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课2学时-王兴梅new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42
《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撇撇嘴(piě)折叠(zhédié)自顾自摇摇头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地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
②齐读。
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
⑤有感情地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林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2、面对蔡林,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一个怎样的老师?这是一个()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汪秀梅(最新8篇)篇一:《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汪秀梅,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篇一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两个词。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3.不忍舍弃或离开。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四、缩句。
1.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2.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 。
学习新天地课题:学习新天地课型:新授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学习新天地》是第二课第一框内容,从初中学习的新特点着眼,给学生一些方法,策略的建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正确对待教师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学会学习”,克服面对新的学习可能有的不适应心理和畏难情绪,本框题分三个环节①学习新特点,从体验入手,通过与小学学习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②做学习的管理者,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的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③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克服盲目模仿,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针对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导致不喜欢相关科目的情况,给予积极引导。
学生学情分析进入中学后,课程多,学习内容多,老师管的少,对同学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有些同学没有认识到中学学习任务的加重,没能及时调整学习习惯,仍像小学一样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结果成绩下降很快,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断乳”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情绪呈现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想学好却不知怎样学习的特点。
因此,提高学习成绩,老师家长的帮助指导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己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探寻中学学习规律,掌握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并坚持下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同学们的学习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出发,创设情景,引发思考,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使自己得以提高,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初中新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和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老师的教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活。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执教人:龟湖学校张梦茜课题:《茉莉花》课时:两课时课型:欣赏课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对茉莉花的由来以及概况有所理解。
2、通过欣赏可以区分出南北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并试着学唱一两句,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
3、通过欣赏普契尼所写的格局图兰朵中的歌曲《东边升起的月亮》,体会中华民歌艺术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体会音乐的多元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学会聆听,并且对中国民歌有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2、教学难点:良好欣赏习惯的培养以及辨别南北民歌的风格。
三、教具准备课件、教案、歌曲音频、歌曲视频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都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全世界的花种类有很多,你们有自己最喜欢的花么?(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爱一种花,在百花中它并不起眼,小小的一朵,不仔细看或许都找不到它,但是它的香味淡淡的却能飘得很远,谁也香不过它,你们猜是什么花?(生回答)师:对了,它就是茉莉花。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小小的茉莉花。
茉莉花的由来:苦。
赵老汉外出谋生,落脚在广东乡里,每隔两三年回来看看。
妻子和儿子在家种地。
孩子渐渐大了,便把地分为三段,各人一块,都以种茶树为主。
有一年赵清。
赵老汉不管儿子喜欢不喜欢,便栽在大儿子的茶田的田边上。
隔了一年,树上开出了一朵朵小白花,虽香,并没有引起村民的多大兴趣。
一天,赵家人儿子惊奇地发现,茶枝带有小白花的香气。
随即检查了全茶田,都带着香气。
他便不会儿全部卖光。
这一年大儿子卖香茶叶发了大财,消息终于传开丁。
两个弟弟得知后,找哥哥算账,认为哥哥的香茶叶,是父亲种的香花所致,哥哥卖茶叶的钱应三人均分。
兄弟间一直吵闹不休,两个弟弟要强行把香花毁掉。
乡里有位老隐士,名叫戴逵,深为群众所崇敬。
赵氏三兄弟都到戴家,请他评理。
戴逵说:“你们三人是亲兄弟,应该亲密无间,今后你们还要结婚生孩子,为人父母,不能只为眼前一点点利益,闹得四分五裂。
普定县城关镇陈旗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程《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培训讲义培训时间:2013年10月14日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培训内容:第六章怎样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培训人:杨良胜学时:2学时主要内容:合理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并可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充实的空间。
善于捕捉、利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一)增强教学资源意识。
1、追问教师资源意识淡漠的原因。
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资源意识淡漠的原因:首先、教师自身学习经验与课改要求不符。
其次、教师对课程本质观与课程实施观的更新不到位。
第三,不少教师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2、探询课堂教学资源的本质内涵。
主要论点有:(1)因素来源论。
(2)活动支持论。
(3)载体媒介论。
(4)教育素材论。
(5)教学资源论。
3、发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价值。
(1)课堂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前提,(2)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有利于转变课程功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3)参与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二)理清教学资源的类型。
1、按课堂教学资源的功能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按课堂教学资源的内容可以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制度资源、时空资源、信息资源等。
3、按课堂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有形资源(显性资源)、无形资源(隐性资源)。
4、按课堂教学资源的空间分布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三)大力开发教学资源。
1、发挥教师资源开发主体的能动性。
(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2)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3)建设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教师团队。
(4)建立校际资源开发研究共同体。
2、学生生活经验是取之不竭的源泉。
3、建立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保障制度。
(1)最大限度地用足校内资源。
(2)积极开发社区资源。
(3)注重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转化。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7课老师您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老师您好》第二课时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3. 授课时间:第7课4. 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内容: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老师您好》。
2. 学生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 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老师您好》。
b. 学生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
c. 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3. 歌曲欣赏与分析(10分钟):a. 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b.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4. 创新实践(10分钟):a.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节奏、音调演唱歌曲。
b. 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歌曲《老师您好》。
2.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 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老师您好》,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节奏感,提升音乐品味。
2. 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分组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歌曲背景,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4.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创新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演唱方式,激发音乐创作潜能。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简单的节奏、音符识别,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
他们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歌曲,能够理解并跟唱《老师您好》这样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