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降雨天气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2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70XIANGCUN KEJI2017年4月(上)柳河县2016年8月7日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王思璇1张彤2郭俊廷2(1.柳河县气象局,吉林柳河135300;2.通化市气象局,吉林通化134000)[摘要]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8月7日出现在吉林省柳河县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贝湖高压、日本海高压及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导致上游低槽的移动开始变慢,为强降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
从物理量场分析来看,此次强降雨发生前期我国东北大多数区域处在湿舌内部,低空存在西南气流,为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同时,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及热力不稳定能量共同促使降水的强度增强,最终推动柳河县强降雨天气的发生。
[关键词]强降雨;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柳河县[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10-70-2我国是强降雨天气多发的国家,强降雨天气现象具有突发性强、降水量大、降水比较集中等特点,很容易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各种次生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
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很容易产生大量的积水,使城市出现重大洪涝灾害[1]。
吉林省柳河县境内地表由中低山地、丘陵、熔岩台地及河谷盆地构成。
中低山地由南龙岗、北龙岗、老岭、罄岭4条山脉组成,占全县总面积的70%,最高山峰羊岔上掌海拔1293m。
柳河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潮湿多雨,秋季温顺凉爽。
年平均日照时间2479h,年均温度5.5℃,年均降水量736mm。
受其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的影响,柳河县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经常出现,虽然出现强降雨天气的概率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而言相对较少,但在夏季时常出现强降雨天气,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防灾减灾,必须要加强对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对于提升人们对强降雨天气的认识以及提升此类天气预报水平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2]。
‘8.8~9’强降雨天气过程简介
(丹东市气象局,2010年8月12日)
受副高后部低空暖湿切变线和高空槽的共同影响,8月8日和9日,丹东地区连续出现两场暴雨到大暴雨天气。
这两次暴雨天气均发生在凌晨至下午,到了晚上逐渐结束。
在8日上午和9日上午,均出现了短时暴雨(1小时降雨量大于20毫米),强降雨发生时,地面平均风速达到4-5级,阵风6级,由于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
这两次降雨空间分布特点是南部偏小,北部偏大,其中宽甸县的杨木川、毛甸子、青椅山一线降雨量最大,两次过程累积降雨量甚至超过了300毫米。
这两次过程是丹东进入主汛期以来的最大的一次连续降雨过程。
- 1 -。
2020年8月份几次重要降水天气过程分析发布时间:2021-01-13T07:09:49.33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期作者:邹皓羽任满亮[导读] 本文主要对大连地区8月份几次重要降水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八月份降水偏多,出现中雨以上的降水天数达7天,其中达到暴雨级别的是15日,降水量达51.2mm。
由于26日受第八号台风“巴威”影响的强降水已经有过详细的分析,这次就不再赘述,针对13日,15日24日以及31日的降水进行分析,总结一些关于大连地区七八月份雨季汛期降水预报经验总结。
中国民用航空大连空中交通管理站 116001摘要:本文主要对大连地区8月份几次重要降水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八月份降水偏多,出现中雨以上的降水天数达7天,其中达到暴雨级别的是15日,降水量达51.2mm。
由于26日受第八号台风“巴威”影响的强降水已经有过详细的分析,这次就不再赘述,针对13日,15日24日以及31日的降水进行分析,总结一些关于大连地区七八月份雨季汛期降水预报经验总结。
关键词:2020年8月;大连地区;重要降水天气;过程分析1.八月天气过程分析八月份环流特征8月上旬,中高纬度环流形势表现为两脊一槽,中纬度低涡东移。
本场2日处于低涡底前部。
受此影响,全区出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
4-5日气旋环流北上,副高呈现出经向环流形势。
上旬后期,副高东退,经向环流明显。
本场处于偏西气流场中。
8月中旬,副高加强西伸,环流重新调整为纬向型环流,本场处于副高边缘,受西南气流影响。
中高纬总体环流呈两槽一脊形势。
13日左右,低涡东移与副高外围水汽结合,出现中到大雨。
中旬后期副高有所加强,位置稳定少动,本场一直处于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场中,东移西风槽受到阻塞,在本场上空维持时间较长,从15日-20日连续出现了5天降雨过程。
8月下旬,副高南退西伸,整体呈东西向走势,中纬度环流平直。
22日开始台风巴威北上。
受此影响,副高调整为经向环流,在副高外围引导气流的作用下,台风不断北上。
2020年8月30日彭州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2020年8月30日彭州市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彭州市;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1.天气实况1.1降水特点8月30日受高原低槽和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我市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从降水性质来看,属于对流性降水,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降雨时段为29日20时—31日20时。
