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统词项逻辑
- 格式:ppt
- 大小:744.50 KB
- 文档页数:44
第二章词项逻辑主要明确:1、词项的概念、种类以及词项间的外延关系;2、限制和概括以及定义、划分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词项概述一、词项(概念)及其特征1、什么是词项(概念)词项是现代逻辑用语,相当于传统逻辑中讲的概念,称其概念,是强调它的认识论意义;称其词项,是强调它的结构意义。
词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词项是指在主、谓式语句所陈述的命题(直言命题)中,充当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语词。
广义的词项还包括量项和联项。
例如:[例1] 有的合同是无效的。
[例2]章某是犯罪嫌疑人。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2、词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词项的内涵就是词项表达的概念。
而概念是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词项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词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词项(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二、语词、词项和概念的关系联系:词项是概念和语词的统一。
概念是词项的思想内容,这种思想内容是以语词为语言表达形式的。
区别: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词项只是指称事物、表达概念的语词。
概念、词项、和语词有本质区别。
但我们把概念和词项统合在一起,分析其与语词的区别:(一)词项(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是思维形式;而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或笔划,是词项(概念)的物质外壳。
(二)词项(概念)没有民族性;而语词具有民族性。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就无法进行思想交流。
(三)词项(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有四种情况:1、任何词项(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词项(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表达词项(概念),虚词不表达词项(概念)。
2、在实词中,同一个词项(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3、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概念)。
这个问题要注意:例如“杜鹃”既可指一种叫“杜鹃”的鸟;也可以指一种叫“杜鹃”的花。
形式逻辑学复习提纲形式逻辑学复习提纲第⼀部分概念第⼀节概念概述⼀、概念、语词与词项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
3.本质属性就是决定⼀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属性。
4.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A.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B.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C.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在两个有包含关系的⼤⼩概念之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有⼀种反⽐关系:即⼀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其外延越⼩;如果⼀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其外延越⼤。
5.词项是现代逻辑的⼀个基本概念,它是指概念和词形的统⼀,即表达概念的语词。
6.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第⼆节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多少,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空概念。
2、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如,森林,军队)⾮集合概念是不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如,学⽣);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是类和分⼦的联系,⼀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
类的属性,必然为组成它的任⼀分⼦所具有,这就是普遍概念;集合体的属性,构成它的任⼀个体并不必然具有,这就是集体概念。
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集合概念:A.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只是集合体具有,其中的个体不必然具有,如“森林”的属性是“树⽊”所不具有的;B.⾮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不仅这类事物具有,其中的分⼦也必然具有,如,“⼈”的属性,"中国⼈"就完全具有。
3、正概念和负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词项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是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否定词概念是指称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否定概念的形成⼀定以⼀个正概念为否定前提,如,“未成年”是相对“成年”的否定概念。
逻辑学集合和非集合句子一.传统词项逻辑1. 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的区别表达普遍词项的语词在自然语言中有两种用法:(1)汇集式用法词项的内涵是以一类对象的集合体的整体属性来表达的,这种词项称为集合词项;(2)分布式用法词项的内涵是以一类对象的每一个分子的属性来表达的,这种词项称为非集合词项。
1.1. 类与集合体◆要弄清楚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的区别,我们首先要明白类与集合体的不同。
