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瑜伽的四个阶段
- 格式:docx
- 大小:73.31 KB
- 文档页数:3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小乘阶段是“欲界定”。
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中乘阶段是“根本禅”。
“根本禅”分四步功夫,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其中又包括八触十功德和觉枝、观枝、喜枝、乐枝、一心枝这五枝。
1、小乘阶段第一步:粗定也叫粗住,指练功时专心一意,不分心,不乱想。
坐、站、卧均可,专心一意地把意识粗略地定下来。
第二步:细住即要求练功的人把思想进一步往深层里定,好象是定在这个地方不能走了一样,即定根法。
其道理是由于思想高度集中,认真地静下来,所以就不会动了,这叫稳住,又叫细住,安稳的意思。
其方法是把思想意识往下定,把气往下沉。
第三步:欲界定在练功的意识定下来之后,下意识会出现一些美好的想法,比如突然想到一件高兴的事,或脑子里突然出现图象、声音等等。
所谓“欲界定”,是指有了某种想法和念头之后,马上就定住了,不能让它继续往前发展下去。
例如,你想着到某地或月亮里去,突然脑子里出现了某地或月亮,你就把你的杂乱想法定下来,就定在某地,或者定在月球上,或者定到某一棵树上,或者某条河边等等都可以,就是说,你的想法不能到底,刚好到那个边界就定下来了,这就是欲界定。
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跟着师傅出去了,但是不要走到那个地方 欲界定。
如刚好到了海边, 这个时候常常是心神爽快,或者心爽神昏,也就是心里特别舒服,全身 分不清楚了。
欲界定常常是闭上眼睛练,这样就会有图象出现,但舌头 翘一下,出现的图像就可能走了。
或者看到从什么地方来了个师傅,你你不要下海;到了悬崖,你在意识上不要跳崖;到了井边,你不能下去,就是说只能定在那里观看观看。
由粗住到细住,静坐到一定时候,就可能出现欲界定,就是下意识的欲望跑出去了,跑到某个地方。
如前面是个大海,你就定在海边观海,而不要到海里面去,到里面去就要出麻烦。
这是练功中关键的一步。
第四步:未到地定也叫未来禅,就是在第三步“欲界定”的基础上,下意识进一步在那个地方观望,时间要长一点,然后慢慢定下来,随之再把这个意识往回收、收、收,收拢回来,整个下意识又回到了你练功的地方。
瑜伽灵性修持秘要一、灵性修持的程序与原则瑜伽灵性修持有一定的锻炼程序,主要是静坐和观想,再配合持诵咒语。
静坐和观想方法不同,但是可互参为用。
静坐是锻炼修持者的肉体呼吸、意识心灵和无意识等心灵的各个层次;而观想则是建立一种明确的哲学理念,因为没有坚固的哲理的支持和证实,静坐无法导向较高的意识层次。
观想使我们了悟宇宙本体的存在,但是只有经由较高深的静坐方法才能证悟本体。
静坐时的概念仍然是相对的、二元论的,但是观想的最高境界是独一无二的、一元论的,它导向三摩地(入定)或自我了悟。
喇嘛尊者在《修道秘要》一书中列举了灵性修持的一些主要原则,包括选择对静坐有帮助的体位法<即姿势),每天在固定时间练习;头部、颈部和躯干应成一直线,肛门须收缩;呼吸须宁静、缓慢而深长,呼吸时身体不可摇动亦不可出声,身体应保持放松、不动;不让受外界影响的思潮进入心中,努力停止心中的活动,不可有任何杂念;如此练习一段时间后,开始持诵咒语,心灵须集中在所持咒语的意义上,咒语须伴随每次呼吸;抛弃对灵性修持进步没有帮助的行为,不要把能量浪费在毫无必要的事物上;消除污秽的思想,导致纯净的心灵,当心灵专一和宁静时,身心内外便能体验到无比的平和。
喇嘛尊者在《无神的开悟》一书中指出了观想过程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者了解现象世界是变幻无常的,“道”(Brahman),即宇宙本体、至上意识、自性,是真实的;第二阶段是以至上意识为基础,了解绝对真理是在一切变幻无常现象界的后面,变化纷纭的世界本为一体,即“道”是唯一无二的;第三阶段是观想内在的宇宙绝对本体,即我就是“道”;第四阶段了悟到只有唯一的绝对真理,它是自我存在,并且无所不在,内在、外在二者都是“道”,一切都是“道”。