1.2降水实况8月29日20时—31日20时,我市连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 100~250毫米25站,250毫米以上3站,最大累计降雨量和最大小时雨量均出现在丹景山镇东河水库站,分别为304.4毫米和81.9毫米(11日03-04时)。
29日20时-31日20时降雨分布图此次强降雨过程幅合区主要维持在我市西北部山丘区,随着南风的增强,强回波区自南向北缓慢移动,其雨量分布以我市山丘区为中心大值区,我市坝区在整个过程中降雨强度相对较小,大部分时段雨强小于10毫米/小时,其中 30日16—18时山丘区各站均有2—3个小时雨强大于20毫米/小时。
29日20时—31日20时丹景山东河水库站逐小时降雨量29日20时—31日20时九尺双土站逐小时降雨量2.天气系统分析2.1中尺度分析8月29日08时高低空配置图29日08时500百帕上,高原东部低槽加深,槽前对流云系明显,槽后有明显负变温,我市为高压环流外围偏南风;副高略有西进,维持在湖北东部,阻挡作用明显,夜间青海低槽向南加深并缓慢东移,前半夜在川西北界形成低涡辐合,并在高原东部我市以东一带形成切变,我市为切变前波动南风影响。
700百帕为低槽前偏南风,盆地南风加强,将在盆地偏东一带形成急流,水汽通道畅通,我市湿度转好,白天转为偏东南风,并在我市西部山区形成辐合;850百帕我市为川东辐合后部的偏东北风,后期盆地东部形成急流;中低层随着南风气流的加强,比湿明显增大。
整体形势都是有利于本地暴雨的产生。
8月30日08时高低空配置图30日08时500百帕上,副高位于华北到华东地区,阻塞形式维持,南北两支槽东移至河套至川西地区,我市位于槽前西南气流控制,后期(晚上20时)500百帕两高间南北槽东移至盆地西部合并加深;700百帕低涡东移至四川西南地区,我市位于涡前,西南引导气流明显,川南达12m/s,河套地区有低槽发展,30日20时700百帕低涡受副高和台风的影响,略有东移,且北支槽加深至四川地区,我市山区处于底槽尾部,偏南风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山区降雨,并造成我市30白天到夜间的强降雨天气;850百帕我市位于低涡顶部,偏南引导气流较明显,沙坪坝南风风速达14m/s,水汽条件较好,同时30日20时维持了较好的气旋性曲率,有利于降水。
2017年7月包头市一次大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2017年7月包头市一次大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人们对于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2017年7月,包头市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大雨天气过程,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该次大雨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从气象观测数据入手,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为今后的气象灾害防御和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该次大雨天气过程的时间分布特征。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统计,该次大雨天气过程发生在7月中旬,持续时间大约为3天。
在这3天里,降雨量持续增大,最大日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
尤其是第三天,降雨强度达到了最高峰,给包头市带来了严重的水灾。
由此可见,该次大雨天气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持续性和加强性特征。
接下来分析该次大雨天气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降雨监测数据,大雨主要发生在包头市西南部和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小。
这种不均匀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包头市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特点密切相关。
西南部和北部地区多山,地势较高,雨水容易在山区集聚,形成较大的降雨量;而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相对平坦,流域发育较好,雨水容易快速排除,因此降雨量相对较小。
进一步分析该次大雨天气过程的气候背景特征。
据气象部门的分析,该次大雨天气过程是受到了副高与低涡相互作用的影响。
高空副高稳定持续,为西南气流导致降雨创造了条件。
而低涡的加入使得天气系统更加不稳定,形成了大范围的降雨。
此外,该次大雨天气过程还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增强了副高和低涡的相互作用,使得降雨量进一步加大。
最后,我们来分析该次大雨天气过程对包头市的影响。
由于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导致了包头市多个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特别是低洼地区和河流沿岸,受到了严重的水浸影响,房屋和道路严重受损。
此外,由于包头市市区排水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降雨水无法迅速排除,更加加剧了水灾的程度。
综上所述,2017年7月包头市一次大雨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性和加强性特征,空间分布不均匀,受到副高、低涡和台风的共同影响。
湘潭2021年5月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诊断及预报偏差分析湘潭2021年5月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诊断及预报偏差分析近年来,湘潭市连续发生了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包括强降雨、暴雨、洪涝等,对城市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2021年5月,湘潭遭遇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灾害和不便。
本文将对该次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预报偏差分析,以期为未来的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一、天气过程诊断湘潭市2021年5月的强降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5月15日至5月17日之间,是一次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的强降雨过程。
在此期间,湘潭多个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
