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从开工到封顶全记录(土木)知识分享
- 格式:pdf
- 大小:214.65 KB
- 文档页数:41
1这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梦想,一个二十年前便开始的计划。
这是工程师们关于垂直城市的大胆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幕墙,打造东方“空中花园”,创造更为环保、舒适的未来空间。
超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准备让世界震惊,也将面对最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人们最挑剔的目光,上海浦东,陆家嘴最繁华的核心商务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计划中的综合物业发展计划。
该项目位于小陆家嘴核心区Z3地块,东泰路、银城南路、花园石桥路交界处,地块东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面为金茂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总高为632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建筑造到600米以上,结构高度为580米,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其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用钢量约10万吨,原来预估的重量是80万吨,在软土地区的这个工程,相当难的。
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成后将成为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它也是世界最高的绿色超级摩天大楼。
大楼第35层的混凝土结构,25层的钢结构,要运送近100吨的钢柱,长达50公里的钢筋,80车混凝土到达工地,并将它们全部安装到180米的高空,自重1000吨的钢平台要向上提升4米,4座世界上最巨型的民用塔吊要提升20米,这些仅仅是主楼工程的一百二十分之一,对于建设的上海第一高楼不是问题。
改革开放后20年要把上海再次建设成为东方明珠,1993年上海浦东开发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彰显它的雄心,到2020年上海要建成足以媲美香港、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旧时代的逝去,这个新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需要一个崭新的城市形象,与外滩交相辉映,93年就计划陆家嘴有一个完整的城市轮廓线,构成一个中心最高的旁边外围矮一点最外面一圈再矮一点100多米、200多米,300米到400米以上这样三个层次,99年金茂大厦完工,高度420.5米,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完工,高度492米,人们心目中预想的完美天际线只剩下最后一座摩天大楼,2006年上海中心大厦向全世界征集设计方案,因为这栋大厦的设计难度将是世界级的,在中心大厦一街之隔的北面是88层的金茂大厦,外观借鉴了中国传统密檐宝塔的式样,将中西风格完美地结合,东面是更具个性的环球金融中心,像刀削的雕塑体简洁硬朗。
上海中心土方施工方案上海中心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是中国最高摩天大楼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管形建筑。
该项目的土方施工方案对于整个建筑的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上海中心土方施工方案的详细介绍:一、项目背景上海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总高度632米,总建筑面积57.5万平方米。
项目选址地为软黏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工地周边交通繁忙。
土方施工方案的目标是确保土方施工的安全和高效。
二、施工准备1.土方开挖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根据勘察结果提供合适的工程设备和人员。
2.在施工前要组织土方稳定性的分析,确定土方工程的稳定性要求。
3.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工程量、土方开挖深度等。
4.施工方案应考虑周边环境,包括交通管制、噪音控制、颗粒物排放等。
三、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如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
2.土方开挖前,应将周边建筑物进行加固和防护。
3.施工中,要注意土质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地下水的排除、土方夯实等。
4.施工中,要对土方进行监测,包括土层位移、土质压力等。
四、土方处理1. 土方运输采用专用货车,时速限制在60km/h以内。
2.土方运输要采取防尘措施,避免粉尘污染。
3.土方处理要考虑环境保护,如采用生态恢复的方式进行土壤处理。
4.施工中,严禁将排泥淤泥倾倒到河流或湖泊中,要有专门的泥浆池和沉淀池进行处理。
五、安全管理1.施工现场要设置围挡和警示标志,确保工地周边交通安全。
2.施工人员要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等个人防护装备,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施工中要做好疏导交通、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
4.对危险区域要进行合理的划分,设置隔离措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六、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中要对土方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土方的质量。
2.施工中要注意土方的密实度和坚实度,采取夯实措施。
