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 第八章 放射性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5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法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可作为基准参比电极的是:AA. SHEB. SCEC.玻璃电极D.惰性电极2.下列属于惰性电极的是: DA. 锌电极B.铅电极C.玻璃电极D.铂电极3.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于下列哪些因素与有关AA.[Cl-]B.[H+]C.[AgCl]D.Pcl2(氯气分压)4.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应选用的方法CA.永停滴定法B.电位滴定法C.直接电位法D.电导法5.玻璃电极的膜电位的形成基于DA.玻璃膜上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而形成的B.玻璃膜上的氢气失去电子而形成的C.玻璃膜上的钠离子得到电子而形成的D.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玻璃膜上的钠离子进行交换和膜上的氢离子与溶液中的氢离子之间的扩散而形成的6.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常用的指示电极是 CA.氢电极B.甘汞电极C.玻璃电极D.银-氯化银电极7.玻璃电极的内参比电极是 BA.银电极B.银-氯化银电极C.甘汞电极D.标准氢电极8.在25度时SCE的电极电位值是 DA.0.288VB.0.222VC.0.2801VD.0.2412V9.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预先在纯水中浸泡 CA.2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2小时10.在PH计上的电表指针所指示的PH与标准缓冲溶液的PH不相符合时,可通过调节下列哪种部件使之相符 BA.温度补偿器B.定位调节器C.零点调节器D.PH-mV转换器11.滴定分析与电位滴定法的主要区别是 DA.滴定的对象不同B.滴定液不同C.指示剂不同D.指示终点的方法不同12.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为 CA.离子之间的交换B.离子的扩散C.A和B均是D.A和B均不是13.进行酸碱电位滴定时,应选择的指示电极是AA.玻璃电极B.铅电极C.铂电极D.银电极14.电位滴定法中,电极组成为 DA.两支不同的参比电极B.两只相同的指示电极C.两支不同的指示电极 D.一只参比电极一只指示电极15.以下电极属于膜电极的是 CA.银-氯化银电极B.铂电极C.玻璃电极D.氢电极16.PH计上的温度补偿器的作用是 CA.使待测溶液的PH与标准溶液的PH保持一致B. 使待测溶液的温度与标准溶液的温度保持一致C.调节适当的电位抵消因温度改变对电位测定的影响D.调节待测溶液的温度抵消因温度改变对电位测定的影响17.用直接电位测定法测定溶液的PH,为了消除液接电位对测定的影响,要求标准溶液的PH与待测溶液的PH之差为 BA.3B.<3C.>3D.418.消除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常采用的方法是 DA.用水浸泡玻璃电极B.用碱浸泡玻璃电极C.用酸浸泡玻璃电极 D.用两次滴定法19.若用一级微商法确定电位滴定的化学计量点,则化学计量点时电池电动势的变化特征是 AA.电动势的变化最大B.电动势的变化最小C.电动势的变化为零 D.电动势的变化较小20.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纯水中充分浸泡,其目的是 DA.除去杂质B.减少稳定不对称电位C.在膜表面形成水化凝胶层 D.B和C均是(二)多项选择题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组成是ABCDA.电极膜B.电极管C.内参比溶液D.内参比电极E.外参比电极2.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常选择的电极时ACA.玻璃电极B.银-氯化银电极C.饱和甘汞电极D.汞电极 E.银电极3.可作为酸碱滴定法的参比电极是CEA.玻璃电极B.汞电极C.银-氯化银电极D.银电极E.饱和甘汞电极4.用两次测定法测定溶液PH的目的是BCA.稳定PHB.消除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C.消除公式中的常数D.消除玻璃电极的酸差 E.消除玻璃电极的碱差二、简答题1.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有何区别?略2.简述玻璃电极的测定原理略3.用PH计测定溶液PH时,为什么用两次测定法?略三、实例分析题1.用下面电池测定溶液的PH玻璃电极|H+(xmol/L)||SCE在25度时,测得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的电池电动势为0.209V,测得待测溶液的电池电动势为0.312V。
《环境分析与监测》考试试卷(F)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放射性检测仪器中,最常用的检测器有三类,即、、检测器。
2、简要表述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意义:PM10DO BOD5CODTSP 。
3、“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包括种化学类别,共种有毒化学物质。
4、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是:;;;。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SO2、NO2的一小时浓度采样时间不得少于分钟;其日平均浓度采样时间,每天不得少于小时。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II类水BOD5的浓度限值为。
7、植物样品采集时应注意样品的“三性”是:;;。
1、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半导体;2、可吸入颗粒物(飘尘)、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悬浮颗粒物;3、14、68;4、填埋、堆肥、焚烧、回收再利用;5、45、18;6、4 mg·L-1;7、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监测河流水质的对照断面应设于距本区第一个排污口()A、下游1000~1500m处B、下游500~1000m处C、下游100~500m处D、上游100~500m处2、在下列液体中滴加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的是()A、普通电热蒸馏水B、全玻二次蒸馏水C、已被固定的测氰废水D、已被固定的测氨氮废水3、大气采样时,多孔筛板吸收管气体入口应是()A、球形上部的导管口B、球形旁边的长导管口C、上述两个导管口都可以D、随便哪一个导管口4、未经任何处理的清洁水样最长存放时间为()A、24hB、48hC、72hD、96h5、采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其采样工具应为()A、铁制B、铅制C、不锈钢制D、塑料制6、Saltzmain系数一般是()A、理论值B、经验值C、实验值D、其他7、采集溶解氧水样应在现场固定,固定方法是()溶液 B、加入碱性 KI溶液A、加入MnSO4C、加入MnSO和碱性 KI溶液 D、只要塞紧瓶塞48、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布点方法是()A、同心圆B、螺线C、扇形D、功能区法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A、3类B、五级C、Ⅲ级D、五类10、动物体内各器官对吸人的污染物都有转化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一器官()A、肝B、肾C、胃D、肠三、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2分,共10分)1、环境质量标准:2、垃圾高热值:3、优先污染物:4、精密度:5、加标回收法:1、环境质量标准: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对环境质量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河海大学编 (高纲号 0728)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分析与监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包括了化学、分析化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共10章,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环境标准。
