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7.61 KB
- 文档页数:3
消毒灭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护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酒精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酒精棉球或酒精喷雾对常用物品进行消毒,比如手机、门把手、桌面等。
此外,酒精还可以用于消毒伤口和皮肤,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具有易燃性,使用时要远离火源。
其次,热水消毒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热水可以迅速杀死细菌和病毒,对于一些耐热的物品,比如餐具、玩具等,我们可以选择用沸水进行消毒。
将物品放入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便可达到消毒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热水消毒需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烫伤。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比如紫外线消毒、漂白粉消毒等。
紫外线可以快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适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漂白粉在稀释后也可以有效消毒,但需要注意稀释比例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害。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消毒产品,比如消毒液、消毒片等,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消毒。
这些产品通常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清洁和消毒各种物品和场所。
总的来说,消毒灭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健康。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消毒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消毒灭菌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
常用化学灭菌方法
1. 热灭菌:使用高温蒸汽或烘箱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和时间,使其杀死细菌和病毒。
2. 紫外线灭菌:使用紫外线照射物品,破坏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使其失去生长和繁殖能力。
3. 气体灭菌:使用氧化乙烯或甲醛等高效气体渗透物品,杀死细菌和病毒。
4. 辐射灭菌:使用离子辐射或高能电子束照射物品,破坏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使其失去生长和繁殖能力。
5. 化学灭菌:使用消毒剂或灭菌剂杀死细菌和病毒,例如过氧化氢、氯化汞等。
6. 过滤灭菌:使用特殊滤器将细菌和病毒过滤掉,保证物品的无菌状态。
请简述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其常见方法(一)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其常见方法1. 概念介绍消毒灭菌是指用各种方法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以保护人类健康。
在医疗保健、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以下是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利用高温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照射物体表面,直接杀灭细菌和病毒。
紫外线照射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和水处理等领域。
–过滤灭菌:使用微孔过滤膜过滤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应用包括微生物实验室和制药行业。
•化学方法–污染物浸泡:将物体浸泡在具有消毒效果的化学物质中,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消毒液包括次氯酸钠、酒精等。
–消毒剂喷洒:使用喷雾器将消毒剂喷洒在物体表面,杀灭微生物。
消毒剂常见的有漂白粉、酮类消毒剂等。
–气态消毒:释放具有消毒效果的气体,通过空气传播杀灭微生物,常见的气态消毒剂为甲醛。
•生物方法–自然灭菌:依靠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竞争,使有害微生物失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
常见的自然灭菌方式包括曝晒、通风等。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对象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
•正确使用消毒剂: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和用法,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使用,避免消毒剂残留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定期验证效果:对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
消毒灭菌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方法和因素。
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
4. 物理方法详解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利用高温对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生长的方法。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蒸汽灭菌:将物体暴露在高温高压的蒸汽环境中,通过蒸汽的热效应来杀灭微生物。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都是为了杀灭或去除微生物,以防止疾病传播和保证卫生安全。
它们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热消毒/灭菌:使用高温,如蒸汽、干热或沸水,对杀灭微生物起到作用。
例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热空气灭菌箱等。
-辐射消毒/灭菌:使用电离辐射(如紫外线)或非电离辐射(如γ射线)对微生物进行杀灭。
紫外线消毒常用于空气、水和一些表面的消毒。
2. 化学方法:
-化学消毒剂: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漂白水)和醋酸等,来破坏微生物的结构或抑制其生长。
不同的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材料。
-气体消毒:使用气体消毒剂,如乙烯氧化物(EO)或过氧化乙烯(POE),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消毒。
3. 生物方法:
-过滤消毒: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过滤空气、水或药剂,以去除或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过滤消毒方法包括空气过滤器、水过滤器和微滤杀菌过滤器。
消毒和灭菌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合和需求。
在医疗机构、实验室等高风险场所,一般需要采用高效的灭菌方法,如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灭菌。
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手部消毒液、消毒湿巾、消毒洗涤剂等。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建议正确使用,并确保达到足够杀灭或去除微生物的效果。
在进行消毒或灭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和正确处理废弃物,以确保环境和个人的安全。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原理和应用(一)干热消毒灭菌干热的杀菌机制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氧化、变性、炭化,以及使其电解质脱水浓缩,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适用于耐高温忌湿的物品、湿热不易穿透的物品以及废弃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常用的方法有干烤、红外线照射、烧灼、焚烧等。
干热对物品的穿透力与杀菌作用不及湿热,所需温度高(>160℃),时间长(1~3h)。
1.干烤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特制的烤箱中,依靠热空气对物品加热升温,最终达到消毒或灭菌的目的。
2.红外线照射法:物体吸收红外线可直接转化为热能,不需经空气传导,加热速度快。
通常在特制的红外烤箱中实施消毒与灭菌处理。
人在红外线照射环境中停留时间较长,可使眼睛疲劳和头痛;长期照射眼睛晶体可产生浑浊(热内障),甚至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永久性损伤。
所以,工作人员应佩戴防红外线的护目镜。
