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简述砖混结构设计步骤和内容砖混结构是指由砖和混凝土组成的建筑结构。
它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砖混结构设计的步骤和内容如下:1.结构设计任务书:结构设计师首先需要与业主和建筑设计师沟通,了解建筑的用途、规模、荷载要求以及其他具体要求,编制结构设计任务书。
2.结构布置和形式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结构设计师会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荷载情况,确定结构的布置。
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的形式,如框架结构、框筒结构等,以及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等。
3.荷载计算和分析: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构设计师需要对建筑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包括静荷载、动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通过荷载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尺寸和强度。
4.结构内力计算: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的结果,对结构的内力进行计算。
内力计算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各个构件受力的情况,以及结构的整体受力平衡。
5.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确定结构的设计参数。
这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砖的类型和墙体的厚度等。
6.结构构件的设计:根据结构设计参数,结构设计师需要对各个构件进行详细设计。
主要包括墙体、柱、梁等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
7.结构连接件的设计:在砖混结构中,连接件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结构设计师需要对墙体与墙体、墙体与梁、墙体与柱等连接部位进行设计,并确定连接件的类型和尺寸。
8.结构施工图绘制: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结构设计师需要绘制结构施工图。
施工图是建筑施工的重要依据,它详细描述了每个构件的尺寸、配筋和连接方式等。
9.结构施工监督:一旦结构施工开始,结构设计师需要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同时,还需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合理调整设计方案。
10.结构验收和监测:在建筑竣工后,结构设计师还需要进行结构验收和监测工作。
验收是为了检查建筑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
监测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砖混结构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本文结合砖混结构的特点从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工作:1.在拿到建筑专业的条件图后,不要急于上机绘图。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说的意思是,首先要理解透彻建筑图的意图,平立剖的关系。
尤其是住宅楼,大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如此一来就有地下室的部分隔墙是不上下贯通的。
这些隔墙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这些隔墙(主要是240厚的墙)让这些墙作为地下室顶板的承重墙。
(注意:此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地基条件良好,土质硬且均匀,并要考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二是不利用这些隔墙承重,墙顶设梁,墙后砌。
(此方法的适用条件与第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相反。
初衷是为了防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基础不均匀。
)这种处理方法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地方:一般的地下室的层高较低(通常为 2.2米)如果墙较长且墙中又有门洞,这时候要控制墙顶梁的高度不宜大于350mm,否则会造成门洞高度不足。
2.目前住宅楼的建筑设计中普遍设置了阁楼层,阁楼层根据使用功能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用来居住使用的,二是用来仓储储藏使用的。
两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决定了结构设计时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即是以阁楼层为本还是以阁楼层的下一层为本。
如果阁楼层用来居住,那么结构处理时尽量要按正常的楼层来处理不要影响居住的功能。
反之,则要尽量把阁楼层的下一层按正常的楼层处理,不利居住的处理尽量放在阁楼层。
由于阁楼层的设置,通长情况下建筑的设计中会出现部分的屋顶露台。
这样就会使部分墙体不上升到屋面,而部分上升到屋面的墙体无根,必须要以梁来台的。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说明此情况下的结构处理:一是板,按正常情况,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就是建筑标高的,没有必要减建筑做法的。
而室内的板顶标高是要减建筑做法的,如此造成下层室内顶板不平,故建议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同室内的一样,统一减去建筑做法,这样的好处还有就是利于钢筋的拉通,方便施工。
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中,砖混结构因其施工简单、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多层住宅和小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砖混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适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措施。
一、基础设计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对于砖混结构,常见的基础形式有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在设计基础时,首先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和承载力。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结构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埋深、宽度和材料。
同时,要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沉降缝、加强基础的整体性等。
二、墙体设计墙体是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
