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及去除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16.71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
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如下:
1、防霉是预防原料以及产品被霉菌以及毒素污染,预防产毒霉菌污染是防除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
2、要控制水分及控制谷物等原料和饲料的水分和储存的环境相对湿度,严格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这样可以使霉菌不易繁殖。
3、低温贮藏,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将粮谷贮藏于干燥、低温的状态。
温度在12摄氏度以下,能有效的控制霉菌繁殖和产毒。
水分较高的原料和成品,应该贮藏在较低的温度下,如大米、坚果、花生、粮食等,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开包装,确认有无变质,如果有明显发霉的存放食品,坚决不使用。
防止食物的霉变,注意食品的保存期,加工食用食品前,应用水冲洗煮熟后再使用。
4、紫外线照射法:太阳下暴晒15-20分钟可除去污染的粮食中存在的大部分毒素。
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花生、坚果等制品是最易感染的农作物之一,特别是在对欧盟、日韩出口中,在严格检测时黄曲霉毒素超标屡屡出现。
1、新型黄曲霉毒素解决方法
采用物理去毒法+化学去毒法结合,其中物理去毒为水洗法,化学去毒法采用德国Oxytech/奥克泰士(过氧化氢银离子)。
水洗法是传统方式,可显著减少毒素,最适合湿磨或发酵前的处理,否则需单独加干燥环节。
奥克泰士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可以有效消除农产品表面的黄曲霉毒素,另外一方面可以杀灭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控制产品菌落总数,十分适合出口农产品的微生物和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两种方式结合,黄曲霉毒素去除率达到96%以上,能十分有效的控制花生、坚果等制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和菌落总量。
2、具体实施方法
1)将花生用清水冲洗干净。
2) 将花生置于0.5%奥克泰士溶液中浸泡5分钟,此过程可消除剩余绝大
多数的黄曲霉毒素和微生物。
3)自然干燥或者通风加速干燥。
4)包装或者深加工。
3、使用条件分析
需要产品涉水,需要增加干燥环节。
1 / 1。
花生中分离黄曲霉菌的方法花生是一种常见的零食和食品原料,也是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
然而,花生中常常会寄生着一种名为黄曲霉菌的真菌,其产生的黄曲霉素是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花生种植和加工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分离和去除黄曲霉菌。
以下是几种较为常用的花生中分离黄曲霉菌的方法。
1. 机械分选法机械分选法是指使用特定设备对花生进行筛选和分级,从而分离出含有黄曲霉菌的花生。
在这种方法中,大颗粒的花生能够排除其表面有一定程度霉变的花生,从而起到分离作用。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操作难度较高和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的问题。
2.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指使用一些特定化学药剂,例如吸附剂、抗氧化剂等,在脆壳花生储存中加入表现良好的药剂去鉴别减轻含黄曲霉素的花生产生。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去除高含量的黄曲霉菌,但其会对花生质量造成影响。
3. 高温消毒法高温消毒法是指通过对花生进行高温处理,将花生中的黄曲霉菌达到有效杀灭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处理,通常在120℃左右的温度下持续2-3小时,才能真正达到消毒的效果。
虽然高温消毒法可以将黄曲霉菌有效杀灭,但需要具备特定的设备和条件,同时也会对花生的风味和口感产生影响。
4. 光波消毒法光波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和可见光波的波长差异,对花生表面的黄曲霉菌进行杀灭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主要应对花生表面的菌落,需要对花生进行露光处理一定时间达到杀灭的目的。
虽然该方法具有环保绿色等优点,但其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特定设备进行辅助。
综上所述,花生中分离黄曲霉菌的方法众多,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同时,在选择方法后,应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研究,在保证花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花生其他质量指标的影响。
农业技术N12019年10月·下探究如何防治花生黄曲霉菌冯 柔1 贺尔闪2 徐征翠3(1.安龙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站,贵州 黔西南州 552400;2.安龙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贵州 黔西南州 552400;3.安龙县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贵州 黔西南州 552400)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花生黄曲霉菌的污染因素与防治展开讨论,强调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但生长过程中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
同时分析了黄曲霉菌分布和产毒力与气候环境和毒素污染的关系,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污染防控花生别名落花生,属蔷薇目、豆科。
双子叶植物纲,是我国普遍栽培的粮油作物。
其中花生感染黄曲霉菌的几率最高,而我国是黄曲霉菌污染较严重的国家,污染现象不仅普遍,且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北到南花生黄曲霉菌污染逐步加重。
1 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因素1.1 贮藏环境和方式花生收获后如不妥善储藏则花生感染黄曲霉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黄曲霉对花生的侵染与贮藏环境温湿度、贮藏时间、病虫害和环境含氧量有关。
储藏时,残留物、损伤和枯萎的豆荚越多,黄曲霉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外,假如储粮时害虫滋长,花生遭到侵害,也会致使黄曲霉素感染和毒素产生。
花生容易吸取周围环境中的水份变得湿润。
1.2 种植环境干旱或高温花生在正常浇水中等干旱和重度干旱的情况下,黄曲霉素含量分别为0.73和444ug/kg。
在花生收获后,由于含水量下降,花生处在极易感染黄曲霉菌的时期,随时间发展黄曲霉菌污染程度越来越高。
收成后的花生荚果干燥时长增加,容易沾染黄曲霉菌,当花生荚果含水量降到12-30%时,属于花生沾染黄曲霉菌的高度危险期。
1.3 种植花生的土壤情况黄曲霉在自然界普遍散布于土壤、空气和农作物中,是最常见的菌种之一。
只要有适合的生长条件和合适的宿主,黄曲霉孢子就会抽芽、生长并能大量滋生。