降雨量超过了历史同期的平均值,为湘潭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和安全隐患。
通过对该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 强降雨特征: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
根据气象观测数据,5月15日至5月17日,湘潭市多个地区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了200毫米。
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达到了72小时以上。
2. 引发原因:季风活动和锋区活动的共同作用。
在5月15日至5月17日之间,湘潭市附近的大气环流系统出现了较明显的东南风的输送特征,为降雨过程提供了环流条件。
与此同时,前锋及其相应的锋面上存在较明显的上升运动,导致湘潭地区出现了强降雨。
3. 空间分布不均:降雨强度和分布存在差异。
根据降雨观测数据,该次降雨过程中,湘潭市不同地区的降雨强度和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部分地区降雨强度较大,而另一些地方则降雨量较小。
这可能是由于地形、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二、预报偏差分析在该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中,湘潭市气象部门进行了相应的天气预报。
然而,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的天气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降雨范围预报不准确。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该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主要影响湘潭市北部地区,但实际上,南部地区也出现了较大降雨量。
2016年8月24-25日喀什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8月24—25日发生在喀什地区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在状况下产生的,对流层中层冷空气的不断扩散,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是对本次强降雨天气带来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
在水汽通量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喀什发生的这次强降雨天气对流发展系统特别旺盛,降水落区区域的垂直上升运动释放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机制。
喀什大部分区域K指数均达到40℃以上,并且K指数呈现出先上升之后逐渐变小的态势,促使不稳定能量从积聚到逐渐释放,进而促进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强降雨;天气形势;物理量;喀什引言喀什地区隶属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中国西北部,新疆西南部,地理坐标处于35.28′~40.16′N、71.39′~79.52′E之间,境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喀什年际降雨分布不均匀,在夏季也往往会受中亚降水系统的作用而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016年8月24-25日喀什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展开分析,以深入掌握强降雨天气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强降雨天气预报预测水平。
1.天气实况2016年8月24日-25日开始,喀什全区陆续发生强降水天气。
喀什地、县两级气象局领导24h坚守气象台,实时向各级党委政府、相关单位领导、乡村信息员、协理员发布强降水实时数据以及未来预测,喀什偏北、偏南地区普遍出现了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达到暴雨标准,并且部分区域还伴随着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喀什市、叶城、英吉沙等区域出现暴雨,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全区有其中7站达暴雨,4站达大暴雨。
强降水持续时间、落区、降水量和预报完全吻合。
2021年中国降水异常气候特征及4次典型极端天气过程分析2021年中国降水异常气候特征及4次典型极端天气过程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气候多样、地域广阔的国家,其降水模式也受到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2021年中国的降水异常气候特征,并重点研究4次代表性的极端天气过程。
在2021年,中国的降水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异常。
首先是降水量的总体分布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年际降水量的变化来看,南部地区降水偏多,而北部地区降水偏少。
这一现象与前几年的趋势相比,更为明显。
例如,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附近的西部地区在这一年的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减少了30%以上。
其次,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在时间上出现了集中,而且在空间上也出现了集聚。
例如,2021年7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了强降水袭击,有多个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
与此同时,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则出现了长时间的持续干旱,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4次典型的极端天气过程,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原因。
首先是1月份的雪灾,主要影响了中国北方。
北方各地遭受了大范围的降雪和低温侵袭,致使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方面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一事件的原因与强冷空气南下和暖湿气流北上相结合,形成了不稳定的大气环流有关。
