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校园文化礼仪差异——以泰国春蓬府Thungkrapittayakran学校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19.23 KB
- 文档页数:2
中泰学生在校礼仪差异-精选文档中泰学生在校礼仪差异泰国一向给人的印象便是传统的佛教之国,虔诚的国民在各种正式场合展现出的亦是泰国人特有的得体、大方。
在寺庙、在学校、在政府部门……都有着本国自身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泰国人的待人接物、衣着装扮等这些常被人忽略的礼仪方面,在与中国相较之下,差别甚大。
从泰国学校的学生在校礼仪的细小方面看,可见一斑。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外国人的角度观看泰国人,初来乍到时对于泰国的种种规范在惊讶之余过后却也发现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本人所任教的是泰国乌隆府一所私立的教会学校,此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虽说是教会学校,但对学生的信仰并没有刻意的要求,所以在学校里依然是遵守着泰国人的礼仪规范。
一、中泰学生衣着与仪容仪表差异学生的衣着与仪容仪态方面,泰国的学校规定学生必须穿校服,甚至老师也是统一着装。
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一样的服饰,男生统一的穿着是白色的衬衫加上蓝色的及膝裤子,黑色的布鞋,女生便是统一的白色的衬衫,蓝色的过膝长裙,佩戴蓝色的蝴蝶领结,有长头发的女生头发绑起后还要绑上蝴蝶结式的发带,脚上穿的是白色的布鞋,每次早上早会或者有集体活动时看下去如同一片蓝色海洋,很和谐很有青春洋溢的气息。
如果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有体育课,学生们也将更换运动校服,方便运动。
星期一至星期五天天穿校服,在校期间从不例外。
男女生的仪容仪态方面,女生并没有规定一定不能留长头发,从笔者的角度看,本人觉得泰国人依然是爱美的,蓝色的发带要有它的用武之处,学校也就不会轻易地扼杀女生爱美的心态,泰国人偏爱色彩在这里可以稍稍体现出来。
男生寸头很普遍,有些或者碍于夏日的燥热,可以看见很多男生的后脑勺头发剃得很短,只留前面一点头发,但这也是被允许的。
在泰国,学生的手上、脖子上、耳朵上佩戴的饰物随处可见,或许与他们是佛教之国有关,学校亦不会有太多干涉。
在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历年来的统一服饰之后,很多地方的学校还是无法统一着装,即便有些配备校服的学校,也只是规定星期一升国旗的时候穿一天,之后便是同学依个人喜好着装。
中泰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差异及成因探究黄雪莹摘要:饮食总是和文化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饮食文化就会带来不同的饮食文化礼仪,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特色的体现之一。
中国在几千年的礼仪思想映照下形成了严格、细致的饮食礼仪文化,泰国则在西方礼仪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有的饮食礼仪文化。
认识中泰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差异,能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尊重别人、突出自己的特色,从而促进中泰两国人民友好发展。
关键词:中泰;饮食文化;差异;成因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饮食观念、方式以及内容,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礼仪文化。
饮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的饮食观念、风俗习惯等。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本文特指汉民族饮食文化)同中华民族一样博大精深,了解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文化而言,是一门不可或缺课程。
泰国的饮食礼仪文化也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
研究中泰两国饮食礼仪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文化,在两国交往时能够尊重别人、突出自己的特色,从而促进中泰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一、中泰饮食礼仪文化的差异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人懂礼、也会学礼,更加重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礼仪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而泰国的饮食礼仪文化则更多地倾向于西方礼仪。
1.食材礼仪的差异(1)注重寓意与佛教思想的差异。
“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所谓“人生万事,吃饭第一”,食是极其重要的,中国经典式的寒暄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
说到吃,就和食材分不开了。
虽然中国人大多数是泛食主义者,但是在食材的选择上是很有讲究的,红白事、节庆聚、升迁升学宴、乔迁之喜、寿宴等对食材的要求都不一样,食材选择错误就是不懂礼仪的一种表现。
中国人有祭祀的习惯,祭祀选择的“三牲”一般指的是牛、羊、猪,次一点的可以用鱼、鸡、鸭、鹅等替代,但是绝对是不能用狗的,因为狗乃污秽之物,不干净,所以在中国人的筵席上是不会出现狗肉的,所谓“狗肉上不了筵席”,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在正规的宴席上食用狗肉,如果用狗肉招待客人则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
以文学为基点感受中泰文化的差异中泰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两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以文学为基点,我们可以深入感受中泰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独特的魅力。
一、文学主题的不同中泰两国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伦理道义和家庭关系。
经典作品如《红楼梦》和《西游记》以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为题材,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泰国文学则更加注重宗教和精神层面的表达,佛教思想渗透在许多作品中。
例如《泰国史诗》以佛教的教义为基础,讲述了泰国王族的创世神话和历史传承。
二、文学风格的差异中泰两国的文学作品在风格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诗人李白的作品以豪放的情感和奔放的笔触著称,而泰国古代文学则更加偏向于抒情诗和故事性强的叙事体裁。
泰国著名的抒情诗歌《窗前的美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温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三、文学题材的不同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选择的题材也不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经历了从反映封建社会的作品到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转变。