3.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整体验收,检测土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施工技术介绍(考察总结)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2013年4月13日前言上海中心大厦已经是目前国内最高的摩天大厦,与我们集团承揽的广西九洲国际工程特点大为不同,其结构典型,造型奇特,工艺复杂,技术先进,是行业关注最高的超高层建筑,是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
为丰富超高层施工经验,储备超高层施工技术,筹备集团公司承揽的济南恒大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是济南分公司超高层小组考察的重点对象。
2013年4月2日,经过和各方联系,获许进入上海中心大厦实地考察,上海建工集团一公司副总工程师徐磊博士带领参观讲解。
虽然参观前对本工程已经有所了解并编写了考察大纲,但还是被其恢弘的气势所震撼,现场施工专业分包众多,施工人数多达1300人;现场施工组织井然有序,多种大型机械同时运转,垂直运输畅通无阻,施工人员可直达500米顶模钢平台;平台安全稳固,视野开阔,堆载了大量材料和设备,各专业可同时作业,施工方便。
平台之上可俯视492米的上海金融中心和上海外滩,蔚为壮观。
我们想将来我们施工的济南恒大金融中心工程也必须呈现出这种恢弘气势,把济南恒大金融中心建造成为超高层中的标杆工程,为集团公司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并一直在努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丰富超高层施工经验,承揽到“高、大、精、尖、难、特”具有时代和标志性意义的工程,建设我们自己的摩天大厦,我们一直在行动!上海建工集团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该工程技术资料只能通过网络和现场简要介绍获取,虽然该项综合技术总结困难重重,但我们有必要进行考察总结,形成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储备,让每一位超高层小组成员熟悉和了解。
由于未从施工单位获取任何资料,该报告通过参照网络资料并根据个人经验得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公司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目录一、工程概况 (3)1.1、建筑概况 (3)1.2、结构概况 (4)1.3、施工现状 (4)二、施工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5)三、施工组织安排 (10)3.1、总体部署 (10)3.2、施工进度 (11)四、施工技术介绍 (12)4.1、工程测量施工技术 (12)4.2、塔吊运输体系选择 (16)4.2、模板体系施工技术 (18)4.3、高性能混凝土输送 (23)4.4、施工电梯布置 (27)4.5、脚手架施工技术 (30)4.6、钢结构安装技术 (32)4.7、玻璃幕墙施工技术 (33)4.8、BIM应用技术 (34)四、参建单位 (34)五、结束语 (35)一、工程概况1.1、建筑概况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30368m2,总建筑面积约574058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410139m2。
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施工技术解读一,工程简介: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是一座集商业、办公、酒店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摩天大楼。
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30370㎡,总建筑面积574058㎡,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410139㎡,建筑高度:632米。
地下5层,基坑深度,31.4 m。
主楼为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竖向结构包括核心筒和巨型柱,水平结构包括楼层钢梁、楼面桁架、环状桁架、伸臂桁架及组合楼板。
二,施工技术中的重点及措施:1,主楼基坑工程:主楼区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先行施工。
塔楼围护结构采用121 m直径的环形地下连续墙(厚1.20 m)加6道环形圈梁支撑体系。
土方开挖后形成内部无遮蔽的“井筒”,便于结构顺作。
随后逆作法施工裙房区结构。
1.1,降水方案:○1、基坑内每25m设置25 m深真空管井井点疏干降水井42口,25m深的观察井4口;○2.、主楼坑内设置55 m深的减压降水井12口,45 m深的观察井3口;○3、基坑外设置65 m深的减压降水井28口;○4.、裙房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内侧设置45 m深的观察井4口、外侧设置45 m深的观察井3口。
1.2,土方工程:总土方量约38万m3。
采用先开挖中部土方,再挖环边土方的顺序,分6层开挖。
流程如下:第一、二层土方(-10.37m)→第三层土方、第二道围檩(-16.42m)→第四层土方、第三道围檩(-21.42m)→第五层土方、第四道围檩(-25.42m)→第六层土方、第五道围檩(-29.30m)→第七层土方、第六道围檩(-31.60m)2,桩基工程:2.1,基桩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5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0000KN。
桩径1m分A、B两种;A桩长86m有效长度56m,247根桩位于核心筒区;B桩长82m有效长度52m,708根桩位于扩展区;2.2,桩端后注浆施工,每根桩预设3个灌浆管,桩端水泥用量每根4000kg,桩端注浆终止标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制,以注浆量为主;2.3,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1、成孔方式: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清孔;○2、泥浆制备:采用专用膨润土和外加剂人工拌制;泥浆除砂:ZX-250型泥浆净化装置(除砂机)除砂;○3、钻头形式:三翼双腰钻加钻具配重;○4、清孔方式一清泵吸反循环,二清泵吸(气举)反循环;○5、钢筋安装:预加工成型,直螺纹接驳器连接;○6、混凝土浇筑:导管法水下混凝土浇筑;○7、注浆:桩混凝土强度达到C45后,进行桩端后注浆。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情况汇报一、项目背景。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是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一项重要城市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及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超高层建筑。
