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_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0.29 KB
- 文档页数:2
《一间自己的房间》与女权主义之于现实社会蒋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英32班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表达出了对虽有改善但男性地位依然更高的社会的抱怨,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即在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内容出发,联系实际,去发现分析不平等。
关键词:女性主义权利平等1、社会中的女性的定位“女人一直被用作镜子,把男人的外形以自然大小两倍的方式给照出来的似魔术而又令人愉快的力量。
”男人,把女人当做是反应场,按女人的反应给自己打分,所以在男人看来,女人是附属品。
女人,“为男人所赡养,又为男人所支配”,失去自主权和经济独立的女人与宠物在一定程度上并无差别,伍尔芙也认为强大的男权社会氛围使女性的自我自动的从女性身上消失了,潜移默化的被男性的价值标准异化了。
就如同当今社会大众不愿意给农民工祖国的空间来施展拳脚一样,而大多数农民工自己也不会去争取。
而没有地位的女人,在十九世纪没有机会写作是一定的。
2、在当时社会定位中所受到的不平等女性主义者争取女性选举权、受教育的权利和就业权等等,这些正是当时社会女性所需要的,虽然一部分人并不知道她们需要。
从作者杜撰的朱迪斯的故事中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受教育权利和就业权利的缺失,而当一个人的想往被判决死刑,活下去的意义就变得虚无。
在作者的自述中,我们也能看出女性在就业方面职位的限制,报酬的不公。
作者尝试着把其原因归结于祖母、母亲没有足够的遗产给女儿,但社会也并没有给母系祖辈们挣到钱的能力和权利,甚至连拥有财富的权利都没有。
而女作家们使用假名(男子名)发表文章也充分的体现了女人们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3、女性在不公中的反抗力量简·奥斯丁被别人看到在写作确实会被耻笑,但她依旧反抗,用笔反抗;会有作者通过写作来愉悦自己,即使没有读者也会让思想飞;工作环境不理想,但女人们依然去工作,也会通过写作来挣钱,以示尊严;男性作家是主流,伍尔芙会从小说,意识流少人涉及的角度去开拓属于女人的天地……这些都是女人的反抗。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忠诚的女权主义卫道士,在她的作品中处处能够看到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急切呼唤。
本文将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分析伍尔芙女性思想的形成因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析女主人公的生活模式与心理状态,从自然、战争、男性、社会以及婚姻观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主义思想。
此外,本文还将归纳伍尔芙女性主义的创作方式,分析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与意义。
关键字:达洛维夫人,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前言在西方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中,当更多人对女性的关怀还停留在浅薄的情感方面时,伍尔芙已经意识到同情与慰藉并不能真正的改善女性的生存现状,只有实现在物质、精神全方位上的独立才能真正的实现女权主义。
《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很典型的展示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断的抗争、对现实的妥协。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创新地用意识流创作手法,选择上流社会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再现了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伤害。
伍尔芙借由作品中的多个女性形象积极的倡导全社会的女性都应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倡导男女在社会中的平等。
让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批判,最重要的是伍尔芙在文中给出了实现女权主义的方向——“保留自己的房间”。
即做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
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解放、自由权利的争取,我们从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可以得知,《古兰经》中有大量的篇幅主要讲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也铺垫了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将会不断地提高。
如果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政府大力解放妇女权利的行为,成为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妇女的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伊斯兰教则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在叙利亚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之后,叙利亚的部分人民对西方的思想是持排斥态度的。
在他们看来西方的现代化以及世俗化,其展现的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
尽管西方的世俗化受到了部分叙利亚人民的排斥,但正是接受世俗化的叙利亚人民推动了叙利亚妇女的解放,一个家庭为了追求利益而允许妇女外出工作,因而在对待妇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旧有的思想,使妇女有了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而这要归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人们的思想的转变。
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阐述以“妇女意识”为中心的文艺观,实际上最早是由英国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自己的一间屋》(1929)中提出来的。
从伍尔芙到波伏娃再到米利特,她们的基本思想是反抗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反对妇女的屈从地位,要求妇女解放。
这也是女性意识的要义和中心所在,“女性意识”由此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在我国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中,女性意识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汇,它成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标准和尺度,甚至有人认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界定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依据。
“躯体写作”一词,是在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欧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大陆时渐为人们所知。