以上四个观想阶段,都是经过修持可以达到的境界。
喇嘛尊者在《超越生死的奥秘》一书中谈到把身体能量引导入中脉的重要性。
我们身体内有无数的神经和血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由脊椎向上行的中脉,它通过脊柱前进,帮助瑜伽行者达到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瑜伽师地论十七地层次和果位摘要:一、瑜伽师地论简介二、十七地层次概述1.欲界地2.色界地3.无色界地4.空无边处地5.识无边处地6.无所有处地7.非想非非想处地8.菩萨十地9.如来地三、果位概述四、如何修炼达到高层次果位五、瑜伽师地论在我国的影响正文:瑜伽师地论是印度佛教哲学家弥勒菩萨所著的一部瑜伽行派哲学经典。
这部论著详细阐述了瑜伽修行者的心理状态、修行境界和果位等内容,为修行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修行体系。
在瑜伽师地论中,将修行境界分为十七地层次。
这十七地层次包括了欲界地、色界地、无色界地等不同境界。
其中,欲界地指的是修行者还在追求物质欲望的阶段;色界地则是指修行者开始脱离物质欲望,追求精神境界;无色界地则是指修行者进一步脱离色相,进入更为纯粹的精神领域。
在十七地层次中,最高的境界为如来地。
如来地是指修行者达到了无上的觉悟,具备了无量的智慧和慈悲,成为了圆满的佛陀。
要达到如来地,修行者需要经历菩萨十地,即在十个阶段中不断积累功德、智慧和解脱能力。
在瑜伽师地论中,果位是指修行者通过瑜伽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和地位。
修炼瑜伽,可以达到高层次的果位,如如来地。
要实现这一目标,修行者需要遵循瑜伽师的指导,刻苦修炼,培养自己的心智、品德和智慧。
此外,修行者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法,利益众生,以积累功德。
瑜伽师地论在我国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自从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以来,这部论著成为了佛教修行者的重要指南。
在我国佛教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对瑜伽师地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弘扬,使得瑜伽师地论的修行体系在我国得以发扬光大。
总之,瑜伽师地论是一部指导修行者如何修炼、提升心灵境界并最终达到圆满觉悟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瑜伽师地论,修行者可以了解到瑜伽修行的完整体系,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修行目标提供清晰的方向。
瑜伽呼吸术适合做瑜伽呼吸术的瑜伽体式瑜伽练习时的呼吸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横膈膜呼吸)、胸式呼吸(肋间肌呼吸)、锁骨呼吸、完全瑜伽呼吸。
身心状况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反之亦然。
譬如,愤怒、压力或生理创伤,会使呼吸变得浅短。
另一方面,深呼吸则对身心都有放松和积极的影响瑜伽呼吸术体位(4张)为了正确练习,获得积极的练习效果,我们先给出瑜伽呼吸、收束法和契合法需要遵循的安全指南和提示。
人们的身体情况各有不同,不可能针对各种状况,一一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因此,若有任何健康问题,有可能会因瑜伽呼吸、瑜伽收束法和瑜伽契合法的练习引起不良反应,请务必在练习以前先咨询医生。
