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计量资料比较的分析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80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学习计量资料分析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掌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 ANOVA)和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在处理重复测量数据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分析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选取某高校2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体育锻炼。
分别在锻炼开始后第一个月(time1)、第二个月(time2)、第三个月(time3)测量两组学生的体重变化(kg),以研究体育锻炼对体重变化的影响。
2. 数据整理将数据整理为长型格式,包含以下变量:- ID:研究对象编号- group:分组(1为对照组,2为实验组)- time:不同时点的测量次数(time1、time2、time3)- weight:相应时间点测量的体重增量(kg)3. 实验步骤(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在三个月内的体重变化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广义估计方程使用GEE方法,对重复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体重变化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1)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效应显著(F=5.678,p<0.05),说明两组学生在三个月内的体重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2)分析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体育锻炼对体重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实验组学生在三个月内的体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
2. 广义估计方程(1)结果GEE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体重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5,p<0.05),说明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降低体重。
(2)分析GEE分析结果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体育锻炼对体重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在处理重复测量数据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一计量资料一等级资料:1计数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
如临床某些检验结果用阳性或阴性反应表示,如要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先按A、B、AB、O四型分组,再清点各血型组人数。
计数资料每个观察单位之间没有量的差别,但各组之间具有质的不同,不同性质的观察单位不能归入一组。
对这类资料通常是先计算百分比或率等相对数,需要时做百分比或率之间的比较,也可做两事物之间相关的相关分析。
2计量资料是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标志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用数值大小表示出来的资料,一般带有度量衡或其它单位。
如身高(cm)、血压(mmHg)、脉搏(次/分)等,都属于计量资料。
每个观察单位的观测值之间有量的区别,但同一批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对这类资料通常先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等指标,需要时做各均数之间的比较或各变量之间的分析。
3对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请总结其各有那些统计分析的方法)个标志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得来的,但所分各组之间具有等级顺序。
这些资料既具有计数资料的特点,又兼有半定量的性质,称为等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
例如对一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将试验结果按-、+、+、++、+++分组,如某病住院病人的治疗结果,按治愈、好转、无效、死亡分组,同样各组之间具有顺序与程度之别。
分析等级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有比和率,常用的统计方法有秩和检验、参照单位分析等。
根据分析研究的日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可以互相转化。
定量一有序一分类一二值由高级向低级转化;但不能作相反方向转化。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是统计学中常见的两种数据类型,它们在统计分析中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分别介绍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是指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例如身高、体重、温度等。
统计学中常用的计量资料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量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平均值是计量资料最常用的描述统计量,它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和众数则可以反映数据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标准差和方差则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2. 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
在推断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用于验证关于总体的某个参数的假设,例如总体均值是否等于某个特定值。
置信区间估计则可以给出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例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是指不连续的、以计数形式出现的数据,例如人数、次数、事件发生次数等。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频数分布、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1. 频数分布频数分布是计数资料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取值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个类别的频数。
通过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2. 列联表分析列联表分析是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构建列联表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变量之间的交叉频数,并计算各个格子的期望频数和卡方值。
列联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3. 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卡方检验基于计数资料的频数分布和列联表,通过计算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异,并进行假设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独立。
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应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其重要.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与分类 .普通情况下 ,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也有部份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在国内,根据 X 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 .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 X 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普通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者方式,即贯通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 ,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 ,其他为辅, 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那末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1〕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 ,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 ,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 .在政治学领域中 , 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与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 ,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与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猜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2〕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者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 ,寻觅其异同 ,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按属性的数量 ,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 .按时空的区别 ,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按比较的 X 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3〕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 ,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法的普通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分别是:提出课题或者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者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 ,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者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者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浮现 ,特殊是在法语领域的浮现,普通来说,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特殊是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 必然会浮现的现象 .这个新领域与语言学保持着复杂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又是经济被重新定义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活动,正如它的内涵一样,它存在的前提是:特殊对象的生成、观念系统的状态、新颖恰当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的框架系统的状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 CDA 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话语历史背景分析.例如:如果有一部有关第三世界的纪录片始终把第三世界的穷人当做与物动词性的宾语 ,那就必然给读者、听着留下这样的印象:穷人是被动的牺牲品 ,而不是斗争的参与者.例如:对何人使用何种称谓 ,体现着作者〔讲话者〕的态度.