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12
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取胜的关键在于人才。
人才战略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人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非公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为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果说大企业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实力,则小企业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活力。
而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更是效益和利益的创造者,所以,人才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日,我们采取走访了解、召开座座会、查找资料、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西流镇、甘坪镇、刘家凹等8乡镇的15个企业进行专题调研。
我们认为,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基本现状本次调研的15家企业共有职工1149人。
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才507人,技术人才279人,普通员工363人。
按照学历分: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2人,占0.4%。
其中41-50岁、51岁以上各1人;有本科学历的25人,占5%。
其中30岁以下的有15人,31-40岁的有8人,41-50岁、51岁以上各1人;有专科学历的116人,占23%。
其中30岁以下的有78人,31-40岁的有16人,41-50岁的有14人,51岁以上的有8人;有中专学历的295人,占58%。
其中30岁以下的有178人,31-40岁的有96人,41-50岁的有20人,51岁以上的有1人;有初中及初中以下的69人,占14%。
其中30岁以下的有6人,31-40岁的有46人,41-50岁的有16人,51岁以上的有1人。
按照专业技术职称分:财会系列29人,占10%。
其中高级会计师1人,会计师3人,助理会计师7人,会计员18人;统计系列2人,占0.7%。
其中统计员2人;工程系列51人,占18%。
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11人,技术员26人;经济系列6人,占2%。
全市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决定》,根 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们对全市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党政人才队伍现状。
到年底,全市共有党政人才名,其中:从职务结构看,地厅级名,占%; 县处级名,占%;科级名,占%:科办员名,占%。
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名,占%:大学本科名,占%;大学专科名,占%; 中专及以下名,占%。
从年龄结构看,岁以下的名,占%;岁至岁的名,占%;岁至岁的名,占%; 岁以上的名,占%。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到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名,其中:女名,占%:少数民 族名,占%。
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名,占%:中级职称名,占%;初级职称名,占%;未 评聘职称人员名,占%: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为"。
研究生名,占%;大学本科生名,占%:大学专科生名,岁以下名,占%:岁至岁的名,占%:岁至岁的名,占%,岁 以上的名,占%。
事业单位名,占%;企业单位名,占%其中:非有制企业名,占%。
从职称系列看,教学人员名,占%;卫生技术人员名,占%;农业技术人员名,%;工程技术人员名,占;经济人员名,占%:其他人员名,占%。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
到年底,全市各级各类企业中共有经营管理人员名,占职工总数的%,其 中:国有企业名,占%:非有制企业名,占%。
研究生名,占%;大学本科学历名,占%:大学专科学历名,占%;中专占%;中专及以下名, 占%:本科专科中专及以下学历比为::。
从学历结构看, 从年龄结构看,从行业分布看,及以下学历名,占%。
岁以下的名,占%:至岁的名,占%;至岁的名,占%;岁以上的名,占%。
近年,随着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才队伍的规模和整体素质在不断壮大提岛,呈现出以下特点:党政干部队伍的数量稳中有降。
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情况汇报我单位自接到(巴国资发[2009]23号)《关于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的通知》文件后,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组织各部门开展调研工作,对全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单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一)基本情况截止年底,全场经营管理人员人,其中:女人,少数民族人,党员人。
1、从学历层次来看:研究生人,大学本科人,大学专科人,中专人,高中及以下人。
2、从职称层次看: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人。
有职称人员按专业类别分:工程技术人员人、农业技术人员人、会计人员人、统计人员人、政工人员人3、从年龄结构看:35岁及以下人,占%;36岁至40岁人,占%;41岁45岁人;46岁至50岁人,51岁至54岁人,55岁以上人。
4、从分布情况看:我单位属国营农牧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农林牧产业。
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占我单位高中级职称人员的%。
5、从发挥作用情况看:我单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大多被安排在管理部门和各农业技术岗位,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中层以上领导职务,为我单位农业技术改造、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典型。
(二)总体评价1、大专以上学历占60%。
2、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企业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23%。
3、最佳创业年龄段人数偏少,人才年龄结构不太合理。
二、推进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作法和经验(一)以提高人才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我单位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
多年来,我单位不断加强对经营管理干部的知识更新和培训力度,始终坚持岗位适应性培训与知识拓展培训相结合,业务理论培训与实地考察培训相结合。
对高级经营管理者,以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突出抓好战略决策能力、市场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培训;对一般经营管理人才,以培养高级经营管理者为目标,突出抓好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培训。
( 调研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5542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construction of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近几年来,全县工业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认真落实“开放兴县、工业立县、惠民强县”三大主体战略和五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发展和壮大,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企业和一批优秀企业家群体。
总体来看,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已经初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心明显增强。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得到加强。
三是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家的扶持力度加大。
四是企业家成长创业的环境不断改善。
主要做法有:1、统一思想认识,把握人才工作方向。
自党中央提出四个尊重方针和党管人才原则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人才工作摆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努力实现二个转变:一是变人才工作是企业之事为县委、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之事。
实现了思想上的再解放、认识上的再深化,牢固树立起与时俱进、开明开放的科学人才观,形成了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人才素质决定发展水平、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优势的共识,确立了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
二是变县委、政府的一般号召为真抓实干。
充分发挥县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优势,从实际出发,努力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人才工作在效率和质量上有了新的提高。
2、制定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人才创业。
