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学设计.pdf
- 格式:pdf
- 大小:10.69 KB
- 文档页数:5
一、教案基本信息《陈涉世家》教案与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4.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场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第三课时: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分析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进行课后拓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陈涉世家》,理解课文内容。
2. 搜集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3. 写一篇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作文,阐述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陈涉世家》原文。
2. 历史资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资料。
3.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PPT等。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讲解历史背景,学生自主学习。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时期普通人的命运,培养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2)通过学习陈涉起义,培养学生敢于反抗、追求正义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陈涉世家》,感受语言的美和韵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意义,交流各自的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陈涉起义背后的社会原因,以及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陈涉起义的时代背景。
2. 比较教学法:将陈涉起义与其他起义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3. 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关注陈涉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盘水市第二十二中学《陈涉世家》教学设计《陈涉世家》教学设计肖大相上课班级:九年级( 8)班【教学内容及其解析】课文节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文章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文本,紧扣“起义”这一中心,详略适宜地写了起义的前前后后,着力表现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从而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学习本文关键是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培养学生感悟文本能力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和反复阅读后初步能背诵全文的方法,结合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重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对文言文知识积累不够,导致无法理解文章大意,更无法领会作者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讲解到位,其次教师必须详细的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去,做到对完整的故事心中有数,学起来才得心应手。
【教学方法】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课时设计】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丹书帛羽藏鱼腹,丛祠幽火出狐喉。
大泽揭竿反暴秦,缘何司马只列侯。
”这首诗叫做《赞陈涉》,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赞扬。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就是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
这篇文章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只有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 ,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上“读其文、通其意、晓其理、感其情” 。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享受获取的快乐,得到情感的真实体验。
【教材分析】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主要成就之一——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也要很好地把握。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历史课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学生已学过多篇文言文,为学好本文打下了文言基础。
不利因素:1.作品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秦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学生认识这场革命运动暴发的必然性,理解陈胜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2.本文长句、难句、通假词、古今词、活用词较多,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些困难,所以将以上知识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 .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能力目标1 .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2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情感目标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国家早做贡献,多做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陈涉世家》,使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陈涉世家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讲授法:教师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讲解:教师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讲解。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做好笔记,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陈涉世家起义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陈涉世家》文本及相关历史资料。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陈涉世家》精品教案2. 教学目标: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学重点: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4. 教学难点: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5.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特点。
提问:“陈涉世家”为何被选为《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查阅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疑问。
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学生记录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是否有了深入的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陈涉世家》讲述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课文分析:通过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拓展等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评价设计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陈涉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陈涉世家》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 深入理解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简介:作者、背景、历史地位。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实词、虚词、句式、语法。
3. 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人物:陈胜、吴广、张耳、陈余等。
4. 重要事件的解读:起义原因、过程、结果。
5. 陈涉世家中的思想内涵:平等思想、反抗精神、民主理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涉世家的背景、人物、事件、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表达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陈涉世家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2 教学手段1. 教案、课件: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展示。
2.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和背景。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
3. 人物分析:分析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事件解读:解读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5. 思想探讨:探讨陈涉世家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人物分析:10分钟4. 事件解读:15分钟5. 思想探讨: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表达观点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陈涉世家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思考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思想探讨环节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提问和意见,及时进行解答和回应。
2.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陈涉世家》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分析并评价陈涉的形象及其历史意义。
4.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古典文学鉴赏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史记。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
3. 陈涉生平及其起义背景。
4. 陈涉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
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与应用。
3. 陈涉的形象分析。
4. 司马迁史学的特点。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
2. 对陈涉形象的多维度评价。
3. 史学价值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文本内容、句式特点等。
2. 互动法:讨论陈涉形象,引导学生思考。
3. 实践法:阅读理解练习,古文朗诵。
3.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司马迁及《史记》的价值。
2. 阅读理解:讲解文言文,分析句式,理解内容。
3. 词句训练:针对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练习。
4. 形象分析:讨论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1. 学生课堂提问与回答。
2.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
4.2 阅读理解评价1.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应用能力。
4.3 课后作业评价1. 阅读笔记的质量。
2. 课后小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 熟读《陈涉世家》。
2. 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5.2 拓展阅读1. 阅读《史记》其他篇目,了解司马迁的史学观。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影响。
3. 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加深对陈涉世家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预习《陈涉世家》,了解文本内容。
2. 搜集与陈涉相关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
6.2 课中活动1. 朗读《陈涉世家》片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024年最新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涉世家》。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认识起义领袖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陈涉的形象和领导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陈涉世家》。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涉起义。
(2)学生分析陈涉的领导能力和历史意义。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
(2)学生分享对陈涉的敬佩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记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能够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陈胜、吴广在困境中求变革、敢于斗争、敢
于胜利的精神。
3.通过对文章创作背景的了解,认识作者对反抗暴秦的历史先驱的景仰之
情。
二、教学内容
1.掌握生字词:通假字、多音字、形近字等。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陈胜、吴广的精神。
2.难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结合历史背景领会文章的深
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朗读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2.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文章内容。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文章深层含义。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2.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3.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陈胜、吴广的精神。
4.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文章深层含义。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情况。
《陈涉世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历史地位。
2. 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 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起义背景及历史意义。
