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南食糖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云南白糖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云南白糖是指生产于云南省地区的白糖产品,以其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而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本篇分析报告将对云南白糖行业的概况、发展现状、市场竞争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2. 概况云南白糖生产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保山、楚雄、大理等地。
云南白糖因其制作工艺独特,以及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其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云南白糖主要以农村合作社和农户为主要的生产主体,年产量稳定在数十万吨。
3. 发展现状3.1 生产技术先进云南白糖行业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在业界闻名。
采用传统的手工炖熬糖汁的方法,再经过多次过滤、凝结、晒干等工艺流程,生产出的白糖色泽纯白、晶莹剔透,口感醇香细腻。
3.2 品种多样云南白糖在品种上较为丰富,包括冰糖、软糖、米糖等多种类型。
不同品种的白糖在烹饪、糕点制作、药物配方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3 市场竞争激烈云南白糖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于其他地区的白糖品牌以及各种替代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销售的兴起,一些知名电商平台也开始涉足白糖产品销售,给传统的实体店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4. 市场趋势4.1 品牌化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云南白糖企业需要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强产品宣传和推广。
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4.2 提高产品质量云南白糖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生产工艺的改进,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追求,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4.3 拓展市场渠道云南白糖企业需要积极寻求新的市场渠道,提高产品销售额。
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如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企业还可以考虑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型渠道进行销售,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4.4 加强合作与交流云南白糖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白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共同研发,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广西糖业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陆发安;陈锐【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4页(P5-8)【作者】陆发安;陈锐【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2;龙州镇政府广西龙州 532400【正文语种】中文近两年由于全球食糖产量增长快于食糖消费增长,食糖供给明显过剩,国内外糖价进入下跌周期。
今年7月国际原糖价格已由两年前的30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7300 元/吨)以上下降到16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4100 元/吨)以下,由于价差巨大国际低价进口糖对国内糖市形成巨大冲击,广西主产区食糖批发价已由2011年8000元/吨左右下降到目前5400 元/吨以下,跌穿了5700 元/吨的糖厂成本价,预计广西蔗糖产业将连续三个榨季全行业亏损。
从中长期看,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我国食糖关税保护期结束和零关税临近,广西糖业生存发展面临着日益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步“东北大豆产业沦陷”后尘的危险。
为此,结合当前实际研究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问题、形势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自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以来,广西蔗糖产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92年起连续20年糖产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糖业基地。
刚刚结束的2012/13年制糖期,广西蔗糖产量791.5万吨,占全国蔗糖产量的66.05%、食糖产量的61%,不仅稳居全国第一,而且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食糖主产区,在世界糖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蔗糖产业作为我区经济重要支柱和全国糖业基石,20年来为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全国食糖供应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蔗糖产业作为广西重要主导支柱产业,对拉动和促进全区农业、食品工业、有机化工、农业机械、农资生产及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食糖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况食糖是人类最传统的食品之一,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糖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19年食糖生产量为1223.38万吨,同比增长7.9%,其中白砂糖产量占到了85.7%,是我国食糖的主要品种。
二、市场分析1. 食糖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需要量逐渐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食糖消费量超过2000万吨,其中白砂糖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红糖、黄糖、黑糖、冰糖等其它糖品所占比例则较小。
2. 食糖市场供应我国的食糖供应主要以国内自给为主,少量进口。
2019年我国进口食糖84.8万吨,同比下降23.2%,其主要进口国家为泰国、巴西和印度。
