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释译卷三 贫富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8
幼学琼林全文译文一、关于幼学琼林幼学琼林可是一本超有趣的古代启蒙读物呢。
它内容超级丰富,就像一个知识的大宝藏。
这本书的作者是程登吉,在古代,它对小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翻译开始啦幼学琼林里的内容好多呀,我就先挑一些来讲讲翻译吧。
比如说“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世界一片混沌,然后天地开始形成啦。
那些轻而清的气就往上飘,变成了天;那些重而浊的气就往下沉,变成了地。
再比如“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就是说呀,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这五星,被叫做七政;而天、地还有人呢,就被叫做三才。
还有“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这是说,如果心里总是想太多没必要的事情,就和那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样可笑;要是做事情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和夸父去追太阳一样自不量力呢。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就是说,一个人披星戴月地赶路,就是说他早晚都在奔波;要是在风雨里奔波,那就表示他旅途很劳苦啦。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这里讲的是很要好的朋友关系呢。
蔺相如和廉颇是刎颈之交,他们俩的故事可出名了,最后为了国家大义,两个人和好如初;孙策和周瑜是从小就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一起打天下,那感情可深厚了。
“良辰美景,休放虚过;胜友如云,何妨尽欢。
”这么好的时光和景色,可别白白浪费啦;要是有很多好朋友在一起,那就尽情欢乐就好啦。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说的是有才华的人居住的地方就会变得很有名,徐孺子这么有才华,陈蕃专门为他设下坐榻呢。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这就很形象啦,龙到了浅水里就会被小虾戏弄,老虎到了平地上就会被狗欺负,是说英雄落难的时候也会被小人物欺负呢。
三、更多的翻译“口尚乳臭,调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要是说一个人口里还有奶味,就是说这个人年纪小还不懂事;要是一个医生胳膊折了很多次,就说明这个医生经验丰富,很熟练呢。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三)人事【原文】大学首重夫明新,小于莫先于应对。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
恕罪曰原宥,惶恐曰主臣。
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举人之称不一;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
大掾史,推美吏员;大柱石,尊称乡宦。
贺入学曰云程发轫,贺新冠曰元服加荣。
贺人荣归,谓之锦旋;作商得财,谓之稇载。
谦送礼曰献芹,不受馈曰反璧。
谢人厚礼曰厚贶,自谦利薄曰菲仪。
送行之礼,谓之赆仪;拜见之赀,名曰贽敬。
贺寿仪曰祝敬,吊死礼曰奠仪。
请人远归曰洗尘,携酒进行曰祖饯。
犒仆夫,谓之旌使;演戏文,谓之俳优。
谢人寄书,曰辱承华翰;谢人致问,曰多蒙寄声。
望人寄信,曰早赐玉音;谢人许物,曰已蒙金诺。
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思暮久曰极切瞻韩,想望殷曰久怀慕蔺。
相识未真,曰半面之识;不期而会,曰邂逅之缘。
登龙门,得参名士;瞻山斗,仰望高贤。
一日三秋,言思暮之甚切;渴尘万斛,言想望之久殷。
暌违教命,乃云鄙吝复萌;来往无凭,则曰萍踪靡定。
虞舜幕唐尧,见尧于羹,见尧于墙;门人学孔圣,孔步亦步,孔趋亦趋。
曾经会晤,曰向获承颜接辞;谢人指教,曰深蒙耳提面命。
求人涵容,曰望包荒;求人吹嘘,曰望汲引。
求人荐引,曰幸为先容;求人改文,曰望赐郢斫。
借重鼎言,是托人言事;望移玉趾,是浼[mei]人亲行。
多蒙推毂,谢人引荐之辞;望作领袖,托人倡首之说。
言辞不爽,谓之金石语;乡党公论,谓之月旦评。
逢人说项斯,表扬善行;名下无虚士,果是贤人。
党恶为非,曰朋奸;尽财赌博,曰孤注。
徒了事,曰但求塞责。
戒明察,曰不可苛求。
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执己之性。
曰觊觎,曰睥睨,总是私心之窥望;曰倥偬,曰旁午,皆言人事之纷纭。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
望开茅塞,是求人之教导;多豪药石,是谢人之箴规。
劳规芳躅,皆善行之可慕;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听。
《幼学琼林》贫富全文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
贪爱钱物,谓之钱愚;好置田宅,谓之地癖。
