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养花2—1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养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准备:生字生调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你能说说养花的感受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养花》,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读过课文之后,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3.分小组讨论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班上讨论解决。
三、通过读课文,说说保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意思。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讲“我”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几个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解决。
一般有以几个方面。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自生自灭”是什么意思?作者认为养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因养花而受益: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动员全家抢救花草,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而是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虽然很累很紧张,但却感到“多么有意思呀”,从养花的辛苦中作者体会到了乐趣。
2024年《养花》教案四篇《养花》教案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__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5、什么是“秉烛夜游”?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五、作业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2、讨论交流。
2023年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养花》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第二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知识。
学习本组课文,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交流,有疑问和同学讨论。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难点是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养花》: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这篇课文是围绕“乐趣”这条主线展开的,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法:(1)演示教学法。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看课件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变序教学法。
根椐教材特点,不采用从段到到篇的程序教学,而是抓住“乐趣”这个词,学生想学哪一部分就深入学习课文哪一部分。
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学生可以围绕养花“乐趣”进行提问。
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作、讨论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和“课文是怎样把养花乐趣写具体的”这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育中,教育者需要选择一份优秀的教案来进行教学。
而在我看来,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安排、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份非常优秀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养花》教案。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养花》教案。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上,通过讲解《养花》这篇短文的内容,让学生对养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花卉的爱好和养护意识;3.提高学生对汉字和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讲解文章的大意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师需要通过语言表述或者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2.学习生词教师可以在文中提取一些生词,然后对生词的发音、解释和运用进行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或者语音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
3.学习汉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辅助学生学习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汉字。
通过填空、点读、字形查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发音、字义和书写方法。
4.学习做事的方法文章中提到了养花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模拟养花的过程。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养花的乐趣和技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多媒体教学通过电脑、投影仪和音响等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来学习和理解文章。
例如,教师可以在屏幕上给学生展示图片、文字和视频,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生词的意义。
2.情节逐步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逐步讲解文章的情节和内容。
例如,先讲解文章的开头,然后再讲解文章的中间情节,最后再讲解文章的结尾。
《养花》教案马栏小学丛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下册2、学科:语文3、课时:第1课时4、师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索老舍的相关资料;教师课前搜索相关课件和案例,查找本课资料。
【教学课题】《养花》【教材分析】《养花》是人教版(新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复习里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为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成语;抓住核心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品评重点词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情境教学。
二、教学过程(一)交流1.互动: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隔了个周六周日,你们还没忘了我吧?(生:没有!)我可想着大家呢,因为在上周五的第一次见面中,你们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在接人待物方面,你们热情有礼貌有修养;其二在学习方面,特别善于思考课堂状态投入,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我最欣赏你们的一点。
2.今天这堂课,老师是“绿叶”,你们才是“红花”。
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相信大家都能做到:那就是忘了后面的评委老师们吧,因为他们是专门来考我的,给我打分呢,不是考你们,你们可以自由的、尽情的发挥。
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二)导入1.咱们先聊个轻松愉快点的话题吧——每个人都有爱好,对吧,就拿老师来说吧,闲下来的时候特别爱看书,尤其是文学类的,那真叫“爱不释手”啊;假期里呢,喜欢旅游……不是有这么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知道说的是谁吗?说的就是我呢!开句玩笑哈。
希腊老师的辩术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教师。
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做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
我请他们两个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学生脱口而出:“那不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
”希腊老师摇摇头:“不对,是爱干净的去洗。
因为他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而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想洗。
你们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学生忙改口:“爱干净的!”“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了呢?”“脏人!”学生只好又改回开始的答案。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
”老师说,“爱干净的有洗澡的习惯,脏人有洗澡的必要,怎么样,到底谁洗了呢?”学生眨巴着眼睛,犹豫不决地说:“那看来就是两人都洗了。
”“又错了!”希腊老师笑道,“两个都没有洗。
因为脏人不爱洗澡,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那……老师你好像每次说得都有道理,可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们该怎样理解呢?”“这很简单,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老鼠也有父母看见操场上有一群小朋友在议论纷纷,我好奇地围过去看。