3. 食糖价格受到原材料甘蔗和糖厂供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食糖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食糖市场价格略有上涨,其中白砂糖价格为每吨4695元,同比上涨了1.8%。
4. 未来市场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糖果食品和饮料的消费需求会不断扩大,因此糖市场的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
同时,能源领域对于甘蔗秸秆、蔗渣等副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将对糖市场需求带来提升。
未来几年,食糖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三、竞争格局我国食糖市场竞争格局已逐渐形成,并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相对稳定。
白糖市场行业领导者为威海广泰、糖业股份、甘肃华坪、兴森科技等企业,而红糖、黄糖等糖品市场则相对分散,没有明显的龙头企业。
此外,加工产业链较长,生产环节涉及到甘蔗种植、采摘等较为复杂的过程,因此切入该市场的门槛较高。
四、发展机遇1. 市场需求的增加:人类对甜食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因此食糖的消费需求空间非常大。
2. 政策资金支持:政府对于甘蔗种植、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投入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广西蔗糖产业是广西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产业概况广西是蔗糖产区,全区蔗糖种植面积近300万亩,年产蔗糖约2000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广西蔗糖产业链条完整,包括蔗田种植、蔗糖加工、砂糖出口等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广西北部湾港口的优势,也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二、资源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位于中国长江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因此广西成为蔗糖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土地资源优势:广西拥有大片的适宜耕种的土地,特别是在广西南部的一些地区,土地肥沃且适宜于蔗糖作物的种植,这为广西的蔗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资源基础。
3. 水资源优势:广西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水库,这为蔗糖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资源保证。
4. 劳动力资源优势:广西有大量的农民,这为蔗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5. 港口优势:广西北部湾港口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粤桂铁海联运枢纽,是连接西南、东南亚的桥头堡。
港口优势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三、技术创新近年来,广西蔗糖产业加强了科技创新力度,在提高产量、改良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引进了高效农业机械,采用现代化的蔗糖生产技术,实现了蔗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
四、面临的挑战广西蔗糖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低端产品过剩:目前,国内市场上低端的砂糖产品供应过剩,价格低廉,导致利润空间较小。
2. 环保压力:蔗糖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蔗糖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国际贸易壁垒:国际市场上,由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广西蔗糖产品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白糖行业产量、消费量、进出口情况及库存分析: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白糖是天然甜味剂,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生产白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其次还有甜菜,两者的比例大致为甘蔗:甜菜=8:2。
甘蔗是适宜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南美、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地区。
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少量在亚洲地区和欧洲,如日本、俄罗斯和我国北部等。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
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2019年全球白糖总产量达到1.80亿吨,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白糖主产区主要有印度(占世界产量份额19.1%,下同)、巴西(16.4%)、欧盟(9.9%)、泰国(8.1%)、中国(6.0%)、美国(4.5%)。
2019年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次是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产量在400万吨以上,再次是印尼、阿根廷和古巴,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
2019年世界白糖产量达到1.80亿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印度、巴西、欧盟等为白糖主产地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世界白糖消费量增长较为稳健,2019年全球白糖消费量达到1.74亿吨。
印度、欧盟、中国、美国、巴西为主要消费地区,年消费白糖分别在2750万吨、1860万吨、1580万吨、1115万吨和1060万吨。
印度、欧盟、中国、美国、巴西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6.2%、10.5%、9.0%、6.3%和6.0%。
相比生产,白糖的消费较为分散。
2019年世界白糖消费量为1.74亿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印度、欧盟、中国为世界白糖消费较多的地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全球白糖生产较为集中,消费分散,出口国集中程度大,进口国相对分散。
白糖市场研究报告一食糖产品介绍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常规生产食糖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中国和美国是既种甘蔗又种甜菜,主要原因是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幅员辽阔、纵跨纬度较大。
