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原理》3.3晶体生长
- 格式:ppt
- 大小:18.42 MB
- 文档页数:53
晶体生长原理和过程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几何排列方式组成的固体。
晶体生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晶体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几何排列方式组成新的晶体。
晶体生长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特点。
晶体生长的原理晶体生长的过程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固体、液体或气态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了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体。
晶体生长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晶体核心形成和晶体生长。
晶体核心形成是晶体生长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小晶核。
晶体核心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当的过饱和度、适当的温度和适当的晶体结构。
一般情况下,晶体核心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需要克服一定的激活能才能实现。
晶体核心形成之后,晶体生长就开始了。
晶体生长是指晶体核心周围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几何排列方式组成新的晶体。
晶体生长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需要克服一定的表面能和激活能才能实现。
晶体生长的过程晶体生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弥散阶段、吸附阶段和扩散阶段。
弥散阶段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从溶液中弥散到晶体表面的过程,也是晶体生长的起始阶段。
在弥散阶段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当它们遇到晶体表面时,由于表面能的存在,它们会被吸附在晶体表面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小晶核。
吸附阶段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在晶体表面上的吸附和排列的过程。
在吸附阶段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晶体表面上做定向的热运动,当它们逐渐排列成一个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小团簇时,晶体生长就开始了。
扩散阶段是指晶体核心周围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晶体表面上的扩散和排列的过程。
在扩散阶段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晶体表面上做定向的热运动,当它们逐渐排列成一个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大团簇时,晶体生长就完成了。
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原理才能实现。
晶体生长的研究对于晶体科学和材料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晶体生长原理与技术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结构的固体材料,其结构和性质受到其生长过程的影响。
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溶液浓度、溶剂选择、晶种质量等等。
本文将从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生长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熔融法、溶液法和气相法。
熔融法是指将晶体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缓慢冷却,使晶体从熔融状态逐渐结晶出来。
溶液法是指将晶体原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溶剂的选择,使晶体逐渐从溶液中析出。
气相法是指将晶体原料蒸发成气体,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在固体基底上生长成晶体。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晶体生长。
在晶体生长技术方面,常见的方法包括悬浮法、自组装法和气相沉积法。
悬浮法是指将晶体原料悬浮在溶液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使晶体逐渐生长出来。
自组装法是指利用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在固体基底上自发形成晶体结构。
气相沉积法是指将晶体原料蒸发成气体,然后在基底上沉积成晶体。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晶体生长的速率和晶体的形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晶体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的选择也会影响晶体的生长过程,合适的浓度和溶剂可以促进晶体的生长,提高晶体的质量。
晶种的质量也是影响晶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优质的晶种可以促进晶体的生长,并且对晶体的形貌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生长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晶体的生长过程,提高晶体的质量和产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晶体生长原理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成有序的三维结构,具有特定的形状和大小。
晶体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原则。
晶体生长原理是研究晶体形成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是在液态或气态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晶体生长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核心形成、生长与成长。
在核心形成阶段,原子、离子或分子聚集形成一个小晶核,其大小和形状取决于物质的浓度、温度和晶体的种类等因素。
在生长阶段,晶体的生长速度与溶液中的物质浓度、温度、压力、扰动等因素有关。
在成长阶段,晶体形态和大小基本稳定,晶体内部结构和晶面的形态也基本固定。
晶体生长的原则包括热力学原则、动力学原则和几何原则。
热力学原则是指晶体生长遵循平衡态热力学规律,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同时热力学稳定性越高的结构越容易形成。
动力学原则是指晶体生长遵循非平衡态动力学规律,物质的扩散速率受到流体动力学、传质、传热等因素的影响。
