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白糖产业链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5
当前广西糖业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陆发安;陈锐【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4页(P5-8)【作者】陆发安;陈锐【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2;龙州镇政府广西龙州 532400【正文语种】中文近两年由于全球食糖产量增长快于食糖消费增长,食糖供给明显过剩,国内外糖价进入下跌周期。
今年7月国际原糖价格已由两年前的30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7300 元/吨)以上下降到16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4100 元/吨)以下,由于价差巨大国际低价进口糖对国内糖市形成巨大冲击,广西主产区食糖批发价已由2011年8000元/吨左右下降到目前5400 元/吨以下,跌穿了5700 元/吨的糖厂成本价,预计广西蔗糖产业将连续三个榨季全行业亏损。
从中长期看,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我国食糖关税保护期结束和零关税临近,广西糖业生存发展面临着日益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步“东北大豆产业沦陷”后尘的危险。
为此,结合当前实际研究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问题、形势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自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以来,广西蔗糖产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92年起连续20年糖产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糖业基地。
刚刚结束的2012/13年制糖期,广西蔗糖产量791.5万吨,占全国蔗糖产量的66.05%、食糖产量的61%,不仅稳居全国第一,而且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食糖主产区,在世界糖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蔗糖产业作为我区经济重要支柱和全国糖业基石,20年来为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全国食糖供应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蔗糖产业作为广西重要主导支柱产业,对拉动和促进全区农业、食品工业、有机化工、农业机械、农资生产及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餐饮供应链市场分析报告2021年5月连锁化趋势推动供应链整合餐饮连锁化趋势明确,供应链整合方兴未艾我国连锁餐厅收入逐年上涨,但餐饮连锁化率对比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
2019 年我国餐饮连锁餐厅服务收入为9331 亿元,占全国餐饮市场收入近19.69%,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 年将达到20.13%。
而2019 年我国连锁化率仅为10%,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连锁化率为54%、49%,因此我们预计随着连锁餐厅收入不断上涨,餐饮企业连锁化趋势明确。
图表1: 2014-2024 年我国连锁餐厅服务市场收入逐年上图表2: 我国餐厅连锁化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19升年)60% 54%(亿元)16,00014%12%10%8%49%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50%40%30%20%10%0%41%37%30% 30%27%6%4%10%2%0%连锁餐厅服务市场收入同比增长(右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场研究部资料来源:欧睿,市场研究部餐饮连锁化对餐饮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供应链的发展。
人工、租金、原材料等成本逐渐上涨,严重挤压餐饮企业的利润,因此餐饮企业去厨师、去厨房化意愿不断提升,连锁化率趋势确定。
对比海外连锁餐饮龙头麦当劳、星巴克等,餐饮企业连锁化扩张主要依靠中央厨房和餐饮供应链布局来压缩食材原料配送成本,简化烹饪程序,减少餐厅厨房占地面积,降低租金,同时半成品制作也为B/C 端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表3: 餐饮行业各项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2019 年)图表4: 餐饮行业各项成本同比变动(2019 年)41.87% 3.69%45%40%35%30%25%20%15%10%5%4%3%2%1%0%3.39%2.10%21.35%11.77%0.94%4.00%0%资料来源:《2020 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市场研究部资料来源:《2020 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市场研究部图表5: 餐饮各业态相关成本(2020)西餐休闲、日料正餐40.63%火锅40.11%快餐小吃41.82%团餐55.75%原料进货成本占比36.54%YoY1.84ppt 11.39%2.19ppt 11.85% 4.61ppt 13.24%-0.74ppt4.62% 1.28ppt 13.79%房租及物业成本占比YoY3.26ppt 24.63%4.98ppt 4.22% 2.41ppt 16.67%2.31ppt 3.52% 2.69ppt 20.72%4.54ppt5.01% 2.29ppt 26.99%3.4ppt 4.33%0.96ppt 19.34%1.36ppt 3.40%人力成本占比YoY能源成本占比YoY3.3ppt 0.15ppt 11.39%-1.2ppt 10.27%-0.06ppt 0.82%0.29ppt 8.44%外卖平台提成占比13.06%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市场研究部预制菜等采用标准化食材,可削减B 端餐饮店的人工成本和后厨面积,受益于外卖市场高速发展,可增厚坪效,同时促进供应链发展。