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 ,主观情态反应话语生成者与陈述者的亲近性 , 而客观情态则含糊了个体和团体的观点.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 ,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与其变化的分析 ,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判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像同的分析维度 ,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ROST content mining 是一款免费的大型内容分析研究性工具平台 , 主要功能包括:辅助各学科进行研究 ,协助完成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面的研究,凡是需要分析论文、微博、博客、论坛、网页、书籍、聊天记录、电子、本地文本类格式文件、数据库中各类文本字段的学科 ,都可以使用本软件,分析方法目前支持:分词、字频统计、词频统计、聚类、分类、情感分析〔含简单和复杂〕、共现分析、同被引分析,依存分析、语义网络、社会网络、共现矩阵等分析方法.一种在社会科学与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实际上并非一种方法 ,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 , 由于他们都不属于量化研究 ,被归成同一类探讨 .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1〕民族志研究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预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 ,并为关心大众以与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 .为了真实纪录,1930 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期的实际体验.〔2〕口述史研究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 . 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 ,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或者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1948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 Allan Nevins〕教授在该校创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 ,第一次使用了" 口述史〞这个概念.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术领域的成立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音像设备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尚未得到过的原始资料.〔3〕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泛博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觅课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 , 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行动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于资料采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扎根理论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 AnselmStrauss 和BarneyGlaser 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5〕个案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y>也称个案调查.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者主题的研究.这种研究广泛采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与其相互关系 ,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个案研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事件或者某一类问题,由此而产生人员研究个案,各生活单位或者社会团体个案、传播媒介个案,以与各种社会问题个案等.〔6〕文本分析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 ,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新批评细读法 "新批评〞细读法不是一种自我感兴趣的印象式批评,而是一种"细致的诠释〞 ,是对作品作详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词义,然后是理解语境, 再次是把握修辞特点.叙述学分析法叙述是人类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份."叙述学〞分析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类型分析等等>,与叙述视角分析<包括叙述者的人称、位置、可信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的速度等>.社会网络分析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者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 ,如信息、资源等.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关系取向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 ,通过社会联结本身——如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位置取向则关注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且在结构上相处于相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模式化<patterning>,它讨论的是两个或者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强调用"结构等效〞来理解人类行为.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 ,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引文年代分析、引文量分析、集中和离散规律分析、引文类型分析、引文语种分析、引文国别分析.引文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测量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研究学科结构、研究学科信息发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等.〔1〕统计描述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 ,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 ,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2〕方差分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 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者"F 检验〞 ,是发明的,用于两个与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 .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 ,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 ,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 ,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3〕二元相关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之一种.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在一元回归基础上的延伸,式中 y 是因变量; x1、x2 是自变量; a、b1、b2 是回归系数.二元线性回归法合用于分析有两个主要自变量的预测 ,普通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4〕元分析元分析<meta-analysis>统计方法是对众多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 , 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 ,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正的相关关系. 元分析程序输入参数包括:各个观察到的相关系数<已有研究文献中变量间的相关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5〕多元回归"多元回归〞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研究一个依变量、依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2、亦称为多元线性回归 ,是反映一种现象或者事物的数量依多种现象或者事物的数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动的规律.3、建立多个变量之间线性或者非线性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的统计方法.在肥料试验中广泛应用.〔6〕多元变量分析多元分析 ,是指同时考虑多个反应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均值向量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典 X 相关分析等.〔7〕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 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 ,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 ,或者称某些普通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8〕主成份分析主成份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实际课题中 ,为了全面分析问题 ,往往提出不少与此有关的变量 < 或者因素>,因为每一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主成份分析首先是由 K.皮尔森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 ,尔后 H.霍特林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 .信息的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者方差来衡量 .主成分分析作为基础的数学分析方法 ,其实际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人口统计学、数量地理学、份子动力学摹拟、数学建模、数理分析等学科中均有应用 , 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9〕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者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 .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采集数据来分类 .聚类源于不少领域 ,包括数学 ,计算机科学 ,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 ,不少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 ,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 ,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 ,以与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10〕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是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份 , 它与参数检验共同构成统计判断的基本内容.参数检验是在总体分布形式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判断的方法.但是,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 , 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往往无法对总体分布形态作简单假定,此时参数检验的方法就再也不合用了 .非参数检验正是一类基于这种考虑,在总体方差未知或者知道甚少的情况下 ,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判断的方法. 由于非参数检验方法在判断过程中不涉与有关总体分布的参数,于是得名为"非参数〞检验.〔11〕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在社会科学以与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这些都是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参考文献]汪燕、唐涌.国外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计量分析——以 ERIC 收录期刊<2022-20##>调查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22,<04>.注:社科类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在本文中全部包含 ,例如实验法并没有详细介绍,关于研究方法的分类已有说明.以上仅供参考.。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研究》第八章第二节讲义1
