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缉毒警的血色生活
- 格式:pdf
- 大小:145.19 KB
- 文档页数:2
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缉毒铁警600天生死卧底号称世界毒界“长青树”的大毒枭,欲在中国北部边陲建造制毒工厂,向周边国家建立贩毒通道。
为了将制毒集团一网打尽,一名铁道刑警乔装打入集团内部,生死“卧底”600天,沥心尝胆险象环生,经历了多次生死劫难的考验。
今年3、4月间,龙江地、铁、边多警种参战,成功摧毁了跨国制贩毒集团。
广东毒枭北上建厂铁警“阿举”奉命卧底2003年7月7日,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侦察员获悉:有一伙广东人,准备在绥芬河市建一个CD光盘厂,正在通过一个叫王忠的人寻找合作伙伴。
经进一步了解得知,广东人准备生产毒品摇头丸。
对于缉毒工作来说,这可是个重磅线索。
禁毒总队长崔存德亲自率副总队长刘举天和有关科长、侦察员秘赴绥芬河,召开紧急会议。
分析认为,如果按线索顺线追下去,很可能挖出一个重大毒品犯罪团伙。
最后决定,从基层公安机关选调一名政治可靠、实战应变能力强的优秀缉毒侦查员充当“卧底”,结交这伙广东人,打入内部。
8月14日,卧底的合适人选“阿举”被选定。
阿举(化名)是哈尔滨铁路公安系统的一名老刑警,来自边远小站。
在他被选定前,局长高涌泉三次秘密会见,对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了反复测算,在认定其能够胜任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才向他交待了实际任务内容。
阿举当即表示:请组织放心,我是一名老警察了,经历过很多考验。
这次让我担当重任,是对我的信任。
我感到荣幸。
我一定不辱使命,带着胜利平安回来。
随后,阿举交出了全部心爱的警用物品,“离开”了警察队伍,摇身变成了“阿举”,这是一个恶名昭著的“社会人”。
阿举被领导送到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禁毒总队特地举行一个高度机密的欢迎仪式,对这位勇担重任的缉毒警察表达敬意。
会上,总队领导向阿举具体交代了任务:在打入内部后,设法掌握这伙人的来龙去脉和真实来意,如果是生产冰毒,可放长线,钓大鱼,一网打尽。
同时要求负责策应他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积极主动配合阿举的卧底行动,确保其完成任务和人身的绝对安全。
云南两名曾经的缉毒英雄走上贩毒路却成为阶下囚徐斌,曾经是中国第一批缉毒警察,曾任云南省畹町公安局第一任缉毒大队长,立过三次三等功;夏少雄,曾经是徐斌的同事和部下,也担任过畹町公安局第三任缉毒大队长,立过一次三等功。
现在,他们却成为贩毒分子沦为阶下囚:两人因离职后逐渐走上贩卖毒品的道路,于近日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徐斌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后出任畹町公安局第一任缉毒大队大队长,1990年底离开公安局后,在潞西市进出口公司做生意,经常往来中缅边境,逐渐吸食上了毒品,并走上了以贩养吸的犯罪道路。
夏少雄1964年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1985年从武警部队复员后,到畹町公安局工作。
1992年,夏少雄被任命为畹町公安局第三任缉毒大队大队长。
1997年,夏少雄离开公安队伍后,也逐渐走上了吸食和贩卖毒品的道路。
据公诉机关指控,昆明市公安局缉毒二队于20XX年2月12日,将正在昆明云安会都某房间贩卖毒品的夏少雄与杨安国抓获,当场缴获二人贩卖的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片剂282克,缴获夏少雄藏于包内的鸦片30克,缴获杨安国藏于身上的鸦片25克、甲基苯丙胺15克。
此外,公安机关还从杨安国的汽车后备箱里缴获猎枪一支、子弹13发。
根据夏少雄的交代,公安机关当日又从其从芒市邮寄至昆明的邮包中,查获甲基苯丙胺片剂368克。
当月14日,公安机关在瑞丽市畹町花园巷9号,又抓获向夏少雄贩卖毒品的徐斌,并在其家中查获甲基苯丙胺片剂977克。
20XX年3月20日,徐斌、夏少雄与杨安国被批准逮捕,当年10月29日,昆明市检察院以徐斌、夏少雄犯有贩卖毒品罪,杨安国犯有贩卖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向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昆明中院经审理认为,徐斌、夏少雄两被告无视法律贩卖毒品,数量巨大,事实清楚,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但二人落后认罪态度好,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
