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淀粉酶血症
- 格式:pdf
- 大小:210.71 KB
- 文档页数:4
淀粉酶偏高注意什么饮食淀粉酶偏高是指体内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该情况通常是由于胰腺疾病、胆道阻塞或慢性胰腺炎引起的。
当淀粉酶偏高时,应高度重视饮食的作用。
以下是对淀粉酶偏高时应注意的饮食方面的建议:1. 避免高脂饮食:高脂饮食会增加胆道压力,进一步导致胆管阻塞,在淀粉酶偏高的情况下,应避免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油腻的肉类等。
可以选择低脂饮食,如瘦肉、鱼类、蔬菜和水果等。
2. 少食多餐:将三餐改为五餐或六餐,每次进食量适量,可以减轻胃肠负担,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食会增加胃肠负担,进一步刺激胰腺分泌淀粉酶。
3. 慎选蛋白质来源:淀粉酶偏高的人应慎选蛋白质来源,避免过多摄入肉类和瘦肉。
可以选择一些低脂或非动物性蛋白质,如豆类、蛋类、牛奶、豆腐等。
4. 控制糖分摄入:过多摄入糖分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胰腺分泌淀粉酶。
因此,应避免摄入高糖食品,如糖果、巧克力、蛋糕、甜点等。
5. 多摄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脂和血糖的效果。
在淀粉酶偏高的情况下,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类食物、蔬菜、水果、豆类等。
6. 适当控制盐分摄入: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增加胆固醇沉积,使胆汁黏稠,进一步增加胆道阻塞的风险。
因此,应适当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过多的盐类食物。
7. 勤饮水:适量的水分摄入有利于稀释血液浓度,减轻肾脏的负担,对淀粉酶偏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建议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ml以上。
8. 忌烟酒:烟草和酒精对胰腺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尼古丁和乙醇会刺激胰腺分泌淀粉酶,加重炎症和胰腺病变。
因此,淀粉酶偏高的人应尽量戒烟戒酒。
总之,在淀粉酶偏高的情况下,合理调整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低脂、低糖、低盐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和高糖食品,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戒酒等措施,可以帮助减轻胰腺负担,缓解淀粉酶偏高的症状。
同时,在调整饮食的时候,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具体操作。
淀粉酶115
淀粉酶115U/L可能是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引起的。
血淀粉酶的正常值范围是20~90U/L,因此115U/L属于偏高。
胰腺是淀粉酶的主要分泌器官,当胰腺发生炎症或损伤时,会导致淀粉酶的分泌增加,因此高淀粉酶血症常见于胰腺疾病。
此外,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胰腺炎、胆道疾病等也会引起淀粉酶的升高。
淀粉酶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确诊为胰腺炎,需要积极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等,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
总之,淀粉酶115U/L属于偏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是指在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出现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的情况。
淀粉酶是胰腺的一个重要消化酶,其升高通常反映了胰腺炎或其他胰腺疾病的存在。
在行ERCP 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胰腺炎、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一、临床表现1. 胸腹部剧烈疼痛,伴随不适感2. 发热、恶心、呕吐3. 皮肤黄染4. 血糖水平升高二、影像学检查1. 腹部CT或MR检查:可显示胰腺水肿、炎症及胰腺周围组织的改变2. ERCP:可发现胰腺导管扩张、充血、出血,结石等异常情况三、实验室检查1. 血清淀粉酶升高:发生于ERCP术后24小时内,峰值通常在48-72小时后出现2. 血清白蛋白升高3. C反应蛋白升高4. 血清胰腺酶原、胰蛋白酶及其他消化酶活性增高四、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符合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表现2. 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发生异常改变3. 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淀粉酶及其他相关指标升高五、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输液补液、镇痛、抗生素治疗2. 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抗炎、解痉药物3. 营养支持治疗:合理营养支持,补充营养素,促进伤口愈合4. 导管引流:根据病情,行胰管引流术或胰管支架置入六、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患者的胰腺疾病及手术适应症2. 操作尽量轻柔,减少损伤及感染的风险3. 术前、术中及术后严格控制感染的发生4. ERCP术后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变化七、结语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健康。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医生需要密切关注ERCP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ERCP术前,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胰腺疾病史及手术适应症,尽量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
通过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都有哪些?
