感时出针刀。
压迫针孔等不出血为止,贴创可贴。
同样方法可治疗其他椎体,每次治疗3-5个椎体,5-7 d后做下一次。
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60例及临床应用【关键词】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强直性脊柱炎;针刀微创闭合性松解术【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提出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及治疗理论依据,介绍了针刀(水针刀)闭合性手术的方法及临床运用中药治疗新的思路与现代新型药物临床运用方法。
结果经260例临床观察,有效率98%,证实了该方法起效迅速、作用直接持久,疾病恢复快、疗法安全、效果肯定的特点。
结论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发挥了针刀(水针刀)、药物、手法、功能锻炼各自的治疗优势和四效叠加的治疗作用与治疗效果。
针对性极强的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有效地抑制了骶髂关节炎、脊柱及其附属组织的炎性渗出和体征反应,避免了后遗症等不良后果,并使中晚期驼背、畸形、关节严重功能障碍患者,从过去难治或不可医治,变为创伤极小、不需要开放性手术,能够达到改善功能,矫正畸形、驼背的直观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强直性脊柱炎;针刀微创闭合性松解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骨骼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其附属组织,该病发病率较高,晚期导致患者脊柱僵硬、驼背,髋、膝关节僵直,造成残疾。
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和方法。
笔者根据十多年临床针刀治疗经验,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治疗方法,系统归纳为:针刀(水针刀)、药物、手法、功能锻炼四联疗法,又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针刀新金字塔治疗方案。
经260例临床证实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资料为1998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门诊病例,男2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2岁,绝大部分在40岁以下,早期患者仅占16%,中晚期(后遗症期)占84%,就诊患者发病时间、症状程度、体质状况、既往治疗经过各有差异。
2 诊断标准(1)炎症性下腰痛:年龄<40岁,晨僵>1h,夜间疼痛明显,活动后缓解,持续至少3个月。
针刀联合药物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3例
张太敬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1(31)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药物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3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针刀联合药物外用治疗。
结果:经过针刀松解6次后33例中18例能下蹲自如,两腿并拢,行走步态基本恢复正常,局部疼痛消失,经7-12次治疗后9例达到上述治疗效果,其余5例经13-18次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经治疗20次后效果不明显,有效率为96.9%。
结论:针刀联合药物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满意。
【总页数】2页(P172-173)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针刀疗法;外敷疗法
【作者】张太敬
【作者单位】太康县成人中专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3
【相关文献】
1.CT引导下针刀松解术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 [J], 陈群华;葛继荣;殷琴
2.针刀、督灸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J], 柴忠;李可畏;梁旭
3.激光针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J], 程建明;穆敬平;郑苏;沈
羽思
4.针刀结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J], 朱祺;郑谅
5.针刀配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8例 [J], 翁锐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系统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期,给予患者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针灸疗法;康复期【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290-02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临床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多个脊柱部位进行侵犯,并伴发其他关节外的表现[1]。
在中医学中,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症”的范畴,是由于风邪入侵机体导致经络阻塞造成的,对人体的气行和血运均造成了影响。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西医药物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疾病治疗。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且处于康复治疗期。
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35~75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55.67±12.37)岁;患病时间为1~6年,平均患病时间为(3.24±0.26)年。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受限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郗域江;徐连杰;赵婷;张晓宇;谢招虎;刘艺;赵芮;李兆福【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21(44)3【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针刀疗法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活动受限的有效性。
目方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5月发表的关于针刀医学治疗A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经筛选和质量分级,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18篇,样本量共计1252例。
研究结果显示针刀治疗组在改善AS总体有效率[OR=6.80,95%CI(4.29,10.77),P<0.00001]、BASDAI评分[MD=-1.06,95%CI(-1.49,-0.63),P<0.00001]、BASFI评分[MD=-0.92,95%CI(-1.27,-0.56),P<0.00001]、Schober试验[MD=1.20,95%CI(0.70,1.70),P<0.0001]、晨僵时间[MD=-18.05,95%CI(-20.78,-15.31),P<0.0001]、胸廓扩张度[MD=1.20,95%CI(1.07,1.34),P<0.0001]、指地距{病程2年内组[MD=-3.81,95%CI(-5.39,-2.23),P<0.00001],病程2年以上组[MD=-11.12,95%CI(-13.22,-9.01),P<0.00001]}、枕墙距[MD=-1.79,95%CI(-2.63,-0.95),P<0.0001],颌胸距[MD=-1.56,95%CI(-2.08,-1.04),P<0.00001]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筋理论指导下甘草附子汤联合微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采用甘草附子汤联合微针刀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微针刀+甘草附子汤)和对照组(塞来昔布+柳氮磺胺吡啶),每组各33例,共治疗6周。
治疗前后采用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评估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中枕墙距、扩胸度及晨僵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采用甘草附子汤联合微针刀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微针刀;甘草附子汤;疗效;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opndylity,AS)在青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受累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且该病后期致残率较高,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
现阶段,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为口服西药,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尽管存在一定的疗效,但药物的副作用较为明显[2]。
微针刀是现代医学和中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与传统针刀相比,具有痛苦少、疗效佳、安全性高等特点[3]。
因此,本研究对AS患者采用甘草附子汤联合微针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AS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
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4,平均年龄(37.63±5.21)岁;对照组33例,男、女比例为7:4,平均年龄(36.82±4.9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塞来昔布+柳氮磺胺吡啶。
口服塞来昔布(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414)0.2g,1次/d;口服柳氮磺吡啶(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475)1g,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