·一个类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事物叫做这个类的分子,属于这一类的任何分子,都具有这类事物的特有属性。
当然组成类的事物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存在差异的,例如同样属于“人”这个类,曹操和杜甫显然就是有区别的,但他们都具有“人”这个类的特有属性。
也可以说,人这个类的特有属性是将各分子化为同一类标准,从组成其类的单个分子那里,我们也能知道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类”概念对应的就是“非集合概念”。
·一个集合体是由许多事物作为部分有机地组成的,一个集合体的部分不必具有这个集合体的特有属性。
例如,森林是一个集合体,它是由许多树木作为部分有机地组成的,但是单个的,单种的树木却不具有森林所具有的特有属性,也就是说,无法从森林中抽象出单个的“树木”,从它那里我们能够知道“森林”的内涵。
“集合体”对应的是“集合概念”。
·一个集合体与由这个集合体的部分作为分子所组成的类是有很大区别的。
“森林”这个集合体与“树木”这个类有很大的区别。
1.2. 从一个孤立的语词无法区分其究竟是汇集式用法还是分布式用法,要正确地做出区分,就必须将其置于特定地语境里并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来判定。
1.3. 判定一个语词究竟是否表达集合词项,关键在于它是否表达同类对象的集合体的整体属性。
这种整体属性的一个特征,就是集合体中的个体不一定具有该属性。
·即上述“类”与“集合体”的区分。
“这种整体属性的一个特征,就是集合体中的个体不一定具有该属性。
逻辑学教程(何向东本)分章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和两部分组成的。
2.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变项是。
二单项选择题1.“只有p,才q”与“如果p,则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D.不同的逻辑项,不同的变项第二章传统词项逻辑(第一、二节)一填空题1.“青年人是时代的先锋”中,“青年人”从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
2.负数是不大于零的数”中,“不大于零的数”从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从正概念和负概念的角度看,它是概念。
3.定义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
4.属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关系,这种关系是对概念进行概括和限制的逻辑基础。
5.划分的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各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
6.概念限制的极限是;概念概括的极限是。
二单项选择题1.“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语句的“人民”属于()。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空概念2.“所有的鲸都不是鱼”这一命题中主项“鲸”和谓项“鱼”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A.全同关系 B.非集合概念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3.“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4.“红”与“白”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5.“工人”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A.工厂 B.共产党员 C.青年 D.劳动者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A.共青团员 B.学生 C.北京大学的学生 D.北京大学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命题,推理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8.“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A.联言推理 B.复合命题 C.关系命题 D.选言命题三双项选择题1.“郭沫若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中的“郭沫若”()A.是单独概念 B.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 C.可以进行限制 D.可以进行概括2.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A.“出口商品”和“自行车” B.“青年”和“团员”C.“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50岁的人” D.“非知识分子”和“文盲”3.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全异关系的是()A.“中国”和“北京” B.“汽车轮子”和“汽车” C.“台湾同胞”和“中国人”D.“人口不少于1亿的国家”和“人口多于1亿的国家”4.“这个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中的“这个商店的商品”属于()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5.“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的“中国人”属于()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6.若“A可以分成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一定是()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7.简单命题可以限制为()A.性质命题 B.负命题 C.关系命题 D.选言命题8.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A.“企业”和“工厂” B.“工厂”和“车间”C.“森林”和“树” D.“行星”和“木星”四多项选择题1,如果有S是P,那么S与P可能具有()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2,如果所有S都是P,那么S与P不可能具有()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3,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错误的是()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 B.