实现全县经济新跨越,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人才,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强企战略中居首要位置。
为此,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企业人才工作,在人才政策、机制上和服务层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对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做了一些规定。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人才质量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了解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相关问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看法和需求。
然后,选择几家企业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
另外,企业也普遍认为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2.人才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质量不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专业能力不足、实践经验不足、创新意识薄弱和学历层次不高等。
此外,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
3.人才培养: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管理能力。
此外,企业普遍认为需要加强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解决方案1.加强人才引进:企业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企业。
同时,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内部潜力,为员工提供晋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2.加强人才培养:企业应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工作中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会和平台。
3.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企业应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同时,要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加强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企业应加强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范本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近几年来,全县工业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认真落实“开放兴县、工业立县、惠民强县”三大主体战略和五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发展和壮大,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企业和一批优秀企业家群体。
总体来看,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已经初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心明显增强。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得到加强。
三是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家的扶持力度加大。
四是企业家成长创业的环境不断改善。
主要做法有:1、统一思想认识,把握人才工作方向。
自党中央提出四个尊重方针和党管人才原则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人才工作摆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努力实现二个转变:一是变人才工作是企业之事为县委、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之事。
实现了思想上的再解放、认识上的再深化,牢固树立起与时俱进、开明开放的科学人才观,形成了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人才素质决定发展水平、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优势的共识,确立了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
二是变县委、政府的一般号召为真抓实干。
充分发挥县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优势,从实际出发,努力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人才工作在效率和质量上有了新的提高。
2、制定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人才创业。
实现全县经济新跨越,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人才,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强企战略中居首要位置。
为此,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企业人才工作,在人才政策、机制上和服务层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对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做了一些规定。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文档5篇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report document of enter prise management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编订:JinTai College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文档5篇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文档2、篇章2:人才队伍调研报告文档3、篇章3:民企经营管治人才队伍构建文档4、篇章4: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章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文档篇章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文档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近几年来,全县工业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认真落实“开放兴县、工业立县、惠民强县”三大主体战略和五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也在逐步发展和壮大,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企业和一批优秀企业家群体。
总体来看,目前全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已经初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心明显增强。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得到加强。
三是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家的扶持力度加大。
四是企业家成长创业的环境不断改善。
主要做法有:1、统一思想认识,把握人才工作方向。
自党中央提出四个尊重方针和党管人才原则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人才工作摆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努力实现二个转变:一是变人才工作是企业之事为县委、政府与企业的共同之事。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人才是创业之本,兴国之源。
在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任何其它资源的占有都更为重要,掌握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变革中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的竞争。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更是提高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xx市大力推行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多种形式途径,积极培养本土人才、留住现有人才、引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xx市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
同时,xx市又面临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问题。
因此,深入分析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尽管xx市人才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看,xx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与西部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xx市自身实际需求相比,也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1. 人才总量不足2014年,xx市完成生产总值1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位,在西部10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位。
