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
2、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交叉作业。
必需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3、交叉作业场所的通道应保持畅通;有危险的出入口处应设围栏或悬挂警告牌。
4、隔离层、孔洞盖板、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严禁任意拆除;必须拆除时,应征得原搭设单位的同意,在工作完毕后立即恢复原状并经原搭设单位验收;严禁乱动非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机具及安全设施。
5、交叉施工时,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严禁上下投掷,应用工具袋、箩筐或吊笼等吊运。
严禁在吊物下方接料或逗留。
6、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柱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
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7、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8、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9、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
高度超过24cm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10、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吊臂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
注意事项:1、审查和落实相关作业指导书中有关交叉作业的安全措施,并进行安全交底。
2、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自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施工场地尽量错开。
3、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4、交叉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
5、在夜间和光线不足的地方禁止进行交叉作业。
6、有危险的出入口处应设围栏或悬挂警告牌。
交叉作业安全规程1交叉作业定义:作业内容和对象不同的____方或____方以上作业人员同时在相互影响的区域进行作业的状况。
2尽量避免交叉作业,若无法避免,双方应协同作业,一方作业产生的危害不得威胁到另一方,否则先停止交叉作业。
3严禁____方或____方以上作业人员同时进行交叉作业。
4进入他人工作区域,须先告知本方作业内容的性质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5交叉作业时,确保相互之间视线畅通,不存在视觉盲点,否则先停止交叉作业。
____支模、砌墙、粉刷等各工种,在交叉作业中,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同时操作。
7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
不符合此条件,中间应设安全防护层。
8拆除脚手架与模板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交叉作业安全规程(2)交叉作业是指在同一作业区域内同时进行不同作业的情况。
为了确保交叉作业的安全,应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交叉作业安全规程:1. 交叉作业前,应进行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
安排好各个作业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彼此不干扰,并进行适当的人员安排。
2. 在作业区域内明确指定交叉作业区域,并设立相应的标识牌和警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交叉作业。
3. 交叉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各个作业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作业进程,避免发生危险。
4. 在交叉作业区域内应设置足够的通道和安全通道,以保证人员的通行安全。
5. 交叉作业时应遵守“一人一机一证一保存”的原则,确保每个作业人员有独立的工作区域和工作设备,并做好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工作。
6. 对于高风险的交叉作业,应配置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作业安全。
7. 在交叉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并做好安全检查和记录。
8. 不得擅自变更交叉作业的内容和方式,必要时应进行申请和审批,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9. 针对特定的交叉作业,还需制定相应的特殊安全规程,并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演练。
最全交叉作业安全管理什么是交叉作业交叉作业是指多个工种在同一作业场所、同时进行不同作业的相互影响与干扰现象。
在工业生产中交叉作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隐患,它的存在不仅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而且还会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在交叉作业中,不同工种执行的作业任务的特点、用工劳动力的数量、安全设备、工作条件、工作时长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序关联不确定性在多工序不断交叉的作业现场,各工序间的关联紧密,如果不统筹安排,在作业前未检查其对前后工序的影响,将会导致难以确定事故易发点和原因。
2. 安全设备缺失或不配备由于每种工种的作业任务、要求和安全设备都有其独特性,如果交叉作业未经过系列动态的安全评估,很可能导致一些安全设备缺失或不配备的情况出现。
3. 操作失误在现代化企业中,操作失误是导致重大事故原因之一。
利用机器、设备作业会带来诸如电气、热能、切削等多种安全影响。
当操作人员在不同的作业环境下、操作不同的机器时,容易产生错误,导致意外发生。
4. 事故隐患由于交叉作业的复杂性,安全隐患往往存在多种形式。
例如,人身安全隐患、设备安全隐患、操作环境安全隐患、材料安全隐患等。