3.烧灼:直接用火焰加热物品以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
可通过控制火焰的温度和烧灼时间,而不损伤被处理物品。
4.焚烧:是将污染物品用火烧毁,使其变为灰烬,是一种最彻底的消毒灭菌处理方法,多用于处理污染的医院垃圾或疫源地垃圾。
焚烧需在焚化炉内进行,常用天然气、柴油等助燃使燃烧充分。
(二)湿热消毒灭菌湿热是以水或蒸汽作为热的传导介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从而使微生物死亡。
热力灭菌湿度愈高,蛋白质的变性和凝固愈快,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愈好。
湿热灭菌的优点是:对物品的热穿透力强;湿热蒸汽存在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灭菌效果比干热强,干热灭菌160℃需60min左右,而湿热121℃仅需5min。
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法、流通蒸汽消毒、巴氏消毒、间歇灭菌和压力蒸汽灭菌等。
各种方法要求的温度不同,适用的对象也不同。
不耐高热的物品选用巴氏消毒法或低温蒸汽法,一般物品可采取煮沸或流通蒸汽法,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选用压力蒸汽灭菌。
二、紫外线紫外线(ultraviolet,UV)指位于紫光和X线之间的光波,波长为100~380nm,主要来源于太阳、热物体和激发气体。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分为三种:(1)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该法适用于消毒以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方法。
(2)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3)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
灭菌时间为30min。
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严格的消毒灭菌对细胞与胚胎工程研究与应用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一)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 ºC~150 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 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
灭菌时间为30 min。
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
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目前,常用微孔滤膜金属滤器或塑料滤器正压过滤除菌,或用玻璃细菌滤器、滤球负压过滤除菌。
常用灭菌消毒方法及适用范围
高压蒸汽灭菌,水溶液、药剂、玻璃、培养基、无菌衣、胶塞、医院实验室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以及其它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传染性医疗废物灭菌。
干热灭菌,不耐湿热或不能被湿热穿透的物品(如粉剂,油剂,锋利器械,硅胶假体,电子仪器等),以及除热原。
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大多数医疗材料和聚合物(如塑料、橡胶等),带管腔型器械,适用于纤维素如纸类等,温度敏感材料。
不能对液体、油剂灭菌。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且抗氧化的物品和多数医疗器械;不能对长管腔表面或带隐藏表面的物品灭菌,不适用于纤维素(如纸纤维、醋酸纤维素)、棉麻、天然橡胶和液体。
臭氧灭菌,水溶液、药剂、玻璃、培养基、无菌衣、胶塞、医院实验室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以及其它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传染性医疗废物灭菌。
辐照灭菌,低温灭菌,可以对医疗器械、药品、化妆品、香料、生物制品、食品和消费品进行消毒。
一般进行一次性灭菌,不能对同一物品重复多次辐照。
常用的灭菌方法1、热力灭菌: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包括:(1)焚烧法:用火焚烧,是很彻底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废弃的污染物品和有传染性的动物尸体等。
(2)烧灼法:直接再火焰上烧灼,用于接种环(针)和试管口或瓶口的灭菌。
(3)干烤法:在干烤箱通电后利用高热空气进行灭菌。
一般加热160-170℃,维持2小时即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磁器或需干燥的注射器等。
(4)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一般消毒以煮沸10分钟为宜。
如需要杀死芽胞则要煮沸1-3小时。
主要用于一般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和食具等的消毒。
(5)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杀死细菌所有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种灭菌法。
本法适用于耐热物品,也适用于不耐热(<100℃)的一些物质如某些培养基的灭菌。
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置于阿诺氏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加热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细菌繁殖体,然后将物品置37℃温箱中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汽加热,如此连续三次,可将所有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死。
若有某些物品不耐100℃,则可将温度降至75-80℃,每次加热的时间延长至30-60分钟,次数增至3次以上,也可达到灭菌目的,如用血清凝固器对血清培养基或卵黄培养基的灭菌。
(6)巴氏消毒法:由巴斯德创建,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一般加热61.1-62.8℃半小时,或71.7℃经15-30秒钟,便可达到杀死病原菌或一般杂菌,而不严重破坏物品的质量的目的。
(7)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利用高压蒸汽灭菌器锅进行灭菌,由于密闭容器加温所产生的高压饱和水蒸汽能获得较高的温度,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达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此法适用于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注射器、手术衣、敷料和橡皮手套等。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1. 物理消毒灭菌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辐射灭菌、干热灭菌、滤过灭菌等方法来消灭细菌和病毒。
2. 化学消毒灭菌法:使用化学药品来杀死细菌和病毒。
例如,使用漂白水、酒精、过氧化氢、紫外线等物质来消毒和灭菌。
3. 生物消毒灭菌法:利用某些生物体可以清除其他微生物的特性,如利用细菌、真菌、蛋白质酶、菌素等来消灭其他生物体。
4. 光化学消毒灭菌法: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和化学药品的结合,实现有效的消毒杀菌。
可以用于处理污染的空气和水。
5. 加热法消毒灭菌法:使用高温来杀死细菌,这包括使用热水、蒸汽甚至火焰来进行消毒和灭菌。
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分为三种:(1)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该法适用于消毒以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方法。
(2)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3)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菌传播和感染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们可以杀死、去除或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在医院、实验室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消毒和灭菌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下面分步骤介绍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方法1.干热消毒:是指用高温(160℃~170℃)烘烤物品,使其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死亡。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灭菌器、高温干燥箱等。
2.紫外线消毒:是指利用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损伤和杀死。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房间内部、水龙头、医疗器械等。
3.离子辐射消毒:是指利用高能离子对微生物进行杀死。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医疗器械、食品杀虫等。