但在中国,甘蔗占全部糖料生产的88%,甜菜占12%;而在美国,甜菜和甘蔗在糖料生产中所占比例接近,均为50%左右。
二食糖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食糖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加工环节不同、深加工程度不同、加工工艺不同、专用性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或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赤砂糖、土红糖等。
按加工程序不同可分为原糖和成品糖两种,原糖是由压榨厂一次性压榨甘蔗或甜菜之后结晶而得的产品,主要以散货形势存在。
炼糖厂对原糖进一步深加工后,精炼出的就是不同规格的成品糖。
在我国,成品糖又可细分为绵白糖、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等等,可直接用于食用消费或用于食品加工业消费。
根据我国目前炼糖技术的不同(主要指在精炼过程中采用添加剂的不同),成品糖又可分为由亚硫酸法和碳化法精炼的硫化糖和碳化糖。
在存储方面,碳化糖品质较优,在存储过程中,可以比较好地保持白色,不易发黄变色,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较为昂贵。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目前世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原糖。
糖料与其它作物不同的是,收获后不能直接变成商品糖,必须经过工业化加工,因此白糖属于工业品。
三世界食糖市场介绍世界食糖市场的特点:1. 生产相对集中。
从生产方面来看,世界食糖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并且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等等。
而全球几个主要产糖国的食糖除了满足本国国内的需求外,还要大量向国外出口,因为一些大的消费国生产不能自给,还需要进口,如俄罗斯、美国等。
2. 食糖消费介于刚性消费与弹性消费之间。
从历史上看,全球食糖消费量与人均GDP的变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各个国家(地区)的饮食习惯却密切相3. 市场供求变化较大,价格波动剧烈。
广西粮食调研报告
广西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解广西粮食生产的情况,本文进行了一份粮食调研报告,总结了广西粮食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报告首先介绍了广西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广西的农业资源丰富,是一个理想的粮食生产地区。
然后,报告分析了广西粮食的种植结构和产量。
广西的主要粮食包括稻谷、玉米和小麦。
稻谷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但是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稻谷的品质和产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广西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接下来,报告分析了广西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其次是农田的质量不够优良,土壤肥力低下,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
第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效益。
最后,报告提出了改进广西粮食生产的方向。
首先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种植技术水平。
其次是加大对农田的改良力度,通过施肥、浇水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第三是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此外,还建议加强对粮食的科学管理和储存,提高粮食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生产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广西粮食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大农民培训、改良土壤、引进农业机械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广西粮食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粮食产业的发展。
我国甘蔗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广西、云南成为中国的“糖罐”甘蔗产业概述甘蔗,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
根状茎粗壮发达。
杆高3~6米。
在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甘蔗适合栽种在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甘蔗一年能收获一次,因为它生长期大约为7到9个月,生长周期比较长。
甘蔗一般在十月份左右成熟,一直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在市场上都能看到。
甘蔗与很多甜味水果一样,春季播种,晚秋时候成熟收获。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
全世界有一百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出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
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的,但比较少见。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根据甘蔗生长、产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与气候的关系,提出以日平均气温度≥20℃的活动积温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长年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极端最低气温(Tm)作为甘蔗气候区划指标,划分为以下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1、积温在5000 ℃以上,Tm ≥-2℃为最适宜种植气候区;2、积温在4000-5000 ℃, -5℃ ≤Tm ≤-2℃为适宜气候区;3、积温在3000-5000 ℃, -5℃ ≤Tm ≤-2℃为次适宜气候区;4、积温≥3000-4000 ℃, -8℃ ≤Tm ≤-2℃为可种植气候区。
这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都集中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中。
其中最适宜种植气候区,基本上都位于北纬24°以南。
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
广西白糖调研报告
尊敬的阅读者:
本报告是关于广西白糖调研的结果汇总和分析。
在此我们将分享有关广西白糖市场的信息,包括市场规模、供需情况、价格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规模