几何原则是指晶体生长遵循几何学原则,晶体的形态受晶面对称性和界面能等因素的影响,晶体的生长方向和晶面的生长速度也受到相应的限制。
晶体生长的条件包括物质的浓度、温度、压力、流体动力学等因素。
物质的浓度是晶体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会影响晶体的生长。
温度也是影响晶体生长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晶体生长。
压力是晶体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压下晶体生长速度更快,而低压下晶体生长速度较慢。
流体动力学是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流体动力学的扰动可以影响晶体生长的方向和速度。
晶体生长的研究对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晶体生长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材料的性质和结构,研究生命体系的基本规律,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的材料和技术。
材料成型原理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
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ρ=2σ/r显然 r =21×0.1cm =0.05cm 则 ρ=410*5.05.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 =ρ/(ρ液*g )=10*75006000=0.08m 1.5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2(2v )12r r r -= r 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 2*ρMnO =10*5400=54000所以上浮速度 v =0049.0*95400075000(*10*1.0*223)-)(-=9.5mm/s 3.1解:(1)对于立方形晶核 △G 方=-a 3△Gv+6a 2σ①令d △G 方/da =0 即 -3a 2△Gv+12a σ=0,则临界晶核尺寸a *=4σ/△Gv ,得σ=4*a △Gv ,代入① △G 方*=-a *3△Gv +6 a *24*a △Gv =21 a *2△Gv 均质形核时a *和△G 方*关系式为:△G 方*=21 a *3△Gv (2)对于球形晶核△G 球*=-34πr *3△Gv+4πr *2σ 临界晶核半径r *=2σ/△Gv ,则△G 球*=32πr *3△Gv 所以△G 球*/△G 方*=32πr *3△Gv/(21 a *3△Gv) 将r*=2σ/△Gv ,a *=4σ/△Gv 代入上式,得△G 球*/△G 方*=π/6<1,即△G 球*<△G 方*所以球形晶核较立方形晶核更易形成材料成型原理第 3 页 共 16 页3-7解: r 均*=(2σLC /L)*(Tm/△T)=319*6.618702731453*10*25.2*25)+(-cm =8.59*10-9m △G 均*=316πσLC 3*Tm/(L 2*△T 2) =316π*262345319*)10*6.61870(2731453*10*10*25.2()+()-=6.95*10-17J3.2答: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否则就不行。
晶体生长原理晶体生长是指晶体在适当条件下从溶液或气相中吸收物质并逐渐增大的过程。
晶体生长是固体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晶体生长的原理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晶体生长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或分子的扩散。
晶体生长的第一步是溶液或气相中的原子或分子通过扩散运动到达晶体表面。
这一过程受到温度、浓度梯度、表面形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原子或分子在溶液或气相中的扩散速率决定了晶体生长的速度和形貌。
2. 晶体表面的吸附和解吸。
当原子或分子到达晶体表面时,它们会发生吸附和解吸的过程。
吸附是指原子或分子附着在晶体表面,解吸则是指原子或分子从晶体表面脱离。
吸附和解吸的平衡状态决定了晶体表面的活性,进而影响晶体生长的速率和形貌。
3. 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
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包括原子或分子在晶体表面的扩散、吸附、解吸等过程,以及晶体内部的结构调整和排列。
这一过程受到温度、浓度、界面能等因素的影响,对晶体生长的速率和形貌起着决定性作用。
4. 晶体生长的形貌控制。
晶体生长的形貌受到晶体生长条件和晶体本身特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控溶液或气相中的成分、温度、pH值等条件,可以实现对晶体生长形貌的控制,获得特定形状和尺寸的晶体。
总的来说,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深入研究晶体生长的原理,可以实现对晶体生长过程的控制,获得具有特定形貌和性能的晶体材料,为材料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对晶体生长原理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揭示自然界中晶体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对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晶体生长原理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结构的固体材料,其内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晶体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原理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界面化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就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晶体生长过程的理解。
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或分子的聚集。
晶体生长的第一步是原子或分子的聚集。
在适当的条件下,如过饱和度、温度、溶液中的物质浓度等方面的变化,会导致原子或分子在某一特定位置聚集成固态结构的种子,从而形成晶核。
2. 晶核的生长。
晶核的形成标志着晶体生长的开始。
晶核的生长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其速度取决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温度、溶液的流动情况等因素。
在晶核生长过程中,原子或分子会不断地从溶液中聚集到晶核表面,形成新的晶格,使得晶核逐渐增大。
3. 晶体的形态。
晶体的形态受到晶体生长条件的影响。
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晶体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例如,在溶液中生长的晶体往往呈现出多面体形态,而在气相中生长的晶体则更倾向于呈现出柱状或板状的形态。
晶体的形态与其生长过程中的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
4. 晶体生长的动力学。
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涉及到原子或分子在晶体表面的吸附、扩散和结合等过程。