2022年中国甜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附生产机械化水平、种植与成本收益)一、主要糖料作物类别糖料作物是为制糖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
主要有甘蔗、甜菜以及糖用高粱等。
我国北方以甜菜为主,南方以甘蔗为主。
甜菜南扩、甘蔗北移的趋势在加强。
甜菜是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
菜用甜菜在美国普遍烹食或腌食,俄罗斯甜菜浓汤是东欧的传统甜菜汤。
糖用甜菜是最重要的商业类型,饲料甜菜和叶用甜菜的栽培与大多数作物一样。
二、甜菜产业链甜菜产业链上游主要参与者包括农药、化肥以及农用机械等种植辅助产品;行业下游则应用于白糖、饲料、化工等领域。
我国化肥施用量在2012年到2015年持续上升,随后开始逐年下降,到2018年中国化肥施用量降至5653.4万吨,同比下降3.51%;2019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为5403.6万吨,同比下降4.42%。
截至2021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为5191.26万吨,同比下降1.13%。
三、我国控糖、减糖相关政策梳理自2016年WHO提出向高糖食品、饮料征收糖税的提议以控制蔗糖添加量以来,全球各国已逐步将降糖提升至国家强制管控层面,相继实施征收糖税的法规。
我国2017年也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积极推进减糖的健康生活方式;2019年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g;2021年发布《减糖白皮书》,预计未来5年我国零糖饮料行业均将保持双位数的快速增长,且高端代糖有望兴起成为新的潮流。
四、甜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全球食糖消费量从全球食糖消费情况来看,2020/21年榨季全球食糖消费量为17269.2万t,由于印度、美国、俄罗斯、越南、埃塞俄比亚、英国等国家消费市场的增长抵消了伊朗、巴西、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消费下降幅度,2021/22年榨季全球食糖消费平稳增长,为17549.5万t,比上榨季增加280.3万t,增长率为1.62%。
从各个国家的消费增减幅度来看,食糖消费增长幅度在0.59%~25.33%之间,食糖消费下降幅度在-14.96%~-0.35%之间,中国食糖消费量与上榨季持平。
2023年最新的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
过去的2023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
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23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 。
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23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 。
2023/2023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2.5万亩,糖料蔗产量465.6万吨,蔗糖产量56.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
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7.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
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
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
仅2023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
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
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6.7%,机械化中耕占53.7%。
2023年 2023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
2021年中国调味品产业现状分析一、调味品产业概述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以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品类。
我国调味品种类繁多,根据《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共有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鱼露、耗油等17种品类。
按照成份分类,可以分为单味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
单味调味品是指仅含一种主要原材料的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则通常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调味品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制成。
二、调味品产业链简述1、产业链简述调味片种类众多,产业链复杂。