当这些隐患相互作用,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交叉作业安全管理针对交叉作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交叉作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安全合规体系企业应该制定并执行完善的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合规体系。
2. 强化作业审批与管理在交叉作业实施前,必须对作业计划进行安全评估,查明安全风险点和隐患,制订具体防范措施和上岗培训方案,并进行审批流程管理。
同时,应对作业区域和作业时间进行管理,减少因作业时间和作业依赖导致的风险。
3. 配备人员合格证不同工种的从业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企业应确保其员工已经进行了合适的专业培训,持有相关工作合格证。
4. 充分配备安全设备由于不同工种操作环境不同,所需的安全设备、防护用品也有所不同。
交叉作业分类交叉作业是指在工程项目中,不同专业、不同工种的作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作业活动。
它具有以下特点:复杂性、协同性、动态性、高风险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交叉作业,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一、交叉作业的分类1.按作业内容分类- 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交叉作业- 安装工程与装饰工程交叉作业- 土建工程与装饰工程交叉作业2.按作业地点分类- 室内与室外交叉作业- 地上与地下交叉作业- 不同楼层之间的交叉作业3.按作业方式分类- 同步交叉作业- 顺序交叉作业- 混合交叉作业二、各类交叉作业的实施要点1.管理措施- 明确各专业、工种的责任和分工- 建立健全协调沟通机制- 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2.安全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方案-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专业、工种的施工质量- 加强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做好各阶段验收工作,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三、交叉作业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例如,某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在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交叉作业过程中,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围栏、严格执行高处作业规程等,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四、总结与展望交叉作业在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成本。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交叉作业将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和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交叉作业的管理、安全、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在未来,交叉作业将朝着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程建设的新需求。
交叉作业分类摘要:一、交叉作业分类的定义二、交叉作业的类型1.内部交叉作业2.外部交叉作业三、交叉作业的优势1.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3.降低成本四、交叉作业的劣势1.增加管理难度2.可能导致质量问题五、应对交叉作业的方法1.加强项目管理2.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3.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流程正文:交叉作业分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本顺序进行的工序或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交叉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成本的一种作业方式。
交叉作业主要分为内部交叉作业和外部交叉作业。
内部交叉作业是指在一个部门或一个生产线上,将不同工序或任务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
而外部交叉作业是指在不同部门或生产线之间,通过合理的协调和配合,实现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不同工序或任务的作业。
交叉作业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交叉作业,可以将原本顺序进行的工作任务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大大减少了工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交叉作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在交叉作业的过程中,各种资源(如人力、设备、材料等)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配,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最后,交叉作业有助于降低成本。
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然而,交叉作业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交叉作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在交叉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更为精细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各个工序或任务的顺利进行。
其次,交叉作业可能导致质量问题。
