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_江畔独步寻花
- 格式:ppt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14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主体课文《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主体课文《江畔独步寻花》篇1【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以春花为题材,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整首诗对仗工整,作者落笔于一大片花,用戏蝶、娇莺,侧面描写花的娇艳芬芳,表达自己喜悦和赞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过程与方法:(1)品读诗句,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体验诗人的喜悦与赞叹,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
【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教学策略】品读词句,抓住景物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读一读”中的《春日》,引读背诵。
师:孩子们,伴着校园的第一抹新绿,我们走进了明媚的春天。
(出示1:《春日》,齐读。
)2、师:春日的泗水滨清风拂面,万紫千红。
黄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读的——(板课题)(出示2:《江畔独步寻花》)二、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的对仗美。
孩子们,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韵律美。
这首诗你们已经背熟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1、自读做记号。
2、指名读古诗,师生点评,引导。
(评价:抑扬顿挫,有古诗的味道)出示3:(标有停顿的诗)二、理解古诗的意思。
1、课前预习成果交流。
师:课前,小组长带着组员探究了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哪几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注意听,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理解。
指名汇报。
2、随机出示4:(教师整理的诗意)师:这是老师的理解,自由读两遍,让这段话留在你的记忆中。
课题:北师大语文教材四年级下第三单元《花》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引导学生进行画面想象,感受诗歌传达的美感。
3、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古诗的方法,让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在美好的春景中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前一个单元,我们领略了“春潮”的磅礴气势、“三月桃花水”的清丽婉约,孩子们,春天在你们眼中象征着什么?生谈话。
2、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二首》,感受春的生机,春的魅力。
古诗是我们祖国灿烂悠久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很多古诗都极尽可能地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关注诗歌的字面意思,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感悟情感。
二、释诗题定基调1.生齐读诗题——《江畔独步寻花》,师提问:在预习中,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生:江畔——江边独步——独自散步寻——欣赏2、师:那通过题目,你认为作者会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想象。
三、知背景促体会1、出示PPT,师借助PPT讲解:这首诗的作者是诗圣——杜甫。
公元765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饱经离乱之苦后,总算有了较安定的生活,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着江边散步,一口气创作了七首绝句,均为《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选自第六首。
2、交流想法。
三、抓字眼明诗意1、生自读古诗,与同桌交流预习中解决的字词。
2、生汇报:蹊——小路、压枝低——把枝条都压弯了、千朵万朵——形容花很多、留连——不忍离去自在——自由自在,无拘束、恰恰——刚好啼——啼叫、娇莺——声音柔美的黄莺师适时板书。
3、引导生将这些词语的意思放入诗歌中,用完整的话来解释古诗的意思。
繁花连成一片,将黄四娘家的小路都盖住了。
千朵万朵的花儿又多又大,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黄莺放开娇柔的歌喉不断啼唱。
四、提问题悟诗情1、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样”、“怎么样”的方法来让诗中的语言变成我们头脑中的画面。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知识与技能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从《清明》导入1. 齐背《清明》。
2. 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二、走进古诗1. 简介作者。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2. 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1. 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 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 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1. 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 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 全班交流(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五、感悟春光美1.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2. 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杜甫的资料和《江畔独步寻花》的系列诗作。
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1、中国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期郝老师特别痴迷于“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PPT1)那百人团中卧虎藏龙;康震、俪波、蒙曼老师个个出口成章;主持人董卿完美的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2、在这个节目中我又特别钟情于一个环节——“飞花令”(PPT2)这个环节,让我激动。
今天,让我们以“花”为“令”,也来挑战一下自己。
(两位学生对决。
)(①学生如果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师:你刚说到这句的“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②学生如果没有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描写花的诗句:“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课题解析1、板书课题,(PPT3:课题)强调“畔pàn”的读音。
2、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这是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你对诗人杜甫有哪些了解呢?(PPT4:简单介绍杜甫生平,“小李杜”、古诗特色。
)3、谁来说一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发言)师小结:诗人一个人在江边漫步,想欣赏美丽的春花。
这里的“江畔”:指位于成都杜甫草堂不远的锦江之畔。
(PPT5:独步:一个人。
寻:欣赏。
)4、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告诉人们内心的情感,其实,诗也有自己的“题眼”,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题目,你觉得作者最想表达的情绪蕴含在哪个词里?(教师引导发现:“独步”是作者的身影,更是一种心境,悠闲、宁静、平和与喜悦。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
抒发了作者一人在江边散步时愉快高兴以及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知诗意,感悟诗情。
学情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理解诗意对中年段的学生来说不算困难。
但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感悟意境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点拨。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
2、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想象,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用词的精妙和语言的凝练。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明珠,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2、简介杜甫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齐读课题)4、结合注释说诗题的意思。
4、这里的“江”指的是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把地名带进去说诗题的意思。
弄清“寻”的意思,带着愉悦的心情再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1、读准字音。
大声地把诗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准节奏。
小声地再把诗读一遍,用“∕”划出诗句间的停顿。
读出节奏美。
三、赏析诗句,整体感悟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哪一句写花?2、赏析一二句诗A、弄清赏花地点,比较“蹊”和“溪”。
①我们和诗人一起漫步在江边,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轻声读前两句诗,说一说。
(出示课件:前两句诗)②比较蹊和溪。
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在河边独自寻找鲜花的课堂讲稿《江畔独步寻花》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文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自然的“美”。
我把“享受美好事物带来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述风景的方法”作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今天,我要学习其中的第六个。
这是一首有趣的山水诗。
小路上开满了花,花下的树枝被压弯了。
花瓣上是彩色的蝴蝶,它们徘徊着,忘记了回来。
他们绕着树枝跳舞。
从这里,我们闻到了浓烈的花香,听到了清脆的叫声。
诗人使用了“诗”和“恰恰”这样的韵律词,使这幅明亮、美丽、复杂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诗歌有了更明亮、更流畅的节奏。
整首诗的语言充满了口语色彩,让人感觉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里的由衷的快乐可以在纸上看到。
本课的教学目标:1.动情地阅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作者的情感表达3。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
因此,我把学习写景方法、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二、分析学生,确定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往往停留在对诗歌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他们对诗歌的学习方法一无所知,对诗歌的美没有品味,难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针对这首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采用了叙事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自学、想象等学习方法。
2、展示过程并分析设计意图。
(1)联系新旧,解决诗歌问题。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跟随唐代诗人杜甫的脚步,一起去黄四娘家门前看看!书写板书:(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两遍
2、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在江边独自一个人在寻花)从哪里看出?(随机
指导“畔”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知诗人,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人称“诗圣”。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和诗仙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作品背景: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
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吸引着他走出
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这是其中的
第六首,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2、首先我们拿出昨天的字词预习单,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3、看来同学们预习的不错,我们再来读读诗题,(生读)(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
(1)、指名读1,师:孩子,你读的很准确,字正腔圆,读古诗时,仅仅做到这些还远
远不够,一定要注意语气和停顿,来,请听,(录音范读)出示课件,谁来试试。
(2)指名读2,师:你读的很有古诗的味道。
大家能不能像他这样读呢,来试试。
出
示课件二:(配音古诗朗读)
师:孩子,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注意语气和停顿,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诗的味道,让我
们再来读读诗题,看看作者都寻到了什么呢?(生:花\碟\莺)板书:花碟莺
3、师:说起这花呀,它总能引起历代的诗人为它留下这千古佳句。
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