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5人教版精品同步练习 10.谈中国诗 练习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10 谈中国诗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角.色(ji o) 谙.熟(ān)悲天悯.人(mǐn) 数.见不鲜(shuò)B.颦蹙.(cù) 扩.展(kuō)情不自禁.(jīn) 针砭.时弊(biān)C.执拗.(niù) 逍.遥(xiāo)鸢.飞鱼跃(yì) 亘.古未有(gèn)D.叫嚣.(xiāo) 踌躇.(chú)一蹴.而至(cù) 绰.绰有余(chuò)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扩”应读“kuò”;C项,“鸢”应读“yuān”。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饶恕概论回长荡气轻鸢剪掠B.撩拨混沌拔木转石崭钉截铁C.凑泊亵渎意境悠远吞言咽理D.寡陋呐喊心悦诚服义愤填赝解析:A项,“回长荡气”应为“回肠荡气”;B项,“崭钉截铁”应为“斩钉截铁”;D项,“义愤填赝”应为“义愤填膺”。
答案:C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根据适用的对象选择“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10 谈中国诗【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拓展(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
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
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 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②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
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
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
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10 谈中国诗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角.色(ji o) 谙.熟(ān)悲天悯.人(mǐn)数.见不鲜(shuò)B.颦蹙.(cù)扩.展(kuō)情不自禁.(jīn)针砭.时弊(biān)C.执拗.(niù)逍.遥(xiāo)鸢.飞鱼跃(yì)亘.古未有(gèn)D.叫嚣.(xiāo)踌躇.(chú)一蹴.而至(cù)绰.绰有余(chuò)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扩”应读“kuò”;C项,“鸢”应读“yuān”。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饶恕概论回长荡气轻鸢剪掠B.撩拨混沌拔木转石崭钉截铁C.凑泊亵渎意境悠远吞言咽理D.寡陋呐喊心悦诚服义愤填赝解析:A项,“回长荡气”应为“回肠荡气”;B项,“崭钉截铁”应为“斩钉截铁”;D项,“义愤填赝”应为“义愤填膺”。
答案:C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根据适用的对象选择“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10谈中国诗h 分层训练 J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 、 、基础知识(12分)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A . 精髓(SU 1) 轩冕(mi a n)锱铢必较(zh u ) 牛羊咻咻(xi u ) B . 亵渎(xi e )谛听(d i)一蹴而至(c u ) 混沌含融(d u n ) C. 敷衍(f u )窸窣(x 1)得鱼忘筌(qu a n ) 眉眼颦蹙(p i n g ) D.付梓(z 1 ) 寒砧(zh e n)喋喋不休(di e )酩酊大醉(d 1 n g )宣讲孝道的新闻一经报道,弓I 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A. 寂静 退化 漫游B.沉寂 退化 周游C.寂静蜕化周游 D •沉寂蜕化漫游 答案 B解析(1)寂静:没有声音,安静。
沉寂:非常寂静。
(2)退化:生物体的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人形质改变。
(3)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处游历;走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 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已经死 亡多日了。
B.凭他的能力,只要他出任主教练,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球队当前的问题。
C. 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恬武嬉.,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 活图景。
D. 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五一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 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答案 B解析 A 项,“数见不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 新奇。
B 项,“一蹴而就”事情很容易解决。
C 项,“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D 项,“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多用于贬义。
第10课谈中国诗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媲.美(pì) 空泛.(fàn)焚膏继晷.(guǐ) 压轴.戏(zhòu)B.腐.化(fǔ) 笑靥.(yè)茅塞.顿开(sè) 麻.麻亮(mā)C.狡黠.(xié) 颦蹙.(cù)命运多舛.(chuǎn) 文绉.绉(zhōu)D.精髓.(suǐ) 赝.品(yàn)自怨自艾.(yì) 角.斗士(jué)解析:C项,“黠”应读xiá。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_______。
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
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②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_______不讲。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______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③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______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忽略差异除非B.契合忽略差别除非C.契合忽视差异因为D.暗合忽视差别因为解析:暗合: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
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
忽视:不注意,不重视。
差异:差别,不相同的地方。
差别: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
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
因为: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行动点首先是领导干部放下那种居高临远....的架子,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为人民谋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根本点。
10 *谈中国诗(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精髓.(suǐ)轩冕.(miǎn)锱铢.必较(zhū) 牛羊咻.咻(xiū)B.亵.渎(xiè) 谛.听(dì)一蹴.而至(cù) 混沌.含融(dùn)C.敷.衍(fū) 窸.窣(xī)得鱼忘筌.(quán) 眉眼颦.蹙(pínɡ)D.付梓.(zǐ) 寒砧.(zhēn)喋.喋不休(dié) 酩酊.大醉(dǐnɡ)答案 C解析C项,颦(pín)。
2.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1)今年,随着雅居乐、东原、恒基三大上市房企项目的陆续启动,已久的经开区将彻底发力,房地产界一场流光溢彩的盛宴,将在这里摆开。
(2)甘肃省人大常委会8月份完成的草原生态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不但91%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而且每年还以近150万亩的速度扩大。
(3)近日,河南中州大学68岁的退休教授许挺,带着92岁老父亲全国,免费宣讲孝道的新闻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A.寂静退化漫游B.沉寂退化周游C.寂静蜕化周游 D.沉寂蜕化漫游答案 B解析(1)寂静:没有声音,安静。
沉寂:非常寂静。