未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下,如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作保证。
但是由调查结果来看,xx市2014年末拥有人才数23.25万人,较2012年末增长了4.88%。
与全市常住人口366.49万人相比,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635人。
横向比较来看,同是西部省会城市的XX 市,截止2013年底,人才总数达309.31万人,比上年增长32.59万人,增幅达11.78%,每万人中人才占有率达到2604人。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竞争不断激烈,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人才队伍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许多企业和行业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了重视,像各种核心技术领域以及普及率相对高的职业如互联网及金融领域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成熟。
同时,在政府层面,对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也逐渐加大。
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但是,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于人才的重新定义方面,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往往仅限于学历和专业背景,缺乏更全面、多元的考量。
而对于人才的质量,也缺少定量的评测标准,难以精确地判断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是针对高精尖人才的争夺与留用方面存在支出的乏力问题,一些企业甚至从未认识到这一难题,对于重要人才的引进与留用也缺乏足够的投资和策略。
二、问题提出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认为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新定义的缺失,没有形成符合发展要求的协同共识标准。
2.教育资源粗放式开发,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3.企业的引进与留才策略不够系统和科学,对于高端人才的争夺缺少有效性,留用也缺乏长期的利益考量。
三、解决方案1.通过人才对能力的定量化评估,在人才的招聘和选拔上更加科学和合理。
此外,也应该鼓励企业更多从实际能力、实质业绩和创造力等多种因素来衡量人才的成就,促使企业更多关注人才全面的表现和贡献给企业的实际利益。
2.推进教育资源的转变与优化,扩大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人才培训领域推出更多的实践现场,以帮助人才更好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3.构建科学完善的引进和留才机制,包括建立长效稳定的人才激励体系与福利薪酬等,引导企业注重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并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力度。
针对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5亿立方米,其中泵站抽水18.6亿立方米,入太湖13.1亿立方米;20xx年1月9日常熟枢纽实行闸站联合运行,全力实施调水引流工作,至6月8日连续运行150多天,抽引江水21.5亿立方米,其中泵站抽水18.4亿立方米,入太湖达8.9亿立方米;20xx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共抽引江水12.29亿立方米,其中,泵站抽水8.66亿立方米,入太湖4.85亿立方米,为加快太湖水体流动、预防太湖蓝藻生态危机,保障太湖地区供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方面,这种运行工况的变化造成常熟枢纽海漫、护坡出现多处新生破损,泵站9台机组相继出现叶轮头连接螺栓不同程度的松动或断裂、叶轮外壳不锈钢衬套出现裂缝、水导轴承损坏等故障。
20xx-20xx两年间,该处组织抢修上下游海漫、护坡多次,共完成水下砼浇筑约3500平方,泵站机组抢修达25台次;20xx底开始对常熟枢纽实施加固改造,仅利用82天就完成了对海漫加固处理、消能设施的加固和长江侧新建清污机土建等混凝土工程、闸门防腐及止水更换、主机泵检查维修等方面工作。
上述种种造成了工程运行人员、望虞河沿线巡查人员工作强度大,应急预案需不断完善以便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等问题,极大地挑战了该处的组织后勤保障、工程措施等方面工作。
又如秦淮新河站“引江换水”,20xx年至今共开机166天(14063.7台时),抽引江水5.123亿立方米,加快了秦淮河水体流动,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为XX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泵站机组运行频繁,特别是冬季长江枯期水位较低时,机组运行水位差较大,超过设计扬程,五台机组普遍出现气蚀、震动大等现象,20xx年至今已解体检修8台次;机组在高水位差运行停机时,工作门闭门阻力大,机组反转严重,且不能完全停止,只能采取先关工作门,当开高到400~300mm时停主机,但也造成拍门在瞬时水负压作用下对工作门的作用力加大。
全市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全市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全市党政、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们对全市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1、党政人才队伍现状。
到底,全市共有党政人才6546名,其中:从职务结构看,地厅级30名,占%;县处级502名,占%;科级3324名,占%;科办员2690名,占%。
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62名,占%;大学本科1365名,占%;大学专科3127名,占%;中专及以下1992名,占%。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439名,占%;36岁至45岁的2412名,占%;46岁至54岁的1353名,占%;55岁以上的342名,占%。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到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705名,其中:女8164名,占%;少数民族1472名,占%。
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868名,占%;中级职称8066名,占%;初级职称21475名,占%;未评聘职称人员2296名,占%;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9:25。
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27名,占%;大学本科生3369名,占%;大学专科生12209名,占%;中专及以下17100名,占%;本科、专科、中专及以下学历比为1:3:5。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15811名,占%;36岁至45岁的9652名,占%;46岁至54岁的5664名,占%,55岁以上的1578名,占%。
从行业分布看,事业单位28981名,占%;企业单位3724名,占%。
从职称系列看,教学人员21080名,占%;卫生技术人员3568名,占%;农业技术人员1837名,%;工程技术人员1582名,占;经济人员603名,占%;其他人员4035名,占%。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
到底,全市各级各类企业中共有经营管理人员3577名,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国有企业1338名,占%;非公有制企业2239名,占%。
研究生2名,占%;大学本科学历167名,占%;大学专科学历888名,占%;中专及以下学历2520名,占%。
35岁以下的1742名,占%;36至45岁的1230名,占%;46至54岁的532名,占%;55岁以上的73名,占%。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才队伍的规模和整体素质在不断壮大提高,呈现出以下特点:1、党政干部队伍的数量稳中有降。
随着机构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机构精减、编制压缩、人员精干、效率提高,党政干部队伍从1996年的6797名,减少到的6546名,减少了251名。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1996年,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339名,到底,增加到了32705名,净增7366名,年均增长率为%。
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比例由1996年的%上升到底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由1996年的%上升为底的%。
3、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在不断增加。
1996年,全市共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03名,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484名,到底,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68名,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066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上升到底的%,增长了个百分点。
党政干部队伍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提高到了的%,提高了个百分点。
1996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只有一名研究生,到底发展为27名。
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比例由1996年的%上升为底的%,增长了个百分点。
4、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并逐步向年轻化方向发展。