第二个极端天气过程发生在4月份,主要影响了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这一事件是由强降雨和冰雹引起的,导致了洪涝灾害和农田受灾。
这次降水事件的原因主要是西北气旋的移动路径不稳定,加上青藏高原上的水汽输送,形成了大范围的降水。
第三个极端天气过程发生在7月份,主要影响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这次事件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台风活动频繁引起的。
强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大范围的强降水和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内涝。
最后一个极端天气过程发生在9月份,主要影响了中国西南地区。
这一事件是由台风和风暴潮引发的。
受到台风外围环流的影响,西南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和山洪泛滥,给当地居民和农田带来了巨大损失。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降水量较大、降雨强度较大的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过程常常伴随着雷电、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过去,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较弱,容易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加强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和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服务,减少因为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所导致的损失。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意义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中,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山洪、农田受灾等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研究和预警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频率和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掌握其演变规律,提高对其应对能力,对于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应对措施制定,将为我国气象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正文2.1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特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具有突发性和短时强度大的特点,一般在数小时内就能达到较大的降水量,对城市交通、水利工程等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通常伴随着雷电、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匀性,局地性强,有时候只在某个小区域内发生,而周边地区却毫发无伤。
2017年广西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环境条件演变特征分析黄远盼;廖铭燕;陈华忠【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降雨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1日至2日出现在广西的区域性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层南压高压稳定维持为本次强降雨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环流背景,南压高压东北部辐散气流和高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高空辐散条件,高空槽、西南风急流、低空切变线是本次降雨过程的低层辐合上升条件;边界层辐合作用对中尺度暴雨云团具有重要的触发作用,强降雨云团主要是在辐合线附近发展起来的;强烈的中低层水汽辐合上升,深厚的不稳定层结,为本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和能量条件.【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特大暴雨;环流背景;边界层触发;环境条件演变【作者】黄远盼;廖铭燕;陈华忠【作者单位】贺州市气象局,广西贺州5428002;贺州市气象局,广西贺州5428002;玉环市气象局,浙江玉环317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1 引言广西是暴雨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有暴雨天气过程造成江河水位上涨、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坍塌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经济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广西地处华南沿海地区,是南海水汽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通道,受南亚夏季风加强的影响,广西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汛期(4-9月份),其中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出现的高峰月份为 6、7 月份,峰值出现在 7 月[1]。
2017 年 7 月1日至2日广西出现一次严重致灾特大暴雨天气过程,50%的县(区)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暴雨以上强降雨站数为1971年以来同期最多。
林市永福县罗锦镇13小时雨量达610mm,突破了1951年广西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极值。
关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国内气象工作者做了较多的研究。
谌芸[2]等对2012年7月21日大暴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高层辐散、中低层低涡切变和地面辐合线的高低空系统耦合是本次极端降水过程的背景,来自副热带地区暖湿空气的持续输送,加上干空气的侵入,激发多个中小尺度对流组织发展,产生大暴雨天气。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3期强降雨天气是锦屏县夏季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降低强降雨危害,需要气象部门加强研究强降雨天气预报方法。
