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统词项逻辑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88
第二章词项与概念教学目的:词项在逻辑学中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
在传统逻辑中,词项是构成直言命题的要素,它主要是指直言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
而在现代谓词逻辑中,词项则被分解为个体词和谓词,量词和联结词,等等。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对词项的理解有很大差别。
读者在后面的讨论中可体会到这点。
本章讨论的是传统逻辑意义上的词项。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词项以及词项的逻辑特征,分析词项的种类及词项间的关系,讨论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通过本章讨论我们对传统逻辑所谓的词项有较准确的把握。
第一节词项概述1.1 什么是词项亚里士多德传统逻辑主要表现为词项逻辑,因此,准确地认识把握词项,是准确把握传统逻辑的首要前提。
那么,什么是传统逻辑所讨论的词项呢?传统逻辑认为,词项是指称和表达对象的思想。
词项指称表达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对象,一类是主观想象、猜测或虚构的对象。
客观存在的对象一般也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如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物,等等;另一类是这些实体所具有的属性。
属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所具有的性质,如实体的形状:实体的色彩等等。
另一种属性是存在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一实体大于另一实体的“大于”关系。
总之,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以及这些事物的种种属性都是词项指称的对象。
不仅客观存在的对象,人们主观想象、猜测或虚构的各种对象也都是词项指称的对象。
主观想象的对象如上帝、神仙、鬼怪等。
主观猜测的对象如外星人、长白山怪兽、神农架野人等。
人们虚构的对象如贾宝玉、林黛玉、令狐冲等。
词项是一种思想形态的东西。
在我们的思想中对象不可能以原形存在,而是表现为各种属性的总和。
因此我们是通过把握对象的属性来把握对象的。
而词项所以能指称表达对象则是因为它揭示了对象的特有属性,对象的属性有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的区分。
所谓特有属性是指只为一个对象所具有,因此能将该对象与其它对象区分开来的属性;非特有属性则是那些虽然为对象所有,但不具有区别性的属性。
第二章词项第一节词项的概述从思维内容的角度讲,人们以概念为起点构成判断,由判断构成推理,而逻辑学撇开思维具体内容,通过语言的形式结构,研究思维形式结构。
因此我们的研究以词项——即对语词的逻辑抽象为最基础的部分。
一、词项的定义及特征词项就是抽象掉了情感、语气等非逻辑含义的、意义确定的语词。
词项的意义应当是明确的,词项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
比如,甲和乙在一起议论一个人。
甲说:“他简直不是人!”乙反驳说:“他怎么不是人呢?大家都是人嘛!”在这里,甲和乙真的有分歧吗?其实,两个人并没有分歧,甲说的“人”是道德或伦理意义上的人,而乙所说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这说明,在自然语言中,语词往往是多义的,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表达不同的概念。
在我们讨论问题,进行推理或论证时必须把自然语言中这些多义词的意义确定下来,在同一个意义上来使用这些多义词,否则,问题就无法讨论下去,就不能正确地进行推理或论证。
而把自然语言中这些多义词的意义确定下来,使它们表达特定的概念,语词就被抽象为词项。
词项不包含语词通常所具有的情感、语气等方面含义。
自然语言中的语词除了具有理性意义,表达一定的概念外,往往还具有情感、语气等方面的意义。
例如:法国人把自己心爱的人称为“小卷心菜”;阿拉伯人则用“我的小黄瓜”来称心爱的人;芬兰人思念情人时,称之为“温柔的小树叶”;南斯拉夫的加尔纽拉人则用“我的小草”来表达对恋人的最炽热的感情;希腊姑娘对自己被他人称为“像黄金虫一样”,心里就感到高兴;浪漫的维也纳人用“我的小蜗牛”来称呼心爱的人;美国人把恋人称为“蜜”;波兰人把自己的情人比喻为“饼干”;立陶宛人把自己心爱的人称为“啤酒”。
所有这些爱称指称的对象、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它们表达的概念都是心爱的人。
但是,这些爱称还具有情感、语气等方面的含义。
这种情感、语气等方面的含义与逻辑推理是没有关系的。
二、词项、语词与概念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词项、语词与概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