量性研究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三、等级资料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四、统计表和统计图
量性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①统计描述:即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常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率、构成比等统计指标,以及统计表、统计图等进行描述。
②统计推断:即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常用t 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等比较组间有无差异,以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探讨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科研设计类型和资料类型。
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一)统计描述
正态分布:均数±标准差
偏态分布: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1.均数。
计量比对实例摘要:一、引言二、计量比对的基本概念1.定义2.目的3.方法三、计量比对的应用1.产品质量控制2.科学研究3.工程验收四、计量比对实例分析1.实例一:产品质量控制1.背景2.过程3.结果与分析2.实例二:科学研究1.背景2.过程3.结果与分析3.实例三:工程验收1.背景2.过程3.结果与分析五、计量比对的关注要点1.比对方案设计2.测量设备选择3.环境条件控制4.数据处理与分析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计量比对是计量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它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评估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计量比对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以及关注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计量比对的基本概念1.定义计量比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两个或多个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目的计量比对的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预期的测量要求,以及评估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3.方法计量比对方法主要包括:同一批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不同批次测量结果的比较、实验室间的比对等。
三、计量比对的应用1.产品质量控制计量比对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比对,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计量比对有助于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3.工程验收计量比对在工程验收环节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对,可以评估工程项目的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计量比对实例分析1.实例一:产品质量控制(1)背景某企业为提高产品性能,对生产过程中的某关键参数进行了测量。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开展了计量比对。
(2)过程企业选取了同一批次的产品,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将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两种设备测量结果的差异。
(3)结果与分析通过比对,发现两种设备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经过分析,确定原因是其中一种设备的校准不当。
企业对相关设备进行了校准,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计量资料的名词解释引言:计量资料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数据类型,通过测量和记录可以定量描述某一现象或变量的数据。
本文将对计量资料进行全面的解释,并探讨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计量资料的定义计量资料指通过明确的测量程序所获得的数据,具有定量特征。
与计量资料相对应的是定性资料,后者主要通过描述和分类的方式表达数据。
计量资料的特点是可以进行数值化处理和统计分析,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计量资料的来源计量资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收集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属性、态度、信念等相关数据。
2.实地观察:研究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通过记录和测量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
3.实验研究:研究人员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收集,以评估特定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4.档案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档案资料,获得相关的计量资料。
三、计量资料的测量尺度计量资料的测量尺度主要分为四个级别:1.名义尺度:使用名称或符号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描述。
例如,性别、国籍等。
2.有序尺度:数据具有固定的等级或顺序关系,但没有固定的距离单位。
例如,教育程度分为高中、本科、研究生等。
3.区间尺度:数据具有固定的单位和相对大小,但没有确定的零点。
例如,温度的摄氏度和华氏度。
4.比例尺度:数据具有固定的单位、相对大小和确定的零点。
例如,身高、体重等。
四、计量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描述统计:通过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整体描述和总结。
2.推论统计:使用抽样技术和概率理论,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和预测。
3.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
常见的回归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
4.因子分析:通过将变量归类为更少的综合因素,分析数据中的潜在结构和联系。
五、计量资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计量资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计量资料通过数值化的方式对现象和变量进行描述,具有客观性和可比较性。
计量比对实例介绍计量比对是指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测量和比对,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计量比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用于验证实验设备的精度、检验实验方法的可行性,还可以评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例一:比对仪器精度1. 选择合适的仪器在进行计量比对实验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
仪器的选择应基于实验的具体要求和精度要求。
例如,在进行长度测量比对时,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数显卡尺或激光干涉仪作为参考仪器。
2. 确定比对方法比对仪器的精度可以通过与已知精度较高的参考仪器进行比对来验证。
比对方法可以选择直接测量或间接比对两种方式。
直接测量是指将待比对仪器与参考仪器同时放置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间接比对是指通过测量参考物品,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
3. 进行比对实验在进行比对实验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比对实验应包括多组测量数据,以验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比对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计算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并与实验要求进行对比。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评估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实例二:比对实验方法1. 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在进行比对实验方法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的选择应基于实验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例如,在进行温度测量比对时,可以选择接触式温度计和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进行比对。
2. 设计比对实验方案比对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样品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实验步骤应详细描述每个操作步骤和所需仪器设备,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3. 进行比对实验在进行比对实验时,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减小实验误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比对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医生小词典——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
佚名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30
【摘要】两组资料:(1)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的小样本资料;(2)若方差齐性,则做成组 t 检验;(3)若方差不齐,则做 t'检验或用成组的Wilcoxon 秩和检验;(4)小样本偏态分布资料,则用成组的 Wilcoxon 秩和检验。
多组资料:(1)若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则做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
如果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即选择合适的方法(如LSD检验、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两两比较。
(2)若小样本的偏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则做Kruskai Wallis统计检验。
如果Kruskal Wallis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即选择台适的方法(如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等)进行两两比较。
【总页数】1页(P128-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1
【相关文献】
1.两组计量资料非劣效检验的P-P曲线评价方法
2.两组及多组等级资料Ridit分析的SAS实现
3.两组计量资料比较时的标准化问题
4.在统计分析中多组计量资料比较为什么不能用t检验
5.两组计量资料期中分析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