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中总甾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5.19 KB
- 文档页数:2
银柴胡中豆甾-7-烯醇定性定量方法研究李曼玲,康琛,赵宇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摘要]目的:建立银柴胡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银柴胡药材中的豆甾-7-烯醇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银柴胡药材中的豆甾-7-烯醇含量。
结果:薄层鉴别重现性良好;HPLC色谱条件下,豆甾-7-烯醇获良好分离,进样量在0.070µg~0.348µ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7),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1.9%,RSD=3.0%。
结论:为银柴胡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银柴胡;豆甾-7-烯醇;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ofStigmast-7-en-3-ol,(3β,5α,24s) in Commercial Herba Stellaria dichotomanceolata BgeLI Man-ling,KANG Chen,FENG Wei-hong,ZHAO Yu-xin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1007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of Stigmast-7-en-3-ol,(3β,5α,24s) in commercial Herba Stellaria dichotoma nceolata Bge. Methods:Stigmast-7-en-3-ol,(3β,5α,24s) has been chosen as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rug . Therefore , a new TLC method and new HPLC-ELSD method were established . Results : The HPLC-ELSD method isavailable ,possible and accurate . Including those above , a protocol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the crude drug , Stellaria dichotoma nceolata Bge , has been elaborated . [Keywords] Stellaria dichotoma nceolata Bge ; Stigmast-7-en-3-ol,(3β,5α,24s) ; HPLC;ELSD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中药银柴胡超临界萃取工艺、萃取物鉴定及功效作用探究摘要:银柴胡(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常用中草药。
本探究旨在探讨银柴胡的超临界萃取工艺、萃取物的鉴定及其功效作用。
通过对银柴胡不同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了较佳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并通过液相色谱等仪器对萃取物进行鉴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工艺可以提高银柴胡的萃取效率,获得较高纯度的萃取物。
同时,银柴胡萃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功效作用。
1. 引言银柴胡,又名黄芩,属于唇形科植物,并且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
银柴胡作为常用的中草药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黄酮苷、黄酮醇、黄酮酸等。
在中医药领域,银柴胡常被用作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用途。
然而,传统的提取方法存在提取效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
因此,本探究旨在通过超临界萃取技术,提高银柴胡的提取效率,并对萃取物进行鉴定及其功效作用的探究。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本探究所用的试验材料为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野生银柴胡。
2.2. 超临界萃取工艺优化接受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最佳参数。
参数包括超临界流体种类、压力、温度和萃取时间。
2.3. 萃取物鉴定及分析接受液相色谱等仪器对银柴胡的超临界萃取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活性成分的含量。
3. 结果与谈论3.1. 超临界萃取工艺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压力为30 MPa、温度为60°C、萃取时间为60 min的最佳超临界萃取工艺。
此时,银柴胡的提取效率明显提高。
3.2. 萃取物鉴定及分析通过液相色谱等仪器对银柴胡的超临界萃取物进行鉴定和分析,发现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黄酮苷等。
并且,银柴胡的超临界萃取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4. 功效作用探究4.1. 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试验,发现银柴胡的超临界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柴胡中药资源研究进展王梦迪;靳光乾【摘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按柴胡的植物资源、主要产地、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和安全性等,进行了概括总结和归纳,为柴胡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年(卷),期】2019(049)003【总页数】5页(P107-110,114)【关键词】柴胡;产地;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安全性【作者】王梦迪;靳光乾【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狭叶柴胡B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的干燥根。
按照它们的形状不同,柴胡又称“北柴胡”,狭叶柴胡又称“南柴胡”、“香柴胡”、“软柴胡”、“红柴胡”和“软苗柴胡”等[1]。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柴胡,别名北柴。