墙体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层数、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多层砖混结构的外墙厚度不小于 240mm,内墙厚度不小于180mm。
在墙体布置上,应尽量均匀对称,避免出现薄弱部位。
同时,要考虑门窗洞口的位置和大小,避免削弱墙体的承载能力。
为了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在墙体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构造柱是在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柱,其作用是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构造柱的设置位置一般在房屋的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楼梯间等部位。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层数等因素确定。
圈梁是沿墙体水平设置的封闭钢筋混凝土梁,其作用是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顶面、楼板层和屋盖处,圈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也应根据建筑物的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三、楼板设计楼板是建筑物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它将楼面荷载传递到墙体和梁上。
对于砖混结构,常用的楼板形式有预制板和现浇板。
预制板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整体性较差;现浇板整体性好,但施工较复杂、造价较高。
在设计楼板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载大小和跨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楼板形式。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 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 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 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简述砖混结构设计步骤和内容
砖混结构设计步骤及内容一般是以下几个:
1、确定结构系统类型,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的主体结构类型、功能需要及经济性考虑,确定结构系统形式;
2、分析力学参数:根据设计要求,分析结构构配置及受力状况,计算结构荷载、构件及支撑系统的受力参数;
3、设计基础:根据地基和结构参数设计基础,确定基础深度、规格等供施工使用;
4、砖砌结构设计:根据结构施工要求及荷载参数,分析抗震性能及安全性,计算各截面的配筋量和房屋构件的规格,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设计构件的砌体细节;
5、混凝土结构设计:根据构件厚度及尺寸,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筋比例,设计施工过程;
6、安全防护设计:根据安全要求,设计屋面、地坪、楼梯、垂直通道等安全设备,以防止建筑物发生坍塌等安全事故;
7、抗震验算:根据设计响应谱、受力参数和建筑结构特征等,进行静力分析和抗震性能验算,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砖混结构是指由水泥、砖块等材料构成的建筑结构。
在建筑设计中,砖混结构的布置方案对于建筑的稳定性、承载力和美观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其特点。
1. 单排结构布置方案单排结构布置方案是指砖混结构中的承重墙体依次布置在同一方向上,以形成一条条的承重墙。
这种布置方案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承载性能较强。
这种方案在设计上也比较容易实现,可以在狭长的地块上进行布置,节约空间。
然而,单排结构布置方案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承重墙布置在同一方向上,可能导致结构在横向上的刚度不足。
2. 十字交叉结构布置方案十字交叉结构布置方案是指在砖混结构中,将承重墙体以十字形式相交布置,形成了交叉的承重结构。
这种布置方案的特点是结构稳定性较好,承载性能均衡。
而且由于墙体的相互支撑作用,可以提高结构在横向上的刚度和稳定性。
这种布置方案也可以方便地进行阳台、楼梯等特殊构件的设置。
但是,这种布置方案在设计和施工上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成本。
3. 平面对称结构布置方案平面对称结构布置方案是指将建筑物的平面形式进行对称布置,结构也相对 symmetrical 布置。
这种布置方案的特点是结构均衡,承载性能良好,同时在视觉上也更加美观。
在这种结构布置方案中,通常会存在着对称的承重墙体和结构构件,能够有效地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性能。
但是,这种布置方案也限制了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所以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平衡。
砖混结构的布置方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地理环境和业主的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结构布置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稳定性、承载性能和美观性,以期望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砖混结构的布置方案中,我个人认为平面对称结构布置方案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这种布置方案能够在满足结构稳定性和承载性能的还能使建筑在视觉上更加美观。
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总结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采用混凝土和砖砌块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
在我的砖混结构设计中,我遵循了一系列的设计原则和标准,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用,最终完成了一座符合要求的砖混结构建筑。
首先,在设计中我注重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方面,我通过计算和分析,确保所选用的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了整个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我根据要求设置了合理的结构支撑和连接方式,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各种动力荷载和外部力的作用。
其次,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我合理划分了不同的空间和功能区域,并根据需要设计了相应的结构布局和尺寸。
同时,我也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在结构设计中考虑了通风、日照、隔音等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性。