广西白糖市场在近年来实现了稳定增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广西白糖销售额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约为10%。
二、供需情况
广西白糖的供应相对充足。
该地区的糖厂生产能力较强,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同时,广西白糖也远销其他省市及出口到国外市场。
三、价格变动趋势
广西白糖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定的趋势。
然而,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近期价格有所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
四、面临的挑战
尽管广西白糖市场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竞争激烈,来自其他地区的白糖产品也在竞争市场份额。
此外,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也对广西白糖生产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广西白糖市场的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相信,广西白糖将持续发展,并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谢谢阅读!。
2023年最新的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
过去的2023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
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23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 。
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23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 。
2023/2023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2.5万亩,糖料蔗产量465.6万吨,蔗糖产量56.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
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7.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
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
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
仅2023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
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
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6.7%,机械化中耕占53.7%。
2023年 2023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
2023年白糖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一、引言糖是人类食用的必需品之一,白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糖之一。
白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来的纯净物质。
在烹饪中,白糖可以用于甜味料,也可以用于调味。
白糖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市场需求也非常巨大。
二、白糖的市场需求现状1、白糖的生产情况白糖是全球生产量最大的食品之一。
全球白糖生产主要以巴西、印度和泰国为主,这三个国家生产出的白糖产量占全球70%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糖业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糖业生产主要以蔗糖和红糖为主。
2、中国白糖的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分消费国之一。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国人喜爱甜食,导致了白糖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从历史数据上来看,我国糖业的消费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糖的消费量从200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3亿吨,同比增长了约7.1%。
3、国际白糖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逐步开放,白糖市场也不断扩大。
另外,白糖的多功能性也使得它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非食品领域,在国外市场上的发展空间逐步拓展。
三、白糖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白糖市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白糖需求量的增加,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白糖的消费也不断增加。
另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白糖需求量的变化。
2、经济因素经济是影响白糖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费习惯和方式也在变化。
所以,经济增长越快,白糖市场需求越大。
3、社会因素白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制作,还可以用于农业、化工等领域。
社会因素如农业生产、药品和护肤品的需求等将直接影响到白糖的供求关系。
4、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和自然灾害等。
气候对糖类作物的种植和收成有很大影响,气候变化也会导致白糖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化。
另外,自然灾害如洪灾、旱灾、蝗灾等,也会影响糖类作物的种植和收成,从而影响白糖的市场供求关系。
中国制糖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制糖行业概况制糖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作成品糖,以及以原糖或砂糖为原料精炼加工各种精制糖的生产活动。
包括甘蔗制原糖:甘蔗糖,如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黄砂糖等。
以及甜菜糖,如白砂糖、绵白糖、加工糖,如冰片糖、冰糖、方糖、精制糖浆、精炼砂糖等;以及桔水等制糖副产品。
二、制糖行业原料情况2014-2020年我国糖料作物播种面积整体呈下滑趋势,由2014年的1737.1千公顷下降至2020年的1570千公顷。
随糖料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我国糖料产量整体呈相同态势,2020年我国糖料产量为12014万吨,同比下降1.27%。
其中,甘蔗产量也是整体呈下滑状态,从2014年的11578.82万吨下降至2020年的10812.1万吨。