“吸毒州长”的“大气魄”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2期文/杨健鸿2012 年12 月13 日上午八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内,由大理州人民检察院向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原云南省楚雄州州长杨红卫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开庭。
当审判长宣布开庭后,法警将杨红卫押入法庭,他表情显得平静,甚至还带着微笑向旁听的亲属点头示意。
2011 年4 月,杨红卫被云南省纪委“双规”,因媒体报道杨红卫吸食毒品“卡苦”而被称为“吸毒州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小个子有大气魄杨红卫1963年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自1983年参加工作后,仕途一帆风顺。
他年仅25岁就担任红河州团委副书记,成为正处级干部,28岁担任弥勒县县长,成为有名的“娃娃县长”。
此后,杨红卫先后担任红河自治州委秘书长、副书记,2005年10月担任楚雄州委副书记、代州长时,他才42岁。
作为第一个到异地主政的红河州高级官员,离开红河州时,杨红卫曾被家乡人寄予厚望。
所有人都认为其前程远大。
在大家的期望中,杨红卫也急于“做大事”,希望能尽快“登上”更高的位置。
杨红卫个头虽小,但“气魄”极大。
在一次楚雄州干部大会上,杨红卫脱稿说出一番让参会人员目瞪口呆的话:“州委书记谁都想当,我也想当,我也能当,我当州委书记也是情理之中的。
”当地人对杨红卫的这种“狂”颇有争议。
有人说他工作热情高,胆子大,想干事。
据杨红卫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杨红卫什么事情都是想到就做,绝不会拖泥带水,工作起来常常忘了吃饭、忘记休息。
他的这种作风让工作人员常常感到跟不上节奏,同时又对他旺盛的精力打心底里佩服。
他曾一天之内跑了四个县实地调研,更常常加班到深夜。
与他一起工作的人认为,杨红卫工作能力不俗,看问题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准确地找到关键点。
而且他口才很好,说话富有激情,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讲清楚道理。
也有不少人对他的目中无人记忆犹新。
据知情人回忆,杨红卫很喜欢喝酒。
某次州政府领导班子开会研究重要事项,当大家按照事先通知的时间到会场后,才发现州长没来。
《边境风云》解说文案_罪恶消散,延续内心的善中国剧情/犯罪电影《边境风云》,于2012年上映,由程耳导演,程耳编剧,影片讲述了中缅两国边境毒品交易肆虐,云南小镇的缉毒警察无意中由杀手查到一条重大贩毒罪案线索,而一切迹象皆指向黑帮老大。
而此时,孙红雷因帮派斗争被属下背叛遭遇活埋,他年轻的妻子义无反顾陪丈夫共赴死路,上天是否成全他们?时光回溯十余年,前任黑帮老大带着亲信孙红雷进行毒品交易。
交易失败,孙红雷挟制牙医年幼的女儿为人质,逃回缅甸。
孙红雷抚养小女孩长大,两人结为夫妇。
长大的女孩拒绝了父亲的召唤,执意跟随已被警方监控的孙红雷。
警察的追捕、黑帮的追杀、爱人父亲的怨恨...重围下孙红雷能否顺利干完最后一票,带着王珞丹绝境求生,迈向幸福?。
罪恶消散,延续内心的善——简析电影《边境风云》蔚蓝天空下,虔诚的念经吟唱不断回响,那是内心的救赎;风波终会平息,罪恶终将散去,善也终会得到延续。
导演程耳通过倒叙的特殊叙事结构,为影片埋下层层悬念,繁而不乱地讲述了孙红雷饰演的毒贩心存善念,浪子回头,选择用行动为自己赎罪的故事。
即使他最终难逃一死,躲不过罪的惩罚,但内心却得到了洗礼与解脱,走向光明。
善恶有果,警醒着每一个人。
毒贩的死以及影片最后毒贩穿衣开门照射出的耀眼白光,向我们揭示了小心罪恶,用心赎罪,延续内心的善,得到救赎与解脱,走向光明这一主题,且时刻警醒我们应心存有善。
主题深刻且发人深省。
在影片开头不久,导演便设置了一个白云与蓝天交相辉映的蔚蓝、宁静的天空的空镜头,伴着悠扬、轻松的音乐,象征着毒贩内心的一次救赎。
因为此时他已做好准备,为妻子、岳父做的准备,为自己可能发生的死做准备。
广阔的天空犹如人们心中向往的天堂,死去的乐园,象征着毒贩内心的洗礼,灵魂的升华。
同时,祥和的天空空镜也与毒贩动荡不安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毒贩对未来已大致有数,但对未来的未知与意义依旧充满恐惧。
除此之外,影片在毒贩救岳父,假杀人及毒贩在面临教学房倒塌后在车中回忆这两段中也使用了天空空镜。
关于缉毒警作文你知道吗?在我们这个看似平静的世界里,有一群超级厉害的人,他们就是缉毒警。
这些人啊,就像是隐藏在黑暗中的超级英雄,每天都在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战斗。
咱先说说这缉毒警的工作,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最最狡猾、最最凶狠的毒贩。
这些毒贩啊,为了赚钱,那是啥坏事都干得出来,就像老鼠一样,到处钻空子。
