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资料2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7
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准确、及时、全面、经济。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直接观察法、凭证法和采访法。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方案、调查时间和地点。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搜集的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统计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企业内部报表。
9、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标志值为标准选取的。
12、调查单位是统计标志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填写报送资料的单位。
二、是非题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F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F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T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
T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
F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T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
F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
T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
F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
T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F三、单项选择题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B )。
统计学复习题二一、单选题1.某商店有职工50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A. 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B. 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C. 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D. 对50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2.了解某地区职工情况时,统计指标是()A. 该地区某个企业B. 该地区每个职工C. 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D. 某企业人数1000人3.2.年龄是()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定类变量D. 定序变量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 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数的很大比重B. 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C. 这些单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D. 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5.区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A. 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B. 调查组织方式不同C. 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D. 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6.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55—65;第二组65—75;第三组75—85;第四组85以上。
则数据()A. 65在第一组B. 75在第二组C. 75在第三组D. 85在第三组7.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A. 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B. 各组次数相互之比C. 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D.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8.平均数反映了()A. 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 总体中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C. 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D. 总体变动趋势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 )A. 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B. 作为权数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C. 各组标志值的大小D. 权数的经济意义10.标志变动度指标中易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 极差B. 平均差C. 标准差D. 标准差系数 11.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
A 、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B 、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C 、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D 、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12.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A. 年年下降B. 年年增长C. 年年持续不变D. 无法做结论 13. 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平均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定基增长速度14.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2008年与2007年比较若价格未变,总产值增长15%,则产量指数为( )A. 100%B. 15%C. 115%D. 3% 15.狭义的指数是指( )A. 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B. 个体指数C. 反映动态变动的相对数D. 综合指数16.某企业的产值,2008年比2007年增长21%,其原因是( )A. 产品价格上升9%,产量增加了12%B. 产品价格上升10%,产量增加了11%C. 产品价格上升10.5%,产量增加了10.5%D. 产品价格上升了10%,产量增加了10%17.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 )A 、y ˆ=–10-0.4xB 、y ˆ=100-0.5x C 、y ˆ=–50+0.2x D 、y ˆ=25-0.7x18.事先确定总体范围,并对总体的每个单位都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码表》或抽签的方式来抽取样本的抽样组织形式,被称为( )A. 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 19.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A. 相关程度低B. 不存在任何关系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20.对于ii x y 10ˆˆˆββ+=,以σˆ表示估计标准误差,i y ˆ表示回归值,则( ) A 0ˆ=σ时,∑=0ˆi y B 0ˆ=σ时,∑=-0)ˆ2i i y y (C 0ˆ=σ时,∑-)ˆi i y y (为最小 D 0ˆ=σ时,∑-2)ˆi i y y (为最小二、判断题1.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自然科学.2.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统计学分析之二一、填空题1.统计学是一门( )、( )、( )和( )统计数据的科学。
2.抽样调查是通过( )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
3.研究变量之间不确定性统计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是( )和( )。
4.时间序列季节变动的基本测定方法有( )和( )。
5.统计学上所分析的指数是一种( )的分析指标。
二、单选题1.在物价上涨后,购买同样的商品,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 )。
A.97%B.103.09%C.3%D.109.13%2.我国1990-2009年每年年末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
A.绝对数动态数列B.绝对数时点数列C.相对数动态数列D.平均数动态数列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是( )。
A.总体和样本都是确定的B.总体和样本都是不确定的C.总体是确定的,样本是不确定的D.总体是不确定的,样本是唯一的4.次数分配数列是( )。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5.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6.在回归直线方程bx a y c +=中,b 表示( ) 。
A.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B.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C.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量D.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增加量 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C.2%×5%×8%×7%D.(2%×5%×8%×7%)-100%10.某公司2009年计划总产值比2008年增长7%,当年总产值实际比上年增长了9%,则该公司2009年计划完成情况为()。
统计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资料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期末考试前夕,复习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统计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资料,帮助你更好地准备期末考试。
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涉及到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
描述性统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心趋势的测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 变异性的测量:包括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范围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方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 分布形状的测量:包括偏度和峰度。
偏度描述了数据的分布形状的对称性,偏度为0表示数据分布是对称的,偏度大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正偏的,偏度小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负偏的。
峰度描述了数据分布的尖峰程度,峰度大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尖峰的,峰度小于0表示数据分布是平坦的。
2. 概率基础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统计学中,概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用于计算和预测事件的发生概率。
以下是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试验和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的实验,样本空间是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 事件和事件的概率: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事件的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一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两个事件是独立的,当且仅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另一事件发生与否的影响。
-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指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与其对应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概率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
3.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或进行统计推断。
以下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数值。
19道统计学原理练习题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7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57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71 60 98 65 76 72 76 85 89 100 64 68 83 81 78 77 72 61 89 81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4、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n=7 ∑x=1890 ∑y=31.1 ∑x2=535500 ∑y2=174.15 ∑xy=9318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6、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
7、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表: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1.标准差:方差开方,是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或变量变化的变异程度)的指标。
2.相对数:为了使计数资料具有可比性,取原始的两个资料(绝对数)之比所得指标统称为相对数。
3.相对比:是两个有关联指标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常用R表示。
4.标准化率法:为了在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时,消除其内部构成(如年龄、性别、工龄、病程长短等)的影响。