“躯体写作”说到底,还是在男性中心的文化传统中女性如何表述自身,如何突破传统限制,保持女性写作的想象自由。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一文中,从性别角度揭示女性写作的特殊涵义,并阐述了“躯体写作”的概念。
她认为,以往文学史由于缺乏女性观点,女性的生命状态没有得到出自女性自我的真实表达。
因此,西苏在这篇文章中对女作家说;“写吧!写作是属于你的,你是属于你的,你的躯体是属于你的,接受它吧。
”接着她通过揭示女性写作在男性中心社会和文化传统中遇到的阻力,进一步说明“妇女必须写妇女”的意义。
从而说明“躯体写作”真实的内涵决非一种纯粹生理上躯体感受,而是强调女性写作在历史中的无可替代性,和其中潜在的错综复杂,被以往历史和文化遮蔽的那些历史和文化内涵。
她呼吁:“妇女必须参与写作,必须写自己,必须写妇女。
就如同被驱离她们自己的躯体那样,妇女一直被暴虐地驱逐出写作领域,这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依据同样的法律,出于同样的目的。
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本文—就象通过自己的奋斗嵌人世界和历史一样。
”川对“躯体写作”观念的认同,使中国女性写作真正回到了女性自身。
如王安忆、张洁、铁凝、刘索拉、徐小斌、蒋子丹、徐坤等大批女作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男性中心话语的挑战,通过“身体书写”,在“性”的描写上表现得大胆泼辣无所顾忌,无所不至,以女性话语,以“女性独语”书写生命体验,女性经验,赤裸裸地祖露女性的性觉醒、性期待、恋父恋母情结、性恐惧、自慰、同性恋等女性的一切神秘话题。
摘要: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 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战争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 探索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 可以发现伍尔芙希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心理愿望。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男权将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的生态女性主义, 为全面探究达洛维夫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文本中有关自然的意象以及女性与自然对战争的控诉, 可以展现这部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作品中自然与文明、女性与男性的对立。
一、自然与女性伍尔芙在达洛维夫人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意境和被意象模糊了具体轮廓的物体, 其中以故事中的两个女主人公克拉丽莎和雷西娅的意象尤其引人入胜。
究其原因, 在于作者将自然意象与被父权制操控的那个特定时代的女性结合起来, 通过自然意象, 反映出两个女主人公真实的生活意味。
六月的一天, 久病初愈的克拉丽莎达洛维为准备晚宴, 将这天的生活局限在家、花店及其间的一段街道, 这有限的空间构成了鸟的囚笼。
树林中愉悦的鸟儿, 反衬出克拉丽莎内心的森林的依靠。
在进入花店前的内心独白中, 达洛维夫人将自己的内心比作枝叶繁茂的森林, 而密林深处中掺杂着的哔剥的树枝声和践踏的马蹄声, 深刻地反映出她身体和内心的苦楚与煎熬, 特别从她大病以来,这种仇恨的心情会使她皮肤破损、脊背挫伤, 使她蒙受肉体的痛楚, 并使一切对于美、友谊、健康、爱情和建立幸福家庭的乐趣都像临风的小树那样摇晃、颤抖、垂倒, 似乎确有一个怪物在刨根挖地, 似乎她的心满意足只不过是孤芳自赏![ 1] 我们看到, 原本轻盈活泼的达洛维夫人的精神森林被密林深处岌岌可危的意境渐渐淹没, 导致她在美、友谊、健康、爱情和建立幸福家庭的乐趣中变得异常苍白。
常常被比作鸟的雷西娅尽管与克拉丽莎素不相识, 却因为这一比喻存在着某些联系。
在伦敦摄政公园中, 雷西娅每每想到陪着赛普蒂黙斯来到伦敦而自己孤身离开家乡意大利和丈夫的古怪精神和异常行为时, 便会觉得自己好比一只小鸟, 栖身在一片薄薄的树叶之下; 当树叶飘拂时, 鸟儿对着阳光睒眼, 一根树枝的毕剥声也会使她惊吓[ 1] 。
professions for women的主题思想Professions for Women是英国女作家Virginia Woolf在妇女服务同盟会(伦敦职业妇女组织)上宣读的一篇论文。
Woolf倡导女权主义,伍尔芙极力倡导女权主义,她认为现代小说应该着力描写人的内心世界,人内心世界的刻画能够表达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纯粹描写现实的生活。
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在英国文坛盛行现实主义风格,伍尔芙的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大大的背道而驰。
在她的日记和评论中,许多作品都涉及到女性的话题。
“何为女性?”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体现了女性所处的角色以及在社会的地位。
女性地位的提高是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过程。
伍尔芙认为要想表达清楚“女人”的定义,女性应该从事涉及人类知识、理解和判断方面的所有艺术与职业,要深入其中,参与到各行各业中。
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作者的职业经历。
作者从介绍从事作家这个职业的原因入手,其间作者描述了自己作为女性作家面临的许多困难和挑战,由此引出女性在从事各种职业时可能需要承受的压力和所需解决的难题。
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她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该篇文章布局严密,层次清晰。
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非常亲切,缩短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该文章语言生动活泼,伍尔芙无拘无束、形象幽默和机智风趣的散文风格特点独树一帜,跃然纸上。
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阻挠作家思维的问题,伍尔芙在文中详细刻画了一种幻影(phantom),为了塑造这个形象,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暗喻和对比法,语言质朴,栩栩如生。
文章大篇幅介绍了作者与幻影之间的激烈战争。
伍尔芙认为自己写评论作品时需要与一种幻影搏斗,这个幻影就是女人。
实际上,这个幻影女人就是存在于人脑子中的世俗意识,这种意识禁钿了女性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她们被男作家创作的极端俗套阻碍了,在这方面男人们虽然明达地给予女人极大的自由,却极其严厉地贵难女人身上的这种自由。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简·奥斯汀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学号:200604010320指导教师:2009年3月12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外语系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5-8篇外文资料。
对于重要得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1.文献综述:结合毕业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500-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简·奥斯汀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给世人留下了《傲慢与偏见》,《爱玛》,《理智与情感》等六部完整的作品,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被誉为“女性中的莎士比亚”,也被称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是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之一,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奠基者。