导语:高淀粉酶血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刚开始的症状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这个疾病的死亡率是非常的高的,而且也是非常的不容易控
高淀粉酶血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刚开始的症状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这个疾病的死亡率是非常的高的,而且也是非常的不容易控制的,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患上这个疾病,那么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都有哪些?我们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淀粉酶血症常见的原因有;
1、胰腺-腮腺本身的病变致高淀粉酶入血引起,一般程度较高。
2、胰腺-腮腺相连的器官直接或其他病变间接引起胰腺炎和腮腺炎,其高淀粉酶血症可很高也可轻度升高。
3、胰腺-腮腺本身的损伤致淀粉酶入血引起高淀粉酶血症,其值变化很大,一般程度较高。
4、胰腺-腮腺外的其他病变器官或组织产生的淀粉酶释放入血,其高淀粉酶血症一般轻度升高(3倍以下)。
5、肾功能不全时清除血淀粉酶能力下降,血清淀粉酶可增高较高,尿淀粉酶正常,肝脏功能异常所致淀粉酶降解下降,其高淀粉酶血症一般程度不高。
6、其他很少见的原因可有异常的高血淀粉酶或高尿淀粉酶。
大约有10%的AP病人其血、尿淀粉酶正常,经2次以上检查均属正常,从而给AP诊断带来了困难,上述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①MAP的临床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患者就诊时较晚已过了血、尿淀粉酶的升高降落期,尤其血淀粉酶。
②AP尤其是SAP的复发中淀粉酶可以正常,因为初次SAP时胰腺。
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随着胃肠道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高淀粉酶血症是指血清淀粉酶浓度超过正常值的两倍以上。
该症状不仅会引起胰腺炎等疾病,而且也会导致其他器官出现损伤和疼痛。
因此,探讨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
1.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研究发现,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而对于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难度较大,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也是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2.性别留意到男性患者更易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男性患者的身体构造不同于女性及激素水平的不同。
3. 年龄年龄是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胰腺的血流量会减少,对缺血缺氧的承受力也相应降低。
4. 肥胖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患者的脂肪积累率过高,易引起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同时,肥胖还会导致体内炎症因子的不断释放,从而导致炎症反应与胰腺炎的发生。
因此,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性较高。
5. 动脉硬化和心脏病患有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存在缺陷,血液流动缓慢,导致血管内的血栓形成,从而使胰腺血供不足,影响胰腺的正常工作,最终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6. 应激应激也是影响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手术中,患者面临着创伤、异常等多种因素的应激反应,这些都会导致胰腺组织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7. 麻醉总的来说,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比较复杂,但仔细防范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减少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风险评估。
巨淀粉酶血症一例1.病例介绍患者,男,80岁。
病人以“食用野蘑菇后腹泻伴恶心、呕吐10小时”为主诉入院。
患者入院时发现血清淀粉酶1903 U/L(正常值0-220 U/L),患者无腹痛、腹胀,腹泻,10小时内共排5次黄色稀水样便,伴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食糜,无呕血,时有流涎、出汗。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痛风病史。
查体: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收住院当天复查血清淀粉酶为3191 U/L,尿淀粉酶正常,肝胆胰脾超声提示胆囊炎,胰腺MRI平扫未见异常。
治疗上予禁食水,抗炎、抑酸、营养支持补液等对症处理。
入院后第二天复查血清淀粉酶为2009U/L,完善血清脂肪酶 205.74 U/L(正常值 1-60 U/L),糖类抗原199未见异常。
入院后第三天复查血清淀粉酶为1056 U/L,完善血清脂肪酶 133.01 U/L。
入院后第7天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
综上所述,该患者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高于正常值高值上限,尿淀粉酶、肿瘤标志物、胰腺核磁均未见异常,患者无急、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相关疾病临床表现,且计算该患者肾淀粉酶清除率/肾肌酐清除率为0.68%<1%,符合巨淀粉酶血症诊断,由于该病为良性病变,且入院后第7天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故无需特殊处置,继续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出院后嘱患者定期监测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消化内科门诊随诊。
2.讨论巨淀粉酶血症(macroamylasemia;M-AMS)是一种临床中罕见的病症,发病率为0.1%[1],是指患者血液中的淀粉酶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常见的如IgA、IgG,或与脂蛋白、碳水化合物、多糖等形成复合物,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巨淀粉酶[2]。
由于巨淀粉酶分子量巨大(100万-200万),故不易通过肾小球滤过,很难随尿液排除体外,因此患者血清淀粉酶活性较高,尿淀粉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淀粉酶升高原因
导语:血淀粉酶升高是一项检查人体胰腺炎疾病的方法之一,那么血淀粉酶升高是什么疾病呢?引起血淀粉酶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患者生活中不注
血淀粉酶升高是一项检查人体胰腺炎疾病的方法之一,那么血淀粉酶升高是什么疾病呢?引起血淀粉酶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患者生活中不注意饮食调理,吸烟喝酒,就会引起胰腺炎的发生,造成血淀粉酶升高,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血淀粉酶高是诊断胰腺炎的主要标准,也是特有的一项检查。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存在地区差异。
