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脏内过度沉积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传统治疗方法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并不理想,而肝爽颗粒与二甲双胍的结合可能会带来新的治疗突破。
肝爽颗粒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消谷、扶正固脱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和代谢功能。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通过减少肝糖原生成和提高组织对糖的利用来控制血糖水平。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设计,我们旨在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肝功能指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还将关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性表现,例如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验证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符合要求的病例。
2.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肝干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3. 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肝干颗粒2袋,每袋3次,同时口服二甲双胍500mg,每次2次,连续治疗3个月。
4.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血糖、胰岛素、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脂肪肝的改善程度。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Meta分析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Meta分析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
同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也是一个与糖尿病紧密相关的代谢综合征。
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然而,关于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仍然存在争议。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
方法:我们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了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临床研究。
最终,我们纳入了10个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涉及1000名患者。
结果:在利拉鲁肽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我们观察到了显著的差异。
首先,利拉鲁肽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平均差:-1.62 mmol/L,95% CI:-2.10至-1.15)。
其次,利拉鲁肽治疗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显著降低(平均差:-2.34,95% CI:-3.02至-1.67)。
此外,利拉鲁肽治疗组的肝脏酶水平(AST和ALT)及肝脏脂肪含量也显著下降(平均差:-15.34 U/L,95% CI:-19.59至-11.09;平均差:-23.42 U/L,95% CI:-29.57至-17.28;平均差:-7.79%,95% CI:-11.48至-4.09)。
此外,肝脏纤维化指标(如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在利拉鲁肽治疗组也有所改善(平均差:-2.18 U/L,95% CI:-3.07至-1.30)。
讨论:我们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拉鲁肽治疗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肝酶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疗效。
这些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利拉鲁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方面的潜力。
论 著2型糖尿病病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王吉凌, 宁 涛, 吴铁华(包头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内蒙古包头014040) 摘 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BM I、HbA1C、TG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非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脂肪肝者。
无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50例做对照。
结果:发现BM I、Hb A1C、TG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肪肝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I R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成分之间的关系密切。
2型糖尿病积极控制体重,改善I R和控制血糖、调整血脂紊乱,对于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13(2007)06-0475-03CL INI CA L ANA LY SI S O N RELAT IVE FAC TO RS O F T2MD PAT I ENT W ITHO UT ALCO H OL I C FATTY L IVERWA N G J i-ling, N I NG Tao, WU Tie-hua(D epa rt m ent of Gastro enterology,Cent er H ospit a l of Baotou,Baotou014040China)Abstrac t:O b ject ive:T 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 p bet ween T2MD w ithout alcoholic fatty liver and B M I,Hb A1C,TG.M ethods:Choosing80patients of T2MD c omp lica ted alcoholic,medical or aut oi mm une hepatilis leading to pa r ed w ith50patients of T2MD without a lcoholic fa tty liver.Results:BM I,HbA1C,TG are m ain dange r ous f actors that lead to fatty liver.The morbidity of the fatty liver gr oup that suffer fr om m etabolic syndro m e.Hypertenti on and c or onary athe r oscle r otic heart disea se is obviously highe r than that of compared gr oup.C onc lusi on:I t’sosculation connection bet ween T2MD without fatty liver and eve r y rela tive ele m ent of m etabolic syndr om e based on I R.To 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unalcoholic fatty liver,it is i m portant to c ontr ol weight,i mpr ove I R,adjust blood sugar and regulate the tur bulence of bl ood li p ids actively f or the patients of T2MD.Key wor ds:diabete sm ellitus;Type2T2MD;fatty liver;m etabolic syndr om e 最近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I 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逐年递增。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同时也是胰岛素的主要降解部位,因此糖尿病和脂肪肝常常并存,相互影响。
关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其中肝爽颗粒和二甲双胍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阻力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肝酶升高、肝脏负荷试验异常等。
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常常并存。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会加重肝组织的脂负荷,使肝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加重患者的病情。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00例患者。
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并经书面知情同意。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给予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等变化情况,并进行一定时期的随访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三、观察结果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和随访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具体观察结果如下: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也有一定程度,总有效率为70%。
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绝大多数。
与此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生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的比例较高,而这种合并症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肝脏疾病的风险。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传统的治疗方案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肝爽颗粒和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二者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血糖控制和肝脏功能的改善情况。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有效性,为这一常见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和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疗效观察和分析,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治疗方案。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并发症使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
肝爽颗粒和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目前针对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仍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报道。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肝爽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脂肪肝等并发症的影响。
二甲双胍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析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与甘草酸二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选取72例,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平均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36例。