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45岁以下的人员共25463人,占总数的%,基本形成了以45岁以下人员为主体的格局。
55岁以上的人员只有1578人,占%。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为岁。
5、专业技术人员在市、县、乡三级的总体分布基本合理,形成了宝塔形结构。
到底,市属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829名,占%,县区直属单位10811名,占%,乡镇级单位19065名,占%,市、县、乡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4:7,成宝塔形结构,形成了专业技术人员三级服务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范围,延伸到了全市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和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站所院校。
6、专家队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到目前,全市共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名,甘肃省优秀专家12名,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3名,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2名,在全省十四个市、州、地中,分别排在第6、第5和第2位。
另外,还有96人被确定为市级学术技术骨干,94人推荐入选市级创新人才工程。
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到了%,在全市各级各类企业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精干高效、政治素质良好的经营管理人才。
8、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向前发展,到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60名,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596名,占%;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82名,占%。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尽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已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1、靠市场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
人才配置仍主要延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手段,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尚未形成,进出口扎得过紧,人才无法在单位、部门、行业间有序流动。
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有时受各方面的制约进不来,用人单位不需要的人有时又堵不住,造成了一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又人浮于事。
2、现行管理体制不活,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一般职工在单位之间很难流动,缺乏生机与活力;在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工作中,重评轻聘,重待遇轻管理,评聘合一,职称基本上是终身制,一个人有了职称,就有了职务,随之也就有了待遇,不少人“职称到手,工资不愁”。
尤其是部分评聘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更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上失去了目标,工作上失去了动力,即使工作一般,领导也无法解聘降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其他人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
3、人才的开发与使用缺乏整体性与统一性。
全市尚未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指挥、步骤协调、有序实施、各行业共同参与、全社会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人才开发与使用带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全局性,没有形成合力,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
4、一些用人单位短期行为严重,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在人才的使用上,大家都口口声声大讲特讲人才的重要性,一旦具体的人才来了,又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
一方面过分拔高学历档次要求,而另一方面因照顾各方面的关系,却又降低用人标准,把学有专长的人才拒之门外,却让素质低,又没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占据岗位,形成了能干事的人没有岗位,有岗位的人又干不了事的局面。
5、现有人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口的%;农业技术人员仅占农业劳动力的%,农村每万人中有技术人员10人,全市平均每万亩耕地和草地有一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万亩林地只有一名林业技术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近几年,由于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分流,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国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比减少了545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减少了498名。
非公有制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很低,只占职工总数的%。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68名,仅占%,而且部分高职人员知识老化,所具有的技能和水平与该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主持高新技术项目的高素质人才。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3396人,只占%,平均每万人中只有17名。
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高学历人才就更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多数未受过现代工商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
6、专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分布不平衡。
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农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占%,教学人员占%,工程技术人员占%。
教学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农业和科研人员所占比重过小。
近年来,全市农业高级人才的数量还有减少的趋势。
在行业分布上,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分布在事业单位,而国有企业只有2363名,仅占%,非公有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360名,只占%。
7、高级人才年龄偏大,分布失衡。
我市现有的3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已有18名退休,占了%。
国有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已由的14名减少为现在的9名,五年之内将有一大批高级人员陆续退休,如不及时抓紧选拔培养,人才断层将无法避免。
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市直单位382名,占了44%,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乡镇一级只有35名,仅占%。
8、人才使用效益较差,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受设备、经费、项目、课题及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现有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不少人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造成人才的浪费。
如市上农林水牧的几个中心,普遍反映大的项目轮不上,小的项目挨不着,技术人员苦于没事可干,没钱干事,心情十分苦闷。
据问卷调查,能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的占%,部分发挥专业特长的占46%,不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占%。
在人才的安排使用上,程度不同的存在用非所学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被非专业人员所占据,而学有专长的专业人员又无岗可上。
9、用人环境不良,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
一是由于社会、单位甚至个别领导特别是部分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缺乏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关系用人、亲情用人的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家庭式的管理方式还很严重。
现有人才感到工作空间狭小,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对前途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