2. 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陈涉世家》,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分析:讲解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5.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陈涉世家》内容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3.2 作业布置2. 选择其他《史记》中的一个篇目进行阅读,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相关篇目,如《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以加深对史记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陈涉起义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6.2 教学延伸1. 讨论陈涉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革命运动的启示。
2. 引导学生思考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吸取教训,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七章:教学活动与互动7.1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涉起义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
2. 开展陈涉世家知识问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解答学生对陈涉世家相关问题的疑惑。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的基本情况。
- 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 掌握陈涉及吴广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活动方式。
- 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陈涉等历史人物的勇气和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 司马迁的史传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现象。
- 分析陈涉及吴广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活动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史记》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
2. 预习与自学-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 讲解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 分析陈涉及吴广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活动方式。
- 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语法现象。
4. 讨论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 学生上台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 撰写一篇关于陈涉起义的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陈涉世家》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陈涉世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陈涉世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字词句义,掌握文章中的一词多义等文言文词语。
学会梳理文言文知识,能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分析,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理清叙事脉络,分析记事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史记》的简要文学常识,理解作品主题,体会陈胜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课文一词多义等的知识梳理。
对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客观认识。
教学难点:文章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特别是陈胜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文《陈涉世家》的纸质或电子教材。
《史记》相关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诵读音频、生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约5分钟)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简要介绍《史记》和陈涉的历史背景。
新课呈现(约20分钟)分段诵读课文,正音释词,理解句义。
分析各段内容,探讨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着重分析陈胜的语言和行动,体会其人物形象。
知识梳理(约10分钟)梳理文言文知识,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讲解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用法。
讨论探究(约10分钟)分组讨论陈胜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探究作者如何通过详略得当的写法突出陈涉的非凡才干。
课堂小结(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段,准备下节课的复述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段。
准备下节课的复述任务,每人准备一小段课文内容的复述。
搜集关于《史记》的其他“世家”内容,了解司马迁的史学观和文学成就。
《陈涉世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读懂《陈涉世家》的基本内容。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关键信息和隐含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陈涉世家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陈涉世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崇敬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陈涉世家2. 教学重点:陈涉世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3. 教学难点:文中的关键信息和隐含意义,词汇和句式的运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陈涉世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陈涉起义吗?它在中国历史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陈涉世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来解决自己的疑惑。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关键信息和隐含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陈涉世家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如陈涉起义的原因、意义等。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点评学生的探究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能力、探究报告质量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能力:与组员合作、分享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探究报告质量:问题明确、论述清晰、证据充分、结论合理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陈涉世家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探究报告模板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如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兴起等,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3.通过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解释重点词语。
2.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必然性。
难点:通过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封建统治中,曾涌现出无数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
他们为反抗封建统治,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留下了许多豪言壮语。
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序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照千古的一页!二、检查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
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10岁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
司马谈逝世后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武帝,被捕入狱,受腐刑。
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链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实行严酷的刑罚;同时还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建骊山墓。
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农民苦不堪言。
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内),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
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只有半年,但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
2.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陈涉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
2.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对陈涉的评价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陈涉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英勇事迹?二、自主学习a.课文中讲述了陈涉的哪些事迹?b.陈涉的形象特点是什么?c.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不太理解?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解答疑难问题。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a.陈涉的勇敢:课文讲述了陈涉领导起义、攻占陈县等英勇事迹。
b.陈涉的智慧:课文讲述了陈涉用计谋攻占陈县,以及他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
c.陈涉的领导力:课文讲述了陈涉在起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如组织队伍、制定策略等。
2.讲解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亡”、“走”、“等”、“皆”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涉的哪些事迹?他有哪些形象特点?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讲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的结构,以及课文中的插叙、倒叙等手法。
三、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陈涉起义有什么意义?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陈涉的短文。
2.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陈涉世家》,使学生了解了陈涉的英勇事迹和形象特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
苦难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
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
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题】:《陈涉世家》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
在《史记》
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
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五、新课讲授:
1、全班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
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1)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
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2)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全班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
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
这样的
高压统治还妄言千秋万代,真如痴人说梦一般。
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
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
人物涌出之时。
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
暴动。
二、新课讲授:
(一)、学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二)、分析课文内容: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
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
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
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
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
“减众”。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
和非凡的才干。
课堂小结:
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
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
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三、熟读背诵。
熟读背诵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
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
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
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
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
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二、新课讲授:
(一)、疏通文意。
(二)、讲析课文: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
总的来说是叙述了
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
明确: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
“召令徒属”慷慨陈词,
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
文
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3、课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
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4、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总结: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