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房地产库存状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4
2015年深圳房地产统计分析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土地市场附一:2015年成交地块分布情况附二:2015年成交地块的主要指标第二部分:住宅市场一、新房市场1、2015年新房供应分析附1:2015年住宅预售项目汇总附2:2015年预售住宅户型构成2、2015年新房成交分析2.1 成交均价分析附:2015年深圳各区代表性楼盘1-12月成交均价走势图2.2 成交量分析2.3 热点片区分析2.3.1蛇口片区2.3.2西丽片区2.3.3龙华片区2.3.4西乡片区2.3.5新安片区2.3.6光明片区2.3.7龙岗中心城2.3.8布吉片区2.3.9坪山新区2.3.10坂田片区2.4 2015年深圳新房供求比2.5 2015年深圳房价收入比2.6 2015年深圳租售比2.7 2015年1-12月深圳新房量价走势分析2.8 2006-2015年深圳住宅供求及价格走势回顾3、2015年深圳楼市龙虎榜3.1 2015年深圳楼盘成交面积龙虎榜TOP103.2 2015年深圳楼盘成交金额龙虎榜TOP103.3 2015年深圳开发商(商品房:含住宅、商业、写字楼)成交面积TOP103.4 2015年深圳开发商(商品房:含住宅、商业、写字楼)成交金额TOP10二、二手房市场1、2015年深圳各行政区二手住宅挂牌均价2、2015年深圳各行政区二手房成交分析3、2015年1-12月深圳二手房量价走势分析4、2015年深圳住宅租金5、2015年1-12月深圳各行政区租金走势图三、2015年新房二手房量价比较1、新房二手房价格比较2、新房二手房成交量比较第三部分:商业一、一手商业1、新增预售分析附:2015年商业预售项目汇总2、一手商业成交分析附:2015年楼盘成交龙虎榜之商业TOP10二、二手商业1、二手商业挂牌均价附:2015年1-12月深圳各行政区二手商业量价走势图2、商业租金附:2015年1-12月深圳各行政区商业租金走势图3、二手商业成交分析第四部分:写字楼一、一手写字楼1、新增预售分析附:2015年取得预售证的写字楼项目2、一手写字楼成交分析附:2015年楼盘成交龙虎榜之写字楼TOP10二、二手写字楼1、二手写字楼挂牌均价附:2015年1-12月深圳各行政区二手写字楼量价走势图2、写字楼租金附:2015年1-12月深圳各行政区写字楼租金走势图3、二手写字楼成交分析第五部分:政策点评第六部分:2015年小结第七部分:2016年预测【内容摘要】2015年是深圳楼市量价持续大幅攀升的一年,营业税5改2、央行5次降息,多重调控政策的不断松绑,是2015年深圳楼市大幅走暖、甚至走向“疯狂”的加速剂和催化剂。
盘点2014年影响房地产的16件大事预测2015年房价——会变1. 限购松绑刺激需求2014年楼市开局不利,销售下滑严峻。
哀声一片中,各地政府陆续为限购松绑,拉开了今年的第一波救市潮。
从6月26日呼和浩特第一个正式发文取消限购开始,各地陆续加入到限购松绑或取消的队列中。
到9月26日珠海放开限购,全国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5个城市未取消限购。
虽然单纯放松限购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库存高企、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但限购是应对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一支“强心剂”,能够在短期内刺激需求集中爆发,但由于市场预期看弱、信贷偏紧等原因影响,持续性需求动力不足,难以扭转当前市场的整体低迷态势。
2.930新政与降息引导楼市预期向好虽然北京楼市一直限购严格,但是国庆前夕,930房贷新政降低二套房购买门槛的政策落地,给北京楼市注入了直接利好。
尤其是在一些改善型楼盘,开发商坦言,购房人的签约量形成了一次峰值,很多购房人偿还了既有的房贷,按首套房贷政策纷纷入市。
11月央行宣布降息更是如此,11月21日晚间,央行出人意料的发布消息,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对购房者而言,最直接的优惠就是首套房的利率折扣明显增加,月供也会减少,购房成本有所降低。
央行宣布降息后,各地楼市迎来“小阳春”,各大主要城市更是出现了多个“日光盘”。
3.不动产登记、房产税冲击二手房市场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酝酿已久的不动产信息登记终于落地。
不动产登记,近些年一直存在于购房者的想象中,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购房行为。
尤其是在2014年,对于遗产税、房地产税等持有税种的各种担心在影响着买卖双方的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该条例的公布将对二手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尤其是高端二手房供应量有望增加。
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6-01-19 10:00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64595亿元,增长0.4%,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
2015年,东部地区[1]房地产开发投资4967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9122亿元,增长4.4%,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1709亿元,增长1.3%,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5475亿元,下降28.5%,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注[1]:地区划分标准首次变动,据此对1-11月份东、中、西部增速进行了调整,下文同。
)201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356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11570万平方米,下降0.7%。
房屋新开工面积154454万平方米,下降14.0%,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06651万平方米,下降14.6%。
房屋竣工面积100039万平方米,下降6.9%,降幅扩大3.4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3777万平方米,下降8.8%。
201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8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7622亿元,下降23.9%,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6.9%,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16.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9%。
商品房销售额87281亿元,增长14.4%,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
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
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
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2015年房地产市场五大走势预测一、房地产行业支柱性地位,不容动摇众所周知,房地产业在GDP占比、市场需求、扩大就业、生产效率和资源节约上,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未来10年里,不管房地产业发展如何起伏,房地产业在上述几大项指标上,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衣食住行”本为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只要这个需求不变,房地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就不会动摇,虽然在强调“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之下,中央已能够容忍较低经济增速,注重经济结构改革。
但产能过剩、杠杆化严重、外部需求疲弱,使得实体经济下行风险有增无减。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5年五大主要经济工作任务,其中“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成为首要任务。
在出口受阻、消费提振不济的环境下,今年要稳增长,只能靠扩大,而房地产投资又在全社会投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疑,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专门提到房地产行业,但这丝毫不影响房地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