原来是有一位小朋友家里铁笼捕到一只老鼠,邀集同伴到操场举行杀鼠大典,准备在老鼠身上泼洒汽油、点火,然后拉开笼门,看点了火的老鼠可以跑多远。
我对小朋友说:“这样太残忍了,想一想如果是你们被点了火,在操场上跑,是多么的痛呀!”小朋友没想到突然冒出个陌生人,又劝阻他们烧老鼠,气氛因僵化而沉默着。
捕到老鼠的小朋友说:“可是,可是老鼠是害虫呀!偷吃我们家的东西。
”我说:“照你这么说,做小偷的人不也该放火烧了?任何人,不管好人、坏人都有父母,在父母眼中都很可爱,老鼠在它父母眼中可能是可爱的孩子呢!”另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们不杀害虫,害虫就会愈来愈多,到时候就会被害虫侵占了。
”我对孩子说,这世界上每天有几千万人在杀害虫,譬如喷灭蚊和杀蟑的药,但蚊子和蟑螂从来没有减少,这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也没有增加。
教案设计(封面范本)设计主题:《养花》教学设计学科:学校:授课教师:日期:二〇年月日(内容范本)《养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课文说明: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用不是……就是……,要是……就……造句。
4.熟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诵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文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度自然,逻辑性很强,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谈养花的乐趣的,逐段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每段的意思。
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其余的内容都比较易读易懂。
应强化学生自读体味。
四、教学过程:指名分节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思考: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
这中心句是从哪几方面来说养花的乐趣的?明确:中心句是课文最后一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讲的是对花的关心,情感体验;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讲的是劳动成果;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讲的是养花的意义。
练习背诵第七节。
1.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养花的乐趣,每一方面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一部分?学生发言后明确: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第五、六自然段。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第一、二自然段。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五、六自然段。
⑴齐读课文⑵思考:作者为什么喜和笑?画出句子来读一读。
又为什么忧和泪?画出句子来读一读。
为什么把忧和泪也当作是养花的乐趣?发言后归纳:因为与别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乐趣。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第十册养花9篇人教第十册养花 1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简介作者1、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给大家看看。
(点课件)2、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步感知,把握主要内容1、今天,我们学习《养花》。
板书:23 养花(齐读课题)2、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来,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
(生读有关老舍的资料)3、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
我们先不看书。
好多同学都养过花,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5、同学们谈了很多。
那现在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写《养花》的。
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刚才构思的《养花》和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7、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检查评价初读情况。
交流内容:(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4)养花能与别人分享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乱,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文重点围绕什么来写?在哪一段点出来了?(学生交流)9、教师归纳:是啊,这篇文章不像我们学过的很多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但是,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看起来内容很散乱,但都是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这就叫散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养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养花》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和感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养花》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养花的乐趣。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养花或养植物的经历,引导学生谈论养花的乐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养花》,猜测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学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养花的哪些乐趣?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养花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论养花的乐趣。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养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文,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2.布置课后作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论养花的乐趣。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何联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养护,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022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
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 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
形容声音很大。
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3 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说教法1、__是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全文。
2、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描写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相机指导。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13.养花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感受生活之美好。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二)疑点
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三)解决办法
l.读中感悟,也可联系自身经历。
2.小组讨论中加深理解。
3.教师适当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组织学生阅读感悟与讨论、交流;提供媒体展示;相机点拨;随机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阅读感悟;小组讨论;班上汇报;积累好词好句,扩展练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
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板书:13 养花
(二)初步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或完成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三)汇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
2.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3.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4.谈谈已经读懂了什么?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5.提出不懂的问题。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其实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朗读课文。
2.课下搜集老舍先生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人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