可是缉毒警呢,就像猫捉老鼠一样,紧紧地盯着他们。
不过这老鼠可不好捉啊,毒贩们藏毒品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把毒品藏在汽车轮胎里,有的甚至把毒品做成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想偷偷运出去。
但是缉毒警的眼睛就像X光一样,总能发现那些隐藏的毒品。
我听说过一个事儿,有个缉毒警在边境检查一辆货车的时候,那货车司机看起来特别老实,可是缉毒警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围着货车左看右看,敲敲这儿,摸摸那儿,最后在货车的一个很隐蔽的夹层里发现了大量的毒品。
你说神不神?这就好比是在一堆干草里找到一根针,而且还是那种特别小的针。
你以为这就完了?缉毒警们面临的危险可不止这些呢。
毒贩们知道被抓住就完蛋了,所以他们都特别疯狂。
要是被他们发现有缉毒警在调查他们,那可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这些坏蛋会想尽办法报复缉毒警。
缉毒警们经常要把自己的身份隐藏得死死的,连家人都不能告诉。
他们就像孤独的战士,在黑暗里独自战斗。
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一个缉毒警的故事。
他为了打入毒贩的内部,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小混混的样子,整天跟那些毒贩混在一起。
他要忍受着毒贩们的怀疑,还得看着那些吸毒的人被毒品折磨得不成人样,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可是他不能暴露,只能默默忍受着。
他每次和家里联系的时候,都只能说一些很含糊的话,就怕被毒贩发现。
他的家人也很担心他,但是为了他的工作,也只能默默地支持。
缉毒警们的牺牲也是巨大的。
很多缉毒警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受了伤,甚至失去了生命。
他们为了保护我们不受毒品的侵害,真的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
他们不像那些电影里的超级英雄,有着超能力,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却一点都不普通。
云南缉毒记
罗苹;李自良
【期刊名称】《世纪行》
【年(卷),期】1995(000)008
【摘要】云南省邻近世界毒品主产地"金三角",近年来,它的4060公里边境线,成了毒品渗透的口子。
贩毒分子把山高岭峻的云南当作通向西方消费市场的"地下走廊",这里也就成了我国禁毒斗争的前沿和主战场,由于毒源和主要的消费市场在国外,这个前沿阵地上的禁毒斗争具有鲜明的国际特点。
为了遏止毒品流向全国和国际社会,云南省八十年代初就担起了缉毒重任。
由于实行专职缉毒队伍与群众相结合边境堵卡,境内查肃,缉毒成绩令世界瞩目:1990年、1991年分别缴获海洛因1600多公斤,1992年、1993年分别上升到3000多公斤。
缴获数远远超过缉毒队伍强大、装备好、经费多的美国和一些毒品生产地国家。
打击毒袅消除毒源云南缴获毒品量年年剧增,逮捕、处决的毒贩也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罗苹;李自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4
【相关文献】
1.云南缉毒犬查缉毒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的现状及思考 [J], 马龙其;张绍清
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卫士——记“全国首届缉毒侦查专家”、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副处长叶枫 [J], 张秀凤
3.云南缉毒警的血色生活 [J], 崔木杨
4.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卫士——记“全国首届缉毒侦查专家”、上海市公安局缉毒处副处长叶枫 [J], 张秀凤
5.云南边境地区缉毒犬野外查缉毒品的思考 [J], 连海峰;方文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夫当关”逞英豪作者:邓学海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3期本刊记者王海彩云之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越野车从320国道的终点瑞丽口岸往内地方向行使,在群山里起伏转回,公路两侧满目葱茏,时而点缀一丛繁花。
这条连接边境的公路,不仅有最美的风景,还有隐秘的罪恶。
320国道的这一段,也是国际毒贩为之垂涎的白色通道。
德宏毗邻毒巢“金三角”,毒品从边境线上渗透进来之后,要想到达昆明再向全国辐射扩散,这是必经之路。