上游按照调味料种类的不同原材料区别较大,主要包括豆类、蔬菜、肉类、五谷、白糖和盐等多种原材料。
中游则是多种调味品的制造与生产,主要包括酱油、食醋、蚝油、料酒、各类调味酱和味精等,各类制造企业众多,市场整体集中度较低,以中小企业居多。
就下游而言我国调味品行业的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餐饮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制造业,近年来,调味品下游需求三足鼎立,保持旺盛增长。
2、销售渠道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超八成仍存在通过商超渠道购买调味品,主要原因是调味品的种类众多,目前国内消费者并没有养成预先囤货的习惯,多数情况是用完之后才会去购买新的,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商超或便利店就近购买。
而普通电商配送时间都在一天以上,无法满足时效需求,随着国内电商持续发展,生鲜电商崛起,可满足实时配送的及时性需求,预计国内线上渠道占比将持续提高。
注:2021年2月调研数据调味品的销售终端是餐饮业、家庭厨房和食品加工三个方面。
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餐饮业态的诞生,调味品在餐饮业中销售的比例越来越高,超过了整个调味品产业的50%,包括品牌调味品和餐饮定制调味品两种类型的产品,后者成为了餐饮业需求最为旺盛的产品之一。
三、调味品产业现状1、产量就调味品产业产量而言,受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影响,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百强企业统计数据,2014-2020年我国百强企业调味品产量逐年增长。
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分析-龙头渗透科技赋能增值服务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分析-龙头渗透科技赋能增值服务一、大宗商品供应链:从产业“中游”向“上下游”,从“贸易分销”到“加工制造”(一)大宗供应链企业:服务于大宗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环节大宗商品是指可以进入流通领域,区别于零售环节的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按照商品产业属性,大宗商品大致可分为工业品和农业品,其中工业品包括铁矿石、钢材、铜、煤炭、原油、塑料等黑色、有色金属和能化品,农业品包括大豆、玉米、橡胶、木材等各类农副商品。
大宗商品具有供需规模大、价格波动大、易于分级和标准化、金融属性强等特点。
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主要服务于上游及中游厂商的采购、库存及分销等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内外贸及相关供应链服务,从而保障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二)盈利模式演变:从传统贸易商到全程供应链服务商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的盈利模式从贸易业务逐渐向供应链服务业务转变。
2012年以前,中国的工业化起步带来旺盛的大宗商品需求高增长,供不应求以及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丰厚的贸易利润。
2012年以后,随着宏观经济下行以及市场透明度不断提升,贸易商的利润空间明显缩窄,甚至需要承担库存跌价风险。
以钢铁行业为例,2012年,螺纹钢价格较2011年高点下跌近30%,大量钢贸商周转困难并使用虚假仓单向银行质押以获得融资,并最终造成银行不良率快速升高。
钢贸危机的爆发打击了小规模民营企业的流动性,使得钢贸商与银行关系恶化,银行对钢贸商信贷的收缩造成大量小规模民营钢贸商被迫退出市场。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调研报告,自2012年钢贸危机发生至2015年初,全国的钢贸商数量已经从20万家缩减至10万家左右,全国近30%的钢贸商退出行业。
期间,部分央企和地方国企类的贸易商逐渐向垫资型的形式价差转型,嵌套物流、融资、信息等增值服务,控制大宗敞口。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冲洞村下冲屯的蔗农廖韦东拿到了560多元的保险理赔款。
这意味着在今年2万多元的种蔗收益外,他又多了一笔进账。
在罗城,和廖韦东一样拿到保险理赔款的蔗农共有6164户,总赔付额达743.67万元,覆盖甘蔗种植面积13万余亩,对应白糖现货量约6万吨。
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商品交易所第一个县域全覆盖项目——白糖“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试点项目。
随着县域全覆盖试点项目的开展,“保险+期货”这一模式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糖厂收益、服务白糖产业链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日前,记者跟随郑商所一道,来到广西、云南等白糖主产区,调研白糖“保险+期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问题。
保险托底蔗农收入多了一份保障业内常有人将蔗区称为糖厂的“第一车间”,“第一车间”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走向。
“如果价格太低,蔗农都不种甘蔗了,我们糖厂就没了;没有糖厂了,蔗农种出的甘蔗就没地方卖了,整个产业可能就危险了。
”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东林说。
来自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食糖价格持续低位震荡。
国内甘蔗主产区一些支撑不住的糖厂相继关停,有的蔗农因此对糖业失去信心。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障蔗农收益,保护蔗农种植积极性,成为各方首先要破解的问题。