由于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出荚果,导致花生较其余农作物有更多时间与土壤接触,更容易受黄曲霉菌侵害。
花生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防控方法及菌剂的研究摘要:花生是全球重要的油料和食品作物之一,但花生生产中常受到黄曲霉菌毒素的污染和侵害,严重影响花生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处理的方法来控制花生黄曲霉菌毒素的污染,但这些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成本高、残留等。
因此,研究花生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防控方法及菌剂已成为花生生产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综述了花生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防控方法及菌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药剂、生防剂、化学改性剂、生物技术等方面,同时也探讨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实现更有效的花生黄曲霉菌毒素的生物防控。
关键词:花生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菌剂、生防剂、化学改性剂、生物技术Abstract:Peanu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and food cropsin the world, but it is often contaminated and threatened by aflatoxin produced by Aspergillus flavu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peanut products. At present, the main method to control the contamination of aflatoxin isby chemical treatment, but these methods ha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high cost and residue.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 and agents of peanut aflatoxi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peanut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 and agents for peanut aflatoxin, including drugs, biocontrol agents, chemical modification agents, and biotechnology, and also discuss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trend in this field,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effectiv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eanut aflatoxin.Keywords: peanut aflatoxin,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biocontrol agents, chemical modification agents, biotechnology.引言: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和油料作物,在全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1期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措施袁友清1张友青2张淑玲3李朝辉3姚彦坡3**渊1江西省樟树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江西樟树331200; 2河北省迁安市植保站;3河北省唐山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摘要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产量、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一类重要危害因子,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文详细地论述 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背景及危害原因,重点介绍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危害;综合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21-0058-01花生是一类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产品,花生在生 长、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黄曲霉等霉菌的侵染而导 致毒素污染的发生。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 霉等曲霉属真菌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急慢性毒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 钾的10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对人 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世界性难题,是粮 油等农产品安全消费和出口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素,受到 广泛关注。
因此,采取正确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技术对促 进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花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等许多国家重要的油料作物 和经济作物,我国多个省份都存在不同程度黄曲霉毒素污染 难题,特别是两广及江西等省。
张宸等人检测了我国18个 花生主产区的486份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结果显 示,农产品中B1含量为0.02~54.20滋g/kg;花生油中B1含 量为0.41~36.54滋g/I^L iu等人检测了全国多个省份花生 样,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率达24.2%.,其中,云南和广西等省 检测率最高,花生油和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分别 达到100%_和24.3%_。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农作物之一,因此影响花生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毒杆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致肝癌毒素,毒性很强,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G1、G2、M1、M2、P1、Q1等十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