二、化学消毒方法1.漂白剂:主要成分是氯化合物,对于细菌和病毒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2.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和异丙醇等有机物,对于表面的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
3.高锰酸钾溶液:主要成分是高锰酸钾,对于消毒、杀菌和去污有较好的效果。
三、物理灭菌方法1.蒸汽灭菌: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对器具、纺织品等进行灭菌。
常见的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器。
2.热空气灭菌:用高温热空气进行物品表面和内部微生物的灭菌。
常见的设备是高温干燥箱。
四、化学灭菌方法1.气体灭菌:利用各种氧化剂和气体进行灭菌,如乙烯氧化物、过氧乙酸等。
2.化学消毒剂:既可以作为消毒剂,也可以作为灭菌剂,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
总之,不同场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保证环境、设备、物品等的卫生安全。
同时,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例如温度、时间、浓度等因素需要严格把控。
为了保证生命安全和卫生健康,我们必须重视消毒和灭菌,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附适用范围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间歇灭菌法、辐射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和化学试剂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比如火焰或者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者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间歇灭菌法是指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从而杀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一、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1、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比如火焰或者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等。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
2、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者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湿热灭菌法是以高温高压水蒸气为介质,因为蒸汽的潜热大,而且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者凝固,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该方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而且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灭菌方法。
3、间歇灭菌法:是指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从而杀灭所有微生物。
间歇灭菌一般在流动蒸汽的灭菌锅中进行,也可用普通铝锅代替。
这种方法多用于明胶、牛乳等物质的灭菌,这类物质在100°C以上的温度下处理比较长时间会被破坏,用间歇灭菌法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又可以让被处理的物质免遭破坏。
4、辐射灭菌法:是利用电离辐射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们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控制微生物生长或者杀死微生物,比如微波可以通过热产生杀死微生物的作用,该方法可以在常温或者低温下进行,处理过程食品温升很小,这样有利于维持食品的质量;而且辐射过的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
5、过滤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的细菌除去,从而达到无菌目的,过滤除菌的原理有惯性撞击截留作用、拦截截留作用、布朗扩散截留作用等。
6、化学试剂灭菌法:是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死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分为气体灭菌法和液体灭菌法,气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气态杀菌剂进行灭菌的方法,比如臭氧、甲醛等;液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杀菌剂容易如进行消毒的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2014年7月份手术室业务讲课稿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讲课人:杨志婷
一、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1 、戊二醛:光谱、高效。
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
2%。
范围: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
方法:1)灭菌: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容器中,加盖。
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无菌水冲净,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或1%增效戊二醛中,加盖,10-20分钟,取出后无菌水洗干并擦干。
注意事项:1)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先加入%亚硝酸钠防锈。
2)加强浓度监测。
3)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应戴橡胶手套,防止进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4)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2、过氧乙酸: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织物有腐蚀性,稳定性差。
16%-20%
范围: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方法:浸泡、擦拭、喷洒。
1)浸泡:加盖。
对一般污染物品,用%(500)溶液浸泡。
对细菌芽孢用1%(1000毫克每升)浸泡5分钟。
灭菌时浸泡30分钟。
2)擦拭:对大物品或不能用浸泡法。
3)喷洒:对一般污染表面用%%(2000-4000)作用30-60分钟,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用%30-60分钟。
注意事项:1)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测定有效浓度,原液低于12%禁用。
2)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3)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4)金属与织物侵泡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3,过氧化氢高效消毒剂,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
范围:用于炳乙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织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方法:1)配制:美军蒸馏水稀释。
2)消毒处理:浸泡浸泡加盖30分,擦拭:参见浸泡。
其他方法:用1%-1,5%漱口,3%冲洗伤口。
注意事项:1)通风阴凉,用前测定有效含量。
2)先用现配。
3)使用浓溶液时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用清水冲洗。
4)被血液脓液污染时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5)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
4,乙醇: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金属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易挥发,不稳定范围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方法:1,浸泡:对细菌繁殖体的75%酒精10分钟以上2,擦拭皮肤75%酒精。
注意事项:必须使用医用酒精,严谨使用工业酒精和作为原材料配制消毒剂。
5,碘伏:中效消毒剂。
中效,速效。
低毒。
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无黄染。
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
范围;皮肤,黏膜。
方法:浸泡,被细菌繁殖体污染含有效碘250毫克升30分。
2,擦拭:皮肤黏膜擦拭。
外科洗手用3000到5000毫克升擦拭三分钟。
手术部位注射部位用3000到5000毫克升擦拭两遍,作用两分钟,对口腔黏膜及创口黏膜用250毫克升冲洗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