守钱虏,讥蓄财而不散;落魄夫,谓失业之无依。
贫者地无立锥,富者田连阡陌。
室如悬磬,言其甚窘;家无儋石,谓其极贫。
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
富足曰殷实,命蹇曰数奇。
苏涸鲋,乃济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粮。
家徒壁立,司马相如之贫;扊扅为炊,秦百里奚之苦。
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饿死留君臣之义,伯夷叔齐;资财敌王公之富,陶朱猗顿。
石崇杀伎以侑酒,恃富行凶;何曾一食费万钱,奢侈过甚。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真是剜肉医疮;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庶几遇荒有备。
贫士之肠习藜苋,富人之口厌膏粱。
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以饴沃釜。
范丹釜中生鱼,破甑生尘;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
子路衣敝缊袍,与轻裘立,贫不胜言;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
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闻誉之施奚图文绣。
分段解读【注释】 (01)修短:长短。
(02)贯:穿钱的绳子。
(03)紫标黄榜:梁武帝爱钱,每百万为一堆,挂上黄榜,每千万为一库,挂上紫标。
(04)钱愚:晋代和峤担任太傅,富比王侯,但是吝啬,杜预称他为‚钱愚‛。
(05)地癖:唐李恺善于置办田产,人称地癖。
(06)守钱虏:汉代马援发财后,将其钱财全部分给亲朋好友,说:‚挣了钱,贵在能施舍予人,否则只是守钱奴罢了。
‛ (07)立锥:插锥子,形容地方小。
(08)阡陌: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译文】人寿命的长短自有定数,人的富贵全取决于天意。
只有君子才能安贫乐道,乐观的人才能了解命运顺其自然。
汉武帝初年,京师里的钱贯都朽了,仓内的谷粟,陈年堆积都红腐不能食了,贯朽、粟陈是称道别人财多的说法。
挂一紫标,贴一黄榜是梁武帝封闭钱库、标明钱数的标记。
贪爱钱财叫做钱愚;艾死叫待毙。
守钱虏是讥讽财富多而又吝啬的人。
《幼学琼林》卷三·珍宝原文及译文卷三·珍宝作者:程登吉山川之精英,每泄为至宝;乾坤之瑞气,恒结为奇珍。
故玉足以庇嘉谷,明珠可以御火灾。
鱼目岂可混珠,碔砆焉能乱玉。
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
曰孔方、曰家兄,俱为钱号;日青蚨,曰鹅眼,亦是钱名。
可贵者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璠玙琬琰之玉。
宋人以燕石为玉,什袭缇巾之中;楚王以璞玉为石,两刖卞和之足。
惠王之珠,光能照乘;和氏之壁,价重连城。
鲛人泣泪成珠,宋人削玉为楮。
贤乃国家之宝,儒为席上之珍。
王者聘贤,束帛加壁;真儒抱道,怀瑾握瑜。
雍伯多缘,种玉于蓝田而得美妇;太公奇遇,钓璜于渭水而遇文王。
剖腹藏珠,爱财而不爱命;缠头作锦,助舞而更助娇。
孟尝廉洁,克俾合浦还珠;相如忠勇,能使秦廷归璧。
玉钗作燕飞,汉宫之异事;金钱成蝶舞,唐库之奇传。
广钱固可以通神,营利乃为鬼所笑。
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不知所贵,谓之买椟还珠。
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得无厌,虽辎珠必算。
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秦嫂不敢视叔,自言畏其多金。
熊衮父亡,天乃雨钱助葬;仲儒家窘,天乃雨金济贫。
汉杨震畏四知而辞金,唐太宗因惩贪而赐绢。
晋鲁褒作《钱神论》,尝以钱为孔方兄;王夷甫口不言钱,乃谓钱为阿堵物。
然而床头金尽,壮士无颜;囊内钱空,阮郎羞涩。
但匹夫不可怀壁,人生孰不爱财。
译文及注释译文名山大川所蕴藏的精粹英华,每每泄露出来而成为奇珍至宝。
天地之间的祥瑞灵气,总会凝聚成为奇珍。
所以玉石可以庇护五谷,使无水旱之灾;珍珠可以防御火灾,这些都是珍宝。
鱼目怎么能和珍珠混在一起,去冒充珍珠呢?碔砆虽然很像玉,但是怎能冒充做真玉呢!丽水中出产金沙,朱提郡出产银矿。
孔方兄、家兄都是钱的别称。
青蚨、鹅眼也是对钱的称呼。
值得珍惜的是越南的明月珠,大秦的夜光珠;值得珍视的是鲁国的璠瑜玉,西序的琬琰玉。
宋人把燕石当成宝玉,用缇巾箱匣重重叠叠地包裹密藏;楚王则将璞玉当做石头看待,两次砍下卞和的脚。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三幼学琼林制作【原文】上古之世,政尚结绳;苍颉挺生,制为文字。
河马负图,羲画八卦;洛龟呈瑞,禹列九畴。
刻漏挈壶所司,甲子大挠所造。
算数作于隶首,律吕制自伶伦。
甲胄舟车,俱轩辕之创始;权衡度量,悉黄帝之立规。
章亥纪步数以定极,伯鲧筑城郭以卫民。
太昊造网罟以佃渔,少昊作弧矢以战伐。
制耒耜,兴陶冶,皆由炎帝;造琴瑟,作杵臼,乃自羲皇。
冠裳之制,至有态而大备;蚕桑之利,由元妃而始兴。
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后稷播五谷,粒食攸赖。
钻木取火,而烹饪初兴;构木为巢,而宫室始创。
夏王铸鼎,以象九州;汉帝建寺,以崇佛教。
指南车创自姬周,罗盘是其遗制;浑天仪肇于炎汉,历家始有所宗。
秦始皇筑万里长城,魏文帝叙九品官秩。