国家对粮油制品中含量控制极为严格,花生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不超过20微克/千克,出口贸易要求不超过5微克/千克。
而国内新榨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往往偏高,达不到国内食用或出口的要求,因此,了解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控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人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目前除去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等。
(一)物理方法它包括吸附法和辐照法。
吸附法是在花生油中,加入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作吸附剂,这些吸附剂在除去毛油中色素的同时,吸附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使其毒素含量大大降低。
经过活性白土处理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可从100微克/千克降至10微克/千克以下,油的酸价、杂质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气味和折光指数基本上无大变化。
辐照法可采用紫外光、γ-射线等照射。
目前常用的是紫外光照射法,花生油在装瓶(罐)前最好进入黄曲霉降解机,其脱毒原理是利用紫外光线照射,黄曲霉B1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一部分光能被激发萤光性消失耗能,剩下的部分光能使毒素分子内部发生化学变化,萤光性消失,毒性也就消失了。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多是采用化学试剂处理,如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次氯酸钠、臭氧、铵盐以及氯气等。
其中常用的是加氢氧化钠通过碱炼(碱炼本身就是油脂精炼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脱毒,在毛油中加入氢氧化钠,毒素会与碱发生反应,使黄曲霉毒素中的内脂环结构被破坏,水解成溶于水的香豆素钠盐,然后水洗将毒素除去。
花生收获前感染了黄曲霉病怎么办?防止措施是什么?方法如下导语:隔壁张大哥由于年龄大了,在外不好找工作,因此这几年回家务农,成为了花生种植户。
前几天和他聊天得知,他去年种的花生赔本了,平均每斤要比别人低1元才能卖出去,今年又害怕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去年我们重庆一个夏天都没有开过空调,连阴雨天较多,土壤湿气严重,加上张大哥种植的花生在生长后期又出现早衰的现象,导致花生田出现了大面积感染了黄曲霉病症状,后面花生收获后严重影响销售。
老张费了一番唇舌才和花生收购商达成协议,全部以市场价低一元的价格成交。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花生黄曲霉毒素有4种,有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以及黄曲霉毒素G2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产毒量最大。
其毒性相当于毒鼠强的32倍、砒霜的68倍、敌敌畏的100倍,其侵染所造成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人类和牲畜的健康,而且也影响花生的产量、品质及后期销售。
花生种植易受黄曲霉菌侵染,我国各地花生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我们重庆地区时常久旱后又遇多雨天气,再加上处于丘陵地带,种植花生的土地多为贫瘦土质,黄曲霉菌发生更为严重。
最开始黄曲霉菌发生在生产田,特别是花生的生长后期。
采收完花生后经过晾晒、加工及储存的任何环节不当都会导致荚果感染黄曲霉毒素和毒素污染。
下面我着重讲解花生收获前受黄曲霉病菌侵染的因素和预防措施。
一:花生收获前感染黄曲霉菌的主要因素花生收获前感染的黄曲霉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中黄曲霉菌的种类和数量与花生感染黄曲霉菌含量呈正相关因素。
土壤中的黄曲霉菌可直接侵染花生果针,荚果和籽仁,影响产量下滑,品质下降。
以下内容我根据自己栽培花生的经验,详细解析黄曲霉菌主要发生在哪几个方面:【1】土壤湿度大花生生长过程中如土壤湿度过大或者土质渗水功能差,以及沟渠不通畅,排灌受阻会加重黄曲霉菌侵染花生的果针、荚果。
【2】生育后期遭遇高温、高湿在干旱条件下,特别是瘦薄地,花生荚果含水量降低,体内各种代谢活动削减,随之对黄曲霉菌的抵抗性也下降,因此易受黄曲霉菌入侵繁殖。
怎么能让黄曲霉素远离我们?黄曲霉素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怎么能让黄曲霉素远离我们?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花生也不例外,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最容易滋生这种致癌霉菌。
注意:如果有一颗花生霉变,整包花生都要扔掉。
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极易牵连霉变。
发苦的坚果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
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经常食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建议:吃到霉变的、发苦的坚果,千万别犯懒,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泡了好几天的木耳曾有这样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名消费者,因吃了泡了三天的黑木耳致食物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医生给出的就诊结果:这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后续严重后果。
木耳在泡发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
建议:木耳吃多少泡多少,不要浸泡好几天。
没洗干净的筷子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平时用筷子吃玉米、花生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里易藏淀粉。
时间长了导致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裸筷子、漆筷子,极易开裂藏食物残渣,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建议:1、最佳选择是铁筷子,很难出裂痕,也就不会有食物残渣。
2、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发霉的玉米黄曲霉毒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花生、玉米、豆类等食物。
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毒素。
建议:1、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
2、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
3、家里有食物残渣的边边角角,也要清洗干净。
小作坊自榨油一般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没有除去有害物质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所以对去壳的外表、正常内部已出现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是挑不出来的。