5.x方检验:是英国统计学家Pearson提出的一种用途广泛的假设检验方法。
该检验以X2分布为理论依据,可以推断两个(或多个)总体率以及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6.参数统计:指在总体分布类型已知(如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对其未知参数进行检验称为参数统计。
7.非参数统计: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统计方法即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一类统计方法。
8.回归系数:X每变化1个单位Y所平均变化的单位数9.相关系数: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密切成都和相关方向的统计量。
10.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践中几乎不会发生的事件(P≤0.05或P≤0.01的事件)11.百分位数:把一组测定值按大小的顺序排好,位臵百分之一位的观察值或是一种位臵指标,用Px表示,一个百分位数按大小顺序排列的变量值分为100份,理论上有x%的变量值比它小,有(100—x)%的变量值比它大,对应x%位次的数值。
12.可比性:N个样本比较,除处理目标不同外,其他对结果有影响的主要非外理因素要求基本相同。
13.发病率:某一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患某病新病例的频率14.患病率:某一时点人群中患某病的频率(检查时发现的新老病例)15.臵信区间:一个范围指包涵总体指标可信度来计算的范围16.变量:对某项变异特征进行测量和观察,得到的指标称为变量。
17.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统计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
以下是统计学各章节的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数据收集与描述-数据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数据收集方式:问卷调查、观察、实验-描述统计:中心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范围、方差、标准差)、数据分布(直方图、条形图、饼图)2.概率论基础-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事件与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统计概型-条件概率与独立性-伯努利试验与二项分布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与其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与其概率密度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常见分布4.多个随机变量的分布-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两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分布5.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与其性质-方差与标准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矩、协方差矩阵与相关系数矩阵6.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辛钦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切比雪夫不等式与伯努利不等式7.统计推断基础-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假设检验: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显著性水平、拒绝域-类型Ⅰ错误和类型Ⅱ错误-样本容量与统计检验的效应大小8.单样本与双样本推断-单个总体均值的推断:正态总体与非正态总体-单个总体比例的推断-两个总体均值的推断: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两个总体比例的推断9.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优度、剩余平方和、变量选择10.非参数统计方法-指标:秩和检验、秩和相关检验、符号检验- 分布: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秩和相关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这些是统计学各个章节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一个概述。
每个章节都拥有更加详细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复习中深入理解并进行练习。
秋《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2007年12月17日罗连元1、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粮食产量(万斤)300 472 560 450 700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2)计算2001年-2005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3)如果从2005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2、甲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46 43 39 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和标准差。
3、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 1.2 1.2 2乙 1.4 2.8 1丙 1.5 1.5 1合计— 5.5 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4、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0—20 1520—30 3830—40 3440—50 13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5、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资料如下:日产量(件)524 534 540 550 560 580 600 660工人数(人) 4 6 9 10 8 6 4 3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1 2 732 3 723 4 714 3 735 4 696 5 68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四、计算分析题的复习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计算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
1.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算术平均数.2.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3.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计算平均数(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根据要求进行平均数(成数)的区间估计及总数的区间估计。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5.计算数量指数及质量指数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6. 根据资料计算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相对数与平均数动态数列);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公式计算期末水平。
三、简答题的复习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简述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3.简述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4.简述变量(数量标志)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5.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6.简述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7.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8.简要说明回归直线方程中待定参数a.b的含义。
9.平均指数的基本含义和计算形式是什么?10.简要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二、判断题的复习判断题的难度及内容可以以中央电大编辑部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蓝色小册子、学习指导书及平时作业为复习的范围和样本。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复习在复习时首先对各种题目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所以以教材为依据。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题型、难度、出题的样式可以看学习指导书,那上面所列的所有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是复习的参照依据。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1.动态数列的概念及种类2.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期数列间断时点数列条件下计算的两种情况: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3.各种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速度指标包括:发展速度、增长量、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
说明的是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
平均增长量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第八章指数分析1.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2.总指数的作用及编制方法。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种: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3.平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第七章相关分析1.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概念和相关的种类。
2.相关系数的作用、性质和计算方法。
计算相关系数的简化式:教材P2763.回归分析的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方程参数a、b的含义。
回归直线方程式中:y是y的估计值,a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表示直线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
回归系数的涵义是,当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
当b的符号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当b的符号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
a、b都是待定参数,可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
第五章抽样估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2.有关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样本个数3.抽样误差的一般概念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
教材P1784.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平均误差5.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6.抽样误差概率度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7.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要素及估计方法。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总体参数(平均数及成数)区间估计的方法:抽样推断中有关的内容最后都集中在根据具体资料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上。
在根据资料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时,首先要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要清楚,然后是有关区间估计的概念、方法。
8.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条件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计算。
第四章综合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3.统计分组的关键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
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第二部分各章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的职能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统计调查的种类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如何利用资料进行复习。
教材是最基本的复习依据。
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当中所规定的考试的范围认真复习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然后做学习指导书和作业的题目。
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它分为考核说明和各章的复习题。
考核说明规定了所学的内容当中哪些是属于一般的了解的,哪些是掌握的,哪些是熟练掌握的。
用这这四种复习资料就完全够了。
另外,在试卷的后面所有的课程所涉及的常用公式都附上去了。
实际上也是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
统计学原理课程有它的特殊性,既有概念的理解,也有方法的掌握。
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大家掌握方法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落到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上。
相关公式的记忆不是很关键的,而在于要根据资料和研究目的进行恰当的公式选择。
在平时的四次作业中每一章重点掌握的公式以名词形式出现,其目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同学们对公式本身的建立和应用的理解。
统计学原理复习要求题型:单选12分;多选8分;判断每题10分;简答题20分;计算题50分。
单选、多选、判断复习内容见学习指导书及平时作业;计算复习见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及平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