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17
案例分析—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例1-5】为比较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某医师将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见表1-4。
经检验,得连续性校正χ22=3.1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基本相同。
表1-4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药物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中药12(9.33)2(4.67)1485.7西药6(8.67)7(4.33)1346.2合计1892766.7【问题1-5】(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1)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的治疗结果(有效、无效)分类的计数资料。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的治疗结果(有效、无效)分类的计数资料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2)27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属于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3)患者总例数n=27<40,该医师用χ2检验是不正确的。
当n<40或T<1时,不宜计算χ2值,需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exact probabilities in2×2table)直接计算概率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一)【例1-1】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80例,有效64例,西药组治疗60例,有效35例。
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故认为中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1】(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1)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
(2)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属于完全随机设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卫生统计学案例引言卫生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卫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通过一个卫生统计学案例,深入探讨如何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健康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有关公共卫生的信息。
数据收集在卫生统计学中,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们需要从可靠的来源获取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本次案例,我们以一座城市的健康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标准化等过程。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删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等。
在转换过程中,可能需要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单位或变量类型。
在标准化过程中,可以使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探索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趋势和关联性。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通过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集中趋势。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判断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在卫生统计学中,假设检验可以用来判断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者某个因素对健康影响是否显著。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卫生统计学中,回归分析可以用来探究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预测未来趋势。
结果与讨论在本案例中,我们对一座城市的健康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发现:1.饮食习惯与慢性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人们饮食不健康的程度越高,慢性病发病率也越高。
2.在不同年龄段中,糖尿病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需要加大力度。
3.女性与男性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方面存在差异。
女性相对较少患心血管疾病,但一旦患病,症状和疾病进展可能更为严重。
这些结果与我们的假设相符,并对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大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力度。
以下是一则卫生统计学案例:
某市区卫生局对该区域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共有1000人参与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男性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60%,女性患者占40%。
2.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30%,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50%,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20%。
3.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40%,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30%,有肾病病史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20%,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10%。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进行如下的卫生统计学分析:
1.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说明男性更容易患糖尿病,需要针对男性进行更多的预防宣传和治疗。
2.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患者最多,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需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进行更多的预防宣传和治疗。
3.有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肾病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说明这些疾病与糖尿病有一定的关联性,需要针对这些疾病的患者进行更多的糖尿病筛查和预防宣传。
同时,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还需要加强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医学研究进行分析的学科。
下面介绍一个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
某医院开展了一项针对心脏病患者的新药临床实验。
实验分为两组,A组为接受新药治疗的患者,B组为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
为了评估新药的疗效,研究者采集了每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心脏功能数据。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治疗前心脏功能治疗后心脏功能A组 70 85B组 65 80为了分析和评估新药的疗效,可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是一种适用于两个相关样本的统计检验方法。
首先,可以计算出每组患者的差值(治疗后心脏功能-治疗前心脏功能):差值A组 = 85-70 = 15差值B组 = 80-65 = 15接下来,计算这些差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平均值差值A组 = 15/1 = 15平均值差值B组 = 15/1 = 15标准差差值A组= sqrt(Σ(xi-平均值差值A组)²/(n-1)) = 0标准差差值B组= sqrt(Σ(xi-平均值差值B组)²/(n-1)) = 0然后,可以计算T值:T = (平均值差值A组-平均值差值B组)/sqrt((标准差差值A组²/样本容量)+(标准差差值B组²/样本容量))T = (15-15)/sqrt((0²/1)+(0²/1)) = 0最后,根据自由度和显著性水平可以查找T值对应的临界值。
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5,查表可得临界值为1.96。
由于计算得到的T值为0,小于临界值1.96,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新药治疗和常规治疗在心脏功能上没有显著差异。
通过以上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对新药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估,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