为常用大宗药材,辛、苦、微寒。
归肝、胆经。
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
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的治疗。
山西、河北、河南和陕西盛产北柴胡;四川、安徽和黑龙江盛产狭叶柴胡,而湖北是南、北柴胡的主要产地。
山西、河北等省近年人工种植面积较大。
目前市场品种混乱,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各地积极开展人工种植。
现对柴胡的植物资源、主要产地、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情况整理归纳,以期为柴胡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柴胡的植物资源柴胡属约有150 种植物,我国分布42 种、17 变种、7 变型[2]。
在不同地域和市场中,作为柴胡药材使用的植物来源多达25 种、8 变种、3 变型[3]。
而各种柴胡的混用、滥用造成了柴胡的药材质量差异大和用药安全问题,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假冒伪劣品种,因此要更加重视不同品种的区分和鉴别。
1.1 药典收载正宗柴胡药材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 和狭叶柴胡B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2 个正宗药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51期970 引言小叶黑柴胡的药用价值较高,《神农本草经》中指出,“芘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
中医上常用于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及升举阳气,也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子宫脱垂等疾病的治疗。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柴胡皂苷、挥发油、黄酮、多糖及甾醇类等成分,其中甾醇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液胆甾醇含量、抑制肿瘤、防治前列腺肥大、抑制乳腺增生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因此其测定受到广泛关注[1]。
下文以小叶黑柴胡为例,就其甾醇类成分测定情况展开分析。
1 小叶黑柴胡的种类、药材性状和化学成分分析1.1 黑柴胡的种类前面说道,小叶黑柴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其药用历史悠久,可代替正品柴胡药物使用。
中国药典中记载着柴胡和狭叶柴胡2种干燥根为药用柴胡,按照形状不同可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药典中还明确指出了大叶柴胡有毒,不可用于柴胡的替代用药。
另外,甘肃省中药材标准中也提到,黑柴胡药材、小叶黑柴胡、黄花鸭跎柴胡的干燥根或茎可入药,而小叶黑柴胡的药用价值最高[2]。
1.2 小叶黑柴胡药材性状小叶黑柴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常有弯曲,很少有分枝,主根长在4-7cm,直径在0.2-0.5cm,表面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质地比较粗糙,多数存在突起的须根,根头膨大,且大部分存在分枝。
同时,小叶黑柴胡往往有残留的茎基及棕褐色的膜质叶基,质地比较松脆,木部呈黄白色,有放射状裂隙,气味微香,味微苦。
1.3 小叶黑柴胡化学成分分析小叶黑柴胡中的柴胡皂苷主要有三萜皂苷和三萜皂苷元组成,总皂苷含量>3%,基本高于其他同属柴胡,通过组织化学鉴定法可发现其存在柴胡根的韧皮部、射线部位,木质部位则较少存在。
挥发油也是小叶黑柴胡的主要成分,其含量达到0.05%,尤其是烷烃类化合物,医学研究上常通过该特征区分其他柴胡。
小叶黑柴胡中含有黄酮成分,主要分布在上茎叶部分,包括水仙苷、芦丁、异鼠李素、广寄生苷、槲皮素。
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
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5(017)011
【摘要】银柴胡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虚热、除疳积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银柴胡含有甾醇类、环肽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挥发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炎、治疗过敏性疾病、扩张血管等作用.本文分别从中药银柴胡的本草考证、基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材鉴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银柴胡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银柴胡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页数】7页(P1223-1229)
【作者】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中国中药公司,北京102600;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银柴胡的鉴别及应用研究进展 [J], 李军
2.中药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的对比检识 [J], 周新蓓;欧阳荣
3.银柴胡生物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振凯; 宋乐; 雷燕; 梁旺利; 王红; 彭励
4.中药银柴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J], 王秀芬;李静;方光明
5.中药饮片银柴胡与混伪品的鉴别研究 [J], 崔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胡提取物中总皂苷测定方法研究陈淑;魏亚琴;索志荣【摘要】[Objective] To set up an optim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aponins from RADIX BUPLEURI extracts. [Method]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was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ccording to the absorbance of total saponin. [Result] The best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otal saponin was; 0. 2 ml test solution was added with 0. 