由于工作进程的交叉,一些工序或任务的完成可能会受到其他工序或任务的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针对交叉作业的劣势,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项目管理。
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流程,明确各工序或任务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计划进行。
其次,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员工是交叉作业的主体,企业应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确保交叉作业的顺利进行。
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交叉作业是指不同工种或部门之间进行的,有关联的、互相干扰的作业活动。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任务紧急、设备限制、人员匮乏等原因,经常需要各工种之间或不同班组之间进行衔接和补充,这就需要进行交叉作业。
但是,交叉作业也会带来安全风险,如果不加以安全管理,就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因此,为了保证交叉作业的安全和高效进行,制定本规定。
一、交叉作业概述1.1 交叉作业的范围和定义1.交叉作业的范围包括车间、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等各处;2.交叉作业的定义是指不同工种或部门之间进行的,有关联的、互相干扰的作业活动。
1.2 交叉作业的特点和危害1.特点:–交叉作业参与人数多,涉及工种多;–交叉作业作业环境复杂,可能存在机械、电器、化学、高空等危险;–交叉作业作业方式复杂,可能存在行车、吊装、挖掘、切割等高风险作业;–交叉作业时限短,压力大,易产生紧张情绪。
2.危害:–交叉作业现场可能出现脚手架或设备破坏、倒塌、起重事故等;–交叉作业时可能有钢筋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掉落事故;–交叉作业时可能发生高空坠落、触电、火灾和爆炸等事故;–交叉作业时可能存在化学品泄露、燃气泄漏、毒气中毒等情况;–交叉作业时可能发生代价昂贵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
1.3 交叉作业的类型和流程1.移位工序交叉作业:包括吊装、移位、翻转等作业;2.并行工序交叉作业:如焊接、切割、铣削等作业;3.吊装作业交叉作业:包括起重机、升降机、施工电梯等作业;4.连续作业及非连续作业的交叉作业:如保养维修、改造装修等作业;5.其他类型的交叉作业:如火灾扑救、紧急事故抢险等作业。
6.流程:7.确定交叉作业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制定作业计划;8.对作业现场、设备、工器具等进行检查,并确定交叉作业类型和作业风险;9.分配工作,制定工作内容和工艺流程,并进行技术交底;10.进行安全交底,明确安全风险,并落实个人防护措施;11.实施交叉作业,并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12.作业结束后,清理工作现场,检查交叉作业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
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前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厂内部普遍存在许多的交叉作业情况。
交叉作业指的是在同一场地或设施内,两个以上的作业活动同时进行,这种情况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产品的质量,必须对交叉作业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本文将介绍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
交叉作业的定义和分类1.交叉作业定义交叉作业是指在同一场地或设施内,两个以上的作业活动同时进行。
2.交叉作业分类根据作业活动的不同,交叉作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机械交叉作业:使用机械设备同时进行不同的作业活动;•化学交叉作业:多种化学物质在同一作业区域内同时使用,可能发生反应;•电气交叉作业:多名电工在同一区域内作业,存在电击等危险。
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对于交叉作业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详细的交叉作业计划在进行交叉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对应的预防措施。
计划中应包含:•交叉作业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作业的人员和机械设备;•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管理控制措施;•紧急情况处理方法。
2.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事先对参与交叉作业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充分了解各种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交叉作业,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严格实施安全标准交叉作业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安全标准,包括机械操作、化学品使用以及电气设备操作等方面的安全标准。
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安全标准进行详细讲解,并监督员工按标准执行。
4.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交叉作业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得以贯彻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修正。
5.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在进行交叉作业时,必须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以降低作业过程中的风险。
6.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交叉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确保员工的安全。