但是2014-2019年我国甜菜产量逐年上升,2020年甜菜产量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为1198.4万吨,同比减少2.35%。
三、制糖行业发展现状2015/16-2018/19年度我国食糖产量和销量均呈上升趋势,并且产量大于国内所消耗的量。
从2019/20年度销量出现大幅度下降至552.77万吨。
截至2021年8月,食糖产量和销量均有所回升,食糖产量为1066.66万吨,销量为876.45万吨。
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8月。
从细分种类来看,甘蔗糖是行业主流,产量高达913.40万吨,占比为85.63%。
而甜菜糖的产量为153.26万吨,占食糖产量的14.37%。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2015年起我国对食糖进口采取关税配额管理政策,食糖进口量有所下降,于2017年达到最低值。
但由于国内制糖成本较高,国外糖价格低于国内糖价格,导致国内食糖产业仍然遭受到国外糖的冲击,2017年以后我国食糖进口量逐年上升,2020年共进口527万吨食糖,而只出口了14.74万吨。
2021年1-6月,我国食糖进口量为202.90万吨,出口量为5.92万吨。
四、制糖行业竞争情况1、区域竞争由于广西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可以种植甘蔗,因此2021年1-8月我国近七成的甘蔗糖来自广西,广西是我国主要产糖区。
云南特产市场分析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云南特产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相关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通过对云南特产市场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建议,旨在为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一、引言云南是中国著名的特产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云南特产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特产种类、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来分析云南特产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二、市场规模分析云南特产市场规模庞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特产的销售额逐年增长,且增速超过全国特产市场的平均增幅。
这主要得益于云南丰富的特产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旅游经济。
同时,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云南特产的线上销售也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特产种类分析云南特产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茶叶、咖啡、水果、药材、瓜果等。
其中,普洱茶、云南白药、玫瑰花脐橙等特色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以云南香菇、云南火腿等食品特产为代表的农产品也备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绿色食品的追求,天然、有机的云南特产在市场上具有较大潜力。
四、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对云南特产的需求多样化,除了满足日常消费外,还包括旅游纪念品、礼品、健康保健品等方面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云南特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同时,特产的包装和品质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云南特产企业应积极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五、市场竞争分析云南特产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于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的竞争。
本地企业凭借对云南特产资源的熟悉和产地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与此同时,外地特产企业通过品牌优势和市场渠道的扩展,不断渗透云南特产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云南特产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并加强营销与渠道建设。
六、市场机遇与挑战云南特产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云南特产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白糖调研报告云南省是中国著名的糖料产区之一,产糖历史悠久,且糖料种植逐年发展。
本次调研针对云南省的白糖产业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云南白糖的生产规模、品质特点、市场需求及前景等方面。
一、云南白糖的生产规模:云南省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糖料的种植。
据统计,云南省的白糖年产量达到40万吨左右,占全国白糖产量的10%左右。
二、云南白糖的品质特点:云南白糖以其品质特点而闻名,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纯度:云南白糖的纯度较高,色泽洁白,没有杂质。
2. 高可溶性:云南白糖的可溶性较高,糖粒细腻,易于溶解。
3. 高甜度:云南白糖的甜度较高,糖味浓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三、云南白糖的市场需求:云南省作为重要的糖料产区,其白糖市场需求旺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需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糖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白糖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2. 外销市场:云南白糖以其品质独特,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据统计,云南白糖的外销量占全国白糖外销总量的30%左右。
四、云南白糖的发展前景: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和优质的白糖品质,白糖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质提升:云南白糖要进一步提升品质,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2. 增加产能:在保持品质的前提下,云南省可加大糖料种植面积,扩大白糖的生产规模,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3. 拓展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云南白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云南白糖作为中国著名的糖料产区之一,在生产规模、品质特点、市场需求及前景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期。