此外,在设计中我还注重了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在砖混结构中,混凝土和砖砌块是主要的材料,我根据其特性和性能选用了符合要求的材料,并在施工中加强了对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同时,我也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合理选择了适应性较强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施工的高效性和质量。
最后,在设计中我还注意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我充分考虑了建筑在使用和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了环保型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和环保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我的砖混结构设计借鉴了设计原则和标准,注重了结构安全性、功能性、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并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措施,我最终完成了一个符合要求的砖混结构建筑。
然而,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
砖混结构设计规范砖混结构设计规范砖混结构是指以砖和混凝土为主要材料搭建的建筑结构系统,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工业厂房等建筑类型。
为了保证砖混结构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砖混结构设计规范。
1. 结构设计载荷准则砖混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建筑规范的载荷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建筑重量、风载、地震、雪载等荷载的计算和组合。
2. 结构材料规范砖混结构中砖和混凝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砖的抗压强度、吸水率、尺寸和质量等参数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凝结时间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参数也必须符合规定。
3. 结构布置和尺寸要求砖混结构的布置和尺寸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建筑的平面布置、层高、柱网尺寸、梁跨度和墙体厚度等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4. 结构受力和稳定性分析砖混结构的设计必须进行受力和稳定性的分析。
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变形特性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对于大跨度的结构,必须进行弯矩、剪力和挠度的分析。
5. 钢筋混凝土构造规范在砖混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必须遵循相关规范。
钢筋混凝土柱、梁和板的尺寸、配筋、抗弯承载力和剪力承载力等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
6. 结构施工规范砖混结构的施工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
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砖和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梁、柱和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施工中的预应力张拉、钢筋连接和检测等工艺也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
7. 结构防水、防火和耐久性规范砖混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防水、防火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墙体表面和结构连接部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水处理措施。
结构的抗火性能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砖混结构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0年,必须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8. 结构加固和改造规范对于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改造的砖混结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加固和改造方法必须经过合理的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总之,砖混结构的设计规范是保证砖混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
砖混结构设计原理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砖混结构是咋回事,也就是砖混结构的设计原理。
这砖混结构啊,在我们生活中可常见了呢。
砖混结构就是用砖块和混凝土混合起来建造的房子结构。
想象一下,就像用一块块砖头和一些水泥砌成一个坚固的城堡一样。
那为啥要用砖混结构来建房子呢?这可有不少好处呢。
一方面,砖头比较容易获得,价格也相对便宜。
而且啊,用砖头砌墙,技术要求不是特别高,很多工人都能做。
另一方面,混凝土呢,可以把砖头牢牢地粘在一起,让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在砖混结构的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部分。
第一个就是墙体啦。
墙体就像是房子的“骨架”,要承受很多重量呢。
所以啊,墙体的厚度和强度都得好好设计。
承重墙要比非承重墙厚一些,这样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而且啊,砖头的质量也很重要哦。
好的砖头结实耐用,能让墙体更加牢固。
除了墙体,柱子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柱子就像是房子的“支柱”,可以给房子提供额外的支撑。
在一些比较大的房子里,柱子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
柱子一般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里面还会放一些钢筋,这样可以让柱子更加坚固。
钢筋就像是柱子的“骨头”,可以增强柱子的抗拉强度。
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楼板啦。
楼板就是我们脚底下踩的那个东西,它要承受我们的重量,还有家具啊、电器啊等等的重量。
所以啊,楼板的设计也不能马虎。
楼板一般是用混凝土浇筑的,里面也会有钢筋。
而且啊,楼板的厚度也要根据房子的用途和重量来确定。
如果是住人的房子,楼板就要厚一些,这样才能更安全。
在砖混结构的设计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这就像我们搭积木一样,如果积木搭得不稳,就会倒下来。
房子也是一样,如果结构不稳定,就会有危险。
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师们会采用一些方法。
比如说,会把墙体和柱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样一来,即使有一面墙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也不会轻易倒塌,因为其他的部分会给它提供支撑。