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和余华的小说《活着》都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而泰国现代文学作品更多地关注自然环境和民间传统,如著名作家塔诗轶的小说《欢乐的谷》以其对泰国北方山林的细腻描绘和精神寓意而备受赞誉。
四、文化背景的差异中泰两国的文化背景也直接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重视孝道和忠诚。
这些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对家庭关系和人性的深刻描写。
而泰国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宗教信仰。
泰国作家本琦的小说《陶瓷屋》中融入了泰国佛教文化,通过对人物信仰和心灵救赎的描写展现了泰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文学为基点感受中泰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国的文学传统和文化特色。
中泰日常礼仪文化对比研究中文摘要礼仪是人们社会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也是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礼仪是一门学问,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礼仪。
中国和泰国同属于亚洲国家,在历史上早有来往和联系,在今天,更是越来越频繁。
人们在交往中需要交流,交流就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理解对方的文化,懂得对方的礼仪,这样才能够使双方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促进双方的感情。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要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通过文献调查法,分别从个人礼仪、婚庆礼仪、社交礼仪这三个常见的日常生活礼仪入手,分析中泰两国礼仪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五章点明礼仪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总结整篇论文。
关键字:中泰,个人礼仪,婚庆礼仪,社交礼仪,对比The comparison with daily etiquette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ThailandEtiquett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social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etiquette can be said to be the one intrinsic tutelag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the etiquette is also reflecte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symbol.Etiquette is a science, in our work, life and study, everywhere, everywhere need to etiquette.China and Thailand are of Asian countries, in the history of correspondence and contact, today, is more frequent.People need communication in a relationship, you need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culture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 each other's culture,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s etiquette, so can make both sides of communication become more smooth and natural, reduce unnecessary friction, increase mutual trust and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to explain the selected topic significance and the research scope, research methods;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ird chapter, the fourth chapter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urvey method, respectively, from a personal etiquette, wedding etiquette, social etiquette etiquette of the three common daily life, analysis of China and Thailand etiquette cultu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ifth chapter points to the role of etiquette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whole paper.Key words: China and Thailand, personal etiquette, wedding etiquette, social etiquette,comparison目录一、绪论 (5)(一)选题意义 (5)(二)研究现状 (5)(三)研究的范围 (6)(四)研究的方法 (6)二、中泰个人礼仪对比 (7)(一)中泰着装礼仪的对比 (7)1.着装要求 (7)2. 中泰代表性服饰对比 (8)3. 中泰着装特点对比 (10)(二)中泰言行举止礼仪对比 (11)1.中泰对言行举止的要求对比 (11)(1)中国的要求 (11)(2)泰国的要求 (12)(3)中泰两国言行举止要求对比 (12)2. 中泰在言行举止方式方面的异同对比 (13)(1)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 (13)(2)泰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 (13)(3)中泰两国言行举止方式对比 (13)3.中泰在言行举止方式的特点对比 (13)(1)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的特点 (13)(2)泰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的特点 (14)(3)中泰两国言行举止方式特点对比 (14)三、中泰婚庆礼仪对比 (15)(一)婚庆装饰对比 (15)1.中国婚礼装饰 (15)2.泰国婚礼装饰 (15)3.中泰婚礼装饰对比 (15)(二)婚庆流程对比 (15)1.中国婚庆流程 (15)2.泰国婚庆流程 (16)3.中泰婚庆流程对比 (16)(三)婚庆礼仪对比 (16)1.中国的婚庆礼仪 (16)2.泰国的婚庆礼仪 (17)3.中泰婚庆礼仪对比 (19)四、中泰社交礼仪对比 (20)(一)会面礼仪 (20)1.中国会面礼仪 (20)2.泰国会面礼仪 (20)3.中泰会面礼仪对比 (21)(二)餐桌礼仪 (21)1.中国餐桌礼仪 (21)2.泰国餐桌礼仪 (22)3.中泰餐桌礼仪对比 (22)(三)赠礼礼仪 (23)1.中国赠礼礼仪 (23)2.泰国赠礼礼仪 (24)3.中泰赠礼礼仪对比 (24)五、中泰礼仪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作用 (25)(一)提高民众的修养素质,塑造高尚人格 (25)(二)增强社会交际沟通的能力 (25)(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25)(四)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 (26)(五)增加两国文化的传播性 (26)结论 (26)参考文献 (28)一、绪论(一)选题意义在当今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并且密切交往的今天,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日益增多。