原料发霉,榨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
建议:去大超市购买知名品牌。
一般高温、紫外线都杀不死怎么能让黄曲霉素远离我们?很多人说了,我在锅里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消毒”了。
简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引言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引起的疾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中毒,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简要介绍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人们降低中毒的风险。
防治措施农田管理1.土壤管理:保持土壤适宜的酸碱度和湿度,避免土壤酸化和过度湿润,有助于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
2.轮作和间作: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破坏黄曲霉菌的繁殖环境,减少病菌的积累。
种子处理1.有机酸浸泡:将种子浸泡在有机酸溶液中,如乙酸、柠檬酸等,可以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
2.热处理:通过加热处理种子,能够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黄曲霉菌。
仓储管理1.温湿度控制:保持仓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合适,避免黄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
2.通风排湿:定期通风排湿,减少仓储环境中的湿度,降低黄曲霉菌的繁殖风险。
食品加工和贮存1.清洁卫生: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保持加工设备和作业环境的清洁,避免毒素的污染。
2.贮存温度:将食品存储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减缓黄曲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检测和监测1.定期检测:对农产品和食品样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黄曲霉毒素中毒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相关情况。
结论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农产品质量造成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中毒,农田管理、种子处理、仓储管理、食品加工和贮存,以及检测和监测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只有全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中毒的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以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还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花生黄曲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途径花生黄曲霉毒素侵染和毒素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
黄曲霉素污染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花生的品质和出口,经济效益下降。
发病症状:栽培措施不当,为黄曲霉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发病症状在收获后的花生仁上可以明显而直观地表现出来。
刚开始蔓延时,果仁呈褐色或黄褐色,有隆起的斑块儿。
在贮藏期,感染病菌的花生仁渐变为黄绿色,上面有大量的分生孢子病菌。
如果混杂在花生食品中,就成为直接的致癌菌。
受病菌感染果仁如果作为种子播下后,容易造成烂种和缺苗的现象。
一、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1.后期干旱在花生生长后期,如果遭遇干旱的天气,当土壤干旱导致花生荚果含水量降到30%时,代谢活动减弱,很容易受黄曲霉菌的感染2.农艺花生田间管理和收获时受损伤的荚果以及由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种皮自然破裂,都可以增加黄曲霉菌的感染。
黄曲霉菌从伤口侵染,并在子仁上迅速繁殖和产毒。
3.病虫害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等危害花生荚果,不仅直接把黄曲霉菌带进受害荚果,而且破损部位也为黄曲霉菌的侵染增加机会。
此外锈病、叶斑病、茎腐病等真菌病害引起的花生早衰、甚至枯死的花生植株荚果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几率也较高。
4.土壤花生黄曲霉菌感染与土壤类型有关。
国外报道在变性土中种植花生比淋溶土感染较少,可能与土壤黏度和持水性有关。
国内福建省对不同类型土壤样品黄曲霉菌进行测定,水旱轮作的土壤含黄曲霉菌的量高,其次为水田,旱地最少。
5.收获时机适时收获的花生受黄曲霉菌侵染较少,而延期收获的花生黄曲霉菌的感染率较高。
6.品种花生品种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生毒素的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现有研究表明种皮在抗黄曲霉菌侵染中起关键作用,具有完整的种皮的花生品种才能表现出抗侵染性。
二、控制途径1.选用抗多种病害的花生品种选用抗黄曲霉病的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无抗黄曲霉菌的品种但选用抗旱和抗多种病害的花生品种也可减少或避免黄曲霉素的污染。
2.种植地块的选择土壤中真菌的种类,因生态类型和土壤类型而异,能产生黄曲霉素的真菌有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
黄曲霉菌杀灭方法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和饲料中,尤其在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上常见,可通过高温、碱性溶液浸泡、辐射法杀灭,具体杀灭方法如下:
1、高温:黄曲霉菌非常耐热,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者烘烤面包的热度并不能杀灭,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如高压消毒和煅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
2、碱性溶液浸泡:需要将含有黄曲霉菌的食材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里,破坏其酯环,然后再加碱水清洗、杀灭;
3、辐射法: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如果在日光下照射,需要延长其作用时间。
黄曲霉菌是很强的致癌物,与肝癌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进食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食材。
因杀灭其难度较大,可进食新鲜的食材,以免黄曲霉菌残留,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