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情绪。
李白是我国 唐代与杜甫并称 的伟大诗人,他 的诗歌各体俱佳, 而其中又以七言 歌行与七言绝句 最为擅长。
背景简介:
《行路难》写于天宝三年被迫离开长安的时 候。天宝元年(公元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 奉翰林。诗人以为这是他实现“辅弼”帝皇, “使寰宇大定,海晏河清”的良机,可是李 白奔放的才气,傲视权臣的性格使他多次遭 受权贵们的忌恨和谗毁,终于被玄宗“赐金 放还”,离开长安。他感到抑郁、愤慨、茫 然而又不甘心停止追求。这时期他写了不少 诗歌反映英雄失路的怅惘,这首诗即其中之 一。
在这次离开长安后,李白仍执著于自己的理 想,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 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 叛乱、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 幕府,虽然后来因此而获罪并被流放。这可以看 做是李白的第二次从政。这次和第一次一样,也 是以失败而告终,甚至比第一次还要惨。这时李 白已经是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放弃自己的信念。流放归来后,李白报国之愿不 减,后来史朝义叛乱,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 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 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想渡黄河,冰雪却阻塞了河川;想登太 行,风雪却堆满了大山。
1、诗人用“冰塞川”、“雪满 山”象征什么?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险阻,仕途 的艰难。比喻自己的仕途道路 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 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当年吕尚空闲时,曾在碧溪垂钓;伊 尹被任用前,也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 月旁经过。
1、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什么样 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 望有朝一日, 能像古人一样, 为统治者重用, 建一番伟业的 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