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河北民歌《茉莉花》
- 格式:rtf
- 大小:77.62 KB
- 文档页数:3
民歌《茉莉花》赏析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民歌《茉莉花》赏析摘要有300多年历史的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之一《茉莉花》出世以来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她在不断发展和变异中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茉莉花》历史流变审美传播一.《茉莉花》的历史1.茉莉花曲牌的由来《茉莉花》的曲谱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刻的《小慧集》一书中。
该书卷十二“小调新谱”部分收录了一首《鲜花调》全曲共两段唱词。
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故名鲜花调。
《鲜花调》歌词最早出现于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其中的第六集卷一《花鼓》一剧的“花鼓曲”九曲的前两曲中唱的是张生戏莺莺的故事。
2.现代版的《茉莉花》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改动的歌词在茉莉花上做足了文章把少女们爱花、爱美、惜花、怜花、羞怯、腼腆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曲子保持了原来的基调但前后作了增补特别是结尾加了拖腔使其更为明朗、欢快、热忱。
二.《茉莉花》的特点一.不同地域的流变同样一首歌流传到不同的地点便会与当地的风俗、饮食、方言等结合发生相应的变化。
1.江苏的《茉莉花》是“茉莉花”这个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它采用五声音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歌词与【鲜花调】一样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因此琅琅上口。
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2.河北南皮的《茉莉花》是一首河北的典型曲调在后面运用了甩腔方式同时加以板胡、唢呐和笛子的演奏节奏则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赋予了其南皮地方特色。
简析不同地域《茉莉花》的民歌特色作者:袁玲娟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7期摘要:我国是历史文化古国,拥有悠久的音乐历史。
与此同时,我国还有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这一特点导致同一种类的音乐在各地区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这主要是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文化传统差异和人民生活方式差异等造成的。
因此同一首歌在我国甚至可以形成几十种版本,本文以民歌《茉莉花》为例,对不同地域《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和特色进行了介绍,希望对我国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不同地域《茉莉花》民歌特色朴实的人民,通过自身的劳动,不断创造生活的过程也是民歌产生的源头。
民歌源于生活,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生活。
在我国的多种音乐文化种类当中,民歌是以口头创作的形式产生的,但是它能够传达出更加真挚的情感,在历史的长期积累过程中,它传递了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
更重要的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特征。
《茉莉花》是我国典型的民歌代表作之一,它广为人知,而东北、江苏等地的民歌更是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
本文对不同地域《茉莉花》演唱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色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希望为我国民歌爱好者、学习者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茉莉花》在民间的流传(一)民歌《茉莉花》的起源清朝乾隆时期是《茉莉花》产生的年代,至今为止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该曲目一经产生,就得以广泛的流传。
其拥有委婉动人和优美的曲调,作曲家运用婉转抒情的方式构建了起伏的旋律。
最初,这一曲目的名称叫做《鲜花调》,这同这一曲目最初的歌唱具有紧密的联系[1]。
现阶段,《茉莉花》不仅被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民广泛的传唱,同时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因此被改编成了多种风格。
但是,不论曲目的风格如何转变,其中蕴含着的精神始终是一致的,这一点可以从部分乐句中看出来。
清朝时期的《鲜花调》是现代各种风格《茉莉花》的“母曲”,各地区在发展中,不断将自身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以及精神理念融入到这一曲目中,从而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茉莉花》风格。
《茉莉花》教学设计——人音版11册《茉莉花》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2、指导学生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通过聆听、演唱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比较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
教材分析:《茉莉花》的曲调流传极广,变体极多全国大概有四五十个不同的版本,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是其诸多变体的两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深受大众喜爱的民歌。
其中河北民歌《茉莉花》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而江苏民歌《茉莉花》表现的是少女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
《茉莉花》这首民歌虽然大部分学生较为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因而我采用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媒体,让学生真正是发自内心喜爱它,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
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二胡、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学习新课1、导言:师:同学们好!今天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
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请闭上眼睛,老师马上送给你们。
(师二胡演奏《茉莉花》)师: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你熟悉这个旋律吗?它叫什么名字?师: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课件:茉莉花大幅照片。
)师小结:茉莉花洁白的花瓣,小巧玲珑、清香四溢。
正像歌中唱得那样“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茉莉花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师:刚才老师唱的那首《茉莉花》你们熟悉吗?想不想唱一唱啊?(师弹琴伴奏,生唱歌词。
荣祖英的茉莉花赏析
1、荣祖英的《茉莉花》是“茉莉花”这个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它采用五声音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歌词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2、荣祖英的《茉莉花》是一首典型曲调在后面运用了甩腔方式同时加以板胡、啖呐和笛子的演奏节奏则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赋予了其南皮地方特色。
叙述性很强曲调高亢带有戏曲味道它表现出北方女子爽朗热情的性格。
曾有“南有江苏茉莉花北有南皮茉莉花”的说法。
3、荣祖英的《茉莉花》
歌词与《鲜花调》基本一样但是从歌词中明显看出苏北的地域特征。
总之这两首乐曲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但是荣祖英的《茉莉花》比较《小慧集》的《鲜花调》成熟了很多旋律更加紧凑工整、流畅清新。