奥斯汀与伍尔芙都是女性主义的先驱。
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们各自的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和《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有好的体现。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她们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
女性主义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
当时的人文主义反对神权和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天赋人权”,实际上这已潜在地包涵了“女性人权”的观念。
room of one's own内容简介
《A Room of One's Own》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9年出版的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品。
这本书是根据伍尔芙于1928年在剑桥大学女子学院给女性学生的演讲而写成的。
在这本书中,伍尔芙以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观点,探讨了女性在文学领域被边缘化的原因以及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
她强调了女性需要拥有独立的空间和经济独立,才能有条件发展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书中还探讨了性别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女性作家在历史上被忽视和被排除的情况。
《A Room of One's Own》不仅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它引起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提倡女性的独立和自由。
这本书的论点和观点也被广泛讨论和引用,影响了后来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学创作。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的突破苏中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代表,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前卫开拓者。
小说《到灯塔去》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的转型代表作,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伍尔夫通过对莉丽和拉姆齐夫妇关系的描写,分析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现象,透露了生活在维多利亚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的种种不平等现象。
通过对女性问题的关心,伍尔夫在作品中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突破了传统的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到灯塔去;女性主义;伍尔夫;拉姆齐夫人;莉莉·布里斯科弗吉尼亚·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
她密切关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关注女性问题,她影响力最大最成功的作品《到灯塔去》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男性往往代表正面价值,女性通常是作为男性价值的“他者”的存在。
男人无所不能,女人专属家庭,男人被赋予智慧和力量,女人则被认为是温柔贤淑,这无疑是男权社会下男权对女权主义的限制。
伍尔夫曾在她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写道:“真是让人奇怪,在简·奥斯丁之前的小说中,所有伟大女性都是由异性的眼睛看到的,而且只能从与异性的眼中才能被看到,从这种角度看到的关于女性的一切,在女性的全部生活中是微乎其微的,而男性带着性别歧视看女性的生活,又能对女性了解多少呢。
”小说《到灯塔去》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个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
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经历。
伍尔夫在作品中将女性话语、女性角色以及女性的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
本文将针对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以文学文本和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探索伍尔夫对传统女性主义思想的突破。
一、“家中的天使”“家中的天使”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个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她温柔贤惠、相夫教子,无限顺从于家庭与丈夫,而故事中的拉姆齐夫人就是这位“天使”的化身。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19年第3期(总第183期)No. 3. 2019General.No.183伍尔芙作品中 的经典女,I 生形象王淼,马文佳(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 要:作为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对女性餉生存现状尤为关注。
她提倡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 人类历史;提倡消除父权制传统文化对女性飽束缚;提倡消除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提倡做经济和精 神独佥的女性;提倡打破男女二元对立局面,建殳男女和谐共处局面。
其作品多关注女性意识、女权思想和女 性历史地位。
伍尔芙在其作晶中塑造了四类经典女性形象:顺从型女性、叛逆型女性、迷失自我型女性、独立 自主型女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形象;弗吉尼亚•伍尔芙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 (2019) 03-0087-02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 文学批评家和意识流小说家,发表了十部中长篇小 说。
伍尔芙生活在男性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女性因 被剥夺受教育权利,没有谋生手段和能力,只能依 附于男性生存,因而没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伍 尔芙从小就体会和经历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种种歧 视和压迫,因而尤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现状。
她提倡 以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男权社会和人类历史;提 倡消除父权制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提倡消除男 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提倡做经济和精神独 立的女性;提倡打破男女二元对立局面、建立男女 和谐共处局面。
伍尔芙在其作品中也塑造了很多经 典的女性形象,归纳起来说,可分为四类经典女性 形象。