学习泰国文化礼仪的心得体会篇一:泰国文化礼仪社交与礼仪——泰国文化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礼懂仪,对于个人而言,体现一个人的风度魅力,个人学识修养,礼仪问题无时无刻不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懂得礼仪之道,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注重文化礼仪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文化礼仪影响人们实践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感悟优秀文化礼仪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领悟优秀文化礼仪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从小就对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在选修社交礼仪之后,我又果断的在这学期选修了泰国文化礼仪。
泰国一直是我很向往的一个国度。
对于泰国,最痴迷的莫过于它的旅游和美食。
这学期选修泰国文化礼仪让我对泰国的旅游和美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东西,通过课上老师的细致讲解让我更衷情于泰国。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其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庙宇林立的千佛之国,拥有海岛美食和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天生的旅游国度。
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让我对它恋恋不忘,美丽的芭提雅、普吉岛让我心神向往,异域的风情深深吸引着我。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泰国人喜欢金色,特别喜欢金色饰品,黄金饰品在泰国很受欢迎,泰国的女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套黄金首饰。
黄金饰品在泰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贫困人家的女孩为了换购黄金首饰,愿意以自己一年的工资去购买一套黄金首饰。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那么讲解的时候我非常疑惑,特别是在老师说这在泰国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常见,我更觉得不可思议,也第一次觉得文化的差异居然如此之大。
泰国是世界上的佛教强国之一,大多数泰国人信奉作为国教的上座部佛教,佛教的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5%以上。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文化交融的加深,传统礼仪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所替代。
传统礼仪文化依然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的价值观,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通过对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2. 正文2.1 概述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是中泰两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两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自国家的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貌。
在中国,个人礼仪文化强调尊重长辈,注重家族关系,注重礼节与仪式。
传统的中华礼仪包括了封建礼教、宗教仪轨、家族规矩等,体现出中华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德。
中国人善于借助礼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中,礼仪被视为传递情感、凝聚感情的重要手段。
而在泰国,个人礼仪文化也十分重要。
泰国人尊敬国王和长辈,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他人也十分有礼貌。
泰国的个人礼仪中也融入了佛教的影响,强调慈悲、谦卑和忍让。
泰国的传统服饰和仪式也反映出了泰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爱。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都是反映出各自国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的概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国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
2.2 比较中泰两国的礼仪行为中泰两国的礼仪行为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中华文化中,尊敬长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社交场合中,年长者通常会被优先称呼以示尊重。
在进餐时,中国人会使用筷子,并遵循一定的礼节,比如不能将筷子插在碗中或者叉在碗上。
在中华文化中,面子和尊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们在公共场合都会力求保持和谐,避免产生尴尬的场面。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泰礼仪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中国的近邻国家,泰国是我国南部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中泰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两国之间的礼仪文化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地分析中泰礼仪文化的差异,探讨如何避免文化碰撞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合作。
一、中泰礼仪文化的差异1. 留遗发制度在泰国,留发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传承,在信仰上有很深的意义。
因此,在泰国,男性通常会留发,而女性则剃发为梵行,在宗教上表示出对佛教的一种尊重和信仰,而在中国,剃发是僧人的身份符号,平民是不应该剃发的。