二、项目进展。
1. 建设进度。
截至目前,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已完成了地基处理和桩基工程,主体结构正在紧张施工中。
预计明年年底前,主体结构将全部封顶,并开始进行内部装饰和设备安装工作。
整个项目计划于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2. 技术创新。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采用了多项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力求将上海中心大厦打造成一座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现代化建筑。
同时,我们还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效率和运营水平。
三、项目影响。
1. 经济效益。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建设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吸引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标志性建筑,有望成为上海的新地标,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为上海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的场所。
同时,项目还将成为上海市的文化名片,展现上海的城市魅力和国际形象,对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
1. 加强项目管理。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稳步推进,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和环保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目标得到落实。
2. 提升项目形象。
我们将积极开展项目形象宣传工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项目后期的运营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推动产业发展。
我们将积极引进和培育与项目相关的产业和企业,推动项目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项目的后期运营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上海中心大厦事迹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总高度632米,也是世界第二高楼。
这座
摩天大楼的建设过程中充满了创新和挑战,是中国现代建设者的智慧、创新、努力和坚持的体现。
在建设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上海中心大厦建造在200多米厚的软土地基上,要在这样的地基上建造600
米以上的超高建筑,难度极大。
其次,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1000吨重的阻尼器用来消弭风的力量,使大楼能够承受风和地心的力量。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也充满了故事。
参与大厦建设的人们团结一心,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工程奇迹。
例如,大厦的筹建组成员之一梅雪,用16年的青春年华全程参与、见证了大厦的建设和运
营过程。
她形容建设过程就像在游戏中打怪升级一样,一关一关地克服过来。
如今,上海中心大厦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可以乘坐高速电梯到达大楼的126层,俯瞰着蓝天白云下的上海,感受中国现代建设者的智慧和创新。
总的来说,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历程,是中国现代建设者的智慧、创新、努力和坚持的体现。
这座摩天大楼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1篇自2008年11月29日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开工建设以来,这座高达632米的摩天大楼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卓越的工程技术,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座超级工程的施工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创新,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彰显了我国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勇气。
一、攻克深厚软土地基难题上海中心大厦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其地基为深厚软土地基,这是建造超高层建筑的最大障碍。
如何在这“豆腐土”上建高楼,成为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者必须攻克的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设者们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技术,通过大量勘探和数据分析、计算,确定了土层的第9层为塔楼核心区的桩基持力层。
此外,为了提高基桩承重力,工程师们将每根桩的承载力提高到1000t,以确保85万t重的上海中心大厦能够稳固地矗立在这片软土地基上。