参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和甘草酸二铵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方案的疗效。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联合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二甲双胍与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控制血糖、血脂水平,调节肝脏的糖脂代谢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甘草酸二铵;2型糖尿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前言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长期的血糖水平超标为典型特征,长期发展可对神经、血管、心、肾等组织产生慢性损伤,导致患者逐渐出现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因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引起,与糖尿病互相作用可加速病情发展,导致患者的各项功能受损,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合并NAFLD的治疗效果,控制肝功能损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2]。
本文采用二甲双胍与甘草酸二铵联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较好,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选取72例于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平均地将其分为参照组(36例)与联合组(36例)。
纳入患者均依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病情,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弥漫性肝病以及存在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肝酶、血脂及血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及安全性。
方法:对40例初发的2 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予以吡格列酮治疗24周后。
观察:血糖、血脂、肝酶及bmi的变化。
结果: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的患者代谢异常表现均有所改善。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38-02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2型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物质文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疾病,且其并发症给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负担。
2型糖尿病脂肪肝病又是其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内周健等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患病率为42.1%[1],国外报道高达21%-78%[2]。
而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有10%的患者伴有血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3],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已有部分证据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终未期肝病的病死率比心血管疾病都高。
本研究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对血糖、血脂、肝酶及bmi的影响,并对其机制、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对象:收集我院自2010-2012年期间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病史2-4月,没有接受任何治疗既往体健的患者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40-54岁,入组糖尿病患者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非酒精脂肪肝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相关代谢紊乱诊疗共识(2010年)”临床诊断标准,入组患者空腹血糖8-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14mmol/l,血生化示肝酶学增高,但alt<100u/l,ast<90u/l。
影像学方面以b超诊断为准,显示脂肪肝。
2 方法:2.1 临床病例收集:在0、24周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血脂和肝酶;随时监控记录不良事件。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84例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另选取74例非NAFLD 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
结果伴NAFLD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围(WC)、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均明显高于非NAFLD 组(P<0.05);伴NAFLD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NAFLD 组(P<0.05)。
结论2型糖尿病伴NAFLD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联系,临床应加强对体重、血糖、血脂、尿酸的有效控制,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NAFLD and 7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elected,general information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NAFLD group,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waist circumference (WC),body mass index (BMI),triglyceride (TG),total cholesterol(T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uric acid (UA),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NAFLD group (P<0.05).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in NAFLD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non-NAFLD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rea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with NAFLD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re closely,we should strengthen clinically effective control of body weight,blood glucose,cholesterol,uric acid,correct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Insulin resistanc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加,其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患者也日益增加,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则可能导致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衰竭[1]。
本研究就2型糖尿病伴NAFLD存在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32~82岁,平均(54.3±9.8)岁。
另选取74例非NAFLD 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40例;年龄35~79岁,平均(55.1±9.4)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诊断标准;且所有伴NAFLD患者均符合中华
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3]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禁食12 h后采集静脉血,测定腰围(W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以及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参照金春花等[4]的文献资料,拟定脂肪肝B超诊断标准:①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且相比脾脏和肾脏回声强度更高,小部分患者存在灶性高回声;
②血清转氨酶升高;③肝内管检查提示结构显示不清;④肝区远场光点稀疏,回声衰弱;⑤肝脏肝前缘变钝,出现轻度或中度肿大。
患者若符合①加任何一项均将其确诊为脂肪肝。
HOMA-I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22.5;IMT<1 mm为正常,≥1 mm为升高。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年龄、SBP、DBP、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伴NAFLD组患者的WC、BMI、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伴NAFLD 组的TG、TC、LDL-C、UA、AST、ALT、GGT均明显高于非NAFLD组,伴NAFLD组的HDL-C低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两组各临床指标的比较(x±s)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NAFLD,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脂肪肝不仅会导致患者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同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紊乱等疾病有密切联系。
目前认为NAFLD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肥胖、脂代谢紊乱等[5]。
肥胖容易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加重,而脂肪肝又会导致胰岛素的抵抗加重[6-7]。
本研究结果提示,伴NAFLD组2型糖尿病患者HOMA-IR、WC、BMI、TG、TC、LDL-C、UA、AST、ALT、GGT均明显高于非NAFLD组,说明肥胖、胰
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脂参与了脂肪肝的形成,并引起肝功能损害。
有研究发现,脂肪肝形成中,胰岛素抵抗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会造成胰岛素对脂肪代谢的正常调节减弱,使游离脂肪酸增高,而游离脂肪酸增高会诱发高胰岛素血症,血中胰岛素能对脂肪合成起促进作用,对分解起抑制作用,由此而导致肝脂肪蓄积、血脂升高,甚至可能导致肝细胞发生肿大、变形,形成脂肪肝[8-9]。
伴NAFLD组患者IMT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上述多种因素使机体易合并血管病变。
郭小雪等[10]通过对40例T2DM患者和42例T2MD合并NAFLD患者的研究中,报道T2DM合并NAFLD患者的IMT值为(1.79±0.92)mm,与本研究结果非常接近。
在临床中,医师应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指导,使其能够有效控制体重、血糖、血脂、尿酸,纠正代谢紊乱[11],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同时对于2型糖尿病伴NAFLD者应及时筛查血管病变,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罗燕堃,李蕴瑶,范志雄,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1-35.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1-S36.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20(3):161-163.
[4]金春花,范能光,张文,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65-67.
[5]桂志芳,田求明,李素芳.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02-104.
[6]张晓,孙丽荣,李明珍,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变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5-7.
[7]田培营,王炳芳,樊晓明,等.罗格列酮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4):508-511.
[8]于晓静,王晓梅,冯海娟.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4(30):2979.
[9]吴扬,宁明.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72-74.
[10]郭小雪,孟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9-31.
[11]于江红,王慧君.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