记者这次采访的对象,是木康边境检查站站长邓学海。
木康站,是个传奇的检查站;邓学海也是一位传奇的缉毒英雄。
木康检查站扼守的双坡垭口,恰是320国道上的咽喉之地。
建站30多年来,木康检查站官兵与形形色色的贩毒分子斗智斗勇,生死较量,战功卓著,成为公安边防部队的旗帜之一,200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称号。
邓学海,如今这个“缉毒先锋站”里的扛旗者。
他出身农家,年纪轻轻,却在缉毒战线上声名显赫,在海地维和行动中也建功卓著。
他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多项殊荣。
光环之下,英雄究竟有着怎样的本色?大山的孩子,新兵连的“笨鸟”1979年出生的邓学海,和大多数的公安边防战士一样,面庞黝黑。
再加上那股成熟稳重的劲儿,他看起来似乎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
邓学海的家乡是云南楚雄牟定。
在当地,彝族人口占三分之二以上,汉族倒成了“少数民族”。
邓学海的年龄尽管接近“80后”,但小时候他可吃过不少苦。
邓学海家祖辈都是农民。
三兄妹中,邓学海年龄最小。
“小时候吃粮都是问题,米饭只能吃半年,其余时候吃土豆,吃南瓜。
”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上山砍柴去镇上卖。
“我的学费,书费,家里的生活费,全要靠这个。
”当时,作为山里的娃娃,出路只有两条,要么上学,要么当兵。
而上学需要费用,家里难以负担,因此要想改变命运,就只剩下了当兵一条路。
初中毕业后,邓学海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
印春荣:孤胆缉毒,生死不悔作者:张海英来源:《莫愁·天下男人》2017年第12期有这样一个人,他隐匿身份,周旋于毒贩中间,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破绽,无数次面对险境,上演着真实版无间道,他就是云南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长、缉毒英雄印春荣。
那些不曾忘却的心痛刚入伍时,印春荣是一名军医。
云南省保山市公安边防支队龙陵边防大队在一次缉毒行动中,需要一个人扮演马仔打入毒贩内部,但当时人手不够,于是印春荣主动请缨,由医师变成了“马仔”。
接头后,两名毒贩并不信任印春荣,坐摩托车交货时,他们把任春荣夹在中间,如果稍有破绽,两人就会拔刀杀掉他。
途中他们的摩托车误闯红灯,被交警拦下,毒贩害怕事情暴露,想要逃跑。
印春荣想:交易还没进行,人赃未获,毒贩跑了怎么能行?他见交警是个熟人,便主动迎上去,一边掏烟一边说:“老哥,我们从山里来,不懂城里的规矩,求你放我们一马。
”他冲交警使了个眼色,交警认出印春荣,立刻会意,把烟拦了回去,“下次注意啊!”交警故作严肃,挥手放行。
毒贩觉得印春荣办事老道,是个行走江湖的人,开始信任他,带他来到宾馆,按计划进行交易。
印春荣捧了杯茶,假装站在一旁观看,见时机成熟,他拿起茶杯砸向其中一个毒贩。
另一个毒贩见势不妙,拿刀刺向印春荣。
印春荣并不惊慌,转身躲过刀锋,顺势把毒贩扑倒在地。
这时,专案组人员冲了进来,合力将毒贩制服,并当场缴获海洛因9.85克。
从此,印春荣走上了缉毒一线。
印春荣出生在云南边城瑞丽,那里风景旖旎,民族风情浓郁,但与毒品重地“金三角”毗邻,毒品买卖活动十分猖獗,很多毒贩从瑞丽拿货,运到全国各地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中学读书时,一天下晚自习回家,印春荣看见路旁躺着一个人,以为是个醉鬼,想帮忙扶起来,可是当他凑近时发现那人已经死了,手里还拿着针管。
他害怕极了,来不及细看,惶恐地跑回家,把这事告诉了家人。
印春荣的父亲匆忙跑出去,大概是去查看死者身份,不一会他听见父亲对母亲说,那人是附近邻居家的儿子,因为注射毒品过量死亡。
关于缉毒作文提起缉毒,我就想起之前在新闻里看到的一桩惊心动魄的真实案件。
那是在一个边境小城,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毒品交易的暗流涌动。
有一群英勇无畏的缉毒警察,在暗中与毒贩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
这个小城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边境线漫长且地形复杂,茂密的丛林和蜿蜒的山路为毒贩提供了不少可乘之机。
但咱们的缉毒警察可没被这些困难吓倒。
有一次,警方得到线报,说有一批数量巨大的毒品即将通过一条小道偷运入境。
于是,缉毒警察们迅速展开部署。
他们伪装成普通的路人、商贩,在可能的路线上进行蹲守。
其中有一位叫老张的警察,他装扮成了一个在路边卖水果的小贩。
为了演得逼真,他还特意在脸上抹了些灰尘,穿上破旧的衣服,那模样,真就跟常年在街头讨生活的人没啥两样。
他的水果摊看起来普普通通,可他的眼睛却一刻也没放松过对周围的观察。
