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
- 格式:pptx
- 大小:996.70 KB
- 文档页数:28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盛东西的,并()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__,陶罐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快乐阅读。
亮出你自己每到黄昏,住在河岸边的动物们都会来河岸遛弯。
戴着眼镜的山羊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还思考着什么;花猫和鸭子边走边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大象背着手,脚步重重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小兔子最快乐,跳上跳下……整个河岸,热烈、快乐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生活在河里的小螃蟹这会儿就趴在河边上,一动不动地看着河岸上的一切。
“嗨!小家伙!在看什么呢?”一只乌龟跟小螃蟹打招呼。
“看河岸上遛弯的人!他们真有趣!”小螃蟹说,眼里流露出羡慕。
“喜欢是吗?走!我们这就去加入遛弯的队伍!”乌龟说。
“可是我……我走路是横着爬的,别人会不会笑话我。
”小螃蟹说出了他的担忧。
“哈哈……”乌龟笑了,“怎么会呢?你横着走,那是你的独特之处。
你看,小兔走路(AABB式),鸭子走路(AABB式),花猫走路(ABB式),我走路(ABB式)……各有特色哦!别担心,亮出你自己!”小螃蟹终于鼓起勇气爬上了河岸。
“你好!小螃蟹!”大家都热情地与小螃蟹打招呼,没有一个人在乎他是竖着走还是横着爬!河岸上留下一长串小螃蟹带着泥浆的脚印,就像一个个小音符,很美!很美!1.动物们走路有怎样的特点?请你根据提示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通用5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
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
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
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
(傲慢)。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
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
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铁罐和陶罐的故事(精选12篇)《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各教师对它进行了创作课件,下面店铺为您带来铁罐和陶罐的故事,欢迎阅读!铁罐和陶罐的故事篇1在皇宫的一个厨房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的。
陶罐经常奚落铁罐。
“我的优点比你多的多,你非常差!是吗?铁做的东西!老是要生锈。
”陶罐傲慢地问。
“是的,陶罐兄弟。
”铁罐谦虚地回答道。
“够了!你给我滚开!”陶罐不停骂着身旁的铁罐。
“陶罐,你不应该骂人,我们不要做不文明的行为,再说……”“闭上你那臭嘴!”陶罐十分生气,它并没有改掉这个坏毛病,还觉得是铁罐不可理喻。
“你竟敢在本王(这“本王”是陶罐自称的)的面前指责我!”“不是……”铁罐刚想说话,却被身旁陶罐打断。
“还敢再说!你到底有没有感到羞耻,总有一天,你会遇空气而生锈!死亡!我呢?会千古留名,永远活在世界上!哼!”陶罐理气壮直地说道。
铁罐见陶罐竟然说它几句,改正它的错误都会所得面红耳赤,实在是无药可救。
于是便不在理会陶罐。
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过去,皇宫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意外的事情。
一个女仆开门走进厨房,正要去烧饭,忽然,碰到了陶罐,“砰”只听一声惨叫,陶罐摔碎了,它死了。
铁罐见自己的兄弟死了,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女仆心里一慌,于是,急忙去报告国王。
国王觉得很奇怪,便想去弄个清楚,走进了厨房。
铁罐还在大哭。
国王就问:“小铁罐,你怎么了?有什么伤心事吗?”铁罐说:“尊敬的国王,我的兄弟陶罐死了。
”国王就说:“那我就帮你把陶罐复原吧。
”话音未落,铁罐就说:“谢谢好心的国王。
”国王把泥匠叫来,吩咐泥匠把陶罐复原。
泥匠就拿了点黄土,把陶罐复原了。
陶罐复活后,变得谦虚了,它向国王道谢,并和铁罐道歉,自己不应该这么骄傲,这么爱骂人。
最后,陶罐和铁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铁罐和陶罐的故事篇2多年之后,士兵们重新建设城堡时,挖出埋在地下多年的铁罐早已锈迹斑斑,它到变得谦虚了许多,就在士兵刚刚把它挖起来的时候,它还十分礼貌的说道:“谢谢您让我重见天日,好人有好报……”陶罐长期生活在皇宫里为国王服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自从当上了厨房器皿的总管后,他的脾气十分暴躁,似乎变得骄傲自大起来。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考题)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陶罐和铁罐》一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通过了对比的方法来写__________,开始时,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陶罐对铁罐的态度是__________,二者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___;许多年过去了,陶罐__________,铁罐__________,二者形成了对比。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
2.“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第一次撩燃火柴,感觉自己坐在________前面;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在地板上走着的________;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美丽的________;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________;最后她擦燃了整把火柴,幻想 ________。
2.《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种子想要站起来,于是努力生长,长成了________;它想跑来跑去,于是被做成了________;它变老了,想要停下来,于是被做成了________;它坐着很吃力,想要躺下,于是被做成了________。
三、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宋人有_______者。
田中_______。
兔走触株,________。
因释其耒而_______,冀___________。
兔不可复得,__________。
2.《守株待兔》是一篇_____________,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3.《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鹿角和鹿腿》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5.《池子与河流》是一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的寓言故事。
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2022-12-15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1温馨寄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习目标:1、会正确读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2、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分角色读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说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法指导:1、借助拼音、工具书读熟课文。
分角色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内容。