瑜伽呼吸技法有众多的益处,包括帮我们平复心情,舒缓神经。
把瑜伽呼吸的练习与瑜伽语音冥想结合在一起,能极大地增强练习的效果,使我们在精神上也能有所收获。
编辑本段安全指南1. 在练习前,先阅读整个技法篇:除了技法步骤,我们还提供重要的信息,帮你安全有效地练习每个技法。
2. 先学基本的技法:先学腹式呼吸和完全瑜伽呼吸。
练熟之后,再学练本章节中的其他呼吸练习。
3. 缓慢谨慎地实践,确保呼吸在任何时候都感觉舒服。
4. 随时感受身心的反应:在练习这些呼吸技法的当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要保持放松,也要随时敏锐地感受所产生的影响。
若感到有任何的不良反应,当随即停止练习。
5. 别让肺部过度用力:肺部组织很脆弱,必须温柔待之。
若过于急促用力,可能让呼吸过急过猛,非但无法改善身体状况,反而有损健康。
6. 若呼吸急促,应及时调整:做瑜伽呼吸练习不应感到呼吸短促。
若有这样的感觉,那表示你一呼一吸的时间太长了,应该减少吸入量,吸入空气的量应该与你能轻松呼出的空气量相当。
7. 空气不洁时请勿练习瑜伽呼吸技法:选择一天当中空气最清洁的时候练习,或者在室内放一台空气清洁器。
8. 不要抽烟:经由正确地习练瑜伽呼吸,使你获得了各项益处,可是,一旦吸烟,这些益处就都无效了。
吸烟的效果和瑜伽呼吸的效果是相反的。
瑜伽习练者段位级别制简介
一、个人实践阶段(分段标志:颜色)
根据练习情况分为七段,段位越高,习练资历越深,一至四段需要在具有导师资格的瑜伽习练者指导下练习,五至七段具备了自主习练的能力:
一段:
段位标志:红色,入门阶段的习练者。
二段:
段位标志:橙色,基础阶段,习练者已经学会瑜伽腹式呼吸技巧及入门体式,身体力量素质开始改善。
三段:
段位标志:黄色,基础阶段,习练者已经学会瑜伽腹式呼吸技巧和基础体式,身体柔韧素质开始改善。
四段:
段位标志:绿色,初级阶段,习练者已经学会瑜伽的完全式呼吸,掌握了初级体式的习练技巧,可以经口述引导调整体式上的错误。
五段:
段位标志:蓝色,初级阶段,习练者已经学会呼吸时喉咙的控制和太阳式呼吸控制法的做法,并自主进行练习,可以在雷电坐的体式上练习呼吸和冥想。
已经学会自我调整体位,体式练习进入初级阶段。
六段:
段位标志:靛色,中级阶段,习练者已经学会圣光调息,可以独立完成中级体式,并且在体式练习中配合呼吸。
能够发现体式上的错误之处。
七段:
段位标志:紫色,中级阶段,习练者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个人的体式习练。
已经学会清理经络
调息功,收腹收束法,可以以自选的盘坐体式完成呼吸课程和冥想课程。
已经掌握体式的习练技巧,能够发现他人体式上的错误之处并用语言进行引导调整,可以向瑜伽导师进阶。
二、瑜伽导师(级别标志:白色)
具有指导他人练习瑜伽的资格,分为三级:
三级:级别标志,白色+红色,初级瑜伽导师
二级:级别标志,白色+银色,中级瑜伽导师
一级:级别标志,白色+金色,高级瑜伽导师
三、瑜伽上师(标志:金色)。
瑜伽意义:1:通过体式的练习,再加上呼吸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呼吸是身体和心灵之间的桥梁)2:疏通我们的能量,治疗亚健康,缓解疲劳。
3:训练意念,注意当下,提高专注力。
4:塑形、通过饮食调理色数中枢,阴阳结合达到完美曲线,纤长体型,力量和柔韧的结合,提高基础代谢。
5:美容养颜,排毒、保护子宫卵巢。
6:治疗疾病延长寿命。
瑜伽的起源:起源于印度。
(因为当时的饥饿、风寒、疾病)1:渴望长生不老的奴隶主、巫师。
2: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的平民阶层。
3:反抗奴隶主的奴隶同时也想获得长生不老,开始他们观察、模仿飞禽走兽,海中鱼虾的活动观察大自然动、植物的本能以及自愈的能力。
从而产生出治病、预防疾病、强健身体的瑜伽健身术。