设计师们还会考虑地震啊、风啊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设计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抗震措施,让房子在地震的时候也能保持稳定。
砖混结构住宅楼设计在如今的建筑领域,砖混结构住宅楼因其成本相对较低、施工技术成熟等优点,仍然在住宅建设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砖混结构住宅楼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设计1、平面布局户型设计:应充分考虑住户的使用需求,合理规划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
比如,卧室要保证足够的采光和通风,客厅要宽敞明亮,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交通流线:楼梯和走廊的设计要方便住户的日常通行,同时要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
公共空间:如楼梯间、电梯间等,要保证足够的面积和良好的采光。
2、立面设计外观风格: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选择合适的外观造型。
同时,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色彩搭配:选择适宜的色彩,既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又能给人以舒适、美观的视觉感受。
3、建筑节能设计墙体保温: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门窗节能:选择节能型门窗,有效阻止室内外热量交换。
二、结构设计1、墙体设计材料选择:通常使用砖和砂浆,砖的强度和质量要符合标准,砂浆的配合比要合理。
墙体厚度:根据楼层高度和抗震要求,确定合适的墙体厚度。
构造柱和圈梁:在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2、楼板设计类型选择:常见的有预制楼板和现浇楼板。
预制楼板施工方便,但整体性较差;现浇楼板整体性好,但施工相对复杂。
板厚确定:根据跨度和荷载计算确定楼板的厚度,以保证其承载能力。
3、基础设计基础类型: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荷载,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
基础埋深:要考虑冻土深度、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三、给排水设计1、生活给水系统水源选择:可以是市政供水,也可以是自备水源。
管道布置:合理布置给水管道,确保各个用水点都能得到充足的供水。
2、排水系统污水排放:设计合理的污水排放管道,将生活污水排放至污水处理设施。
雨水排放:设置雨水管或雨水沟,及时排除雨水,防止积水。
砖混结构房屋设计步骤一、前期准备1.1 确定房屋用途和功能需求1.2 确定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层数1.3 考虑房屋的朝向和周围环境因素1.4 确定房屋的预算和资金来源二、设计方案制定2.1 初步设计方案确定2.2 与业主沟通,做出修改和调整2.3 完善设计方案,制作详细的施工图纸三、结构设计3.1 确定砖混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3.2 计算荷载并确定结构形式3.3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强度计算3.4 进行钢筋配筋计算和布置四、建筑材料选用4.1 选择优质的水泥、砂、石材料等基础材料4.2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材料,并进行验收检测五、施工技术要点掌握5.1 模板搭设与拆除技术掌握5.2 混凝土浇筑技术掌握,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5.3 钢筋加工和安装技术掌握,注意钢筋的防锈处理六、施工进度管理6.1 制定详细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6.2 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6.3 加强与监理单位的沟通,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七、验收与交付7.1 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检查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7.2 检查房屋内部设施是否完好,如电路、水管等7.3 交付业主并办理相关手续八、后期维护与保养8.1 定期对房屋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涂刷防水涂料等8.2 注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及时处理房屋出现的问题总结:砖混结构房屋设计步骤需要从前期准备、设计方案制定、结构设计、建筑材料选用、施工技术要点掌握、施工进度管理、验收与交付以及后期维护与保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规划,才能确保房屋的结构安全、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砖混结构设计规范砖混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原则:砖混结构应符合力学原理,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结构设计应按照受力形式、受力性质、受力位置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2. 材料选用:砖混结构的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砖等。
这些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3. 结构布置:砖混结构的布置要考虑建筑的功能要求、安全性和经济性。
建筑结构应采用合理的纵、横向布置,在考虑荷载传递和受力性能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4. 结构设计参数:砖混结构设计时需要确定的主要参数包括:荷载计算、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土壤基底承载力等。
这些参数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地理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5. 结构安全系数:砖混结构的安全系数是指结构设计强度与实际荷载之比。
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5,以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限荷载条件下的安全性。
6. 施工要求:砖混结构的施工要求包括施工工艺、材料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
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7. 监测与维护:砖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以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监测内容包括结构变形、裂缝、腐蚀等,维护工作包括涂料保护、裂缝修补等。
8. 抗震设计:砖混结构在地震区域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要考虑建筑的地震烈度、地基条件、结构形式等因素,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9. 砌筑工艺:砖混结构的砌筑工艺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砌筑过程中应注意砖体的质量和强度、砂浆的配合比和质量、砌筑的弯槽等细节问题,确保砖体之间的粘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10. 火灾安全:砖混结构在火灾情况下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