萧相国造千秋律令,叔孙通定百职朝仪。
大篆小篆,各异其名;围棋象棋,各别其用。
诗赋遴才,李唐之盛典;文章取士,赵宋之成规。
经书印自冯道;通鉴编自温公。
雁塔载于佛经,梨园著于唐史。
恬笔伦纸,固文房宝玩;和弓垂矢,亦武库良材。
凡古昔之前型,为今时之利用。
【译文】上古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在绳子上打各种绳结,以记载事件。
到黄帝时史官苍颉才创造出文字,这时候才开始有了文字的记载。
伏羲时有龙马背负太极图自黄河中浮出来,伏羲依据图上的阴阳点画成八卦;大禹治平洪水,洛水中出现了神龟,是吉祥的征兆,大禹按照龟背上的文字,列出洪水范九畴。
历法节气是神农所创。
刻漏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有一小孔,上铺细沙,细沙从小孔中漏出叫做滴漏,一壶水经过一昼夜正好滴完。
刻漏是挈壶的专司。
大挠以十天干配上十二地支,造为甲子。
算书由隸首所作,音乐律吕是伶伦所造。
甲胄舟车创始于黄帝;權量衡度也是由黄帝首立规模。
章亥用步纪里制定了四极;伯鲧筑起城廓以保卫人民。
伏羲氏造了纲罟,教导民众打猎捕鱼;少昊氏作成弧矢,是用他来攻战征伐,制出耒耜来做农器,兴起陶冶来做器皿,创始的都是炎帝;造出琴瑟来调五音,做出杵臼来春百谷,创始的就是伏羲。
冠冕衣裳创自虞舜,至黄帝时才趨完备;采桑养蚕是黄帝元妃嫘祖所发明。
【幼学琼林】全文及翻译【幼学琼林】全文及翻译《幼学琼林》卷一·天文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地舆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岁时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朝廷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文臣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一·武职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兄弟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夫妇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叔侄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师生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婚姻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女子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外戚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老幼寿诞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身体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二·衣服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人事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饮食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宫室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珍宝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贫富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文事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科第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制作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技艺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讼狱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鸟兽原文及译文《幼学琼林》卷四·花木原文及译文。
幼学琼林原文与译文幼学琼林原文与译文卷一·时序【原文】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译文】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原文】履端为首祚;人日是灵辰;献椒花颂,为祝遐龄;饮屠苏酒,可除疠疫。
【译文】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祚。
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
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玻【原文】新正曰首春,去年曰客岁。
火树银花合,言灯节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金吾之放夜。