在我国半数以上由胆道疾病引起。
长期酗酒可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乳头发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
当病人的症状、体检以及CT检查所显示的胰腺图像,基本正常后,再行口服饮食,但含脂肪要少。
期初饮食要少量,有可能现在的体征症状只是暂时表面的。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行手术治疗,现在外科对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已经相当成熟。
急性胰腺炎以及任何原因造成胰管阻塞,如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等,都可以使血、尿淀粉酶升高。
胃溃疡穿孔、酒精中毒、流行性腮腺炎等,尿淀粉酶也可以一过性升高。
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重度烫伤时,尿淀粉酶降低。
巨淀粉酶血症时,血淀粉酶升高,尿淀粉酶正常。
上述关于血淀粉酶升高的原因的分析,希望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帮助,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积极的治疗疾病对于疾病的治愈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希望患者能够引起重视,尽早的治愈疾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巨淀粉酶血症诊断标准
巨淀粉酶血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家族史和实验室结果等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
(1)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2)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慢性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症状。
(3)其他症状:患者可出现黄疸、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2.家族史
巨淀粉酶血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患者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患者,则可能增加患者的患病风险。
3.实验室结果
(1)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在巨淀粉酶血症患者中,血清淀粉酶水平可明显升高,但升高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相关。
(2)尿淀粉酶水平升高:与血清淀粉酶水平类似,尿淀粉酶水平也可升高,但不如血清淀粉酶水平敏感。
(3)胰腺功能异常:巨淀粉酶血症患者的胰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如胰腺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等症状。
(4)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巨淀粉酶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巨淀粉酶血症的诊断标准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在医生的专业判断下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血清淀粉酶升高不能只想到急性胰腺炎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的常见原因汇总众所周知,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检测胰腺功能的常用实验室指标,中国急性胰腺炎(AP)诊治指南也指出,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①与AP符合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③增强CT/MRI 或腹部超声呈AP影像学改变。
高淀粉酶血症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情况,多数由急性胰腺炎所致,少数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并无关联,往往因为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而进行过度检查和治疗,不仅导致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也会对患者造成身心损伤。
血清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和唾液腺,大多由肾脏以外的途径代谢,但仍有25%~30%是由肾通过尿液排泄出去。
此外,人体其他组织器官如胃、胆囊、肠道、卵巢及乳腺等或多或少也含有淀粉酶,这些器官出现损伤或炎症时,也能导致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
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的常见原因1. 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是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最常见原因,血清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重要的指标。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一般高淀粉酶血症持续3~5天。
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大于正常上限5倍以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但仅见于80%~9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部分患者淀粉酶水平达不到此高度。
2. 急腹症急性腹痛伴有高淀粉酶血症除见于胰腺疾病外,多种急腹症均可出现,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如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系膜梗塞和异位妊娠破裂等均可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多数情况下这些疾病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不如急性胰腺炎明显,往往低于正常上限3倍,各自疾病都有相应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均无胰腺形态学改变。
根据这些特点不难与急性胰腺炎鉴别。
3. 巨淀粉酶血症是引起慢性高淀粉酶血症的重要原因,它是由于淀粉酶和血中免疫球蛋白或多糖结合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而不能通过肾脏清除。
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高淀粉酶血症是指血清淀粉酶酶活性升高。
胃肠道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胃肠疾病的治疗和诊断。