建筑应考虑防火分区、防火隔墙、防火门窗等设计要求,以减少火灾的蔓延和危害。
总之,砖混结构的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步骤
1. 确定建筑用途及建筑面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建筑物的用途及占地面积,并根据当地的建筑法规和安全规定,确定可建造的高度、面积、容积率等参数。
2. 确定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建筑形式、建筑面积等条件,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如框架、剪力墙、框架-墙体等),确定结构体系的构造形式。
3. 建立载荷模型: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计算出建筑物所受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水平荷载等),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确定结构体系的受力状态。
4. 设计各个构件:根据载荷模型和设计要求,对结构体系的各个构件进行设计和计算。
包括确定梁、柱、板、墙等构件的尺寸、截面形状、钢筋配筋等参数,并进行必要的加固措施。
5. 编制施工图: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法规,编制施工图纸及工程规范,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土方、基础、结构、建筑物外观、室内装饰等。
6. 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对工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个构件和施工环节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法规,保证工程质量。
7. 完成建筑物并验收:待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和使用性达到设计要求。
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范本1. 引言说到砖混结构,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大家伙儿都知道,砖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既坚固又耐用。
咱们在施工的时候,要有条不紊,不然就容易像无头苍蝇一样,东跑西颠,最后啥事儿也没办成。
今天呢,就带大家聊聊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咱们的施工过程能够顺顺利利,稳稳当当,像大海航行靠舵手,必须得有个明确的方向!2. 施工准备2.1 施工现场的准备首先,咱得把施工现场整理好。
想象一下,一个杂乱无章的工地,工人们东一锤西一锤,没个章法,那真是让人捧心。
要想顺利施工,咱们得划分区域,明确工人分工。
就像打篮球,大家各司其职,传球、投篮,才能打出好成绩。
还有,施工设备、材料也要提前准备好,绝不能临时抱佛脚。
材料齐全,就像打仗有兵器,才能一鼓作气,赢得胜利。
2.2 技术交底然后,技术交底也是个关键环节。
这就像厨师做菜前要知道食谱,施工之前,咱们得让每个工人都明白自己的任务,清楚怎么做。
可以召开个小会议,大家伙儿一起热热闹闹地讨论,确保每个人都明白流程,心中有数。
有时候,沟通不畅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咱们可不能让信息失联,必须做到及时、透明。
3. 施工过程3.1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砖混结构的“地基”,就像盖房子前先得打好基础一样,打个好基础才能让房子稳稳当当。
咱们得确保基础的深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挖土、放钢筋、浇混凝土,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就像铺路,先得把地基垫好,才能铺上平整的石子,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施工时,工人们可得小心翼翼,绝不能马虎大意。
3.2 砌体施工接下来,就是砌体施工了。
哎呀,砌砖可不是随便往上一放就行,得讲究技巧,像搭积木一样,得稳稳当当,层层叠叠,不能像一块大石头那样不讲规矩。
砖与砖之间要留缝,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水和保温,尤其是在阴雨天气,砖可不能泡水了,搞得大家辛苦白费。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工人们的工具、材料得随时检查,确保一切正常。
砖混结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型与布置: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抗震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同时,要考虑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
2. 构造柱和圈梁: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和圈梁是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
构造柱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增强其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圈梁可以增强墙体的连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3. 墙体设计: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砖混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时,要考虑墙体的厚度、材料、构造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4. 楼板设计:楼板是砖混结构中的水平承重构件,要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性的要求。
在设计时,要考虑楼板的跨度、荷载、材料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5.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是砖混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设计。
同时,要考虑不均匀沉降、地震等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6. 细部节点设计:细部节点设计是砖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墙角、窗台、门窗洞等处的节点设计。
这些节点设计要满足构造要求,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7. 楼梯设计:楼梯是建筑物中的重要通道,也是抗震设防的重点之一。
在楼梯设计中,要考虑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和抗震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8. 材料选择与优化: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砌块、砂浆等,并进行优化配比,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经济性。
