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封装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94
实习报告: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实习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环节,光伏组件的封装工艺对组件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实习,我有幸进入一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深入了解了光伏组件的封装工艺及流程。
二、实习内容1. 光伏组件封装工艺概述光伏组件封装工艺主要包括电池片检测、电池片单焊、电池片串焊、组件层叠、组件层压、安装边框和接线盒、成品测试和包装入库等工序。
各道工序环环相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2. 电池片检测电池片检测是光伏组件封装的第一道工序。
主要包括对电池片的外观、色差、电阻率以及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稳定耐用性等参数进行检测。
检测过程主要通过专业仪器和设备完成。
3. 电池片单焊电池片单焊是光伏组件封装的第二道工序。
操作过程中,将焊带平放在电池片的主栅线上,焊带的另一端接触到电池片上的栅线上。
焊接时,要求烙铁头的起始点应在单片左边处,焊接中烙铁头的平面应始终紧贴焊带。
焊接应牢固、无毛刺、无虚焊及锡渣,表面光滑美观。
4. 电池片串焊电池片串焊是光伏组件封装的第三道工序。
将规定数量已焊好的电池片,背面向上排在模板上,用一只手轻压住2块电池片,确保焊接牢固。
5. 组件层叠组件层叠是光伏组件封装的第四道工序。
将电池片串焊好的组件进行层叠,层叠过程中要注意层与层之间的绝缘和电池片的对齐。
6. 组件层压组件层压是光伏组件封装的第五道工序。
将层叠好的组件放入层压机中,通过高温高压使EVA胶膜固化,形成光伏组件。
7. 安装边框和接线盒安装边框和接线盒是光伏组件封装的第六道工序。
在光伏组件的四周安装边框,以增加组件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同时在组件背面安装接线盒,用于连接光伏系统和负载。
8. 成品测试和包装入库成品测试和包装入库是光伏组件封装的最后一道工序。
对封装好的光伏组件进行性能测试,确保其满足国家标准和要求。
测试合格后,进行包装并放入库存管理。
组件生产工艺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
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
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分选此为组件的第一道工序,在本道工序中,首先将电池片进行初步筛选,将不符合标准的电池片,如色差片,崩边片,缺胶片,断栅片等等分类放置在一起,将合格的电池片按照机器焊接每打100片的数量清点好。
2、焊接焊接工序采用最先进的德国进口TT1200焊片机。
1200指的时每小时一台机器可以焊接1200片电池片,也就是说老式焊片机3秒焊接一片,新式焊片机2.8秒左右焊接一片。
焊接机采用不接触涂布装置、影响定位系统、红外焊接装置、自动抓取机器人等部分组成。
影响定位系统有效挑选出破片、裂片等装置,有效的保证了焊接品质。
在此工序中由“自动焊片机”将单片电池片和涂锡铜带焊接成一串,再由提取ABB机器人将每串电池串提取到铺设好EVA的玻璃板上。
ABB机器人能够准确按照设置的间距,将电池串排列到好,精确误差在0.5mm以内。
TT焊片机彻底替代了原始的手工焊接,不仅在产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改善。
焊接处理的组件没有杂物、锡渣等。
3,叠层(也称排片)叠层为组件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岗位,这道工序主要将焊接好的电池串连接成电路。
每相邻的电池上都要粘贴2到3条高温胶带,目的是防止电池串发生移位等情况。
之后用烙铁将汇流条焊接在每串的两端,按照正负极的正常方式将组件做成一个完整的导通发电体。
4、隐裂测试在组件半成品做完,需要对组件进行隐裂测试。
做好的本成品组件,可能存在裂纹等情况,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
隐裂测试仪的原理就是将组件通电,通电后组件发出红外光,再利用照相机成像。
隐裂测试能检查到整个组件内部是否存在不合格的电池片如,隐裂片,低效片,黑心片等一系列不符合标准的电池片,一旦发现需要进行返修。
hbm封装工艺HBM封装工艺1. 简介HBM(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with Bonding and Molding)封装工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封装技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
它通过将多个芯片和组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封装结构。
2. 原理HBM封装工艺的原理是将各种芯片和组件先进行精确定位,然后使用精密焊接技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接下来,采用特殊的封装材料进行封装,使芯片和组件紧密相连,并且提供必要的保护。
3. 优点•高集成度:HBM封装工艺可以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封装结构中,从而大大提高集成度。
•高可靠性:由于HBM封装工艺使用精密焊接和封装材料,因此封装结构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减少了芯片和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
•高性能:HBM封装工艺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通信,从而提供卓越的性能。
•节约空间:HBM封装工艺将多个芯片和组件整合在一个封装结构中,减少了系统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4. 应用领域HBM封装工艺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高性能计算:HBM封装工艺可以满足高性能计算系统对于高带宽、低延迟的需求。
•人工智能:HBM封装工艺可以提供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为人工智能芯片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移动设备:HBM封装工艺可以减小芯片尺寸,提高系统的集成度,从而为移动设备提供更高性能和更小的体积。