2、合作交流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自学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ào màn huāng liáng qiān x ūnǎo nù jià zhí pǔsù( ) ( ) ( ) ( ) ( ) ( )(2)我会读陶罐奚落轻蔑无影无踪覆灭争辩挖掘羞耻翻来覆去合作探究:1、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一下内容:(1)画一画,读一读体现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语句。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3)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2、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铁罐:(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拓展延伸: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课堂检测:1、想一想,选一选争(辨辩)(骄娇)傲惊(荒慌)(恼脑)怒价(值植)(朴扑)素2、想一想,连一连老爷爷高兴极了他那两道浓眉紧锁爸爸在思索他那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那个人在生气他那双眼睛眨也不眨弟弟在听故事他那双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2[案例]:《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2021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免费)一、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___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1.选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谦虚傲慢恼怒轻蔑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________地回答。
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④“住嘴!”铁罐________了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相提并论:________。
②和睦相处:________。
3.“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这句话说明()A.陶罐认为碰撞不等于坚强,和睦相处不等于隔弱。
B.陶罐为自己的懦弱辩解。
4.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A.说明罐子的用途。
B.说明罐子的用途是盛东西,表明了陶罐不愿和铁罐碰撞的态度。
C.说明陶罐害怕和铁罐碰撞,故意说它们是装东西的。
5.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连一连。
陶罐________ 傲慢、狂妄自大。
铁罐________ 谦虚、毫不软弱。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美丽的夏夜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也睡了。
水池里,水莲花闭上了美丽的眼睛。
绿绿的大叶子上,停着一只蜻蜓,像一架小飞机停在机场上。
池边的草丛里,青蛙呱呱地唱歌,蟋蟀在弹琴。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一、课文背景。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在古代,陶罐和铁罐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它们有着不同的材质特性,作者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故事内容。
1. 角色特点。
- 陶罐:它质地比较脆弱,容易破碎,但很谦虚。
例如,在面对铁罐的奚落时,陶罐总是很温和地回应,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不与铁罐争强好胜。
- 铁罐:它质地坚硬,非常骄傲。
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
它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样带有挑衅的话语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还说陶罐“懦弱”,认为自己比陶罐高贵得多。
2. 情节发展。
- 故事以铁罐不断地奚落陶罐展开。
铁罐看不起陶罐,觉得自己坚硬无比,而陶罐一碰就会碎。
陶罐虽然据理力争,但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态度。
-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了土里。
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依旧完好无损,还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文物。
而铁罐却因为长期埋在土里,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主题思想。
1. 关于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即坚硬,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如容易被氧化。
陶罐虽然脆弱,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铁罐。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像铁罐那样骄傲自大,要正确认识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的价值。
2. 关于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陶罐的谦虚和包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它在面对铁罐的无理奚落时,没有生气,而是理智地回应。
这种内在的品质在人际交往和自身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铁罐的傲慢最终导致了它的消失,这也警示我们不要过于自负。
四、写作特点。
1. 对话描写生动。
- 课文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
这些对话生动地表现出了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铁罐的话总是盛气凌人,如“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等话语,充满了攻击性。
21 陶罐和铁罐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的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的图片,想欣赏欣赏吗?【课件出示:陶罐图片】它是谁?它是用什么做的?【课件出示:铁罐图片】它又是谁?是用什么做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个寓言故事就和它们有关,这两只罐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吧。
【课件出示:课题】一起打打招呼吧!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读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秀8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一《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搞笑,贴近儿童生活,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铁罐瞧不起陶罐”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两大块。
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为线索,让学生思考:1、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2、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3、应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然后分组讨论,体会各自的态度。
透过教师的指导,读出两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情感的变化渐渐明晰,这一部分是我教学的重点。
第二部分的教学,我对文章进行了一些取舍,以两个问题来引导阅读,透过默读、导读、细读让学生体会两只罐子命运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透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情绪,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
如在理解轻蔑一词时,我们结合课文插图,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轻蔑的样貌,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铁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纷纷练习。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5篇《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1在上课前,我在班里问了一下孩子们,你们觉得哪篇课文最有趣,孩子们都觉得《陶罐和铁罐》最有趣。