交叉作业的管理原则1、施工各方在同一区域内施工,应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建立联系机制,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尽可能为对方创造安全施工条件、作业环境。
干扰方应向被干扰方提供施工计划,被干扰方据此提前安排施工,以减少干扰所带来的损失;如双方无法协调一致,或被干扰方必须停工时,则应报请项目部帮助协商解决。
2、在同一作业区域内施工应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在无法避免交叉作业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
双方在交叉作业或发生相互干扰时,应根据该作业面的具体情况共同商讨制定安全措施,明确各自的职责。
3、双方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作业的技能,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和综合应变能力,做到“三不伤害”。
4、双方在交叉作业施工前,应当互相通知或告知对方本班施工作业的内容、安全注意事项。
当施工过程中发生冲突和影响施工作业时,各方要先停止作业,保护相关方财产、周边建筑物及水、电、气、管道等设施的安全;由各自的负责人或安全管理负责人进行协商处理。
施工作业中各方应加强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可预见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二,交叉作业中采取安全措施1、双方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高处作业、模板安装、脚手架搭设拆除时;应在施工作业前对施工区域采取全封闭、隔离措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警戒线或派专人警戒指挥,防止高空落物、施工用具、用电危及下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对方工作的安全影响。
指派专业人员负责统一指挥,检查现场安全和措施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塔吊吊装作业。
3、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焊接(动火)作业时;施工单位必须事先通知对方作好防护,并配备合格的消防灭火器材,消除现场易燃易爆物品。
无法清除易燃物品时,应与焊接(动火)作业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并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
上方动火作业(焊接、切割)应注意下方有无人员、易燃、可燃物质,并做好防护措施,遮挡落下焊渣,防止引发生火灾。
交叉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交叉作业是指在一个工作区域内或者不同的工作区域中进行的两个或多个作业同时或者相互影响的作业。
为了确保交叉作业的安全性,需要制定以下管理规定:1. 交叉作业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安全措施。
在进行交叉作业前,应当对每个作业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 交叉作业应有责任人负责协调。
对于交叉作业,应当指定一名责任人负责协调各个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并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
3. 交叉作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
参与交叉作业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各项安全规定和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4. 交叉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参与交叉作业的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设备等。
5. 交叉作业人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
参与交叉作业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共享工作进展、风险信息和安全问题,确保各个作业之间相互协调,互不干扰。
6. 交叉作业应设立警示标识。
在进行交叉作业的区域内,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其他工作人员注意安全,避免进入该区域或者干扰作业。
7. 交叉作业应有统一的安全管理计划。
对于复杂的交叉作业,应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明确每个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和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
8. 交叉作业过程中应密切监测风险。
交叉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调整安全措施,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9. 交叉作业结束后需要进行评估总结。
交叉作业结束后,应进行评估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安全措施和工作程序,以提高交叉作业的安全性。
交叉作业安全规程交叉作业是指在现场施工中,两个或多个不同工种的作业同时进行,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作业。
由于交叉作业的特殊性,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制定详细的交叉作业安全规程。
以下是一份交叉作业安全规程的范例,供参考:一、交叉作业的定义与范围1. 交叉作业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工种的作业同时进行,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作业。
2. 交叉作业适用于现场施工中各类工种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起重作业、电气作业、焊接作业、高处作业等。
二、交叉作业管理措施1. 项目负责人应明确交叉作业的范围和时间,并制定具体的作业计划。
2. 根据作业范围和性质,划定交叉作业区域,并进行有效隔离和标识。
3. 确定交叉作业区域的负责人和安全监管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4. 对参与交叉作业的工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5. 定期组织交叉作业的协调会议,及时沟通作业进度、安全措施和风险等级。
