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学案4新人教
- 格式:doc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4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鱼米之乡”吗?它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是中国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了解这个地区的奇特魅力。
二、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3.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底蕴。
三、进修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东临东海,北濒长江,南界钱塘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聚集地。
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农业、工业和效劳业资源。
这里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有着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各地区中名列前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底蕴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聚集地,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事迹和名胜,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创新能力也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进修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查阅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3. 钻研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底蕴。
五、进修方法1. 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2. 查阅资料,扩展认识面;3. 钻研资料,深入思考问题。
六、进修评判1. 阅读相关资料,准确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查阅资料,全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3. 钻研资料,深入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底蕴。
七、拓展应用1. 调查身边的同砚,了解他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看法;2. 制作展板,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 参与讨论,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未来前景。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特点。
2.了解水乡的特色和文化。
3.认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全国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1.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
2.水乡的文化特色。
学习过程情景导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周庄古镇出示一组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游地区,濒临海和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市、省南部、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本区地形以为主,地势,河网,湖泊星罗,盛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气候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气候,气候特点是。
4.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1)目前, 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还有、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3)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约2 300万,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4)上海不仅对地区和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
借助发达的和,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知识点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文化特色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和深厚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课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及影响因素。
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本案例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X围、地形、自然条件特征、发展的优势,及某某的三重身份、作用和作用的体现。
同时,欣赏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了解河流带动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的位置、X围、地形、自然条件特征、发展的优势,及某某的三重身份、作用和作用的体现。
【教学难点】1、某某的辐射带动作用。
2、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学目标长江三角洲的位置、X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这块富庶之地。
又称长江三角洲为“鱼米之乡”,漫步这里,即可以欣赏到秀美的水乡景色,又可以体会到江南古镇的静谧和古朴,这是一幅怎样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江三角洲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闻:中新网某某2013年7月18日电:某某嘉绍大桥暨南北接线通车,历经四年多建设的嘉绍跨江大桥正式建成。
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卤汀河对港口村发展影响的相关材料,搜集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搜集泰州“水乡”文化特色的例子。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闻材料摘选: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进步潜力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鱼米之乡”。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进步等方面的状况,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精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3.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4. 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进修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四、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它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2. 自然资源分布状况: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
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交汇于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进步。
气候温柔潮湿,四季分明,适合各种作物的发展。
3. 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和效劳业。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
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也各自拥有奇特的产业优势,如纺织业、电子产业、汽车制造等。
4. 优势和面临的挑战: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持点。
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挑战。
如何平衡经济进步和环境保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沉思和解决的问题。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了解了它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进步等方面的状况。
同时,也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进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尽力解决。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辐射作用。
4.了解长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著名的旅游地。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2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新课讲授(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2.鱼米之乡3.江海交汇之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历史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上海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2)水乡风貌(3)人文旅游资源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原因(1)有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2)人文旅游资源丰富(3)便捷的交通(4)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知道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状况,以及本区密集的旅游景点。
课题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到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
2、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体会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特征。
难点: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主备教师课前建议】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所安排的内容层层相扣,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该地区物产丰富,是我国的富庶之地,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城市、交通和文化的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最快、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江海交汇之地1、观察图7.11和7.1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方式)发达,其中,京杭运河历史上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等沿岸城市的发展。
2、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南部和北部地区。
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和,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这里大部地区地势,河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地形主要以为主,是我国重要的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产区。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3、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分布最、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其中,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的综合性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作用。
2、读图找到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杭州3、哪些铁路线经过长江三角洲?和。
4、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和,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行(1)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历代文人的“精神家园”(2)水乡风貌:江苏的,浙江的、。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我要学会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要求:独立阅读教材,解决相应问题,在教材上
充分发表意见。
解决
江、钱塘江、京杭运河,找
一、江海交汇
、
展示三:
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
二、选择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势平坦,河湖密集
C、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
A、上海市、江苏省的北部以及浙江省北部地区
、上海市、江苏省南部以及安
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