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 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4,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错误的是()A.把“海淀区教育局”概括为“北京市教育局”B.把“商品”概括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把“性质定义”概括为“定义” D.把“北京大学哲学系”概括为“北京大学”5,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相容关系的,包括()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五图示题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子中概念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二章传统词项逻辑第一节传统词顶逻辑概述一、简单命题和词项在上一章命题逻辑中,我们介绍了日常思维中常用的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并且构建了一个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用这一系统能够解决更大范围内以命题为基本单位的推理的有效性判定问题,从而掌握更多的有效推理形式。
但是命题逻辑并不能解决所有推理形式的有效性问题,因为它把简单命题作为分析的最小单位,只根据命题联结词的逻辑性质来建立复合命题的推理规则和推理形式,对简单命题内部的形式结构不再分解。
这种分析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分析日常思维中使用最多的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从而也就不能解决简单命题推理的有效性问题。
例如:所有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一个由直言命题构成的推理,它的有效性是明显的,但是用命题逻辑的方法来分析,这个推理的形式只能表示为:p∧q├─ r。
用自然语言来表述上述推理关系就是“任意两个命题的合取能够推出任意第三命题”,这显然是极其荒谬的。
如果用蕴涵式表示这种推出关系则是“p∧q→r”,这一蕴涵式在命题逻辑中不是一个重言式。
也就是说,命题逻辑无法说明上述推理为什么是有效的,而类似的推理又是普通思维中大量运用的。
为了说明这类推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对简单命题的内部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
所谓简单命题,就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简单命题是由更小的逻辑单位——词项,以及表示词项间逻辑关系的语词构成的。
例如上述推理所包含的三个简单命题,每个命题都包含着两个词项,它们分别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济规律、客观规律”、“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任何”、“是”等则是将词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命题的语词。
为了描述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可以用S、P、M等字母来表示不同的具体词项,它们称作词项变项。
二、传统词项逻辑的概念要解决简单命题构成的推理的有效性问题,就必须深人分析简单命题的内部结构,考察以词项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简单命题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性质。
第二章词项与概念教学目的:词项在逻辑学中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
在传统逻辑中,词项是构成直言命题的要素,它主要是指直言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
而在现代谓词逻辑中,词项则被分解为个体词和谓词,量词和联结词,等等。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对词项的理解有很大差别。
读者在后面的讨论中可体会到这点。
本章讨论的是传统逻辑意义上的词项。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词项以及词项的逻辑特征,分析词项的种类及词项间的关系,讨论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通过本章讨论我们对传统逻辑所谓的词项有较准确的把握。
第一节词项概述1.1 什么是词项亚里士多德传统逻辑主要表现为词项逻辑,因此,准确地认识把握词项,是准确把握传统逻辑的首要前提。
那么,什么是传统逻辑所讨论的词项呢?传统逻辑认为,词项是指称和表达对象的思想。
词项指称表达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对象,一类是主观想象、猜测或虚构的对象。
客观存在的对象一般也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如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物,等等;另一类是这些实体所具有的属性。
属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所具有的性质,如实体的形状:实体的色彩等等。
另一种属性是存在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一实体大于另一实体的“大于”关系。
总之,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以及这些事物的种种属性都是词项指称的对象。
不仅客观存在的对象,人们主观想象、猜测或虚构的各种对象也都是词项指称的对象。
主观想象的对象如上帝、神仙、鬼怪等。
主观猜测的对象如外星人、长白山怪兽、神农架野人等。
人们虚构的对象如贾宝玉、林黛玉、令狐冲等。
词项是一种思想形态的东西。
在我们的思想中对象不可能以原形存在,而是表现为各种属性的总和。
因此我们是通过把握对象的属性来把握对象的。
而词项所以能指称表达对象则是因为它揭示了对象的特有属性,对象的属性有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的区分。
所谓特有属性是指只为一个对象所具有,因此能将该对象与其它对象区分开来的属性;非特有属性则是那些虽然为对象所有,但不具有区别性的属性。
第二章词项第一节词项的概述从思维内容的角度讲,人们以概念为起点构成判断,由判断构成推理,而逻辑学撇开思维具体内容,通过语言的形式结构,研究思维形式结构。
因此我们的研究以词项——即对语词的逻辑抽象为最基础的部分。
一、词项的定义及特征词项就是抽象掉了情感、语气等非逻辑含义的、意义确定的语词。