可以看出,在留遗发制度上,中泰两国的文化传承和信仰上都有截然不同的差异。
2. 语言表达礼仪在中泰两国的语言表达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泰国,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非常重视使用尊称,尤其是在与年长者交流时,必须要多使用一些尊称,如:”คคค”(khun)或”คคคค”(than)。
而在中国的语言表达中,通常用“你”、“我”等代称,显得比较亲近,在与年长者交往时,可以使用“先生”、“阿姨”等敬语或称呼对方的名字来表示尊重。
3. 饮食礼仪中泰两国的饮食礼仪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泰国,通常使用勺子、叉子和勺子来进餐,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不能用来取食物,而在中国,我们通常用筷子来进餐,左手虽然不可以放在餐桌上,但也可以用来接受他人递过的食物或其他物品。
二、避免文化碰撞的方法虽然中泰两国的礼仪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通过了解,尊重和包容彼此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传统,避免文化碰撞,促进跨文化交流。
1. 学习外语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熟悉对方的社交礼仪和文化习俗。
也可以更好地打开对方的心扉,建立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关系,避免文化措手不及所带来的失礼或尴尬。
2. 意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礼仪。
我们应以包容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
中泰文化比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罗艳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24期摘要:一直以来文化冲突都是跨文化交际比较常见的问题。
许多中国教师在对外进行汉语教育中,都会因为文化差异导致教学问题。
事实上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语言需要依托于文化,文化又需要借助语言来体现。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
假使教师能够妥善利用文化及语言的共同点,那么语言教学不仅会更加得体,同时也能更加顺利,对语言教学起到助推作用。
但如果采取方式不当则会加重冲突。
我国和泰国虽然相邻,但是在文化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受教育观念、语言文化、利益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不同所致,中国教师对泰国学生进行教学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现笔者将以中泰文化差异为着眼点,分析对外汉语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中国;泰国;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适应一、前言自从语言出现以后,就决定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传播的渠道。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辅以文化渗透的支持才能进行,语言教学本身便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在文化传播、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受文化差异影响,必然会出现一定的文化冲突。
对于泰国汉语教学而言,中泰文化之间的差异已经成了阻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只有充分理解教学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才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二、中泰文化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一)课堂秩序课堂秩序差异所带来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为泰国学生与我国学生相比较来说,泰国学生对于在课堂上吃东西、大声喧哗、等举动是并不在意的。
上述问题所带来的最大影响便是许多中国教师在初次接触到泰国学生时,往往无法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甚至一些教师会因此出现负面心理情绪。
以课堂好动为例,在我国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以及今后学生是否可以进入重点大学都是评价学生优劣的指标。
国内学生数量庞大,优秀院校较少,所以激烈的竞争问题导致许多基础教育机构仍旧以应试教育为办学重心。
中泰学校教育的对比研究作者:泰语小小引言:中泰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很多方面泰国都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泰国有很多与中国相似的思想、文化,这种相似既体现在泰国人民的各种饮食文化、建筑、语言上,同时也表现在泰国的教育上。
另一方面,由于泰国本民族的的独特的民族信仰和历史条件,也使得泰国的学校教育有非同一般的特色。
下面,我根据自己在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一年的亲身学习体察,以及在泰国的所见所闻,从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学校管理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把我国的教育与之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思考。
一、学制和管理体制差异泰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学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6+3+3,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与我国相似。
泰国高等教育全都以学分制和等级分制来衡量,而不是按中国的百分制来计算。
泰国的大学教育年限一般是2-4年,一年分为三个学期,修满要求学分即可毕业,泰国学生大多数都能提前一年毕业。
泰国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全国统一的校服,大学生一般是白衬衫加黑色西裙,各个不同的大学校服款式稍有出入,全国基本一致。
学生在校期间周一至周五,要求每天都穿着校服,大学生还必须上妆。
这些都严格的算在操行分里。
泰国一年的上课时间不变,可分为三部分,早上8:30—11:30,中午:12:00—15:00;下午:15:30—18:30。
泰国一般不开晚课。
不过泰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差,老师学生一般都会迟到,很少准时的,有时甚至迟到达一个小时。
而且正常的上课时间是不间断的3个小时,但一般老师都会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下课。
泰国人重视着装整洁和个人形象,出门前都会洗澡,花很多时间精心打扮,却极少守时。
这种反差主要是由于泰国人的价值观造成的。
泰国人讲究享受生活,什么都喜欢慢节奏,他们重视心灵享受,经常节假日放弃工作和营业,是为了到庙里布施拜佛,每个泰国家庭几乎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家庭小聚会,无论贫还是富。