二、创新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进度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们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以下为几个亮点:1. 逆作法施工: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上海中心大厦采用逆作法施工,即先做好外围的连续挡土墙,插入桩基,固定墙内的泥土,然后开挖。
2. 满堂浮筑结构基础:工程整体采用地下五层的整体满堂浮筑结构基础,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大型机械的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大型机械设备,如吊车、挖掘机、混凝土泵等,以提高施工效率。
三、环保节能,打造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环保节能的理念,以下为几个亮点:1. 双层玻璃幕墙:双层玻璃幕墙设计,类似于热水瓶的保温效果,有效降低室内外热交换,营造冬暖夏凉的理想环境。
2. 雨水收集系统:建筑物顶部设有精密的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用于非饮用目的,每年可节省相当于25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3. 风力发电机组:在天台的风洞口处,安装了三组共计15台的风力发电机组,利用高处风力,满足部分照明需求。
总之,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创新。
刺破青天锷未残——写在上海中心大厦工程钢结构封顶之际题记:“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的这首短诗作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
人们无从知道此山是确指六盘山、岷山,抑或是它山,但我为其象征意义所折服。
从历史背景和诗人独步千古的豪放风格咀嚼,这里的“山”,已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山。
本文藉其诗意,以彼“山”喻此“山”。
六年磨一剑,迭创多项中国之最、世界之最2014年8月1日早晨,记者到“上海中心”工地采访,从银城中路上仰望天空,“上海中心”高耸入云的钢结构已形似封顶,而螺旋形上升、轮廓线非常优美的玻璃幕墙已攀升到只差顶端一小截,“上海中心”已雏形初现。
在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办公室,总承包项目部党委副书记宣学明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了该工程自2008年11月29日开工以来,作为“上海中心”的总承包方,上海建工集团在近六年时间里攻克了无数施工难题,创出了一项项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中国首次建造600米以上建筑;世界首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重达85万吨的单体建筑;高强度、高耐久、高流态、低水化热与低收缩混凝土成套技术,使6万立方米C50强度大底板砼一次浇筑成功,刷新了民用建筑领域的世界纪录;我国安装最高的冷却塔(120层、561米)和安装最高的变配电站(116层、536米);国内最大直径的塔楼深基础围护结构——直径123.544米的无中间支撑自平衡圆形塔楼地下连续墙、6道环形支撑进行围护;在大厦裙房相当于3.2个足球场面积的深基坑施工中,创出上海最大逆作法施工面积;采用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钢平台整体液压爬升体系,创出了主楼核心筒结构3天一层楼的先进水平;世界上首次在一座超高层建筑中安装14万平方米柔性幕墙,难度系数在建筑幕墙界堪称世界“之最”;采用全国最大的建筑吊车——4台M1280D塔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上海中心”主楼大底板是一个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混凝土量达61000立方米,大底板11200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上海中心”主楼结构混凝土泵送中,创出了将C100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至630米高度的世界新纪录;“上海中心”的快速电梯最大速度超过每小时40英里(约合每小时64公里)——一般电梯的速度为这一速度的一半——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梯;“上海中心”还创出了安装我国最大质量的阻尼器、最先进的能源中心、最高的变配电站、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组等“之最”,还将创出最长与最高的显示屏、行走路径最复杂的擦窗机等“之最”。
1.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银城中路501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 Z3-1和Z3-2地块。
与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组成了“品”字形建筑群,建筑效果如图所示。
塔楼地上124层,建筑高度632m,沿竖向共分为8个区段和一个观光层,在每个区段的顶部均布置有设备层和避难层,裙房地上7层,建筑高度为38m,地下室5层,整个建筑地上总面积约38万m2,地下总面积约14万m2。
图1 上海中心大厦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本工程为桩筏基础,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主楼基础底板厚6m,裙房基础底板厚1.6m。
◆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裙房地下为框架结构,地上为钢结构。
主楼竖向结构包括核心筒和巨型柱,水平结构包括楼层钢梁、楼面桁架、带状桁架、伸臂桁架以及组合楼板。
◆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备避难层的核心筒墙体内暗埋内伸臂桁架,内伸臂桁架通过外围伸臂桁架与巨型柱连接。
◆钢筋混凝土巨型柱内含劲性钢柱,沿高度向建筑中部呈88°倾斜,包括8根超级柱SC1和4根角柱SC2。
