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word文档资料篇1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
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一)就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二)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
当然,本册的综合性学习也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
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三)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
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四)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古诗词。
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五)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他们突出的特点是:(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1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篇一: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手机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2016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16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年级语文下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年级语文下册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电子课本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语文上册八年级语文下册九年级语文上册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高中语文电子课本高一语文必修1高一语文必修2高二语文必修3高二语文必修4高三语文必修5高三语文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高三语文外国小说欣赏高三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高三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高三语文演讲与辩论高三语文影视名作欣赏高三语文语言文字应用高三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三语文中国民俗文化高三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三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三语文中国小说欣赏高三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三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高一语文第一册高一语文第二册高二语文第三册高二语文第四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1《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21、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吞噬(shì)俯瞰(kàn)怂恿(sǒng)吹毛求疵(zī)B.酝酿(yùn)污秽(huì)修葺(qì)恹恹欲睡(yān)(正确答案)C.婆娑(suō)箴言(jiān)愧怍(zuò)惟妙惟肖(xiào)D.娉婷(pīng)腈纶(jīng)轻觑(xù)戛然而止(jiá)2、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3、23. 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冬奥会展示了我国“二十四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正确答案)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记人、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
4、关联词: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单选题] *特别甚至(正确答案)因此所以5、1公司号召大家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作为公司秘书的你说:“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你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礼貌、坦诚、平等、避讳是交谈文明得体的基本原则。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点缀(zhuì)聆听(línɡ)B、伫立(zhù)蹒跚(pán)C、徘徊(huái)褶皱(zhě)D、婀娜(nà)颔首(hán)(正确答案)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垂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B、火镰liǎn埋怨mái 结子jiéC、莞尔wǎn 焖菜mèn 竹篁huáng(正确答案)D、胡诌zhòu茶峒tòng 傩送nuó9、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啜泣纳罕头晕目眩小心翼翼骚扰小憩糟蹋庸碌擎天撼地迸溅伫立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缀连倔强洗濯玷污诅咒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玲珑剔透具体而微慧心嬉戏闲适禀告厄运心旷神怡险象迭生执著鞭策奢望蹂躏猝然长逝酝酿黄晕抖擞镶水藻贮蓄澄清逝川湛蓝唱和玄奥犬吠凝神津津乐道丁丁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竦峙澹澹骸骨葱茏峰峦预兆一霎间狩猎喑哑静谧窸窣开膛破肚海域一叶孤舟高插青冥碧瓦飞甍直接霄汉黯然缥缈一切乌有丫杈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攥逮怦怦寒颤嫩芽霎时水波粼粼罗摩衍那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至爱炫耀称职妥当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缥缈笼罩疏星女娲澄澈莽莽榛榛嬉戏哞哞潺潺孪生痒酥踉踉跄跄二、课文理解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1《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而》)解词: 时: 按时;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解词: 故: 旧的( 知识);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学而不思则闰;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解词: 罔: 迷惑而无所得;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 解词: 愠: 恼恨。
翻译: 孔于说: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 那就是)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解词: 耻: 以,, 为羞耻翻译: 子贡问道: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解词: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阅读 1.春朱自清2. 济南的冬天老舍3.* 雨的四季刘湛秋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单元阅读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6.散步莫怀戚7. *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写作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第三单元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1. * 窃读记林海音12.《论语》十二章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第四单元阅读 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15.*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16.诫子书诸葛亮写作思路要清晰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第五单元阅读17.猫郑振铎18.鸟梁实秋19.*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20. 狼蒲松龄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第六单元阅读 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2.诗二首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太阳船吴望尧23.*女娲造人袁珂24.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阅读 1.春朱自清2. 济南的冬天老舍3.* 雨的四季刘湛秋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单元阅读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6.散步莫怀戚7. *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写作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第三单元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1. * 窃读记林海音12.《论语》十二章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名着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第四单元阅读 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15.*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16.诫子书诸葛亮写作思路要清晰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第五单元阅读17.猫郑振铎18.鸟梁实秋19.*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20. 狼蒲松龄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第六单元阅读 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2.诗二首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太阳船吴望尧23.*女娲造人袁珂24.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着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小学、初中、高中电子课本大全(为了孩子
收藏吧)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其它|初中英语|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地理|初中历史|
|高中数学|高中语文|高中英语|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高中历史|英语学习|
小学
品德与生活
语文数学
英语科学
音乐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初中
思想品德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地理物理
音乐体育
美术化学
生物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高中
思想政治
语文数学
英语历史
地理物理
化学生物
日语俄语
音乐体育
美术
数学B版