所以我选择了这篇课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
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
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
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
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1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前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说说他们什么特点。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
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认读生字词语。
开火车反复进行。
三、感知大意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③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④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⑤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
本文主要是对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陶罐和铁罐》一文进行讲解。
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两个罐子的故事。
故事开始,是一位乐师在路上演奏他的笛子。
他发现路边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于是他询问它们可不可以跟他一起旅行。
陶罐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但是铁罐却担心自己太重,不方便携带。
乐师在听到铁罐的担心后,告诉它不用担心,因为它可以装水,这样它就不会那么重了。
于是,陶罐和铁罐跟着乐师一起旅行。
在旅途中,陶罐跳跳跃跃地走着,非常轻松愉快;而铁罐却因为装满了水,走起来很吃力。
这时,铁罐非常不满,责怪乐师让它带着这么多水出门,乐师提醒它,自己的选择造成了这个结果。
故事的结尾,乐师教训了铁罐,告诉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点,并且不要抱怨自己的缺点。
最后,铁罐学会了乐观的态度,并且感到更加快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道理。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学会发挥自己的优点,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
其次,不要轻易放弃,要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
最后,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并且得到启发。
小学语文说课稿《陶罐和铁罐》(精选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陶罐和铁罐》(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陶罐和铁罐》(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陶罐和铁罐》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的《陶罐和铁罐》。
这是篇童话故事,主要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我以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准备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原文】國王的禦廚裏有兩個罐子,一個是陶的,一個是鐵的。
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
”陶罐謙虛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這並不是懦弱。
”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
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
再說……”“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會鐵罐。
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
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
兩個罐子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上面覆蓋了厚厚的塵土。
許多年代過去了。
有一天,人們來到這裏,掘開厚厚的堆積物,發現了那個陶罐。
“喲,這裏有一個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個陶罐!”其他的人都高興地叫起來。
捧起陶罐,倒掉裏面的泥土,擦洗乾淨。
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兒,千萬別把他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也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
”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
【教案一】一、教師導課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7課《陶罐和鐵罐》。
板書,齊讀課題。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過渡: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究竟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二、教師提取課文主線。
1、指名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多指幾名學生說,將主要內容說清楚。
)2、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線。
師:剛才老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個詞:“奚落”(板書)那麼誰能說說“奚落”是什麼意思呢?3、指名學生回答。
【导语】《陶罐和铁罐》是⼀篇童话故事,课⽂⽣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铁罐⾃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许多年代后,陶罐出⼟成了⽂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27课《陶罐和铁罐》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国王的御厨⾥有两个罐⼦,⼀个是陶的,⼀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天,你就会破成碎⽚,我却永远在这⾥,什么也不怕。
”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着瞧吧,总有⼀天,我要把你碰成碎⽚!”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覆盖了厚厚的尘⼟。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天,⼈们来到这⾥,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有⼀个罐⼦!”⼀个⼈惊讶地说。
“真的,⼀个陶罐!”其他的⼈都⾼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的泥⼟,擦洗⼲净。
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个⼈说,“⼩⼼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定闷得够受了。
” ⼈们⽴即动⼿,翻来覆去,把⼟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也没见到。
【教案⼀】 ⼀、教师导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
板书,齐读课题。
出⽰⽣字卡⽚,检查学⽣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了⼀件什么事呢? ⼆、教师提取课⽂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