◆非桁架层水平结构由楼层钢梁和组合楼板组成;1区和3区桁架层的水平结构设有楼面桁架和带状桁架;2区和4~8区桁架层的水平结构设有伸臂桁架、楼面桁架、带状桁架。
各区设备避难层之间,钢框架外围的玻璃幕墙支撑钢结构采用悬挂结构形式,每个楼层面设置1道。
屋顶皇冠钢结构位于整栋建筑顶部,由内外八角钢框架、帽桁架、竖向鳍状桁架、水平桁架组成。
上海中心各分部工程适用技术简介:◆钢筋工程 核心筒剪力墙钢筋品种规格比较多,结构竖向主筋主要为32、28、25、22、18等多种规格;横向分布筋钢筋主要为22、20、16、14等多种规格。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有12、10、8等多种规格。
钢筋直径规格大于等于20mm时采用镦粗直螺纹机械接头连接,其余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连接。
◆脚手架工程1-8层采用落地脚手,9-12层采用悬挑脚手,13层起采用液压顶升钢平台。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
位于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主体建筑总高度632米,地上127层(可使用楼层121层),裙楼5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办公、酒店、会展、商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垂直城市。
上海中心大厦,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预期到2015年6月底或7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上海中心大厦内的各种垂直电梯达到了108部,还配备了3部每秒速度可达18米的快速电梯,从地下2层直达塔冠区域层只需1分半钟。
上海中心大厦还着力完善区域配套功能,位于地下二层的公共通道连接地铁2号线及在建中的14号线,并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及国金中心相互连接。
上海中心的施工日志原来是这样子的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上海中心凭借其极具标志性的外观和精细的建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能够让这样一座壮观的建筑在原址上完美落成,除了中国的先进建筑技术之外,还有数百万工人辛勤的付出和不断探索的施工日志。
前期规划对于这样一座巨型工程项目,其规划和策划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项目的初期,中建实业集团便派遣了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对工地进行勘查和测量,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据了解,在整个工程期间,该项目共设置了72个部门和近万名员工。
虽然人数庞大,但一直以来,这些工人和管理人员盼望着能够落成一座久负盛名的建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尽力保证每一个细节都不被忽略。
细致入微的施工日志随着工程进展的不断推进,在工程中,记录每一天的施工日志也变得非常重要。
据相关人员透露,在整个工程期间,中建实业集团逐日记录了每个环节和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这些详细的施工日志,中建实业集团能够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和意外情况,并从中积累经验,为工程未来的进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
此外,施工日志的记录也为工程成本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面对挑战和困难虽然中建实业集团在规划和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工程期间仍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楼层之间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团队不断地进行了试验和调整,并与其他建筑工程师和顾问进行了密切联系。
在此基础上,他们逐步完善了建筑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流程。
完美落成的喜悦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和努力,在2015年的8月30日,上海中心终于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里的地标建筑酒店成功落成了。
这也标志着这座世界级的建筑正式向全球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上海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次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更是一个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精神传承。
在日后的工作中,相关方面还将继续通过施工日志的记录,保证项目的更加稳健和高效的运转。
上海中心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其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
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
2013年8月3日,上海中心大厦580米主体结构封顶。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地址和建设单位(1)本项目名称为“上海中心大厦”。
(2)项目地址:本工程选址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功能区,具体建设地点为陆家嘴金融中心区黄浦江沿岸E14单元Z3-1、Z3-2地块,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
(3)建设单位: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内容和规模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工程占地面积30370m2,建筑高度为632m,结构高度565.6m。