罗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约38万的总人口中,贫困户约占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万户。
白糖产业是罗城县经济命脉之一,白糖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蔗农的收入、种植积极性和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11月,白糖“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试点项目在罗城县开展。
南华资本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北新介绍,该保险产品的核心设计为均值优化亚式,有效降低了保险费率和市场对白糖价格的冲击风险。
根据保险条款,保险期间当白糖价格上涨时,保障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由于保障价格可以随着糖价的上涨而上浮,无论行情如何,农民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赔付。
项目以整体保费的15%(即150万元)作为最低赔付标准,以达到精准扶贫,保障蔗农利益的目的。
2020年白糖产业链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4- 研究背景 食糖产业周期性明显,2016 年-2018 年底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糖价不断 下行。随着产能、库存的逐步去化,周期见底迹象显现,2019 年以来,糖 价开始缓步抬升。
同时从国际方面来看,主产国泰国、印度减产明显,巴西产量维持低位。 目前主流机构普遍预测 2019/20 榨季,全球糖供给将出现 300-600 万吨左右 的缺口。近期国际糖价开始上行,为国内涨价奠定基础。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白糖进入减产周期这一观点目前已逐步获得市场认可,但是市场对供需 缺口到底有多大、糖价弹性有多高存在较大分歧。我们通过分析我国白糖的 主要供给来源地减产幅度、储备糖、进口数量等多因素的定量分析,测算出, 新榨季国内总供给在 1450 万吨左右,而食糖消费相对稳定在 1500 万吨左 右。从绝对量上来看,目前供给缺口不大(随着政策、天气等变化,不排除 供给进一步减少可能),但糖在工业、居民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 足可以支撑国内糖价底部回升。
-5- 1、开启慢牛行情 1.1、糖价底部抬升 在经过 2016 年底以来的连续下跌后,2019 年年初以来,我国白糖价格 整体维持上涨。其中柳糖从年初的 5040 元/吨,到 2019 年 10 月 16 日上涨 至 19 年最高点,到 6040 元/吨,涨幅 17.9%,白糖期货价格(主力合约) 从年初的 4697 元/吨,至 2019 年 11 月 6 日上涨至年内最高点,达 5762 元 /吨。
随后新榨季开始,供应充足,糖价小幅调整。2019 年 11 月南方糖厂陆 续开榨,12 月开榨产能已达顶峰,新糖产量不断提高。在进口和国储抛储两 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糖价至 2019 年 11 月下旬开始小幅调整。截止至 2020 年 2 月 10 日,柳糖价格为 5855 元/吨,白糖期货价格(主力合约)结 算价为 5779 元/吨。
图 1:2019 年年初以来,白糖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止至 2020 年 2 月 10 日 1.2、供给偏紧,奠定上涨基础
国内白糖需求稳定。当前我国食糖消费呈现“以工业消费为主、居民消 费为辅”的格局。居民直接用糖稳定,食品工业用糖量成为需求主要动力, 占总消费量的 70%左右。由于人口增长放缓、我国经济向新常态转换,近年 我国食糖消费量整体波动较小。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 年我国食糖消 费量为 1580 万吨;而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17/2018 榨季我 国食糖消费量为 1510 万吨,同比增加 20 万吨。综合来看,近年来我国食糖 消费量在 1500 万吨左右。
-6- 图 2:国内白糖消费量平稳 资料来源:USDA 中短期价格弹性主要受供给影响。我国食糖消费相对稳定,但价格波动 较大,主因供给端波动较为明显。国内糖供给主要由国内自产、进口及走私 三部分组成,同时国储糖对市场供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内糖:中糖协、全国各地糖业协会对 2019/20 榨季产量做了预估, 2019/2020 榨季全国食糖产量预计 1062 万吨左右,考虑到进口约 300 万吨 左右,走私打击力度预计未来仍趋严,预计走私量在 100 万吨以下,因此总 供给在 1450 万吨,而食糖消费相对稳定在 1500 万吨左右,由此看新榨季 国内供给较为紧张,奠定了长期糖价慢牛趋势。
2、外糖:主产国减产明显,外糖强势。虽然 2019/20 榨季巴西糖产量有望 从低点小幅回升,但受天气等影响,印度、泰国食糖产量的下降。目前主流 机构普遍预测 2019/20 榨季,全球糖供给将出现 300-600 万吨左右的缺口。
2、国际:主产国减产,供给短缺显现
供给呈现周期波动。随着单产的提升、种植面积的增加,从中长期来看, 全球食糖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全球 80%左右的食糖为甘蔗糖,由于甘蔗的 宿根性,全球食糖产量也呈现 5-6 年为一个周期的特征。2017/18 榨季由于 印度产量的快速增长,全球糖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约为 1.94 亿吨。受天气 影响,主要产糖国印度、泰国及欧盟在 2018/19 榨季均有所减产,导致全球 产量在 2018/19 榨季有所减少。