9. 施工组织与质量控制:根据施工条件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10. 结构分析与计算: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确保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同时,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进行抗震分析和设计。
总之,砖混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等方面。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砖混结构建筑物。
和新人谈一般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方法摘要:实习生刚参与工作时,感觉到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认为无从下手,而且现在没有对应书籍可供参考。
本文是作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砖混结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尝试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个切入点。
本文可使实习生较快上手。
也可供设计人员在交审前自审,和审核人参考,降低差错。
具体内容以下:1. 结构设计说明关键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注意事项,选择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和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经过说明来表示信息。
如:正负零以下应采取水泥砂浆,以上采取混合砂浆。
等等。
2. 各层结构部署图,包含:(1).预制板部署(板选择、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取对角线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交叉, 宜采取水平线或垂直线方法, 相同类型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可降低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
板缝尽可能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可能采取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立管穿板)。
假如结构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
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
应采取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
结构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提议使用PMCAD人工布板功效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输路线要求。
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出6. 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取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尽可能用二级钢包含直径φ10二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小于200, 间距尽可能用200。
(通常跨度小于6.6米板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板上部钢筋无须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
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本文结合砖混结构的特点从设计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工作:1.在拿到建筑专业的条件图后,不要急于上机绘图。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说的意思是,首先要理解透彻建筑图的意图,平立剖的关系。
尤其是住宅楼,大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如此一来就有地下室的部分隔墙是不上下贯通的。
这些隔墙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这些隔墙(主要是240厚的墙)让这些墙作为地下室顶板的承重墙。
(注意:此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地基条件良好,土质硬且均匀,并要考虑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二是不利用这些隔墙承重,墙顶设梁,墙后砌。
(此方法的适用条件与第一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相反。
初衷是为了防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基础不均匀。
)这种处理方法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地方:一般的地下室的层高较低(通常为2.2米)如果墙较长且墙中又有门洞,这时候要控制墙顶梁的高度不宜大于350mm,否则会造成门洞高度不足。
2.目前住宅楼的建筑设计中普遍设置了阁楼层,阁楼层根据使用功能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用来居住使用的,二是用来仓储储藏使用的。
两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决定了结构设计时不同的结构处理方式:即是以阁楼层为本还是以阁楼层的下一层为本。
如果阁楼层用来居住,那么结构处理时尽量要按正常的楼层来处理不要影响居住的功能。
反之,则要尽量把阁楼层的下一层按正常的楼层处理,不利居住的处理尽量放在阁楼层。
由于阁楼层的设置,通长情况下建筑的设计中会出现部分的屋顶露台。
这样就会使部分墙体不上升到屋面,而部分上升到屋面的墙体无根,必须要以梁来台的。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说明此情况下的结构处理:一是板,按正常情况,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就是建筑标高的,没有必要减建筑做法的。
而室内的板顶标高是要减建筑做法的,如此造成下层室内顶板不平,故建议屋顶露台的板顶标高同室内的一样,统一减去建筑做法,这样的好处还有就是利于钢筋的拉通,方便施工。
再一个建议就是板内钢筋要双层双向拉通,板厚适当加厚,板配筋率适当提高。
(原因就是此层上下的刚度有变化及此层板应当认为是无根墙体的嵌固端)二是梁,主要是指抬无根墙体的梁,此梁的设计应当按托梁的设计和构造更为合理。
不应该按简单的简支梁设计,当梁上的墙体有门窗洞口时建议梁的箍筋全长加密。
三是构造柱,主要是指不是从基础延顺上来的构造柱,是由于无根墙体的存在而设置的构造柱,此构造柱的截面和配筋建议加大,另外此构造柱建议向下延伸一层向上要锚入屋面的圈梁内。
能清楚这些关系对于下一步的设计是有益无害的。
3.确定结构方案。
大的方案当然是砌体结构了。
先说一下基础的方案,确定基础方案的前提是正确读懂和理解地质勘察报告。
提醒一点是一定要根据建筑专业的总图来确定建筑正负零的绝对标高和地质报告中绝对标高的相对关系这样才能和理的确定基础的埋深和基础的处理情况。
还有就是要根据甲方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基础的形式,以免造成按常规设计后又更改设计的情况。