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为558806m2。
方案和效果图:陆家嘴集团曾安排该项目进行过三次招标,其中一次招标吸引了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等多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提交设计方案。
于最后一次招标,两个设计方案获得入围资格,分别为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型”方案及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尖顶型”方案。
经过评选,“龙型”方案中标,大厦细部深化设计将以“龙型”方案作为蓝本。
在经过多番投标及筛选后,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为“龙型”方案,该方案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从外观上看,“上海中心”像一条盘旋上升的巨龙,“龙尾”在大厦顶部盘旋上翘,580米的“身高”将成为上海新高度。
三维模型图:采用内外双层幕墙主楼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上海中心大厦平面图上海中心大厦竖向功能布置标准层平面图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平面图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剖面图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弹塑性分析图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的面积相当于 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上海中心大厦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
其施工难度之大,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
作为632米高的摩天大楼的底板,它将和其下方的955根主楼桩基一起承载上海中心121层主楼的负载,被施工人员形象地称为“定海神座”。
上海中心大厦模型效果展示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现场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正在初步进入动工阶段的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现场,本工程塔楼基坑开挖深度为31.10m,采用明挖顺作法的基坑施工方法。
塔楼区围护采用121m直径的环形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围护地墙厚1200mm,支撑体系为6道环形圈梁。
分别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技术。
变风量空气调节技术。
热回收利用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
涡轮式风力发电技术。
雨水收集处理和回用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变风量空气调节技术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利用改变进入空调区域的送风量来满足负荷变化的一种空调系统,与定风量系统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节能。
① 减少空调风机运行能耗,空调风机的电力消耗全年平均可降低50%以上。
②利用室外新风作为冷源,降低制冷系统的运行能耗。
热回收利用技术1.大楼在运营过程中,酒店、办公等会产生大量的热空气;2.特别是上海中心大厦有24 个直接对外营业的大空间的空中花园,在夏季会集聚温度较高的热空气;3.因此,热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将这部分的热空气进行回收,采用热泵型热水加热器,为酒店提供生产生活热水;4.水热泵系统,采用带ECM电机的风机盘管机组。
地源热泵技术1.这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供热制冷的环保型空调系统;2.在冬季可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用于采暖;3.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4.它的特点是环保,没有燃烧过程,无污染排放;毋需使用冷却塔;5.向外排热;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源;6.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40%。
地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减少70%以上。
涡轮式风力发电技术据悉,在大楼最高区域的几层内,已经规划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王冠”。
“王冠”内有一个精致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54台垂直风力发电机,计划每年为大厦提供54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风力发电具有如下的优越性:一是风力发电是一种干净的自然能源二是风电技术日趋成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三是风力发电的经济性日益提高,其发电成本已接近煤电,低于油电与核电;四是风力发电建设工期短,单台机组安装仅需几周通过上述多项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从理论上计算,上海中心大厦每年可以节约能源成本 1 930 万元人民币,成本节约率可以达到25%左右。
其中,中央机组占36%,空调通风系统占33%,灯光控制占24%,外围护系统占7%,节能成果相当可观。
施工概况主楼基坑呈直径121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布置,基坑面积约11500m2。
整个基坑由主楼、裙房及中间过渡区域组成。