另一位叫小李的年轻警察,则扮成了一个在附近闲逛的小青年,耳朵里塞着耳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但实际上,他时刻留意着周围任何可疑的动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打破了寂静。
只见两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般朝着边境线驶来。
老张和小李他们瞬间警觉起来,但没有轻举妄动,怕打草惊蛇。
摩托车上的人看起来十分警惕,不停地左顾右盼。
当他们快要到达指定地点时,缉毒警察们收到行动信号,瞬间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
“不许动!警察!”这一嗓子喊得那叫一个响亮。
可毒贩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猛地加大油门,试图冲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小李一个飞身扑过去,抱住了其中一辆摩托车的后轮,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那场面,真是惊险万分!其他警察迅速制服了企图逃跑的毒贩。
在检查摩托车上的货物时,大家发现了藏在特制暗格里的毒品,数量之多让人触目惊心。
这次行动虽然成功了,但过程中也充满了危险。
小李在扑倒摩托车的时候,手臂和膝盖都擦伤了,鲜血直流。
可他却毫不在乎,还笑着说:“这点小伤算啥,能把毒贩抓住就是最大的胜利!”老张在行动结束后,坐在水果摊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铁骨丹心写忠诚新闻背景:凤庆,云南西部的一座山城,毗邻境外著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
横贯境内的澜沧江和古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境外毒品通过云南进入内地的重要通道。
随着境外毒贩对中国进行毒品过境和渗透活动的加剧,凤庆成为打击武装贩毒的主战场。
鲁史镇,黑山门,斜坡。
去年8月30日,英雄在这里倒下,鲜血浸透了这片土地。
吴光林,云南省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
牺牲时,年仅34岁。
人生匆匆,但他的一生却并不匆忙,他的每一个脚印都写着“忠诚”;铁骨铮铮,但他的铁骨中并非没有柔情,每一次面对人民群众时他的双眸中都充满热爱。
浴血一个高入云端的山头。
自古这里就是强盗出没拦路打劫的地方,如同它的名字,黑山门。
8月30日中午,一条线索迅速传到凤庆县公安局:有几个可能携带毒品的人已经乘渡船过了澜沧江,将要经由小湾岔江渡口进入内地,预计4小时后将到达鲁史镇黑山门!警情如火!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吴光林、中队长陈志云和民警杨佳声受命,来不及做其他准备,迅速赶往黑山门堵卡。
80多公里弹石路,车子在颠簸抖动中,到达黑山门下的鲁史镇。
来不及吃饭,3人买了6根火腿肠。
接着就是30多公里悬崖峭壁上的盘山泥路。
天下着雨,山路湿滑泥泞,车子随时可能掉下望不见底的深渊。
眼前黑山门在云雾中露出一个顶。
雨越下越大,车子过不去了。
他们步行在泥泞中,终于爬上黑山门。
侦查中群众反映,没有陌生人经过,他们松了口气,迅速占据最高处的垭口潜伏。
一个小时过去了,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没有人出现。
也许恶劣的天气,也延缓了毒贩的行进速度。
雨还在下,天渐渐黑了。
渐渐地黑山门笼罩在云雾中,几米远就一团迷雾,什么都看不清。
过了晚上8点,两个人影隐约出现在山口的浓雾中!有情况!凭着本能的反应,3人迎着两个黑影包抄过去。
“站住!”大约50米的距离,吴光林和战友们掏出枪,对着黑影喊话。
没有任何反应。
是毒贩,还是……绝对不能误伤了群众!“把双手举起来,接受检查!”走到距离黑影5米处,吴光林再次喊话。
英雄缉毒警察作文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超级厉害又无比勇敢的人,他们就是缉毒警察。
他们就像是在黑暗里穿梭的正义使者,守护着我们这片光明的世界。
你知道吗?缉毒警察的工作就像是在玩一场超级危险又没有存档的游戏。
那些毒贩可都是狡猾又凶狠的大坏蛋,就像游戏里的大反派,满脑子都是坏主意。
但是我们的缉毒警察可不会害怕,他们个个都像是拥有超能力的大侠。
我听说过一个缉毒警察的故事。
他为了混进毒贩的圈子,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小混混,整天跟那些毒贩混在一起。
你能想象吗?他要时刻保持警惕,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识破,那可就危险得像站在悬崖边上了。
他要记住毒贩的各种交易方式,那些暗号啊,就像是一种神秘的外星语,可复杂了。
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点一点地破解,就像解开一团乱麻一样。
这些英雄们每天都在和死神擦肩而过。
