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市形象设计-课件(PPT·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41
长沙城市形象定位(一)长沙城市形象的文脉基础1 神禹开疆长沙古城的中轴线正对着岳麓山上的“禹王碑”,目的是将岳麓山的灵气引入长沙城。
“禹王碑”代表夏文化,长沙城的天际线将“禹王”的精神作为地方文脉之祖。
可以推断湖湘文化是推崇继续了夏文化的优秀精华的。
将大禹精神放到长沙“灵山”的最高处,寄托了湖湘文化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而禹是儒家的理想圣王,勤政廉洁的典范。
故后来的地方学者追述本地文化时,首先都要讲“神禹开疆”的典故。
2 屈贾之乡屈原、贾谊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对湖湘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长沙的仁人智士。
鸦片战争前后的陶澍、魏源等,同治前后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民国初年的黄兴、蔡锷等。
近年来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这些都与湖湘文化忧国忧民,爱国呕心沥血,做事敢为人先有关。
3 湖湘文化潇湘洙泗,岳麓书院至湖南师范的学风,来源于“温柔敦厚”的诗教。
宋代以来岳麓书院是传承儒家思想的大本营。
孔子曾曰“周商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故西周“温柔敦厚”的诗教,是长沙湖湘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岳麓书院为湖湘文化的大本营,它背靠岳麓山,面临湘江,耳山护卫,其中轴线正对岳麓山的禹王碑,一直延续到江边的古渡口,历千年而不衰,可谓经典。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说明地理环境与人的心性道德之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
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心向善”,培育出心胸开阔,大气磅礴的儒家正统经世之才。
千百年来,岳麓书院人才“云蒸星灿”,使人们惊叹长沙历史的悠久,遗存的丰富,文化的绚丽多彩。
4 现实基础以湖南广电股份为代表,以新世纪文化城为视觉标志的蒸蒸日上的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充分展示了长沙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兴盛、流通繁荣的现代化开放的城市形象。
美丽的湘江孕育了湖湘文化,但作为湖湘文化经久不衰标志的新世纪文化城在选址上没有和湘江风光结合起来,略为美中不足。
5 中南商都长沙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历史悠久,地位突出。
长沙城市特色1.“山、水、洲、城”城市格局彰显城市风貌一个城市的独特往往由它的城市风貌所展现, 而长沙的独特风貌则要从这座城市的格局来领略。
1.1.山在地形上, 长沙属于丘陵地带, 山体资源非常丰富, 尤其以岳麓群山为著。
山势南北走向, 横成岭而侧成峰, 各个方向上都有作为过渡层次的从山环侍因此在城市范围中各个角度和距离上观山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景观层次丰富, 这也成为了长沙市的绝对城市标志, 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山体被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保护起来, 延续传统山水格局所蕴涵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本质, 形成山城互鉴, 水映洲城的新格局。
1.2.水作为城市景观组织的基础——水体, 在长沙是很容易见到的, 湘江、浏阳河、年嘉湖等水体点缀在整个城市之间。
长沙在此基础上, 利用河岸线形成了极具特色湘江风光带, 在景观上构筑长沙市城市绿色生态圈, 在功能上形成了开敞空间, 为市民提供了休闲亲水好去处。
这也成为长沙构筑“山、水、洲、城” 城市空间格局重要的构图元素。
1.3.洲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这是毛泽东所描述的橘子洲头优美景色, 这也让橘子洲头成为了长沙的标志。
在此基础上橘子洲和傅家洲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一系列的特色景观公园的设置, 向人们展示了这两座岛屿在城市历史变迁中的经历和沧桑, 成为长沙特有的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城长沙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指出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 沿湘江、319国道两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这种布局相应的构筑“两带、两区、六轴、五城”的城市形象骨架。
长沙市规划建设者们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以及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需求, 将长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通过城市规划和富有创意的城市设计导引, 将“ 山、水、洲、城”格局穿插在一江两岸、西文东市、六桥三环城市布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