4.至于上部结构部分主要是根据甲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定以下部分:一是,楼板采用现浇板还是预制板,若是现浇板的话钢筋采用什么强度等级的钢筋,若是预制板的话采用国标还是省标的预制板。
二是,板,梁,构造柱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根据结构耐久性的要求和目前的经济情况,建议采用C25等级的混凝土。
准备完这些基本的条件我想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二.结构设计:1.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前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
就是要不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的问题。
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那么对于砌体结构来讲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的话应该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的,直接设计即可,但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
必要时进行人工复核。
(注:据经验6度区,7层高,层高为2900,承重墙左右的开间大于3900及以上时墙体的厚度应为370厚。
)对于局部受压的防御措施是要按规定对梁下设梁垫以及设置构造柱等措施。
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的话建议还是输入建模较好,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荷载导算。
另外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我的观点是必须要输入软件建模计算的,(这也是为施工图审查作的必要准备)绘制结构平面图时如果没有建模的话就可以直接在建筑的条件图上来绘制结构图了,这一步必不可少的是删除建筑图中对结构来讲没有用的部分,简单快捷的方法是利用软件的图层功能,直接冻结相关的层。
然后再建立新的结构图层:圈梁层,构造柱层,梁层,文字层,板钢筋层等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绘图效率,方便在不同结构平面图间的拷贝移动和删除。
(认真仔细的做好一层的结构平面图,然后直接拷贝到二层及以上各层,再对局部不同的2.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平屋顶时注意事项同上所述。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两种:梁板式及折板式。
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
反之,则适用折板式。
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
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
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
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
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建议采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实践证明此方法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
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
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
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应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3.大样详图。
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前提是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
也可以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
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和理和施工方便。
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
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关系要搞清楚。
该减的减,不该减的就不要减。
4.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
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
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
阁楼层处的楼梯由于有分户墙的存在要设置抬墙梁。
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
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
5.基础。
基础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采用C25)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图审查中心重点审查部位)。
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
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
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因软件计算的是墙下的平均轴力)。
基础图中的构造柱,当定位不明确时应给与准确定位。
三.各专业配合:在开始施工图设计前建议要开各专业碰头协调会,明确各专业需要注意和配合的地方。
统一做法和标准。
确定原则性的方案,使各专业的条件图真正成为条件图。
避免在出图时再调整方案的重复浪费工作。
1.建筑专业。
确定大致的建筑做法,确定墙厚和承重墙及非承重墙。
明确通风孔和太阳能管道的位置。
明确楼板预留洞的尺寸和位置。
明确需要预留,预埋件的标高和位置。
明确悬挑构件的详细尺寸。
明确窗的类型是普通窗,飘窗还是落地窗。
楼梯间的窗是否贯穿楼层还是分楼层上下设置。
2.电气专业。
明确墙体电表及开关的预留洞。
当削弱墙体时应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明确屋面避雷带及引下线的做法。
明确竖向管线预留预埋的位置。
明确预埋电线套管的大小及位置和走向。
3.设备专业。
明确厕所,厨房现浇板预留洞尺寸位置。
明确暖气管道穿墙穿楼板预留洞尺寸和位置。
明确给水立管管道的位置。
明确给排水管的埋深和标高。
以上所述几点都是在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容易忽略和遗忘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方面本文没有涉及(请参见相应的规范和规程)。
希望本文所涉及的地方可以给设计人员一定的帮助,能够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总之,设计工作需要的是认真,仔细和很强的责任心。
只有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
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
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
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