瑜伽由三个部分组成:1:体位法2:呼吸法:(控制呼吸可以控制情绪、控制身体健康、控制生命、所以呼吸法就产生了)3:冥想(精神可以左右身体的健康,所以探索出控制内心的手段。
这是静坐、冥想的起源。
)早期的瑜伽是用于疾病。
瑜伽是由印度古代梵文翻译而来。
YOGA连接、统一、和谐,拉丁文也是连接、结合的意思。
身心结合的统一,让身体达到和谐的状态,针对内心和灵魂的修炼。
4-12瑜伽分四个阶段:1:原始阶段,2初级阶段,3:古典阶段,4:近代瑜伽原始阶段:大约在5000年前到8000年前的瑜伽,称为原始阶段。
原始阶段的特征:1;成为印度文化的理论基础。
2: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的治疗百病的方法。
)3:保持健康长寿的方式。
(没有瑜伽之前平均寿命只有39岁半。
有瑜伽之后可长达百岁。
)第二阶段:初级阶段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瑜伽。
信奉三大神:创造神---梵天,护持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奥意书开始记载瑜伽:瑜伽师,开始成熟。
瑜伽与佛教的关系:佛教禅定是瑜伽冥想的一部分。
在瑜伽的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佛教的理念。
四大瑜伽分别是:1业瑜伽:指行为活动。
2智瑜伽:指智慧、知识3信瑜伽:指信仰、诚。
4王瑜伽:指最高级的瑜伽。
瑜伽理论1什么是瑜伽?瑜伽起源于古印度,距此刻有5000连年历史。
瑜伽“YOGA”,是梵文的音译。
意思是连接,统一联系的意思,意义为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
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心灵肉体精神结合的最佳状态。
咱们此刻所学习的瑜伽,是呼吸法,体位法,冥想法所组成的协调身心平衡的养心法则。
通过深沉的呼吸,筋骨的伸展,和平衡的心境,来增强人们的身体,心智,精神的一种健康的运动形式。
2简诉瑜伽?瑜伽是在优雅的环境中,伴随着瑜伽优雅的音乐,结合瑜伽的呼吸和安静的心态,仿动、植物的姿态,对身体的某一部份进行挤压或拉伸,从而塑造体形,美容,美体。
减缓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
协调内分泌系统,避免和辅助性医治各类慢性疾病。
3瑜伽进展史?瑜伽起源于古印度,距此刻有5000连年历史。
瑜伽最先是静坐,冥想,苦行的形式。
瑜伽经历了四个阶段:1韦达时刻(奉爱瑜伽和唱诵为主)2前经典时期(智瑜伽和业瑜伽为主)3经典时期(王瑜伽又称“八支分法瑜伽”为主)4后经典时期(哈他瑜伽为主,注重干净功法,指心灵和内在干净)4在公元前1500对年前时,圣哲创作了《瑜伽经》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将规范化,系统化,瑜伽慢慢为人们熟悉。
5瑜伽的流派分为?瑜伽流派很多,从哲学来讲有因明论、胜论、数论、瑜伽论、弥曼差、呔擅多论。
(1)数论:哲学思想偏向于理性的探讨和生命的研究。
(2)瑜伽论:数论,瑜伽论被结成姐妹派。
被称为数论瑜伽论。
后来瑜伽派又增加对神的信仰。
又称为有神论。
相对于数论来讲,瑜伽论的哲学,更偏向于重实践,特点重于禅思的关行。
(3)胜论:着重与物质结构的分析,胜论以为最大体的主要成份是极微,胜论最终目标任为求精神的摆脱,并非是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4)因明论:(又名:正理论)有着推理和标准的意思,严谨的推理体系,这是正理派的求知方式论。
只是正理派的最终目的是抵达智慧的摆脱。
(5)弥曼差论:是音译,在梵文中有着思维,考查的意思,他研究支罗门教义,转达韦达思想的哲学,在弥曼差派以为韦达的经典的文字语言,除语音之外,语音有着极为神秘的力量。