词项的意义应当是明确的,词项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
比如,甲和乙在一起议论一个人。
甲说:“他简直不是人!”乙反驳说:“他怎么不是人呢?大家都是人嘛!”在这里,甲和乙真的有分歧吗?其实,两个人并没有分歧,甲说的“人”是道德或伦理意义上的人,而乙所说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这说明,在自然语言中,语词往往是多义的,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表达不同的概念。
在我们讨论问题,进行推理或论证时必须把自然语言中这些多义词的意义确定下来,在同一个意义上来使用这些多义词,否则,问题就无法讨论下去,就不能正确地进行推理或论证。
而把自然语言中这些多义词的意义确定下来,使它们表达特定的概念,语词就被抽象为词项。
词项不包含语词通常所具有的情感、语气等方面含义。
自然语言中的语词除了具有理性意义,表达一定的概念外,往往还具有情感、语气等方面的意义。
例如:法国人把自己心爱的人称为“小卷心菜”;阿拉伯人则用“我的小黄瓜”来称心爱的人;芬兰人思念情人时,称之为“温柔的小树叶”;南斯拉夫的加尔纽拉人则用“我的小草”来表达对恋人的最炽热的感情;希腊姑娘对自己被他人称为“像黄金虫一样”,心里就感到高兴;浪漫的维也纳人用“我的小蜗牛”来称呼心爱的人;美国人把恋人称为“蜜”;波兰人把自己的情人比喻为“饼干”;立陶宛人把自己心爱的人称为“啤酒”。
所有这些爱称指称的对象、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它们表达的概念都是心爱的人。
但是,这些爱称还具有情感、语气等方面的含义。
这种情感、语气等方面的含义与逻辑推理是没有关系的。
二、词项、语词与概念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词项、语词与概念的关系。
传统词项逻辑读书笔记
1.简单命题由常项和变项构成。
复合命题则有多项
2.词项︰一种具有确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充当变项,包括实词及实词性质的词组。
3.概念,语词和词项︰概念: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语词:有实词(名,动,形,代,数)虚词(叹,连,介,副)是语言中能独立使用的单位,一语词可以有多概念。
词项;抽象化的语词,是意义确定的语词。
4.词项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所能表达的概念(是什么)外延:词项所指的对象(哪些是)
5.词项的种类:单独此次词项,只有唯一对象的词项(专名,摹状词)普遍词项,多个对象以上的词项空词项,并不存在,客观世界里没有外延如上帝。
6.集合和非集合词项:集合词项对象是群体,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属性非集合词项,词项所指对象是个体
7.正词项和负词项;正词项,肯定词项,是正概念,指有某种属性的对象负词项,否定,负概念,缺少某属性如无性繁殖
8.(重点)词项外延间关系:
全同关系,,内涵不一定等同,内涵等同不一定全同
真包含关系,又叫种属关系,(大种小属)
交叉关系,枝梢一对象相同,又称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不相容,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逻辑学85903复习过程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逻辑是数学的少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成年时代,这里逻辑的含义分别为(A)A 、二者都指逻辑科学B、前者指逻辑科学,后者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C、前者指逻辑科学,后者指主观思维的规律性D、前者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者指主观思维的规律性2、逻辑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之为“逻辑之父”的是(C)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莱布尼茨3、第一次把“LOGIC”译为逻辑的中国人是(B)A、孙中山B、严复C、金岳霖D、魏源4、以下属于中国古代逻辑名作的是(A )A、《墨经》B、《形而上学》C、《逻辑哲学论》D、《逻辑体系》5、如果一个演绎推理的形式有效,那么(A )A、前提真时,结论一定真,前提假时,结论可能真B、前提真时,结论不一定真C、前提假时,结论一定假D、前提假时,结论一定真第二章传统词项逻辑一、选择题1、“书”不可不读中的“书”是(B)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属性概念D复合概念2、概念、命题和推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全异关系B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中国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这一概念是(D)A否定概念B简单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4、若A的部分外延与B的全部外延相同,则A概念是B概念的(A)A属概念B种概念C矛盾概念D交叉概念5、以下哪一项对人的定义符合逻辑的基本要求(D)A、人是万物之灵长B、人是无毛两足动物C、人就是人D、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有理性的动物6、以下哪一项属于“商品”这一概念的内涵(A)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水果C、劳动产品D、玩具7、下列选项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有(B)A、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B、有的学生是外地的C、有的学生不是外地的D、任何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8、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D)A、高等学校有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夜大学和军事院校B、文件有内部文件、机密文件和军事文件C、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性物品、易爆性物品和有毒性物品D、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可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9、所有生物都是动物,所有星球都是生物,所以,所有星球都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