【译文】新正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销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听任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原文】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寒食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是夏至第三庚。
【译文】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春浴之时。
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原文】孟夏乃为麦秋,端午是为蒲节。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届天中。
【译文】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原文】竞渡端陽,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译文】端午节龙舟兢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陽节登高山揷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灭的故事。
【原文】二社燕鶏豚,群饮治聋之酒;七夕会牛女,家穿乞巧之针。
【译文】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鶏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
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七娘妈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
【原文】月朗中秋,唐帝神游于月府;九月风高,孟生落帽于龙山。
【译文】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陽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原文】汉人蜡祭曰腊,故称十二月为腊;秦皇御讳曰政,故读正月为征。
《幼学琼林》原文、译文《幼学琼林》原文、译文《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中国一直流传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能熟背《幼学琼林》,足见《幼学琼林》的影响力之大。
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
它是我国古代蒙学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天文【原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乃皓魄之精华。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为滕六。
焱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飞六出,预兆年丰;日上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识见甚疏;吴牛喘月,嘲人畏惧太过。
望切有若云霓,恩深莫如雨露;参商二星,每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羿妻奔于月窟,号为嫦娥;傅说死后精神,托于箕尾。
戴月披星,谓奔驰于早夜;栉风沐雨,谓劳苦于风尘。
《幼学琼林》释译卷三贫富(周道云考辑)【原文】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注释】修短:长短。
指物的长度。
富贵: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译文】人寿命的长短自有定数,人的富贵全取决于天意。
【原文】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注释】安贫:安于贫困。
达人:通达的人。
【译文】只有君子才能安贫乐道,乐观的人才能了解命运顺其自然。
【原文】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
【注释】贯朽粟陈:穿钱的绳子烂了,仓库的粟米放陈了。
贯:穿钱的绳子。
紫标黄榜:梁武帝爱钱,每百万为一堆,挂上黄榜,每千万作一库,挂上紫标。
【译文】汉武帝初年,京师里的钱贯都朽了,仓内的谷粟,陈年堆积都红腐不能食了,贯朽、粟陈是称道别人财多的说法。
挂一紫标,贴一黄榜是梁武帝封闭钱库、标明钱数的标记。
【原文】贪爱钱物,谓之钱愚;好置田宅,谓之地癖。
【注释】钱愚:晋代和峤担任太傅,富比王侯,但是吝啬,杜预称他为“钱愚”。
地癖:谓广置田产的癖好。
唐李恺善于置办田产,人称地癖。
《旧唐书》:“憕丰於产业,伊川膏腴,水陆上田,脩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
郑巖,天宝中仕至绛郡太守,入为少府监,田产亚於憕。
”【译文】贪爱钱财叫做钱愚;喜欢置买田宅称为地癖。
【原文】守钱虏,讥蓄财而不散;落魄夫,谓失业之无依。
【注释】守钱虏: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后汉书》载:“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