1 ml 0.4% p-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ethanol solution under 70 ℃ thermostat-ic waterbath for 10 minutes, after cooling off, 4 ml phosphoric acid was added under 50℃ thermostatic waterbath for 20 minutes. [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table and practical, and it is applicabl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aponin from RADXI BUPLEURI extracts.%[目的]考察柴胡提取物中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方法]以总皂苷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柴胡总皂苷的测定方法.[结果]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方法为:供试品溶液0.2 ml,加入0.4%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0.1 ml在70 ℃反应10 min,放冷后至室温后,加入4ml磷酸在50℃下反应20 min.[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4【总页数】3页(P11998-11999,12002)【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柴胡(RADIX BUPLEURI);总皂苷;测定方法【作者】陈淑;魏亚琴;索志荣【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1中药柴胡(RADIX BUPLEURI)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平时吃的上火的食物多了,身体难免会不适,这是就要有清虚热的中药方剂来调试身体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虚热的中药方剂,希望大家喜欢!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青蒿【中药名】青蒿 qinghao【别名】草蒿、臭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
【英文名】Artemisiae Annuae Herba。
【来源】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具纵纹,多分枝,光滑无毛。
叶互生,无毛,常为3回羽状分裂。
裂片短而细,先端尖,表面深绿色,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线形,无柄,基生叶在开花时凋谢。
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具细软短梗,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的苞片2~3层,无毛,外层卵形,绿色;内层椭圆形,边缘膜质,背面中央为绿色。
花托长椭圆形,无毛;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雌蕊1枚,柱头2裂,呈长叉状开展;内为两性花,花冠先端分裂;雄蕊5枚,聚药,药先端呈三角形,基部两侧下延呈一短尖。
瘦果椭圆形。
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河岸、路旁、村边。
分布于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盛开或结果时采收。
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3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
归胆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除骨蒸、截疟。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服,入煎剂宜后下。
用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痢疾、阴虚发热、疮痒、湿热黄疸等。
【药理研究】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降低血压,且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尚能保护肝脏,防护辐射,缩短戊巴比妥睡眠时间等。
银柴胡的鉴别及应用研究进展李军(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银柴胡作为常用中药材,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该文综述了银柴胡的鉴别、化学成分及提取、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银柴胡的正确合理使用及其单味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柴胡;鉴别;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5)20-27-03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披针叶繁缕Stellaria dichoto⁃ma nceoata Bge.的根,性寒味甘,清虚热、除疳热。
临床应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等症[1]。
银柴胡作为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传统中药材,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其作为乌鸡白凤丸的主要成分,享有很好的声誉。
银柴胡主要分布在宁夏、陕西省、内蒙古毗邻的少雨、干旱、沙生草原区,极耐干旱。
因野生资源已近于枯竭,而近年来银柴胡的人工种植非常成功,在一些没有野生分布的地区,如宁夏南部的固原、彭阳及甘肃的陇西等地,进行了人工种植,使银柴胡的分布区扩大[2]。
同时,栽培银柴胡已广泛代替野生品药用[3]。
为了深入系统研究银柴胡的药用价值,加快银柴胡的产业化进程,现对银柴胡的鉴别、化学成分及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作以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银柴胡的鉴别银柴胡作为常用中药。
其混淆品古已有之,正如李时珍谓:“近时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充银柴。
”。
目前,银柴胡的混伪品多为同科植物如灯心蚤缀、旱麦瓶草、苍蝇花、窄叶丝石竹、丝石竹等[4]。
关于银柴胡与其混伪品的鉴别主要有性状、显微、理化、紫外光谱及薄层色谱等方面。
1.1性状鉴别银柴胡的根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1~2.5cm。
其表面呈黄白色或淡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具孔状凹陷,习称“沙眼”,从沙眼处折断有粉沙散出。
根头部略膨大,有类白色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