然而,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研究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操作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手术相关因素1.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手术时间越长,淀粉酶水平升高的可能性越大。
在一项研究中,手术时间超过120分钟的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在60分钟以内的患者。
2.手术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血清淀粉酶水平有不同的影响。
胃肠道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少的组织创伤和损伤,因此其术后淀粉酶水平相对较低。
但是,如果手术过程中不小心损伤了胰腺或者其他器官,也会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3.术前胃肠道准备术前胃肠道准备是为了排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气体,减少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过度的准备会导致肠道黏膜的创伤、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升高。
因此,在准备时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力求准备充分而不过度。
二、患者基础因素1.年龄年龄是影响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酶的清除能力降低,因此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增加。
2.性别男性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这可能与男性的高危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有关。
3.疾病状态一些胃肠道疾病会导致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因此,患有胰腺疾病、炎症性肠病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在进行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前需要密切关注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
4.肥胖肥胖是一种慢性病,会导致胃肠道功能异常,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一项研究中,BMI超过30的肥胖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BMI的患者。
高淀粉酶血症病因及基层处置概述
邱玮;姚娅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24(9)9
【摘要】血清淀粉酶升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多用于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和评估。
但随着淀粉酶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多样且复杂,涉及临床各科室。
基层医疗机构在面对淀粉酶升高患者时,由于担心胰腺炎进展加重或误诊,会考虑及时转诊。
全科医生应了解血清淀粉酶升高的各种原因,做到早期判断、积极干预、分辨轻重、按需转诊,避免造成医疗挤兑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对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和基层处置作简要综述。
【总页数】5页(P186-190)
【作者】邱玮;姚娅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5
【相关文献】
1.基层医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20例病因分析
2.不同病因休克患者血压纠正后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意义
3.高淀粉酶血症98例病因分析
4.淀粉酶高病因多
只重胰腺难辨真——1例过敏性紫癜腹痛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教训5.奥曲肽结合胰管支架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淀粉酶高的原因
导语:其实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也不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抵抗力比较差的人来说的,要定期的去医院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检查,
其实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也不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抵抗力比较差的人来说的,要定期的去医院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检查,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血淀粉酶高的原因。
主要原因:
(1)高淀粉酶血症:
①胰腺型淀粉酶增加:
A、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囊肿、胰腺癌、胃十二指肠等疾病。
B、药物:促胰腺激素、肠促胰腺肽、缩胆囊素、药物性胰腺炎、噻嗪类、类固醇等、
C、胰液从消化道漏出、吸收,消化道穿孔、肠管坏死、腹膜炎、穿通性溃疡等。
D、胰液逆流:ERCP(内镜胰胆造影)等胰胆管检查等。
②唾液腺型淀粉酶增加:唾液腺疾病、肿瘤产生淀粉酶、术后、休克、烧伤等。
③两者淀粉酶均增加:慢性肾功能不全。
④巨淀粉酶血症:原因不明,羟乙基淀粉静点后。
(2)低淀粉酶血症:
①胰腺淀粉酶减少:因胰腺疾病造成胰脏废用(胰腺全切除、胰腺广范切除、急性暴发性胰腺炎)、重症糖尿病、严重肝病等。
②唾液腺型淀粉酶减少:唾液腺切除,照射后。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血淀粉酶高的原因,相信大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淀粉酶血症98例病因分析作者:袁建军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32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具体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高淀粉酶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各自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具体病因及发病率。
结果: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最多见的是胰腺疾患,占69.4%(68/98),如胰腺炎症、肿瘤、外伤、结石、手术创伤,其中又以急性胰腺炎最多见。
另外多种急腹症,如肠梗阻、上消化道穿孔、异位妊娠破裂均可出现血淀粉酶升高,占11.2%(11/98)。
腹部非胰源性疾患,如胆囊炎、胆石症可引起AMS轻度升高,另外少数恶性肿瘤可引起淀粉酶升高。