二、课程设置的不同泰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泰国古代的教育也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出现的。
中泰文化对比在高职泰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林春苗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10期摘要:人们在与不同社会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时发现,最大障碍不是语言,而是文化。
因为不懂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不懂这个民族的人民。
学习一种语言,文化对于泰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除了母语以外的第二外语,我们不仅学习其语言,还需要了解和学习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
中泰两国由于历史以及地理位置的因素,在文化方面有着许多的异同点,中泰文化对比在高职泰语教学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中泰文化;文化对比;泰语教学一、泰语教学需重视导入泰国文化的意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了各国家的文化习惯和行为,它不仅仅代表语言本身,泰国文化知识是泰语学习的一个基础,还反映了泰国的历史、人文、风俗和行为习惯等。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掌握语言,而不学习其文化,则会导致学生们犯下语用错误。
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文的对应知识在课堂中可以以图片、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的掌握一些泰国的文化风俗,并能更好的阐述出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牢记进行词汇和句子。
泰国学者郭差.沙理布(音译)认为在对外泰语教学中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语音技巧(听说读写),二是泰语语法(字母,词,句子,段落,文章),三则是泰国文化。
就如在泰语阅读当中,许多学生能掌握发音的技巧和句子的语法,但却不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导致无法理解文章所表达地正确意思。
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上面差别是很大的,各地用其特有的语言来体现的其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学泰语的同时,需要学习泰国的文化,重视文化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导入相关的中泰风俗文化进行对比是有效地提升高职泰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方式。
二、中泰文化对比的重要性我们应当重视文化对比在泰语学习中的作用。
尤其是在学习词汇方面,我们对词汇的理解是根据文化和语境的不同来判断的。
在多种语言当中,词汇都不是一样的相应关系。
中泰校园文化差异探析摘要: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差异性,属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也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比法,对中泰两国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不同点进行探析,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师赴泰教学,更好地适应泰国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中泰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差异精神文化差异制度文化差异一、前言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提升素质,塑造情操,营造氛围的功能。
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民族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考察中泰校园文化在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的差异。
二、中泰校园物质文化的差异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包括校区环境的装点与室内环境的营造。
随着两过经济的发展,在室内环境的装饰和硬件的配备上的差别不大,两国校园物质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在校区环境的装点上。
中国由于学生人数多,校区面积相对少,所以教学建筑一般都比较多,绿化比较少。
在高校,提供给学生住宿的建筑和教学建筑一样多,甚至是住宿建筑比教学建筑多。
另外,由于受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影响,校园的建筑一般是对称的。
泰国学校由于面积就学生人数相对较大,且气候原因,教学建筑一般都比较矮和分散,绿化面积很大。
由于大学的教育者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所以很多大学很少给学生提供“住”,只有大一的新生有机会住校,其他高年级学生都是要自己解决“衣食住行”的。
泰国是佛教国家,所以在学校里,佛龛是很常见且非常重要的建筑,有些学校甚至建有专门讲授佛经的佛经教室。
三、中泰校园精神文化的差异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全体师生和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78从日常礼仪和教学角度分析中泰跨文化交际蔡中连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中国和泰国同属于亚洲文化圈,除了有地理位置优势,文化也有许多的共通性。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中泰文化存在着差异也不例外。
中泰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存在的原因,在交际中要尊重两者的差异性,从差异出发,求同存异。
本文简单从日常生活、教学两方面,分析中泰两国的文化差异,为即将去到泰国的志愿者进行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如何跨文化交际的建议。
关键词:泰国;汉语;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联系的越来越紧密,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中国由于国际地位的提升,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导致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重视也不断的加强,有掀起汉语热的说法。
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每年泰国的汉语国际教师需求是最高的,学习汉语的氛围也是最浓厚的。
因此每年都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被国家汉办派往泰国负责汉语教学工作,其中不包括华侨办和公派教师。
