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溶血性乙型脑炎补体结合试验_课件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
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
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
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二、试验方法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
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
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因而应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浓度比例。
多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两者都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