苏少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教案课题:《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茉莉花》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是人民群众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产物,聆听各地的民歌《茉莉花》,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归纳民歌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人文风俗及地方语言都有密切关系;2、学唱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表达出歌曲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委婉细腻的江南民歌特点。
3、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学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对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特点、风格变化进行正确评价,体验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美。
教学内容: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教学重点: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教学难点:以情带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短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回答小结江南水乡,一个秀美的少女吹起修长的竹笛,婉转悠扬的《茉莉花》旋律如清泉般流淌而出,响彻行云,穿越时空,从江南到巴黎,从埃及到罗马,老人、孩子、绅士、修女,无不侧耳倾听,心驰神往……这部以经典民歌《茉莉花》为“主角”的短片,传递了“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的真诚愿望,也将“中国民歌的好声音——茉莉花”的和谐之音传遍了世界。
(课题)二、茉莉溯源——《鲜花调》1、《茉莉花》最初叫《鲜花调》,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记录了三段歌词。
据专家考证清代时的《鲜花调》就是在明代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的。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鲜花调》最基本的旋律形态,歌曲曲调细腻优美、旋律婉转流畅,具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
大家想不想听老师用扬州方言唱一段?2、老师弹唱《鲜花调》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玫瑰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金银花开好比勾儿芽,玫瑰花开碗呀么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奴有心采一朵戴,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的欣赏、演唱与感悟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
通过发声训练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在美的音乐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并能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茉莉花》是我国民歌花海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
其中,广为流传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民歌《茉莉花》的代表,且走出国门并深受国外友人喜爱。
本课以“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不同演唱风格的《茉莉花》,并通过歌唱实践,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艺术高中二年级学生。
高二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基础上选择“歌唱”模块的学习,多数学生是具有基本的歌唱能力的,但是他们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经验不够丰富。
另外,大部分学生已渡过变声期,但是歌唱中还需注意保护声带,正确发声。
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同名歌曲《茉莉花》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对江苏民歌《茉莉花》背景知识的学习了解《茉莉花》在中外舞台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用连贯、流畅、圆润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做到声部和谐、均衡。
五、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茉莉花》,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并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知识。
六、教学难点: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七、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八、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歌唱的站姿、歌唱的呼吸和一些基本的练声方法,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它是哪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呢?请大家先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师:同学们,刚刚播放的音乐,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生:茉莉花师:是的,《茉莉花》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一首民间小调,许多省份都有同名的《茉莉花》,各种各样,色彩纷呈。
歌曲《茉莉花》的音乐教案优秀6篇《茉莉花》音乐教案篇一设计意图:《茉莉花》是一首旋律优美、触人心弦、广为传唱的中国民歌。
它自然、平缓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人充满花香的茉莉花王国,让我们感受到带有浓郁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
在此活动中,幼儿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聆听《茉莉花》,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茉莉花》,他们的整个身心是放松和愉悦的。
活动中把赋予茉莉花丰富的情感作为幼儿感受和创作的线索,当孩子们尝试把自己变成一朵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茉莉花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充满生机的情境。
活动目标:1、感受民歌《茉莉花》优美的旋律,并积极地尝试用舞姿表达理解歌曲情绪。
2、通过观察茉莉花的花瓣层次和错落造型。
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和造型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鼓励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进行舞蹈表演。
活动准备:1、ppt、茉莉花图片、古筝演奏曲、茉莉花音乐,茉莉花茶。
活动过程:一、活动过程:一:随《新疆舞》的音乐跳入场。
师:刚刚我们跳的这是什么舞?(新疆舞),你觉得新疆舞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指导细节:(引导幼儿表达出新疆舞的音乐节奏速度带给他们的感受和自己的体会,如很欢快,很高兴等)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件乐器,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吗?(古筝)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节奏,情绪。
(1)师:钱老师带来一首古筝弹奏的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那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古筝演奏茉莉花音乐)(2)师: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细节:(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乐曲的风格和开场音乐的不同,如:很流畅、很舒缓、很优美等)师:这段古筝演奏的曲子是一首苏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苏南地区的民歌听起来节奏比较舒缓,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很优美。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这一次你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哼一哼,唱一唱,看看这茉莉花是怎样的形态。
(歌曲茉莉花)三:简单认识茉莉花,重点观察茉莉花瓣的姿态、花束的层次、花朵之间的错落造型,观察了解花朵、花枝叶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