在向世界传播汉语的同时,我们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传播汉语,还有中泰两国文化的交流。
中泰两国同属于亚洲文化圈,既有地理优势,又有文化优势。
两国在文化有许多的共通之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会给初到泰国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会造成困扰,在日常生活、教学生活中免不了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
笔者经汉办选拔,在泰国南部的合艾市的一所中学任教,任期为十个月,初到泰国学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交际困扰,主要集中在日常礼仪和教学方面。
下面会具体进行分析对比中泰两国在这两方面的差异。
第一,在日常生活礼仪的方面有些差异。
日常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循的礼节,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中泰见面礼仪有差异,主要体现在体态语上。
中国人见面,一般挥手或者微笑点头示意即可,在正式场合下,多采用握手礼。
泰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探究作者:覃雪玲黄柳霜梁敏妍马冰琼陈嘉霞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的兴起,新型的适应大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急需建设。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泰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管理水平卓著,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具体阐述两国校园文化的特点,进而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借鉴泰国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成功经验以提升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物质、制度与精神文明等方面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泰;校园文化建设;借鉴一、泰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况(一)泰国高校教育的历史渊源在至今已有800多年泰国教育史上,重视教育逐渐成为传统。
泰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始于朱拉隆功时期,而泰国的高等教育最初则源于为政府培养公务人员与实干型人才,于是泰国的第一所拥有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学——朱拉隆功大学由此诞生。
从1930年开始,泰国政府就开始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实行之后不久,便将此教育制度推广到了农村。
在此制度下,泰国的所有公民都拥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1951年,教育发展在泰国政府新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中被定位为政府重要关注事项,自从新规划颁布后,教育发展被视为泰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经济建设计划的有步骤实施下,泰国的教育计划改革也与之相应地提出。
在泰国的其他地区,逐渐建立起了各地方性的国立大学,如:清迈大学、孔敬大学和宋卡亲王大学等。
这几所大学的建立,使多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得到平衡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人才本土化。
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泰国开始颁布法律正式承认了私立大学。
逐渐完善的泰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现代化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泰国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外,于是开始效仿欧美国家,创办了开放性的大学,随即,兰甘亨大学与素可泰大学便诞生,泰国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
浅谈中泰文化礼仪差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但泰国这个“微笑的国度”也同样是十分讲究和重视礼仪的。
两国人民在长时间的互相交往中,文化互相渗透,但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礼仪。
随着中泰两国交流的日益密切,理解双方的文化礼仪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一、见面礼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由古至今有很大变化,发展到现在,保留下来的礼仪主要是拱手礼。
在中国,拱手礼始于上古,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
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尤其是近现代,已基本成为人们主要的交往礼节之一.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
一般情况下,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男子是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如今,拱手礼仍然成为人们见面或告辞时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礼节。
受西方文化影响,现代中国人打招呼也有挥手礼和握手礼,如果是与亲人朋友久别重逢还可行拥抱礼.在泰国,受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人们见面时以合十礼为主.在重要节日,会对长辈行跪拜礼,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而在佛寺也会对佛像和和尚行跪拜礼.当然,在中国,人们参拜时也会行合十礼,但还是与泰国有所区别。
泰国的合十礼是将手合十于胸前,头稍稍低下,互相问侯“萨瓦迪(你好)”.还礼时,也须双手合十,放至额到胸之间。
地位较轻或年纪较轻的人,应该主动向地位较高或年纪较大的人行合十礼,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的程度越深.地位高或年纪大的人还礼时,手不应高过前胸。
和尚则不必向任何人还合十礼,即使面见国王和王后,也不用还礼,只是点头微笑致意,甚至是当父母见到已为和尚的儿子时也要向儿子行跪拜礼,由此可见泰国和尚的地位之高,佛教文化影响之深。
当然,在面见国王时,人们也是要行跪拜礼以示尊敬。
二、禁忌1.左手泰国人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因为他们会使用左手完成如厕后的清洁,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用左手碰触泰国人的身体,会引起对方反感.如果是接受或赠送礼物时,也会使用右手而不是左手,以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