广西食品调研报告广西食品调研报告一、引言食品行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饮食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广西食品行业逐渐崭露头角。
为了解广西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广西食品调研。
二、广西食品行业概况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广西食品行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主要产品包括米面粮油、水果蔬菜、水产品等。
食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其中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和经济中心,食品行业发展较为成熟。
三、广西食品行业发展现状1. 多元化产品:广西食品行业逐渐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米面粮油、水果蔬菜、水产品等,还涌现出一大批特色产品,如橙子饼、壮族醪糟等,这些产品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为广西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品牌建设:广西一些优秀的食品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南宁邓老板鸡粉、桂林三道香辣椒酱等,这些品牌的成功推动了广西食品行业的发展。
3. 电子商务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西食品企业也开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渠道。
通过线上销售平台,食品企业能够更好地触达消费者,提高销售额。
目前,广西一些食品企业已经在电商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这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四、广西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1. 品质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广西食品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但仍有少数食品企业违规操作,导致食品质量问题屡禁不止。
为了提升食品行业整体形象,广西食品企业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品质控制。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广西食品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愈演愈烈。
一些优秀的食品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其他企业则面临市场边缘化的风险。
因此,广西食品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广西、云南食糖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2010年8月中下旬,华商中心袁永康、谢良俊分别赴云南及广西两地调研了食糖产销形势。
分别与广西糖协、云南糖协、广西糖网批发市场、昆明商品批发市场,以及广西农垦集团、南浦洋华制糖公司、云南立成冠糖业公司等食糖生产、贸易企业相关同志座谈,并实地考察了甘蔗实际生长情况。
总体来看,目前产区工业库存比较薄弱,甘蔗种植总量有所增加,但部分地区甘蔗生长情况较常年偏弱。
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前产区库存薄弱
根据广西糖协介绍,8月中旬,广西区工业库存60万吨左右,商业库存估计20万吨,合计80万吨左右;据云南方面同志介绍,云南工业库存20多万吨,商业库存8万吨,合计28万吨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广西地区工业库存42万吨,较上榨季同期多8万吨,较前三个榨季平均水平同期偏低24万吨。
云南截至7月末库存46万吨,8月末工业库存28.5万吨,较上榨季低15万吨,较前三个榨季平均水平同期偏低1万吨。
据此估算,截至8月末,广西、云南工业库存合计70.5万吨,考虑商业库存数量,估计目前广西、云南库存90万吨左右。
二、甘蔗种植及成长形势
(一)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受食糖价格高的激励,今年广西区甘蔗种植面积增加,今年实际播种面积1528万亩,较去年增加31万亩。
广西农垦及南浦洋华介绍公司蔗区内分别增加种植10万亩和1万亩,与广西糖协介绍情况相同。
云
南省甘蔗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但受年初干旱影响,甘蔗生长情况不乐观。
(二)部分地区生长情况较正常水平偏弱
受去冬今春干旱以及气温偏低等因素影响,个别地区甘蔗长势较正常水平偏弱。
桂北柳州地区甘蔗植株较常年矮30厘米,来宾地区植株较常年矮20厘米。
南宁、崇左等地与去年涨势持平或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云南地区甘蔗涨势分化比较严重,受干旱影响地区涨势偏差,受旱情影响较小或无影响地区甘蔗涨势正常。
总体看,甘蔗涨势平均较去年矮10-15厘米。
从8月中旬到11月中旬开榨,还有3个月时间,后期甘蔗生长情况及产量变化受气候影响仍然很大。
由于部分地区甘蔗生长较常年偏弱,估计未来桂北地区糖厂会推迟7-10天开榨。
桂中、南地区受影响较小,开榨时间与去年相同,同时受高糖价刺激,不排除部分糖厂为抢收甘蔗而提前开榨。
综合以上情况,预计本榨季部分地区开榨将比上榨季略有推迟,大概10-15天,但平均开榨时间可能与往年相同或略有推迟。
(三)预计未来榨季食糖产量增产
虽然部分地区甘蔗涨势较弱,但受主要产区甘蔗涨势正常及种植面积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广西区及云南省下榨季产量较上榨季略有增产,但增产幅度不大。
三、未来2月食糖市场需求情况
本榨季还有9、10月份,按照过去三个榨季的统计数据分析食糖销售月度季节指数,9,10月份为食糖销售淡季,销售量分别占全榨季总销售量的5.6%,3.6%,是食糖市场销售比较淡的月份。
按照本榨季消费量1400万吨估算,9-10月份市场预期销售量在130万吨左右。
四、榨季末供求形势分析
按照目前产区工商业库存90万吨,国储剩余投放计划45万吨估算,未来总供应数量为135万吨。
未来市场销售量按130万吨估算,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考虑未来一般贸易进口食糖到港加工后直接投放市场的因素,未来2个月食糖供应情况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未来食糖市场销售需求。
五、建议
(一)只考虑国内库存及国储糖投放数量,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而未来进口食糖进口投向国内市场的具体数量尚难预测,因此,应继续做好后续国储糖加工投放工作,保障未来食糖市场供应。
(二)下榨季食糖增产幅度有限,市场缺口依然可能很大。
目前市场资金对食糖追捧炒作,短期内可能引起价格剧烈上涨。
建议提前规划下一轮食糖市场调控计划。
目前,我国原糖年加工能力在200万吨左右。
今年国储糖投放200万吨的投放计划,绝大部分需要再加工,同时我国还面临长期需要大量进口食糖加工进入国内市场的局面,原糖加工能力有所不足。
建议在主销区及国储糖主要储存地区规划建设年50万吨的食糖加工能力,使食糖年加工能力达到250万吨,以满足未来国储糖和进口食糖的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