结论: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复杂,临床工作中要认真分析,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急腹症中图分类号R6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2-0112-02高淀粉酶血症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情况,基本上各科均可遇到,多数是由急性胰腺炎所致,少数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并不关联,往往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而过度治疗,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可能对患者造成身心损害。
因此,临床工作要认真做好高淀粉酶病因的鉴别工作。
本文回顾性分析98例高淀粉酶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各类疾患导致高淀粉酶的机制,期望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血淀粉酶>500U/dl(Somogi法)为判断高淀粉酶血症标准。
98例患者中男43例,女55例,年龄17~78岁,平均(44.5±8.6)岁。
1.2临床表现有腹痛者78例,发热64例,呕吐48例,腹胀42例,黄疸21例,腹泻10例,并发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各3例,呼吸困难1例。
1.3实验室检查98例患者中,血淀粉酶500~1000U/dl71例,1000~2000U/dl18例,>2000U/dl9例,伴尿淀粉酶升高者68例,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高者80例,血糖升高者15例,肾功能减退者3例,肝功能损害者2例,合并高脂血症26例,腹部超声或CT、ERCP影像学检查诊断胆囊或胆管结石42例,胰管结石3例,胰假性囊肿2例,胰腺分裂1例,伴腹水者10例,低氧高碳酸血症1例。
慢性高淀粉酶血症
作者:吴东, 刘晓红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
刊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年,卷(期):2007,27(19)
被引用次数:2次
1.Michael D;Levitt C J;Ellis PB Extrapancreatic origin of chronic unexplained hyperamylasemia 1980(12)
2.Warshaw AL;Hawboldt MM Puzzling persistent hyperamylasemia,probably neither pancreatic nor pathologic 1988(03)
3.赛敏;张来虎;凌贤才定期健康体检无症状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 1995(04)
4.Pezzilli R;Andreone P;Morselli-Labate AM Serum pancreatic enzyme concentrations in chronic viral liver diseases[外文期刊] 1999(02)
5.Vaziri ND;Chang D;Malekpour A Pancreatic enzyme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maintained on hemodialysis 1988(04)
6.Berk JE;Kizu H;Wilding P Macroamylasemia:a newly recognized cause of elevated serum amylase activity 1967
7.Kameya S;Hayakawa T;Kameya A Clinical value of routine isoamylase analysis of hyperamylasemia 1986(05)
8.Otsuki M;Yuu H;Maeda M Amylase in the lung[外文期刊] 1977
9.Pieper BC;Strocchi A;Levitt MD Where does serum amylase come from and where does it go? 1990(04)
10.李廷谦;长山直弘;川边芳子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性发作与高淀粉酶血症 1992(03)
11.Humphries LL;Adams LJ;Eckfeldt JH Hyperamylasemia in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1987(01)
12.Pinelli M;Bindi M;Rosada J Amylase: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in multiple myeloma?[外文期刊] 2006(01)
13.Kosches DS;Sosnowik D;Lendvai S Unusual anodic migrating isoamylase differentiates selected malignant from nonmalignant ascites[外文期刊] 1989
14.Giovanni B;Francesca R;Stefania D Presentation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marked hyperamylasemia[外文期刊] 2004(18)
15.申建凯;裴敏飞;张广森肺鳞癌致高淀粉酶血症一例[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00(08)
16.Rajeev S;Callum F;Douglas G Hyper-amylasaemia:not the usual suspects 2005
17.Ma RC;Chan WB;Chow CC A woman with vomiting and hyperamylasemia 2002
18.Mortele KJ;Wiesner W;Zou KH Asymptomatic nonspecific serum hyperamylasemia and hyperlipasemia:spectrum of MRCP finding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外文期刊] 2004(01)
19.Gullo L Chronic nonpathological hyperamylasemia of pancreatic origin[外文期刊] 1996(06)
20.Cuckow PM;Foo AY;Jamal A Familial hyperamylasemia 1997
21.Yu KLK;Eliana V Familial hyperamylasemia 2002(02)
1.张咩庆高淀粉酶血症80例分析[期刊论文]-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8(3)
2.张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荟萃2006,21(14)
3.顾剑峰尿胰蛋白酶原-2鉴别高淀粉酶血症的价值[期刊论文]-胰腺病学2003,3(4)
4.周丽雅.李柯高淀粉酶血症[期刊论文]-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7)
5.杜绿和.孙艳芳糖尿病并高淀粉酶血症5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
6.李硕.刘桂花.姚婉贞.郑亚安肺癌致高淀粉酶血症一例[期刊论文]-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
1.李林.姚金锋.郭昱.姚冬梅.王娜急性腹痛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24例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医药 2010(13)
2.黄德旺轻症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持续升高4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广西医学 2010(5)
引用本文格式:吴东.刘晓红慢性高淀粉酶血症[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