消费增长放缓。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01-2018 年,全球糖消费量从 1.3 亿吨增长至 1.74 亿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1.73%。但近年来,由于人口增 长放慢以及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度摄入糖份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全球糖消费量 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糖业协会预计 2019 年全球食糖消费量甚至较 2018 年 小幅下降 0.12%。
-7- 图 3:全球食糖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虽然 2019/20 榨季巴西糖产量有望从低点回升,但受天气等影响,印度、 泰国食糖产量的下降,预计 2019/20 榨季,全球食糖供应出现短缺。目前主 流机构普遍预测 2019/20榨季,全球糖供给将出现 300-600万吨左右的缺口。
表 1:部分官方组织(机构)对 2019/20 榨季全球糖产量预期 机构 时间 观点 2019/20 榨季全球糖产量 1.74 亿吨,较上一榨季减少近 600 万吨。其中主产国印度产量下降近 500 万吨。同时由于印度 2019 年 11 月 消费量的带动,预计全球消费有所增长;同时由于中国、印 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库存的减少,预计全球食糖库存下降 500 万吨至 5 亿吨。
美国农业部 (FAS)
2019/20 榨季全球糖产量 1.83 亿吨,较上一榨季减少近 300 2019 年 9 月 万吨。其中巴西产量从低位回升,但印度、泰国等国家产量 下降。同时预计全球消费量增长 1%。
澳大利亚农业
部
受泰国和印度产量下降影响,预计 2019/20 榨季全球产量为 1.70 亿吨,同比下降 3.12%;食糖消费量预计为 1.77 亿吨, 2019 年 11 月 同比下降 1.32%。2019/20 榨季全球食糖供需缺口将达 612 万吨。同时预计 2020/21 榨季全球食糖供应将出现 350 万 吨缺口。
国际糖业协会 (ISO)
资料来源:各机构官网,XXXX研究院所整理 受供给下降预期影响,国际原糖市场保持强势。ICE 原糖期货结算价从 19 年 9 月中旬开始持续小幅上涨,截止至 2020 年 2 月 10 日已达 14.92 美 分/磅,较 2019 年 9 月中旬上涨了 37%。国际糖价强势上行,为国内糖价上 涨奠定坚实基础。
-8- 图 4:国际原糖价格上涨 资料来源:wind,XXXX研究院所 目前全球大约有 110 个国家从事食糖生产,前 10 大国家约占据了全球 近 70%的产量,其中印度、巴西、欧盟及泰国为主要产糖国。根据美国农业 部数据,2018/2019 榨季,印度超越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产糖国,占全球 总产量的 19%,印度 2018/2019 榨季产糖 3430 万吨之间;巴西下降到第 二位,占全球的 16%,第三大产糖体为欧盟 27 国。
图 5:2018/19 榨季全球产糖量地区占比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从全球贸易情况来看,全世界每年用于国际贸易的糖总量约 5500 万吨, 占总产量的 30%左右。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其中 巴西占比最大,占 30-40%左右,其次为泰国,占比约 10-20%。主要进口国 有:中国、美国、印尼等。
-9- 图 6:全球糖出口量 图 7:2018 年全球糖净出口量占比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资料来源:国际糖业协会 2.1、巴西:产量低位微幅提升
糖产量处于历史低位。巴西的甘蔗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两位,但近年来 由于蔗糖供给过剩,国际糖价低迷等原因,巴西甘蔗产量从 2015/16 榨季持 续下滑,2018/19 榨季巴西甘蔗产量 6.2 亿吨,同比下降 3.1%。在糖料产量 下降的同时,由于燃料乙醇的替代作用,糖醇比快速下降,巴西糖产量下降 幅度则更超甘蔗产量。2018/19 榨季巴西产糖 2904 万吨,同比下降 24.8%, 为 2006/07 榨季以来最低。
图 8:巴西甘蔗产量 图 9:巴西蔗糖产量
资料来源:巴西甘蔗协会 资料来源:巴西甘蔗协会 产地集中。中南部地区是巴西的主要产糖区,其在南纬 25 度附近,温 度和降水量都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干旱,洪涝等天气灾害对甘蔗生产影响 小。中南部约占巴西糖总产量的 90%以上,其中圣保罗州约占巴西糖产量的 60%,其余 10%则集中在东北部地区。
-10- 图 10:中南部为巴西甘蔗和糖主产区 资料来源:巴西蔗糖协会,XXXX研究院所整理 糖醇比处于低位。巴西既是主要蔗糖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甘蔗 燃料乙醇生产国,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几乎全部来自甘蔗。受甘蔗、糖及原油 价格、政策等因素影响,每年糖醇比有不同的波动。近年来由于乙醇较汽油 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市场对乙醇的需求不断增加,生产乙醇的收益大幅高 于生产食糖,因此糖厂制造乙醇热情高涨。根据巴西糖业协会数据,2018/19 榨季巴西制醇比达 64.8%,创 2003/04 以来最高。由于国际油价继续调整空 间有限,预计 2019/20 年、2020/2021 年巴西糖醇比依然在低位。
图 11:巴西历年糖醇比
资料来源:巴西甘蔗协会,XXXX研究院所整理 预计 2019/20 榨季、2020/21 榨季巴西产糖量仅小幅增长:
1)糖醇比依然低位。2019 年由于气候适宜,巴西甘蔗产量增长,但由 于糖醇比进一步下降,产糖量增幅小于甘蔗产量。2019/20 榨季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巴西中南部累计糖产量为 2648.1 万吨,同比增加 0.53%; 累计甘蔗压榨量为 5.786 亿吨,同比增加 2.86%;同时糖醇比小幅下降,制 糖比、制醇比分别为 34.51%、65.49%(2018/19 榨季同期分别为 35.46%、 64.54%)。
2)甘蔗种植面积增长缓慢。根据巴西蔗糖协会预测,2019/20 榨季巴西 44%的甘蔗种植面积是生长期 12 个月的甘蔗,剩余 56%的产量则是生长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