信息技术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二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电子课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电子课本苏教版语文二年级电子课本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电子课本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电子课本苏教版语文五年级电子课本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电子课本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高中语文电子课本系列高中数学电子课本系列高中英语电子课本系列高中物理电子课本系列高中化学电子课本系列高中生物电子课本系列高中历史电子课本系列高中地理电子课本系列高中政治电子课本系列。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新版教材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和用法。
- 易错字词: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像“诀别”的“诀”不能写成“决”。
2. 词语辨析。
- 近义词:例如“寂静”和“安静”的区别,“寂静”更强调没有声音,程度上比“安静”更深。
- 成语理解与运用:像“花枝招展”原指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在课文中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充满生机和活力。
3. 语法知识。
- 词性: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词性。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跑”是动词。
- 句子成分:学会划分主谓宾定状补。
如“(聪明的)小明[在教室里]做(语文)作业”,“小明”是主语,“做”是谓语,“作业”是宾语,“聪明的”是定语,“在教室里”是状语。
- 病句类型及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
例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此句属于“通过……使……”造成的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二、文言文学习。
1. 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 虚词:“之”“而”“其”等虚词的多种用法。
“之”可以作代词(如“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的”,如“山川之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
2. 文言文翻译技巧。
- 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
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太丘”“元方”等。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友人)过中不至”,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友人”。
- 删:删除无实义的词,像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翻译时可不译。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中的“日中”可换成“正午”。
- 调: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把宾语“何陋”调回正常语序。
3. 文言文背诵与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语言描写(“‘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动作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心理描写(“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2024七年级上册新版教材一、语文。
1. 基础知识。
- 字词积累。
- 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如“行(xíng、háng)”,“辩、辨、辫”的区别。
- 语法知识。
-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识别与运用。
-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的划分。
- 简单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等)及修改方法。
2. 古诗词与文言文。
- 背诵与默写。
- 文言文知识。
- 常见文言实词(如“之”“而”“其”等)的用法。
- 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等)的理解。
3.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阅读。
- 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思想。
- 分析人物形象,如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
-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伏笔、照应、象征等。
- 散文阅读。
- 体会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 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如优美、含蓄、富有哲理等。
4. 写作。
- 记叙文写作。
- 确定主题和选材,如写校园生活、家庭趣事等。
- 组织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的写法。
- 描写手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的运用。
二、数学。
1. 有理数。
- 有理数的概念。
- 正数、负数、0的定义与表示。
- 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0)。
- 有理数的运算。
-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法则。
-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运用。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2. 整式的加减。
- 整式的概念。
- 单项式、多项式的定义、系数、次数。
- 整式的加减运算。
-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 去括号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步骤。
3. 一元一次方程。
- 方程的概念。
-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 方程的解法。
-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 方程的应用。
-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销售问题等。
三、英语。
1. 词汇。
- 课本各单元的单词,包括单词的发音、拼写、词义。
新课标⼈教版初中语⽂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书电⼦版⽬录致⽼师们 (3)第⼀单元单元说明 (5)1 在⼭的那边 (6)2 ⾛⼀步,再⾛⼀步 (13)3短⽂两篇 (17)4 紫藤萝瀑布 (23)5 童趣 (34)写作.⼝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39)第⼆单元单元说明 (42)6 理想 (43)7 短⽂两篇 (50)8 ⼈⽣寓⾔(节选) (56)9 我的信念 (63)10 《论语》⼗则 (74)综合性学习.写作.⼝语交际漫游语⽂世界 (79)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95)11 春 (96)12 济南的冬天 (102)13夏感 (112)14 秋天 (117)15 古代诗歌五⾸ (121)写作.⼝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然 (14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51)16 化⽯吟 (153)17 看云识天⽓ (162)18 绿⾊蝈蝈 (168)19 ⽉亮上的⾜迹 (179)20 ⼭市 (186)综合性学习.写作.⼝语交际探索⽉球奥秘 (191)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203)21 风筝 (204)22 羚⽺⽊雕 (224)23 散步 (234)24 诗两⾸ (246)25 《世说新语》两则 (260)写作.⼝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265)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273)26 皇帝的新装 (274)27 郭沫若诗两⾸ (286)28 ⼥娲造⼈ (296)29 盲孩⼦和他的影⼦ (299)30 寓⾔四则 (305)综合性学习.写作.⼝语交际追寻⼈类起源 (311)附录 (325)致⽼师们这套教师教学⽤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师们的好帮⼿。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书,我们注意了以下⼏个⽅⾯:1.以党的教育⽅针和《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七~九年级)为依据,努⼒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给教师发挥独⽴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进⾏知识和能⼒、过程和⽅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学界和语⽂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作者介绍:《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一说法,大体可信。
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
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李汉荣《山中访友》何其芳《秋天》原文阅读15课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步出夏门行之一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说《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
峙:耸立。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幸甚至哉:真是幸运到了极点。
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注释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路途中停宿;这里是停泊,停驻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3.客路:旅途。
4.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5.前:向前航行。
6.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7绿水:长江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过去的一年。
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
16.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编辑本段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为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作者: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简析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
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
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
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
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
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
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
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
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
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