二、行业迎来“新常态”,难现以往历次调整后“量价齐升”局面虽然年后行业似乎迎来回暖转机,但在行业内部不断调整中,行业生态已发生改变,房地产超级大繁荣时代已经完结。
随着人口红利的褪去,刚需主力和改善性需求主力的劳动力人口趋于下降,且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房地产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
在整个市场已经处在供求相对平衡的状态,甚至部分城市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新常态。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虽然房地产行业再一次走出调整期,但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将不会再现2008、2011年调整之后价量齐飞的局面,房地产市场实现“V”型反转可能也微乎其微。
总体来说今年行业将保持一个较为平稳运行的态势。
三、去库存仍将是上半年主旋律,预计2015年楼市价格趋于平稳考虑到诸多城市目前库存压力依然处于高位,买方市场中购房者亦是理性购房,2015年房价的整体走势仍应是趋于平稳:一方面,在巨大的去化压力面前,房价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另一方面,多数企业库存也处于高位,但寄望于政策激励而对真正落实“以价换量”仍心有戚戚焉,项目间隔调整普遍没有到位,房企库存去化速度缓慢。
China Index Academy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总结中国指数研究院2015年6月1政策:货币政策逐步宽松,央行新一轮大幅降息降准,进一步强化对楼市回暖持续性的信心图:2008年以来五年期以上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及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走势图:2008年至今代表城市成交量与5年以上贷款利率、存准率变化走势事件:2015年2月4日和4月19日,央行公告决定分别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最新一次降准达1个百分点,为六年来降幅力度最大。
2014年11月21日、2015年2月28日和5月10日,央行分别发布通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后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5.65%,达到1991年以来最低水平。
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将进一步放大。
新一轮降准降息是央行通过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宽松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新一轮大幅降幅,将释放超过1万亿的流动性,促进企业融资与购房消费;降息则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刺激购房需求。
整体的量化宽松利好供需两端,房地产市场需求有望受货币刺激继续受益。
未来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的结合效果,将是真正决定市场回暖趋势与持续的关键。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CREIS ,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19.5018.506.155.905.654.0%5.0%6.0%7.0%8.0%9.0%0.0%5.0%10.0%15.0%20.0%25.0%08/0108/0408/0708/1009/0109/0409/0709/1010/0110/0410/0710/1011/0111/0411/0711/1012/0112/0412/0712/1013/0113/0413/0713/1014/0114/0414/0714/1015/0115/04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左)5年以上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右)4%6%8%10%12%14%16%18%20%22%0500 1000 15002000 25003000 3500 4000 08-0108-0408-0708-1009-0109-0409-0709-1010-0110-0410-0710-1011-0111-0411-0711-1012-0112-0412-0712-1013-0113-0413-0713-1014-0114-0414-0714-1015-0115-04万平方米50个城市成交量(左)5年以上贷款利率(右)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右)2政策:信贷政策积极调整,二套房首付降至四成,促改善性需求入市事件:2015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至四成,降低公积金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至两成。
2015年中国房地产库存状况分析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1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习近平在会上表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对此,业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目前全国市场的库存走势看,总体还在高位震荡,这是政府层面继续支持去库存的最大逻辑。
虽然今年市场去库存效应在体现,但主要是政策持续宽松下的一个硬着陆,后续要实现软着陆,还是需要让房企采取一个更灵活的定价策略和促销策略。
相应的信贷政策等也需要积极配合,所以后续包括住房户型结构改善、信贷政策继续宽松等依然会成为去库存方面的重要策略。
那么,当前国内的房地产库存状况如何,这几年的库存总量有怎样的变化,不同的城市消化这些库存需要多长时间?
图1: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情况
1.商品房待售面积依然较高,但增速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为6.65亿平方米,总体待售面积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信贷环境偏向宽松,楼市信心逐渐恢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速正显著下降,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放缓,同比增幅从4月底的24.7%降至9月末的16.4%。
国家统计局的待售面积主要指现房面积。
图2:不同城市的库存去化周期
2.去化周期保持平稳
北上广深以及几个重点二线城市的平均去库存周期较今年3月的最高点明显下降。
这10个城市的商品房可售面积在10月末为9916万平方米,按照当前的销售情况进行测算,消化这些商品房的时间约为10个月。
其中一线城市需要8.64个月,二线城市11.29个月。
可售面积包含期房面积和现房面积。
图3:房屋新开工与竣工面积增长情况
3.房地产商开工意愿仍然较低
受这两年销售放缓影响,房地产商的开工意愿仍然不高。
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自去年2月起始终保持负增长,但降幅正在不断缩小,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自去年2月低点的-27.4%缩小到今年9月末的-12.6%。
截至9月末的累计竣工面积同比增速为-9.8%。
图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情况
4.商品房销售回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起,商品房销售开始回暖。
自6月起,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
截至9月末,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达到8.29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7.5%。
图5: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增长情况
5.土地供应面积减少
楼市去库存压力之下,政府对土地的出让控制更加严格,土地供应面积持续减少。
截至9月末,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同比减少12.3%,自去年开始始终保持负增长。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楼市销售回暖,加上土地供应减少,房地产库存状况将会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