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单元质量评估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B新人教版必修420170908168
- 格式:wps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6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小题2分,共12分)1.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
( )点拨:F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 )点拨:F 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则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3.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 )点拨:F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影响而不是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4.人们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 )点拨:F 人们虚构的世界是主观的,现实世界是客观的,虚构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能动的反映,而不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5.意识具有主观性,内容有可能不真实。
( )点拨:T6.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 )点拨:F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7.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
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这反映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性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物质决定意识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 物质和意识是可以分离的,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①②都错误。
③④正确,故选D。
8.(2017·金华十校9月模拟)出现漫画中的结局,可能是( )A.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C.以为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D.以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解析:选B 漫画主要说明了没有尊重客观规律,没有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
单元质检卷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6年8月,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以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该技术能让动物全身组织实现透明化,可在动物体内成像完整的神经系统或整个器官,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的数量。
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来源③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④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导学号14920172〛4.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
2018高二政治学业水平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
理复习
5 c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
第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
解析从实践的含义可知,选B项。
答案B
2.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案D
3有人学习了愚移的故事后,认为寓真蠢,为什么移不用炸药,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解析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
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T)2.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F)提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F)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4.规律有好坏之分。
(F)提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无好坏之分。
5.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F)提示: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客观规律不能被创造或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正确。
)6.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类题目,B项是对运动概念的准确表述,故应选之。
答案 B7.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材料中名言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故选B。
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析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是典型的不可知论。
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9.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与静止概念的把握,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B、C、D三项说法都错误,故应选A。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曾是中国人的梦想。
现如今,天上有“嫦娥”和“玉兔”,海底有“蛟龙”,我们对头顶星空和海底谜境的探索,愈深愈远。
这表明()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求索真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B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解,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对头顶星空和海底谜境的探索,愈深愈远”,这表明通过实践来获得对星空和海底的认识,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符合题意;“上天揽月,下海捉鳖”,这一中国人的梦想得以实现,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符合题意;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①说法错误;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
故选B。
2.下图漫画《在路上》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除了障碍,甚至他的错误也为真理事业服务。
其哲学寓意是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 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C. 真理是在谬误的基础上产生的D.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B此题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意。
题中“哪怕他自己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除了障碍,甚至他的错误也为真理事业服务”,这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B符合题意;AD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C错误。
故选B。
3.“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努力变成让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
与其祈求外界恩赐,不如自己寻求强大。
”蕴含的哲理是K]①善于利用外因,勇于实践探索②坚持自强不息,创造卓越人生③只要充分努力,就能梦想成真④积极创造条件,追求美好未来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D此题考查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理解。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项选择题1. 科学家使用新方法,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
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A. 意识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B.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D.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 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如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下列与这句诗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C.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3. 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辩证否定是自身的否定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矛盾双方相比较而存在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 枯黄的树叶无风也会飘落。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最确切的是(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D.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5. Pepper机器人内置“情感引擎”,具备感情识别功能,能够通过阅读分析人类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讲话内容来“读懂”人类当前的情绪,从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人类创造出情感机器人说明( )A. 意识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B.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 机器人具备人的思维器官的功能D.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6. 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A. 意识活动的内容由心情决定B. 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D. 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7. 里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而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中国奥运军团展现的为国争光的拼搏奋斗精神,依然久久激荡在国人心头,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材中,第一单元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同时探索真理的概念和内涵,并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研究,引导学生明确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更具有多元性和启发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世界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掌握真理的概念和内涵。
2.通过对柏拉图的思想研究,明确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世界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世界的认识和理解2.真理的概念和内涵3.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学生讨论3.个案分析4.开放式问题解决四、教学流程1. 思维导图展示1.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世界、真理与柏拉图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和真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真理的关系。