主楼区域底板呈八边形,面积约9270m2,坑底标高为-31.40m,底板厚度6m。
主楼靠近中间部位有一个电梯井深坑,面积约590m2,坑底标高为-33.40m(主楼坑中坑即-33.40~-31.45标高底板已于前期先行浇筑完毕)。
紧贴地下连续墙内侧部分为裙房区域底板,面积约为2230m2,坑底标高为-28.80m,底板厚 1.6m。
在主楼与裙房之间有一条八边形的过渡区域,宽 3.5m,板厚由6m过渡至 1.6m。
整个基坑大底板板面标高均为-25.40m,底板砼全部采用强度等级为C50R90的商品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2,本次混凝土总方量约为60000m3(主楼底板坑中坑已先行浇筑,其混凝土总方量约为1000m3),其中主楼基坑底板混凝土方量约为56400m3 、主楼区域基坑裙房底板混凝土方量约为3600m3(1.6m板厚区域)。
所需混凝土由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供应。
主楼基坑底板南侧局部含人防区域,该人防区域面积约2900m2,混凝土总方量约13000m3。
五大功能分配一、国际标准的24小时甲级办公。
针对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现代新型服务业等差异化办公需求,提供上海中心大厦全天候、定制式办公空间、系统和服务。
办公产品包括低、中、高区不同产业集聚的塔楼办公,超高层全球顶级企业馆等。
二、超五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
引入国际顶级酒店管理公司,为全球高端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式住宿环境和共享交流的空间。
三、主题精品商业。
以沿街裙房3-4层建筑形态和外立面创意化造型,为奢侈品牌提供一个独立旗舰馆,集办公、展示展售、小型秀场、VIP接待等功能于一体,彰显品牌卓越气质和独特个性。
四、观光和文化休闲娱乐。
突破8小时以外小陆家嘴地区的空城现象,成为集观光购物、娱乐、餐饮、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文化城。
五、是特色会议设施。
在高区有可以观景的会议设施,在裙房有2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会议中心和1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宴会厅,满足个性化活动、重大会议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上海中心大厦在桩基施工、基坑开挖、混凝土建筑与泵送、旋转收分的玻璃幕墙安装等方面,研发出多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其中用于主楼核心筒结构施工中的钢平台整体液压爬升体系,使得主楼核心筒结构创出3天一层的先进水平。
尚在施工中的上海中心大厦已获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和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绿色建筑LEED金级预认证”。
据工程师介绍,上海中心大厦共应用了四十多项量身定做的绿色技术,预计大厦综合节能率可达约54.3%,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2.5万吨。
其中,电梯发电是国际上前沿的建筑节能技术。
大厦顶楼安装的风力发电机,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发电装置。
据介绍,在建筑565-569米处设置了54个垂直轴涡轮风力发电机组。
它们采集申城高空的大风,预计每年可提供157500度电能,供顶部景观照明使用完全足够。
主楼上部结构施工分三个节拍:一、核心筒墙体施工二、巨型柱及外围楼板施工三、核心筒内楼板施工总体施工流程在外围钢框架桁架层施工中钢框架施工节奏较慢,与核心筒的施工距离逐渐加大;在核心筒中的伸臂桁架层施工中核心筒施工节奏较慢;与外围钢框架的施工距离逐步减少,如此循环直至主体结构施工至屋顶皇冠底部。
本工程核心筒在立面上共分为9个区域,核心筒墙体混凝土强度均为C60。
墙体厚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其中核心筒内部腹墙以轴线为中心共有5次对称收分,其厚度从900mm变化至500mm,核心筒外部翼墙以内边线为基准由外墙向内墙共有5次收分,厚度从1200mm变化至500mm。
其中在4区、5区避难及设备层腹墙厚度发生突变。
核心筒截面在1区至4区呈正方形九宫格筒体,到第5区后,四个角部的墙体开始向两边收缩,至第7区时,原有的九宫格变为十字型五宫格筒体,最终在核心筒顶部收缩成1字型三宫格筒体。
钢筋工程核心筒剪力墙钢筋品种规格比较多,结构竖向主筋主要为32、28、25、22、18等多种规格;横向分布筋钢筋主要为22、20、16、14等多种规格。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有12、10、8等多种规格。
钢筋直径规格大于等于20mm时采用镦粗直螺纹机械接头连接,其余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连接。
脚手架工程1-8层采用落地脚手,9-12层采用悬挑脚手,13层起采用液压顶升钢平台。
模板工程1-12层采用VISA芬兰大模板。
13层以上采用钢框大模板,模板面板采用芬兰维萨胶合板定型大模板,肋及围檩采用型钢制作。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均为商品砼,核心筒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每框混凝土方量在1000 m3左右;混凝土浇捣采用固定泵接2台28m布料机浇捣。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也是上海中心大厦绿色技术的一大亮点。
夏林告诉记者,传统建筑靠发电厂供电,电厂发电时产生的大量蒸汽和热水,往往都白白浪费了,加上远距离输电的线损,能源利用率通常不到40%。
而上海中心大厦内装有2台1.06兆瓦燃气内燃机组和热电冷联产系统,能解决这些问题。
该系统以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动力装置发电,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余热锅炉、余热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为建筑供热、供冷。
这套三联供发电系统与大厦10千伏主母线并网运行,采取智能化管控技术,预计可将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