5. 发展趋势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不断发展,HBM封装工艺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HBM封装工艺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高带宽:HBM封装工艺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更高集成度:HBM封装工艺将集成更多的功能模块,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更小尺寸:HBM封装工艺将减小封装结构的尺寸,以满足移动设备更小尺寸的需求。
6. 结论HBM封装工艺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的封装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和节约空间等优点。
光伏组件封装工艺
光伏组件封装工艺是指将光伏电池组件与支架、玻璃、背板等材料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光伏组件的制作过程。
封装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光伏组件的性能和寿命。
首先,光伏电池组件需要在封装前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类,保证每个组件的电性能和外观质量都达到标准要求。
然后,进行支架的固定和玻璃的覆盖,这个过程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固定方式的合理性,以确保组件的结构牢固、耐久。
接下来,进行背板的粘合和封边,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粘合剂的使用量和均匀性,以及封边的完美性,避免背板受潮、老化等问题。
最后,进行电池片与电缆的连接和防水处理,确保组件的电流输出和防水性能。
在封装工艺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工艺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及组件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比如耐冷热性、耐湿度、耐紫外线等。
只有经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和测试验证,才能保证光伏组件的质量和寿命,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提供保障。
- 1 -。
二、封装结构图三、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1.金属电极主栅线(正极);2.金属上电极细栅线;晶体硅组件封装工艺封装结构图4.减反射膜;5.顶区层;6.体区层(基区层);四、工艺简介及要求A、电池片初选:将从仓库领来的电池片按工艺要求进行初选(以外观尺寸为主)5.作业准备:6.作业指导:并作好标识.7.1检查分好类的片外观、颜色是否对板,员工操作方法是否正确.8.工艺要求(检验标准)8.1电池片外观检测工艺要求:在线100%检测1)单、多晶硅芯片,与表面成35℃角日常光照情况下观察表面颜色,呈“褐色、紫、兰”三色,目目视无明显色差、水痕、手印。
2)电极图形清晰、完整、断线形。
背电极完整,无明显凸起的“铝珠”。
3)芯片边缘缺角面积不超过1m㎡,数量不超过3个.4)芯片受光面不规则缺损处面积小于1 m㎡,数量不超过2个5)正放芯片于工作台上,以塞尺测量芯片的弯曲度,“125片”的弯曲度不超过0.75mm.B、划片:以初检好的片为原料,在激光划片机上编好划片程序,对片进行有意图分割1.目的:按工艺要求的电性能及尺寸将电池片切割成所需要的产品2.所需工具及工装:激光划片机、标识签、物料盒、游标卡尺、镊子、酒精、无尘布。
3.材料:初检好的芯片4.工人劳保配置:防尘工服、工鞋、工帽、口罩、指套5.作业准备:及时清洁工作台及工作区域地面,做好工艺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有序.6.作业指导:6.1按操作规程开启激光划片机,检查设备是否正常6.2输入相应程序6.3在不出激光情况下试走一个循环,确认设备运行系统正常6.4将白纸置于工作台面上,输出激光,调焦距和起始点6.5置白纸于工作台上,出激光(使纸边紧贴X轴、Y轴基线上,并不能弯曲)试走一个循环6.6取下白纸用卡尺测量到精确为止6.7置电池片于工作台面上(片背面向上),输出激光,调电流进行切割,试划浅色线条后再次测量确认电池片大小是否在工艺允许的公差范围内。
6.8工作完成后,按设备操作规程关机7.作业过程中检查:7.1检查电池片外观完整与否,尺寸大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7.2检查电池片是否存在隐裂8.工艺要求(检验标准)8.1片的切割面不得有锯齿现象8.2激光切割深度目测为电池片厚度的2/3,电池片尺寸公差为±0.02mm8.3每次作业时必须更换手指套,不得裸手角电池片,保持电池片干净C、电池分选:通过测试电池的电气参数对其进行分类1.目的:通过分类是为了有效的将外观、性能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高品质的电池组件。
光伏组件封装工艺流程及主要原材料解析前工序包括:切割硅片、清洗硅片、扩散和涂层。
切割硅片是将硅大块切割成具有正常长度和宽度的薄片,一般为0.2mm到0.3mm厚。
清洗硅片是为了去除硅片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质,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扩散是将硅片浸泡在含有掺杂物的化学液体中,使得硅片表面形成p-n结构,从而具有光电转换的能力。
涂层是在硅片上涂上一层保护材料,以保护硅片的表面,同时增强光伏组件的耐环境性能。
后工序包括:接触、封装和外壳。
接触是利用导电胶或金属线将光伏芯片的正负极与电路板连接起来,从而实现电能的输出。
封装是将光伏芯片和电路板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
封装材料一般采用硅胶,以提高对温度、湿度和机械冲击的抵抗能力。
外壳是将封装好的光伏组件放入一个保护外壳中,以保护光伏组件内部的芯片和电路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壳一般采用透明材料,以便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主要原材料有:硅片、导电胶、金属线、封装材料和外壳材料。
硅片是光伏组件的核心材料,主要是用于光电转换。
导电胶是用于连接光伏芯片和电路板的介质,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粘性。
金属线是用于连接光伏芯片的正负极和电路板的导线,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
封装材料一般采用硅胶,以提高光伏组件的耐环境性能。
外壳材料一般采用透明材料,如玻璃或塑料,以便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总之,光伏组件封装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多种材料。
这些材料在保证光伏组件性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耐环境性能和耐久性,以使光伏组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