瑜伽冥想《瑜伽经》中曾对冥想下过这样的定义:“凝神就是将心集中在身体的灵性意识中枢内,或某种神圣形式上;入定是流向专注对象的连续的意识流;三昧(三摩地)是在冥想中,对象的真实本性放出光芒,不再受感知者的心的扭曲,这就是三昧”。
真正的瑜伽冥想,指的是“凝神、入定、三摩地”三个阶段。
冥想是什么冥想是[1]比较难讲解的内容,涉及到很多不能够用话语表达的东西,很多书都说,冥想是不可以说,是不可以讲的。
但我们古代的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
”就是说不可说的东西还是可以说出来的,尽管说出来的东西不是原来的东西,还是要去体会,尽量去阐述他。
在YOGA修行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DHYANA,冥想这个词就来源于梵文的DHYANA。
在古代把这个词翻译成“禅”,现在练习sahaja yoga 可以很快达到天人合一,在中国有很多地方已经有Sahaja Yoga,在 1970 年,锡吕·玛塔吉女士正式公开教授霎哈嘉瑜珈这种静坐法,能够大规模地提升人体内的能量。
这个本是我们与生俱来,却沉睡的能量,古代通过达摩祖师传给中国,又由中国传给日本,在日本叫ZEN。
在西方的语言里找不到DHYANA这样的词汇,只能翻译成MEDITATION(心灵的药物)来源于MEDICINE(药物)。
现在的冥想来自于MEDITATION的翻译,也会把MEDITATION翻译成为静心、静修,基本上在网络上把奥修的东西翻译成静心。
瑜伽冥想是一种对生命系统能量释放,重组、修复、优化的综合过程,经过冥想透彻洗礼之生命会更加平和与宁静,这对整个机体有着意义深远作用的宁静状态,是难以用一两篇文章可以说得清的。
简而言之,在宁静中,也只有在宁静中,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瑜伽。
为第四次医学革命的基因疗法最成功的成果是:用于治疗心脏病。
在治疗基因性疾病、预防艾滋病和癌症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既然人类可以将基因用于治疗,那么基因的改变也可以影响人的智力、外貌、性别、体形等。
瑜伽入门到底什么是瑜伽八支分法瑜伽瑜伽是一种非常系统的养生运动,在我们开始瑜伽入门之前来了解一些基本瑜伽常识会让我们的瑜伽练习变得更加深刻。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八支分法瑜伽,什么是八支分法瑜伽呢?首先,我们都知道体式是构成瑜伽的主要部分,古印度人将修炼瑜伽的不同阶段分成了八个,由此就形成了八支分法瑜伽。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八支分法瑜伽吧!八支分法瑜伽指的是哪些一、Yama(制戒)制戒是超越国家、信仰、年龄及时间限制的戒律,是社会和个人道德的规范,假如不遵守这些规范,就会带来混乱、暴力、欺骗、偷盗和贪婪。
帕坦伽利通过制戒改变了人们思考的方向,从根本上击毁这些罪恶。
制戒包括:①Ahimsa(非暴力)不仅包含着不杀生的意思.还具有更为广阔的积极观念.即爱。
瑜伽修行者认为自己的错误应该受到审判,而别人的错误应该得到谅解。
瑜伽是一种修行,我们用爱和怜悯来不断的完善自我,通过瑜伽体式的练习,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纯净。
②Satya(真理)下真理是行为和道德的高标准。
它预示着思想、言语、行动的完全真实。
当一个人的思想不再邪恶时,他的言语行为就会充满善意。
③Asteya(不偷盗)偷盗不仅包括未经允许拿走别人的东西,还包括偷着使用某些物品,或者超出物主允许的时间使用物品,即这里的偷盗还包含了非法挪用、不守信用、管理不善和误用。
从各种贪念中解脱出来,才能避开巨大的诱惑。
贪念会使人变得低微可耻,偷盗很难真正成为财富的持有者。
④ Brahmacharya(自我克制和节欲)我们的自我修行中,克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个和单身或者婚否是没有关系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克己复礼。