2. 世界的认识和理解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是如何被认识和理解的。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和真假的辨别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真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讨论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3. 真理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真理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真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真理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不应该以偏概全,而是应该到更广阔的视角和角度来看待事物。
2.结合柏拉图的思想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真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4. 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通过讲解和学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柏拉图的思想和哲学理念,重点是他的观点在哲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单元质量评估(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下图为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题,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合一,天人合一,冬字下面两点顺势题为2022生动自然,该会徽既展示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反映出意识活动()A.是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B.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C.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具有主动创造性解析:D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活动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故排除A项。
B、C两项与题意不符。
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是人的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的结果,故选D项。
2.美国某研究小组曾经做到让一束光停留了16秒。
时隔半年,德国某研究小组让光在一种不透明晶体中静止了60秒。
整个操作可设想为:打开门,让一束光进入暗室,然后关上门,一分钟后再打开,让光出去。
暗室就是这种不透明晶体,它拥有一种特性——电磁诱导透明效应,这让它在一束特定频率的控制激光下能够变得透明,相当于暗室的门打开了。
但这60 秒,已经称得上是研制量子中继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了。
这一科技成果佐证了()①意识活动的主动选择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②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③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客观世界④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上升的,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B题中光的运动与不透明晶体的关系,体现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同时体现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客观世界,故②③入选。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预测未来,但不能保证正确地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总是前进、上升的,故排除①④。
3.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口3 386的挪威小镇留坎并不能享受到多少阳光。
那里的人民一年之中有一半时间是生活在黑暗中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黑暗的冬日说再见,工程师安装了三个300平方英尺的定日镜,将冬天的阳光转射到山谷,将城镇广场变成日光浴场。
这表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和物质世界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C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
④中“总是统一”的说法不对。
为解决挪威小镇冬日的黑暗问题,工程师安装了定日镜,将冬天的阳光转射到山谷,将城镇广场变成日光浴场,这说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②③符合题意。
4.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结合社会现实,一些新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无理取闹,必有所图”“当裤子失去皮带,才懂得什么叫作依赖”“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等成为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本原的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物质并不总是决定意识解析:B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说明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C项指出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与题干无关;D项观点错误。
5.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动物来说则不行。
这是因为()A.人脑有第一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B.人脑具有条件反射活动,而动物则没有C.人脑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D.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答案:C6.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使人悲观消沉。
这说明()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解析:B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根据题意B项正确。
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造或人为的世界”的事实说明()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解析:A“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C、D三项观点是正确的,但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择A项。
8.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答案:C9.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说明()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析:D本题考查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项正确;A项观点不符合题意,B、C两项观点错误。
10.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认为()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解析:C“心”“脑”都是人体的物质器官,意识活动依赖于器官,反映了器官是思维的物质基础。
11.要改变漫画《失地农民的困惑》中所出现的现象,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土地。
这说明()失地农民的困惑A.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的意识能够决定自然进程D.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认识客观规律答案:B12.“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解析:B A、C两项观点错误;D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做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而不能用也。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B题干中讲到的现象是:认识到了山野中的木、草,但不能利用它们。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美国航天局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
据此回答14~15题。
14.美国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
这告诉我们()①自然界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而变化②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③月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物质结构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15.月球存在水这一发现与此前人们认为月球是干旱之地的想法大相径庭。
这揭开了太空探索新的篇章,增强了人们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的信心。
材料说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④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A16.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
”这给人们的启示是()A.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B.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解析: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存在终极真理,B项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掌握真理是快乐的,因此,快乐就需要不断追求真理,A项应选;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6分)17.某地现有100万亩竹林,该地采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生态修复等手段,注重生态保护,开展科学的竹林经营。
穿·竹——用高科技手段,采用一系列复杂工艺提炼竹纤维,经过纺丝制成棉状的新型纺织纤维,抗紫外线能力是棉类服装的400多倍。
喝·竹——从竹叶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剂竹叶黄酮,是食品行业和保健品行业的一大宝。
游·竹——大竹海年迎游客500万,旅游收入每年都以40%以上的速度快速递增。
该地生产的竹产品涉及板材、竹纤维、工艺产品、医药食品等七大系列3000余个品种。
一支成品竹的原始价值15元,经过深加工,能产生60多元的附加值。
竹产业总值达到108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30%,竹产业为本地居民年平均增收6000余元。
该地是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好“一根翠竹”功课的?(12分)答案:①该地从现有100万亩竹林的实际出发,开展科学的竹林经营。
②尊重竹林生长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注重生态保护,开展科学的竹林经营。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政策扶持,科技助力,努力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做好“一根翠竹”的功课。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大“一根翠竹”的产业。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
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
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
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 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
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12 分)答案: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