一、顺从型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女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受男性价值标准影响极深。
很多女性失去了自我意 识,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是理所当然的, 自愿接受男性强加于女性的很多观念,如顺从观 念。
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将顺从的女性 称为“房间里的天使”。
g肴弄I文化与教育从女性主义角度赏析伍尔芙《到灯塔去》杜丹妮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开拓者之伍尔芙的经典小说作品《到灯塔去》,借助于莉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阐明了女性主义的真谛,为当时社会背景中的妇女解放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部小说中,揭示了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环境中的女性生存现状,表明了作者希望建立一个生态平衡,两性和谐的社会构想。
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莉的人物形象,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到灯塔去》;赏析一、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芙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受到了诸多关注,而她的《到灯塔去》可以说是女性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之作。
女性主义思想自其诞生之日开始就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掀起了第二股浪潮,随后伍尔夫就着重研究关于女性主义思想的问题,将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让其很多作品都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女性精神,也具备更加深层次的社会内涵。
但应当认识到的一点是,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不单单和当时社会背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伍尔芙的父亲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学者,所以家中也常常组织学术聚会,她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多学者先进思想的影响,让她的眼界得以开阔。
因为伍尔芙天资聪慧,为我们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小说作品。
但伍尔芙一生却是坎坷的,她在年幼时受到同母异父兄弟的侵犯,这对于她的人生也造成了非常大的阴影,从而让其对性与婚姻都表现出较大的恐惧,但是负面情绪并未对她的创作带来较大影响,反而让其能够更加沉浸在写作中,真实客观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因此她的小说作品中也能够更多的包含了当时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基本权利的丧失,而这些也充分展示了当时女性的悲剧以及之后女性主义的觉醒和发展。
二、《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思想(_)拉姆齐夫人---男权维护者拉姆齐夫人是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在伍尔芙的笔下,将拉姆齐夫人刻画成了“屋中天使”的形象,她作为哲学教授的妻子,同时也是八个孩子的母亲,其外表具有高贵的气质与出众的容颜,但她的日常生活却是非常枯燥的。
从伍尔芙的作品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觉醒型模式摘要:“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文类,刻画了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中的成长经历。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大部分作品都呈现了这一过程,她的作品《达罗卫夫人》的主人公就是在繁琐的家庭生活中突然觉醒,开始逐步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达罗卫夫人》伍尔芙女性成长小说觉醒“成长”这一具有丰富内涵的主题,由于其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一直备受文学艺术创作者们的青睐,形成了“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类。
“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起源于德国,根据《大英百科全书》定义,成长小说“涉及的是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
成长小说往往是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历程,记录其从依附他人到获得自我意识,实现自身价值的这一过程。
“女性成长小说”属于成长小说这一门类中的一支,它首先具有成长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女主人公往往经历共同的成长模式,即从天真、不谙世事到受到诱惑,开始迷惘并且思考,最后失去天真,顿悟并认识到自我价值;再比如女性的成长一般都是通过男性、婚姻、家庭甚至子女来实现的,并且主要还是通过男性。
正如波伏娃所认为的:“她是附庸的人,是同主要者(the essential)相对立的次要者(the inessential)。
他是主体(the subject),是绝对(the absolute),而她则是他者(the other)。
”[1]“他者”是指没有自我意识,受他人支配的人,女性的“他者”是指那些依附于男性、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
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中的女性个体都不是主动地丧失自我意识,而是在男性主体确立自我的过程中被男性强制性给予的。
因此,当女性的心理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她的自我意识会逐渐成形,瞬间萌发,以强有力的主体姿态破除壁垒,或是追求自我。
少部分女主人公顺利地完成了这一过程,成长为一个经济或精神独立自主的女人;而在大部分作品中,这一成长历程无比艰难,充满坎坷与挫折,而女主人公的内心也受着两种自我的折磨,“在这个意义上,跋涉于成长之途的女性不断地沉浸于两种意愿的冲突和两种自我的区分当中,内心也不时地被两种意识纠正着,或者被动地服从父权意识强塑的女性气质与女性角色,从而可以回避主体性生存带来的艰辛与痛苦,或者主动抵御性别气质与性别角色的有力强塑,但需要承担主体性生存全部的坎坷与挫折。
- 253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伍尔夫与女性主义思想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朱雅琪【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一生致力于消除女性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伟大作家,伍尔夫在争取男女平权、反对父权制、争取女性教育权和财产权方面提出了很多影响后世的理论,给后世女权运动的兴起带来了启发。
本文旨在讨论伍尔夫的思想和经典女性主义理论之间的契合。
【关键词】伍尔夫 女性主义 父权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英国著名女作家,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伍尔夫一生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从她的作品中以及其自身的婚姻中都能够找到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子,当代众多女性主义思想都受到了伍尔夫的启迪和影响。