”汉代马援发财后,将其钱财全部分给亲朋好友,说:“挣了钱,贵在能施舍予人,否则只是守钱奴罢了。
”落魄:即是不得志又身边没钱或妻离子散之意,以形容男子为主女子也可用,也就是失意潦倒。
另一联略异:守钱虏讥不能散;落魄子叹其无依。
【译文】守钱虏是讥讽财富多而又吝啬的人。
落魄夫是指贫困失业无所依靠的人。
【原文】贫者地无立锥,富者田连阡陌。
【注释】立锥:插立锥尖。
形容地方极小。
阡陌:二字均从阜,阜即土堆、土埂。
“千”是空间概念,指南北方向。
“千”字从人从一,表示“人起步走”:往南是人生的方向,往北是人死的方向。
“百”是时间概念,指把从日出到下一个日出之间的时间段划分为一百刻。
因此,“千百”一词合成了“时空”、“宇宙”的概念。
所以,“阡陌”一词是指在广袤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
另一联略异:贫无立锥,富连阡陌。
【译文】贫穷的人连块锥尖大小的土地都没有,富人的田地则南北相连非常广阔。
【原文】室如悬磬,言其甚窘;家无儋石,谓其极贫。
【注释】室如悬磬:悬:挂;磬:乐器,中空。
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
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窘:穷困。
家无儋石: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
形容家里没有存粮。
比喻家境困难。
儋,担的古字【译文】室如悬磬是说家中空无一物,生活极为窘迫;家无儋石是说家中连一升一斗的米都没有,指人穷困到了极点。
【原文】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
【注释】在陈:指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被困之事,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前往楚国,经过陈蔡时,被陈蔡出兵相阻,孔子不能通过,断粮七天。
待毙:等死。
另一联略异:绝粮曰在陈,多财曰钱癖。
【译文】无米断炊断绝了粮米叫做在陈;等死叫待毙。
【原文】富足曰殷实,命蹇曰数奇。
【注释】殷实:指积蓄多而充足。
命蹇:运气不好。
常指仕宦困顿。
蹇音剪,艰阻,不顺利。
数奇:指命运不好。
数:命运、命数。
奇:不偶,不好。
古代占法以偶为吉,奇为凶。
另一联略异:富足曰殷实,偃蹇曰数奇。
【译文】家境富裕钱粮充足称为殷实,命运不佳遇事不顺称做数奇。
【原文】甦涸鲋,乃济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粮。
【注释】甦涸鲋:庄周学问很大,但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等秋后我的采邑税金收上来,借给你三百金。
好不好?”庄周很生气地说:“昨天,在我回这里的路上,有条陷入干涸车辙里的鲋鱼,向我求升斗之水以活命。
我说:'等我去引西江水来救你。
’鲋鱼说:'如果这样,不如早一点到卖干鱼的市场找我吧。
’”喻处于困境、亟待救援的人或物。
鲋,指小鱼。
涸鲋音核付。
呼庚癸:春秋时,吴国的申叔仪向公孙有山氏借粮,公孙有山氏回答说:“细粮没有了,只有粗粮。
如能登上首山高呼'庚癸’,就可得到粮食。
”庚是西方,主谷物;癸是北方,主水。
古时军中以“庚癸”为粮食的隐语。
后因以“呼庚癸”表示请求接济粮食。
另一联略异:济急如决水以活鲋鱼,乞粮则登山而呼庚癸。
【译文】援助危难中的人称为苏涸鲋,向人借贷钱粮,隐称登山高呼庚癸之神。
【原文】家徒壁立,司马相如之贫;扊扅为炊,秦百里奚之苦。
【注释】家徒壁立:汉代司马相如,成都人,路过临邛,爱上了新寡的卓文君,卓文君夜奔相如。
两人回到成都,家中全无资财,空有四面墙壁。
后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
扊扅为炊:指用门闩烧火做饭。
指家贫。
扊扅,音移演。
门闩。
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亡时被晋所俘虏作为陪嫁之臣送给秦国。
后来百里奚又逃亡到楚国,被楚国扣押。
秦穆公听说他贤能,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来。
后来一个下人在洗衣服时唱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询问,原来是自己离散的妻子。
另一联略异:家徒壁立,司马之贫;扊扅为炊,百里之厄。
【译文】家中只剩下四面墙壁别无他物,司马相如是如此的贫穷。
做饭时没有柴草,连门闩也拆了当柴烧,百里奚的生活曾经极为困苦。
【原文】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注释】鹄形菜色: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鹄形:像野鹅的样子,指瘦弱。
鹄,音湖。
天鹅,面瘦颈长。
菜色:形容因五谷不收,人只吃菜,所以脸色呈菜色。
炊骨爨骸:用死人的骨头做饭。
炊、爨,都是指烧火做饭。
另一联略异:鹄面菜色,穷民无告之形,易子析骸,军士乏粮之惨。
【译文】如黄鹄的面容,青黄的面色,是形容穷人饥饿的模样,交换儿子来当做食物吃,用死人的骨头当柴火烧,这是军中缺粮时的惨状。
【原文】饿死留君臣之义,伯夷叔齐;资财敌王公之富,陶朱猗顿。
【注释】伯夷叔齐:商代末年,商的属国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因都不愿继承国君之位而出走。