(2)退化:生物体的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人形质改变。
(3)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处游历;走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每天早晨,集市上就涌来了购买海鲜的顾客,但货物虽多,数见不鲜....,有的鱼已经死亡多日了。
B.凭他的能力,只要他出任主教练,就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球队当前的问题。
C.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文恬武嬉....,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D.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五一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采。
10 谈中国诗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精髓.( ) 梵.文( ) 轻鸢.( ) 羡妒..( ) 颦蹙..( ) 一蹴.而就( ) 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 鉴( )签( ) ⎩⎪⎨⎪⎧ 拔( )拨( ) ⎩⎪⎨⎪⎧ 慨( )概( )溉( )⎩⎪⎨⎪⎧ 譬( )劈( )璧( ) ⎩⎪⎨⎪⎧ 辨( )辩( )辫( )瓣( ) ⎩⎪⎨⎪⎧ 瞭( )嘹( )缭( )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2)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来源:学科网](3)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4)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静默 沉默①证券公司或者散户厅就像一个舞台,开盘的时候热闹,收盘之后______,即使在行情低迷时期也一样。
②张晖没有______,他选择在论坛上发帖,揭露事实真相,还行使了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力,毫不犹豫地把执法犯法者告上了法庭。
(2)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①他说以前在民主革命时期(1956年以前),自己写文章是思如泉涌,________,有时甚至是站在排字房的门口,写一页,排字工人排一页。
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不可能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谈中国诗》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默存,江苏无锡人。
著名学者、文学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__________,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学术著作__________,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精髓.(suǐ)无垠.(yín)荟萃.(cuì) 吞言咽.理(yè)B梵.文(fán) 羡.妒(xiàn) 单薄.(báo) 轻鸢.剪掠(yuān)C犬吠.(fèi) 叫嚣.(xiāo)逍遥.(yáo) 一蹴.而就(cù)D颦.蹙(pín) 洋溢.(yì) 归宿.(sù) 数.见不鲜(shù)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居高临远卓尔不群能言善变B聊以慰藉斩钉截铁回长荡气C卧心尝胆毕恭毕敬凌风出尘D惊天动地义愤填膺拔木转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环保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在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渐严重。
C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D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水平。
5、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精做10 谈中国诗【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
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
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
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
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
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第10课 谈中国诗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一蹴.而至(cù) ②梵.文(fàn) ③轻鸢.(yuān ) ④颦蹙..(pín cù) ⑤精髓.(suǐ) ⑥桴.鼓(fú) ⑦槛.外(jiàn) ⑧叫嚣.(xiāo ) ⑨唐璜.(huán ɡ) ⑩犬吠.(fèi) ⑪遥思远怅.(chàn ɡ) (2)给多音字注音 ①槛⎩⎨⎧兽槛.(jiàn )门槛.(kǎn )②数⎩⎨⎧数.典忘祖(shǔ)数.据(shù)数.见不鲜(shuò)③薄⎩⎨⎧ 单薄.(bó)薄.饼(báo ) ④撩⎩⎨⎧撩.人(liáo )撩.起(liāo )2.辨形组词(1)⎩⎨⎧粹(精粹)萃(出类拔萃)悴(憔悴)瘁(鞠躬尽瘁)(2)⎩⎨⎧撩(撩人)缭(缭乱)潦(潦草)嘹(嘹亮)(3)⎩⎨⎧淖(泥淖)卓(卓尔不群)棹(船棹)3.词语释义(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2)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为别人施舍的东西。
(3)数见不鲜:见识过多次,不觉得稀奇。
(4)流毒无穷:散布、流传所造成的毒害很大,没有穷尽。
本文是说“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所造成的毒害很大。
(5)遥思远怅:思虑很远,若有所失。
(6)一蹴而至:做一下就达到某种程度。
(7)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
(8)凌风出尘:超然物外,自然纯洁。
4.近义词辨析 (1)情调·情绪都与思想感情有关。
“情调”指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情绪”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指不愉快的情感。
例句:有一群喜欢把自己挚爱的家映射到镜头之下的人。
他们所拍摄的或是充满童趣的可爱之家,或是温馨浪漫的幸福之家,或是异域情调的华丽之家。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积累整合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刹那(shā) 伶俜(pīng) 肖像(xiào) 车载斗量(zài)B.心弦(xuán) 矜持(jīn) 连累(lěi) 卖官鬻爵(yù)C.字帖(tiè) 当真(dàng) 慰藉(jiè) 强词夺理(qiǎng)D.档案(dàng) 绯阐(fēi) 信笺(qiān) 削铁如泥(xu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彗星白炽灯一蹴而就言者无罪,闻者足诫B.羡妒入场券如雷灌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跻身杀手锏响遏行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D.精湛辨证法轻鸢剪掠瓜熟缔落,水到渠成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第五届两岸信息技术论坛闭幕,两岸业界人士共同表示,要抓住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前景的新机遇,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B.既想竭力为布什集团辩解,又想尽量保持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国务卿赖斯的发言有时如鲠在喉,左右为难。
C.佳士得方面一意孤行,坚持拍卖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违背了相关国际公约的精神和文物返还原属国的国际共识,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其在中国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D.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全球性失业大潮前,政府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措施能否取得明显效果仍是未知数。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为失业人士开出药方,在危机中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B.2008年度耕地面积净减少29万亩,比2007年净减少61万亩,下降近50%左右。
这表明中国耕地保护取得成效,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C.2009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8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和干涉,而对自己糟糕的人权纪录只字不提。