产生于女权运动中的经典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是指第一次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期间形成的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认识伍尔夫出生时,正值第一次女权运动兴起之时,这一时期女权运动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主张男女之间没有差异,通过让女性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来消除男女不平等。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倡导者沃尔斯通克拉夫特认为是错误的教育体系使女性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伍尔夫就亲身经历了这种粗暴的教育制度,伍尔夫出生在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中,其父莱斯利爵士虽然是著名的学者,但思想却带有那个时代的浓重烙印,莱斯利爵士虽然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们前往学校接受教育。
在送伍尔夫的兄弟们去上学后,莱斯利爵士为伍尔夫和姐姐聘请了家庭教师,并经常亲自指导姐妹俩。
但这一切都不能抹去伍尔夫内心的被剥夺感和不平等感。
这些都成为伍尔夫反思女性社会角色地位的童年诱因,也滋生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在伍尔夫的大量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她的女性主义观念,她意识到了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丧失,女性被排挤出社会重大事件,于是她提出了改变女性对自我的认知,重塑女性自我形象的口号。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阅读感想《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重要作品,这本书主要是由伍尔芙两次在剑桥纽南姆女子学院所做的“妇女与小说”讲演稿整理而成的。
作为伍尔芙最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文中提出的诸多观点,如女性必须有一年 500 镑的收入和一间门上有锁的房间和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两种力量的雌雄同体观都对后世的女性主义作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伍尔芙从妇女能否写出像莎士比亚那样高水平的话题说起,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构建女性主义话语,并运用了大量象征与隐喻手法以表现思想。
文章末尾章节提出的雌雄同体观点更是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核心的体现。
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芙在她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虚构了一位女性作家,并以其创作《妇女与写作》的视角和遭遇作为行文的线索。
“因而这就是我(叫我玛丽·贝顿,玛丽·塞顿,玛丽·卡迈克尔,或者你们愿意叫的任何名字这无关紧要)”。
明显地,伍尔芙在勾勒这位女性时着重突出了“我”的第一人称身份,文章通篇也都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陈述的。
这种“我”的表述形式是伍尔芙对于女性话语权的构建。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社会的话语权是由男性支配的,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形象而存在。
传统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所构建、由男性作为其代言人的,女性基本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和权利,更不用说执笔写下纸质作品了。
“你们知不知道,在一年的过程中有多少本书写的是女人?你们知不知道,有多少本书是男人写出来的?你们是不是意识到,你们或许是天地万物中被讨论得最多的动物?”在伍尔芙生活的二十世纪初,关于女性的作品已可谓是落落大满,然而这些有关女性的书却都是由非女性写作的,女性无法帮自己代言。
这种女性话语权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女性在历史文本和文学创作中的缺席,也成为了伍尔芙呼吁女性应该有钱和有自己的一间房子的直接动因。
引入女性作为第一人称视角来叙事无疑是对传统男性话语权的挑战“我”要借自己之口传达我的思想,男性无法做“我”的代言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导语: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1882年1月25日,并与1941年3月28日逝世,仅仅59岁就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1882年1月25日,并与1941年3月28日逝世,仅仅59岁就去世了,她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那么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平是怎样的?她又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值得阅读的作品呢?弗吉尼亚伍尔夫可以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名声也是很想响亮的,她还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等。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英国出生了,她的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文学评论家和传记家,从中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受父亲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1895年的时候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母亲去世了,当时她的心情是凝重的,可以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她几乎崩溃,九年之后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去世了,这次对于她来说打击太大了,几年时间,两位至亲相继去世,弗吉尼亚伍尔夫悲痛欲绝,甚至想跳窗自杀,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父母爱有多深。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平是曲折的,1907年她搬到了菲茨罗伊广场,开始创作,并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她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订婚,但是并没有成功,后来与伦纳德·伍尔芙结婚,直到191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才完成,之后开始出版,但是出版期间却因为她的病情和一战爆发受到耽搁,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精神病发作,由此受到影响。
1940年战争持续,他们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了解形势后,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