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浙教版科学
- 格式:pdf
- 大小:87.47 MB
- 文档页数:88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科学入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2.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 人类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过程与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疾病与保健4. 健康饮食食物的营养成分平衡膳食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卫生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与用途6.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测量力的作用与效果运动的形式与规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5.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6. 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呼吸系统与身体健康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力与运动的关系2.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的提高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物理现象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天平、量筒、酒精灯等模型:呼吸系统模型、食物模型等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箱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疑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与环境:分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呼吸系统:描述呼吸过程,并说明如何保持呼吸系统健康。
健康饮食:设计一份平衡膳食,并解释其中的营养成分。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举例说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力与运动: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其原因。
一、科学知识1、物质的性质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有形状、大小、重量、密度、比重、折射率、比热容等。
2、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固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大,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不易改变。
液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液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易于流动。
气体的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气体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容易扩散。
3、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新物质形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组成的原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变化。
4、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由碳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复杂的结构;无机物质是指不含碳原子的物质,具有简单的结构。
5、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
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物理知识1、力的种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能量,它可以分为推力、拉力、磁力、引力和弹力等。
推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推拉作用,拉力是指物体之间的拉拽作用,磁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磁场作用,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弹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弹性作用。
2、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外力是指物体外部的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特性力具有方向性和大小性。
方向性是指力的作用方向,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直线方向或曲线方向;大小性是指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或其他单位来表示。
4、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5、力的运动力的运动是指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