他们执行任务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冒出来危险。
就像走在一条布满地雷的小路上,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可是他们还是勇往直前,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的是保护大家的信念。
还有啊,缉毒警察的身份是要严格保密的。
他们就像是隐藏在人群中的超级特工。
不能像其他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赞扬和追捧。
他们可能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告诉自己真正的工作内容。
这得多难受啊,就像心里藏着一个大秘密,想和亲近的人分享却不能。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那些被抓到的毒贩都是一脸凶相。
要是没有缉毒警察,我们的生活就会被这些毒贩搅得乌烟瘴气。
毒品这个东西啊,就像一个恶魔,会把人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而缉毒警察就是那个把恶魔赶回地狱的勇士。
有很多缉毒警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受了伤,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是为了谁呢?就是为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啊。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安全和幸福。
所以啊,我们要向这些英雄的缉毒警察致敬。
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可不能忘记他们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人。
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不要让这些英雄们的努力白费。
在云南的边陲,毒品一直是威胁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大隐患。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位缉毒英雄,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打击毒品犯罪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就是李警官,一位在云南缉毒战线上奋战了二十多年的老警察。
他从小就对警察这个职业怀有崇高的敬意,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专注于缉毒工作,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生死考验。
李警官的缉毒工作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他常常要深入毒贩的藏匿地点,进行艰苦的侦查和抓捕工作。
有时,他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蹲守,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疲劳的折磨。
然而,他从未抱怨过,从未退缩过,因为他知道,他的使命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李警官的努力下,许多毒品犯罪团伙被成功破获,大量的毒品被缴获,无数的毒贩被绳之以法。
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和同事的认可,他也因此成为了云南缉毒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然而,李警官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深知,缉毒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因此,他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李警官的事迹传遍了整个云南,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就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这样的人让我佩服云南缉毒警察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佩服——云南缉毒警察》
嘿,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简直太了不起了,他们就是云南的缉毒警察!