瑜伽修行者在家庭中,总是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做到自我控制时,他便逐步显示出活力和能量、勇敢的精神和强大的智慧,使他可以和任何一种不公正作斗争。
⑤Aparigraha(无妄念)通过遵守无妄念.瑜伽修行者训练自己的大脑不去感受失去或缺少任何东西。
梦瑜伽的四个阶段
大家来熟悉与了解一下梦瑜伽的四个阶段
梦瑜伽也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它有自己的初级阶段。
梦瑜伽第一进阶——
一个人对梦境没有足够认识,要在睡觉将醒时,努力回忆自己做的梦,当自己能清晰地回忆,标志着梦瑜伽第一个进阶完成。
梦瑜伽第二进阶——
梦瑜伽者,能在睡梦时,片段地生起清醒的个人意识,即对当前的梦有清楚明了的观察和很多认识,或是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这样的状态就标志着第二个进阶完成。
梦瑜伽进入第二个进阶,会有一些情况出现:一个人想动身体或四肢,却无法动它们。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的人都遇到过。
探究其中的原因,在于虽然人的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中,但由于仍然处于睡眠状态中,因而四肢无法像清醒时那样听从自己大脑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配合某些梦境而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肉体,就要提醒那是对自己的误导,不要去那么做。
脑波处在特定频率,修习梦瑜伽者也有可能会听到巨大的声音,在如此情形下,人不应该害怕,修习者应该彻底明白与了解那是来自自身内部的反向压力。
处于此种状态中的自己会体验到有巨大水流灌入自己的耳中,给自己的耳膜造成了冲击。
遇到如此情况,人无须害怕或恐惧,对此进行的解释很简单——它们仅仅属于生理现象,不需要给予任何玄密的解释和夸张的理解。
清晰地认识梦境,则会发现梦境很真实,其实这就是梦的“实象”,形形色色各异的境界,思想制造的物质。
这些所谓的奇异境界都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投射,当人们真实地看到它们的时候,假如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并相信自己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就成为了欺骗自己
的人。
为了控制这个局面,有必要进入第三个进阶
梦瑜伽第三进阶——
梦瑜伽修习者在这一阶段将学会控制梦境和转变梦境。
没有经过梦瑜伽训练的人们,就没有足够意识去强烈参与睡眠。
为此,很多人睡梦中深层意识的逼真游戏,当然很自然地就没能自主地用较好的方式记录下来。
步入梦的世界,一个修习者能清清楚楚观察梦的内容,情况就大不一样。
经过直接训练的、间接闯入的那些人,将进入一个看起来真实、事实上属于心灵影像投射的世界面貌,人在那里出现,或成为神仙,或成为恶魔,不一而足。
这些并不重要,梦境毕竟梦境,人可转变它,而不被它转变。
梦瑜伽人来到魔鬼世界,回忆起自己在梦中,并观想观音菩萨的脸,进而对一切生命布施慈悲,恐怖梦便会消失。
心对不同境界作出不同判断,然后产生并出现恐惧或无忧等情绪。
转变梦境,可改变道具、场景,让它成为自己要求的对象,也
可将全部梦境转换或按心愿来造梦。
梦瑜伽第四个进阶——
禅定于梦境,认识心灵特质。
根据某一禅定模式在梦中修定,如传统的本尊观等等。
最关键之处在于:对心灵特质进行认识。
这一点将成为光明瑜伽的开始。
梦瑜伽是导入光明瑜伽的一个入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