后来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两个人又以食周粟为耻,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皆饿死。
陶朱猗顿:陶朱,指范蠡,曾积累财产百万,自号陶朱公。
猗顿:山东的贫士,听说陶朱公致富,前往请教致富之术,后来倚顿按陶朱公的指点去做,很快致富。
另一联略异:饿死留君臣之义,千古夷齐;赀财敌王公之富,一时陶倚。
【译文】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以留君臣大义,千古以来只有伯夷和叔齐二人。
陶朱、猗顿善于经营,资产比得上王公贵族之富有。
【原文】石崇杀妓以侑酒,恃富行凶;何曾一食费万钱,奢侈过甚。
【注释】杀妓侑酒:晋代石崇让美人劝王敦饮酒,王敦不喝,结果石崇杀掉了两个美人。
侑酒:劝酒。
侑音又。
一食万钱:一顿饭要花掉很多钱。
形容生活奢侈。
晋代何曾一顿饭花费万钱,还说无处下筷。
另一联略异:杀妓侑洒,豪横非常;食费万钱,奢华太过。
【译文】石崇以美女陪酒,客人不饮便将歌妓杀死,这是富豪横蛮的做法。
一顿饭吃下来花费万金,实在是过分奢华。
【原文】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真是剜肉医疮;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庶几遇荒有备。
【注释】剜肉医疮: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粜音跳,即卖粮食。
剜音弯,用刀掏挖。
“三年”句:《礼·王制》:“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九年耕而有三年之粮。
以三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二月买丝,五月粜谷,洵为剜肉医疮;三年余一,九年馀三,庶遇凶荒有备。
【译文】二月蚕尚未吐丝就已预先出售,五月稻谷尚未成熟便已出卖,真是剜心头肉医眼前疮;耕种三年的田地,就可以积蓄一年的粮食,耕种九年就可储备三年的粮食,即使遇到灾荒,也可以有备无患。
【原文】贫士之肠习藜苋,富人之口厌膏粱。
【注释】藜苋:藜藿和苋菜。
膏粱:指肥肉和优质米。
另一联略异:贫士肠习黎苋,富人口厌珍馐。
【译文】贫寒之人的肠胃习惯了野菜粗食,富贵人家吃腻了肥肉好米。
【原文】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以饴沃釜。
【注释】《晋书·石崇传》记载,王恺用糖饴洗锅,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作紫丝步幛40里,石崇作锦步幛50里;王恺用赤石脂粉墙,石崇用椒泥涂室。
司马炎助王恺,赐之以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见,石崇见而击碎之,取出六七株珊瑚树,均高三四尺,条干绝俗,王恺自叹不如。
其奢侈之风可见一斑。
饴音怡。
《晋书·王戎传》记载: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没有下箸的地方;其子何勋更甚,日食达两万钱。
石崇号称首富,王恺不服,与他比富。
另一联略异:蜡代薪,饴沃釜,何其侈也;甑生尘,釜生鱼,不亦廉乎。
【译文】石崇以蜂蜡当柴火烧,王恺用饴糖洗锅,这是多么的奢侈啊!【原文】范丹釜中生鱼,破甑生尘;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
【注释】釜中生鱼,破甑生尘:表明经常断炊。
后形容生活贫困,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釜音斧。
古代的一种锅。
鱼,指小虫子。
甑,音赠。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东汉时人范丹,家贫,时常断炊,但却不以为意,言笑自若。
乡里人作歌谣讥笑他说:“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处境困难。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纳履决踵: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引申为鞋后跟;意思是穿鞋时往上一提,鞋后跟就裂开了,比喻穷困、窘迫。
《庄子》:“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相传曾参在卫国时,生活极端贫困,竟至一连几天无法生火烧饭,饿得脸浮肿,十年不做衣服,理一下衣襟,臂肘就露出来,穿着没有后跟的鞋。
【译文】范丹穷困断炊,锅里可以用来养鱼,这样,岂不是很清廉吗?曾子安贫乐道,衣服破损了,提整衣襟就会露出手肘,鞋子破了,露出后脚跟;【原文】子路衣敝缊袍,与轻裘立,贫不胜言;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
【注释】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人。
孔子得意门生。
以政事见称。
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
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缊袍:用乱麻旧棉做絮的袍,是贫穷的人穿的。
缊音蕴。
轻裘:轻暖珍贵的狐皮袍子。
韦庄:唐朝时期,著名诗人韦庄出身贫寒,成名后还保持俭朴的生活。
经常数着米粒来做饭,用秤称好柴禾来烧火,经常被人耻笑,这样的节俭已经到了可鄙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