D.这位房产分析师认为,通过政府出面收购房源,可以使市场成交量在短期内得以拉升,给市场以“回暖”的预期,以刺激房市。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穷兵黩武②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④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⑥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A.③④①②⑤⑥B.①④⑤⑥③②C.⑤⑥①④③②D.①④③②⑤⑥阅读鉴赏(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中国的章回小说中,每回结束必写一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难道作者不怕这样一下子把读者从故事里拉出来,明白这故事原是他编造的吗?同样,在京剧《三岔口》中,任堂惠与刘利华的全部“夜战”,竟然都是在灯火通明中进行的。
为什么没有观者指责这种不真实已经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根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骏,几个打旗的龙套便是浩浩三军,抬一下脚便是进一道院或出一道门。
西方人面对这些可能惊奇莫解,中国人却认可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中国艺术家为什么敢于如此大胆地以假当真,将读者与观众“欺弄”到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乐陶陶地认同?我想,中国的艺术家更懂得读者与观众的欣赏心理——假定这是真的。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会把一部小说当作真实的事件,把一幅画当作真实的景物,把一出戏当作真实的生活场景,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
西方戏剧家从易卜生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在努力使演员进入角色,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忘掉自己,舞台不过是“四面墙中抽掉一面”的生活实况,观众好像从钥匙眼里去看别人家中发生的事;然而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刚好相反,《空城计》中诸葛亮唱完后,轮到司马懿唱时,诸葛亮可以摘掉胡子,用手巾擦擦汗,喝口茶水润润嗓子,因为他完全清楚观众知道这是唱戏。
戏是假的,只有演员的艺术水准和功夫才是货真价实的。
这样,东西方的剧场也就截然不同。
在西方的剧场里,观众不敢响动,甚至忍住咳嗽,怕破坏剧场的气氛,影响真实感;但在中国的剧场里,观众却哄喊叫好,以刺激演员更卖力气。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剧场高潮往往比戏剧更能得到满足。
西方的古典画家同样把真实视为最高的艺术法则。
他们采用焦点透视、光线原理与人体解剖学来作画,尽力使观众感到物像的逼真如实,而中国画家却用墨色描绘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了表达的自由,他们将泰山松、黄山云、华山石、庐山瀑超越时空地集于一纸,这种透视不是依据眼睛,而是依据心灵(现代美术理论家称之为“散点透视”),他们甚至还把诗文图鉴都搬到画面上来,与画中种种形象相映成辉。
因为中国画家知道观者要看的,不是生活中有的,而是生活中没有的。
比如画中的意境、品格、情趣以及笔墨的意蕴。
至于小说,更是如此。
西方的小说家着意刻画他笔下人物皮肤的光泽、衣服的质地与眼神种种细微的变化,努力把他的读者导入如实的感受和逼真的情境中;中国的小说家则只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熊腰虎背,声如洪钟,力能扛鼎”之类的套话来形容一位美女或英豪。
因为中国的小说家知道读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物超乎意料的行为,以及故事怎样一步步更牢牢地抓住他们向前发展。
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
中国的艺术自始就立在这一点上。
因为艺术家深知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
艺术,也正因为它是生活中没有的,所以才更有存在价值。
6.第三自然段“欺弄”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在文中的意思是。
7.概括中西方小说家刻画人物的不同方法。
西方小说家:;东方小说家:。
8.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只不过东西方艺术家对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驰的罢了”,结合全文,理解“背道而驰”在文中的含义。
9.选出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A.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者认为,中西方艺术家在处理真实性方面,可谓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B.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中国艺术家以假当真,抓住了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心理。
C.中国观众常沉迷于戏剧的高潮,哄然叫好,相比之下,西方观众看戏则要冷静、理智得多。
D.“散点透视”就是依据心灵,超越时空,追求艺术真实。
E.艺术,要表现生活中没有的东西,这是神话小说、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
(二)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文后各题。
儿童如诗赵思运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
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
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
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了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
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
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
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
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
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
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
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
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
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
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一点你埋得太深了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
我会想像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
她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
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最沉静也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记得是格非某一篇小说里写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的。
现在只记得几句话。
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
你的桥不牢它是给鸽子走的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诗了。
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
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
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与形而上学的神性原则。
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神性的执着。
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
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10.为什么说“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11.请分别说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义。
○1这个美好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2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