本文针对2016年6月14—15日锦屏县出现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强降雨天气主要成因,为本地强降雨天气预报积累经验,以提升强降水天气预报水平[1-2]。
1强降雨天气实况2016年6月14日20:00至15日凌晨,贵州锦屏县境内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天气,最大降雨量高达202mm 。
强降雨天气导致该县钟灵乡、平略镇、偶里乡、启蒙镇出现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此次锦屏县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总计46986人,倒塌房屋597间,造成9人死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666.67hm 2,成灾800hm 2,绝收266.67hm 2;死亡大牲畜1200头,停产工矿企业1个,公路中断3条(通村55条),冲毁路基25km ,损坏输电线路28条13km ,损坏通讯线路45km ,导致6500门电话通讯中断,毁坏河堤、护岸、桥涵、塘、堰等水利设施570处(座),全县洪涝灾害累计损失5.28亿元。
2环流形势此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波动导致低层冷空气不断向南渗透引起的。
500hPa 中高纬度呈两槽一脊形势,东北部有高空冷涡,东南冷槽向中纬度地区缓慢移动,低纬度地区则存在南支槽,锦屏县在槽前位置处,强盛西南气流携带大量水汽输向锦屏县输送。
14日20:00,588dagpm 从孟家拉湾向华南地区延伸并维持少动,冷空气缓慢扩散。
15日8:00,700hPa 在贵州—湖南—江西一带存在切变线,而850hPa 切变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有利于强降水天气出现。
分析各层风场,对流层顶200hPa 高空西北到江淮存在东西走向急流轴,风速>40m/s ;对流层中部500hPa 存在西南急流,风速>24m/s ;700hPa 有西南风急流带,风速>16m/s 。
2018年第8期时代农机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第45卷第8期Vol.45No.82018年8月Aug.2018昆明市2017年7月20日罕见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王俊1,2,于璐3(1.富民县气象局,云南富民650400;2.昆明市气象台,云南昆明650000;3.昆明市西山区气象局,云南昆明650000)摘要: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等对昆明市2017年7月20日罕见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得出:昆明市处在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与青藏高压前沿偏北气流共同形成辐合区内,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系统,使其维持并增强,形成短时强降水。
水汽、动力、热力、不稳定能力演变与强降雨发生都有很好对应。
关键词:昆明市;强降雨;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作者简介:王俊(1986-),男,云南宜良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工作。
1天气概况2017年7月19-20日昆明市出现罕见强降雨天气,据辖区各雨量监测站点统计,19日8时至20日8时,前卫:103.7mm ;金碧:102.6mm ;永昌:街道办96mm 、书林街75.1mm ;福海:70.3mm ;团结:街道办65.2mm 、妥排49.9mm 、和平46.7mm 、雨花20.1mm 、棋台36mm 、永靖18.8mm 、棋盘山36mm 、大兴26.9mm ;草海:60.2mm ;碧鸡:街道办45.7mm 、西华街51mm 、西山风景区:41.8mm ;海口:中滩街27.7mm 、中平42.8mm 。
强降雨集中在主城区,降雨历时长、强度大,多地段出现淹积水,导致群众、车辆出行受阻。
2天气形势19日20时,500hPa (图1),副高控制江南、华南和南海北部,青藏高原分布着588dagpm 高压环流,云南省处在副热带高压与青藏高原辐合区内,形成两高辐合区形势,昆明市位于副高外围偏南气流与青藏高压前沿偏北气流共同形成辐合区内,引发强降雨天气。
泉州市2016年6月15—16日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作者:方爱花苏礼贤郑梓杰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泉州市2016年6月15—16日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是副热带高压及冷空气交绥,强盛偏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的。
关键词泉州市;强降雨;天气形势;物理量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4-057-02DOI: 10.19383/ki.nyzhyj.2018.04.023Abstract The process of heavy rainfall from June 15 to 16, 2016 in Quanzhou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automatic station data, conventional weather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wa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south warm and wet airflow and cold air.Key words Quanzhou; Heavy rain-fall; Weather situation; Physical quantity泉州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及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鉴于其地理区域环境影响,泉州市夏季常出现强降雨天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发展及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笔者对泉州市2016年6月15—16日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掌握泉州市强降雨天气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提升强降雨天气预报水平及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