我第一次知道他们的故事时,真的是被震撼到了!那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缉毒警察叔叔在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
他说他们经常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那可都是些不要命的家伙呀!可是这些警察叔叔们一点都不害怕,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冲在前面,和毒贩们斗争!
有一次,我听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缉毒警察为了抓住毒贩,假扮成买家去和他们交易。
哎呀呀,那多危险啊!就好像在老虎嘴边拔牙一样!可是他一点都没退缩,成功地抓住了那些坏蛋。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我还知道,这些缉毒警察为了工作,经常不能陪伴家人。
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打击毒品犯罪上,为了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默默付出。
他们难道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吗?他们当然想啊!可是他们更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们不能让毒品危害我们的社会!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我记得有一次在学校里,和同学们讨论起了缉毒警察。
有个同学说:“他们好厉害啊,要是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那肯定会有很多人被毒品害了呀!”是啊,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这么安宁,不就是因为有这些缉毒警察在守护着我们吗?
云南的缉毒警察,你们就像那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你们就像那坚固的盾牌,保护着我们不受伤害!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我佩服你们!我相信,只要有你们在,毒品就别想在我们的社会里猖狂!。
25岁民警卧底毒窝24次,缴获毒物51.4公斤,遗体被发现时全身白霜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战斗英雄,他们为国家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是抗日英雄或者是爱国将领,然而除了这些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还有其他人也可称之为英雄,值得让人敬佩。
我国为了防止毒物在我国境遇内继续存在或者蔓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缉毒警察,他们不仅和毒贩进行着殊死较量,而且常常深入敌人内部,工作在第一线,用自己的生命为人们的健康拼搏。
然而就是在这危险的事业中,有很多人都甘愿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说起关于我国的禁毒活动和禁毒事业,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位民警,他二十四岁的年龄,却深入敌窝二十四次,在他的一线战斗中,缴获毒物51.4公斤,但是不幸的是,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五岁,他的遗体被发现时全身白霜,掺不忍睹。
他是谁呢?一、少年经历他叫陈建军,出身于1962年8月1日。
由于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加上他出生的日子也在建军节。
所以家人商量给他起了建军这个名字。
当别人欢乐的在田野里玩耍时,他却经常跟着父亲去单位,经常在父亲的值班室里睡着,也是在值班室里成长起来。
由于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陈建军也将成为一名警察作为他的梦想。
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把父亲当成他的榜样,将穿制服和与匪徒斗智斗勇当成帅气的标志,所以他向往成为警察的生活,并且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陈建军20岁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由于他所在的地方是金三角通往我国的重要通道,而这里也由于风气原因成为了当时毒物交易的主要地带。
为了打击贩毒分子,云南公安机关扩大对缉毒警察的招聘,陈建军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干,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缉毒警察。
陈建军进入部队后,天天进行着体能和精神上的训练,每天起早贪黑,刻苦训练,但是他从来不觉着苦,而是甘之如饴。
因为受到父亲的教育,所以他觉着既然成为了一名缉毒警察,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为百姓做实事。
由于他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也使得他经常在部队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