1. 在进行交叉作业前,要对作业现场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存在安全隐患。
2. 明确交叉作业过程中的施工顺序和方法,避免作业之间的冲突和危险。
3. 对交叉作业涉及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4. 在交叉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规定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5. 严禁未经许可进入交叉作业区域,确保只有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的人员才能参与作业。
6. 定期检查交叉作业区域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相关措施和结果。
四、交叉作业的安全应急措施1. 在进行交叉作业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并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应急方案。
2. 遇到突发情况时,交叉作业的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3. 作业人员应熟悉逃生通道和应急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做好应急逃生演练。
4. 所有的交叉作业人员都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交叉作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邓兴隆
二○一○年11月16日
交叉作业方案
一、交叉施工配合原则
本工程构筑物多,施工作业单位多,交叉施工特别频繁,包括土建、装饰、管道、设备、电气、弱电、空调等各专业的交叉施工。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处于好各种交叉作业,合理安排各道工序,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从而为整个工程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本工程工期非常紧,在施工安排上,必须尽可能地组织交叉施工,使各施工工序有效地穿插进行,本工程主要施工安排如下:
土建施工和安装工程进行交叉,在施工过程中,应和土建工程做好配合,严格按照土建与安装的接口施工原则进行施工。
按施工工序及要求做好安排,见缝插针,为工程的投产做好准备。
二、交叉施工作业配合方案
交叉施工作为安装工程与建筑工程的交叉施工,还分为安装工程内部各专业之间的交叉作业。
良好的施工配合是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顺利进行的基础。
1 电气专业与建筑工程的配合
1.1在主体上升,预留预埋阶段
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工作从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开始,就要穿插进行此项工作。
先要解决焊接作业临时用电的需要,要与土建单位充分沟通电源接驳点,电源线路应按现场用电规范敷设。
了解散土建墙柱施工进度计划,要掌握墙柱封模的时间,要在封模前完成墙柱内所有预埋工作。
了解土建顶板施工程序,在底板模板完成后,完成灯位盒定位安装,在板筋底筋完成时间,底筋完在后马上进行板上的水电预埋工作,在面筋吊装到板上前完成所有板上的预埋工作;对楼层梁筋,在其梁筋完成后及时按图施焊防
雷接地。
墙柱在砼前同样应完成水、暖专业在墙、板上的预留洞及套管工作。
1.2在建筑彻筑阶段
土建彻筑工作在主体至2层左右时,同步穿插彻筑工作。
安装工程涉及电气专业二次预埋,配电箱壳安装,应在砖墙彻筑完成后进行。
同样应完成水、暖专业在墙上的预留洞及套管工作。
1.3在主体抹灰装修阶段
在土建抹灰工作前,要知道土建抹灰工作的施工先后顺序,安装工作要从先抹灰的楼层对电气专业电线管、盒进行清理,处理完毕堵塞管线。
1.4管内穿线阶段
管内穿线工作应在墙面抹灰之后进行。
施工时间一、二期均应在交工前12天内完成。
穿线工作应逐层收完,校验合格后锁闭进户门。
进门钥匙由专人保管。
1.5灯具、开关、插座安装阶段
室内灯具、开关、插座安装应在穿线工作完成后进行。
应逐层收完,校验合格后锁闭进户门。
2 管道专业与建筑工程的配合
2.1主体施工阶段
根据主体层层施工进度,完成墙柱、楼板上的预留洞、套管的预埋工作。
对需在剪力墙内暗埋的管线,应在砼前埋入。
2.2管井给水主立管施工
管井内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垂直防护措施,主要采用木板、跳板对竖井预留孔洞层层封闭,防止落物伤人事故。
竖井内安装工作应在土建墙面抹灰工作结束后、楼地面施工前进行。
2.3给水支管施工
支管施工在土建楼地面垫层施工前进行,先逐户逐层完成室内部份管道;
后在土建,土建单位应先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先打室内地坪,后施工公共部份地面施工。
2.3排水立管施工
排水立管施工应在土建抹灰工作完成后、楼地面施工前进行。
对完成之给排水管道,应采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楼板堵的洞砂浆弄脏管线。
洞口堵完后、墙面涂料施工后,拆除塑料薄膜,以确保管线清洁美观。
2.4排水支管施工
项目土建楼地面施工前,要完成排水支管的安装。
如座便器、洗脸盆、浴缸等的支管安装;地漏面应低于成品地面3~5mm。
完成后土建单位堵洞、做地坪。
2.5外墙雨水管、空调冷凝水管安装
外墙雨水管施工应在土建单位做外墙砖时进行,利用土建单位脚手架。
根据外墙砖排版砖缝,先安雨水管支架,要注意观感质量。
待土建完成墙砖后,再安装雨水管。
3 通风专业与建筑工程的配合
3.1主体施工阶段
主体施工阶段应检查土建单位预留洞完成情况,及时提醒、要求土建单位按设计完成预埋工作,方可砼。
如需埋设钢质套管则由安装单位完成。
砼前检查预留洞大小、高度是符合设计。
3.2砌筑阶段
在土建单位砖砌体施工时,与土建单位交代清楚哪些地方要留洞,尺寸、高度告知清楚,并检查完成情况。
3.3墙内风阀安装阶段
在土建抹灰工作前,向土建单位提供抹灰完成洞口尺寸,要求按此尺寸完成洞口收口工作,一般抹灰完成尺寸应比风口外边长大10~30mm。
3.4风管穿墙安装阶段
穿墙风管安装前,对预留洞口进行复核,正确后施工。
风管过墙处在风管的外边采用角钢法兰框铆接支撑,以免风管被压变形,支撑置于墙内,后洞口抹灰封闭。
施工现场室内电气、设备安装、管道安装、通风空调等安装交叉作业,上下立体式交叉作业极易造成坠物伤人,因此,上下不同层次之间,首先在前后、左右方向必须有一段横向的安全隔离距离,此距离应该大于可能的坠落半径。
达到安全隔离防止坠落物伤害下方人员的防护层(张拉安全网,要根据负载高度来选择平网的宽度,安全网上所有的绳节或节点,必须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