第2章是水和废水监测,介绍了水质污染与监测的目的、方案、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技术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
第3章是空气和废气监测,介绍了空气污染的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方法和仪器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
第4章是固体废物监测,介绍了固体废物基本知识、样品采集和制备方法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
第5章是土壤质量监测,介绍了土壤基本知识、监测方案、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方法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
第6章是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介绍了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方法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
第7章是噪声监测,介绍了噪声的基本知识、监测仪器、标准和监测方法。
第8章是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介绍了放射性的基本知识、监测仪器、监测对象、标准和监测方法。
第9章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介绍了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包括数据的处理和表述、标准方法、标准物质以及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第10章是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简介了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的技术。
实验部分包括17个实验内容,其中水监测项目11个、气监测项目2个以及噪声、土壤、固体废物和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各1个。
通过学习应考者可以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为环境监测工作和研究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和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各种监测方法的原理、质量保证的意义,并且掌握其基本内容;3、掌握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技术等有关内容;4、熟练掌握环境监测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
See you in summer term!第一章绪论 (7)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7)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7)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7)第二节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8)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8)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8)三、监测技术概述 (9)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9)第三节环境标准 (9)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9)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0)三、水质标准 (10)四、大气标准 (11)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2)七、噪声标准 (12)八、辐射标准 (13)九、其他标准 (13)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3)十一、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4)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4)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监测 (16)一、水质污染 (16)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6)三、水质污染监测项目 (16)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五、污染物形态分析 (17)六、水域功能区 (18)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一、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二、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22)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一、水样的类型 (24)二、地表水样的采集 (24)三、地下水样的采集 (29)四、废水样品的采集 (31)五、底质样品的采集 (33)六、排污总量监测 (33)七、应急监测 (34)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37)一、水样的消解 (37)二、富集和分离 (38)第五节物理指标的检验 (40)一、水温 (40)二、臭和味(水样采集后,最好在6h内完成检验) (40)三、色度 (41)四、浊度: (42)五、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 (42)六、残渣 (43)七、电导率: (43)八、矿化度 (44)九、氧化还原电位 (44)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44)一、铝 (44)二、汞(Hg)(Hg、Cd、Cr、As、Pb)“五毒” (45)三、镉(Cd) (46)四、铅 (47)五、铜 (48)六、锌 (48)七、铬 (48)八、砷 (50)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50)一、酸度和碱度(2-5℃,暗处,最好现场测定) (50)二、PH值(PH=-lg[H+]) (52)三、溶解氧(DO)采样现场加MnSO4-KI固定,冷暗处,几小时之内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