这些过程受到温度、浓度梯度、溶液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这些动力学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晶体的生长速率和形态。
5. 晶体生长的热力学。
晶体生长的热力学过程主要涉及到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热力学条件的变化会导致晶体生长速率的变化,从而影响晶体的形态和尺寸。
总之,晶体生长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其原理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界面化学等多个领域。
对晶体生长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晶体的生长过程,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形态和性能的晶体材料,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晶体生长原理与技术晶体生长是指无定形物质逐渐形成有序排列的晶体结构的过程。
晶体生长的原理和技术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地质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生长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些参考。
晶体生长的原理主要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热力学上,晶体生长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化学势条件下,通过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有序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动力学上,晶体生长受到核形成、生长和形貌稳定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晶体生长的过程和结果。
晶体生长的技术包括自发晶体生长和人工晶体生长两种类型。
自发晶体生长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晶体从溶液、气相或熔体中沉积生长的过程。
常见的自发晶体生长技术包括溶液结晶、气相沉积和熔融结晶等。
人工晶体生长是指通过人为控制条件来促进晶体生长的过程。
常见的人工晶体生长技术包括气相输运法、熔融法、溶液法和固相法等。
在晶体生长技术中,溶液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
溶液法是指将溶剂中的溶质逐渐沉积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溶液法中,溶剂的选择、溶质的浓度、溶液的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都会对晶体生长的过程产生影响。
另外,溶液法还包括了一些特殊的技术,如悬浮溶液法、凝胶溶液法和水热法等,这些技术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除了溶液法,气相沉积也是一种常见的晶体生长技术。
气相沉积是指通过气相中的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晶体的过程。
在气相沉积技术中,通常会选择适当的气相载体和反应条件来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向和形貌。
气相沉积技术在半导体材料、功能薄膜和纳米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晶体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和多种技术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和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应用晶体材料,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与规律晶体生长是一种自组装的过程,是物质形态的重要方面。
晶体生长涉及到多种物理过程和化学因素,其基本原理与规律关系到物质科学的许多方面。
晶体是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有序排列,构成了空间中确定的结构。
晶体生长是原子、分子或离子从溶液、气相或熔体中组装成确定结构的过程。
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性也决定了晶体的形成及晶体的结构特征。
1. 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与物质的组成、物态、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有关系。
晶体生长的过程中,原子、分子或离子从半无序的状态演化到了高度有序的状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1. 相变物质的相变包括固化、融化、凝固、冷凝等过程,在相变过程中,原子、分子或离子的能量、热力学状态也在变化。
2. 核形成晶体的核形成是晶体生长的最初阶段。
在合适条件下,原子、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或气相中形成临界尺寸的核,然后继续向外生长直到形成晶体。
晶体的核形成涉及到物理因素、化学物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 晶体生长晶体的生长过程是晶体从核心开始向外扩展,进而变成完整晶体的过程。
晶体生长过程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规律排列,逐渐形成完整的晶体。
2. 晶体生长的规律物质状态、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多种因素影响晶体生长的规律,晶体生长的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晶体的结构决定生长方向晶体结构的不同影响碰撞方向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布。
晶体结构对生长方向也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性质的物质晶体生长方向并不相同。
2. 生长速率与晶体结构有关不同晶体结构形成生长速率也不相同,各自有自己的生长速率规律。
晶面生长速率决定了晶面形貌的缺陷和微观结构的特殊性质。
晶体生长速率的控制是制备高质量晶体的基本问题。
3. 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晶体生长在特定温度下发生,温度改变会使溶液饱和度变化,从而影响晶体生长速度和晶体结构的形态。
溶液浓度也是影响晶体生长的重要因素,浓度越高,晶体的生长速率越快。
晶体生长原理引言晶体是固态物质中结晶形成的有序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晶体的生长是指原子、分子或离子在固态物质中逐渐聚集、排列有序并形成结晶体的过程。
晶体生长原理是研究晶体生长的基本规律和机制,对于生长高质量晶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温度是晶体生长过程中影响晶体形成和生长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晶体生长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使晶体物质的扩散速率增加,进而促进晶体结晶的发生。
然而,超过一定温度范围后,温度升高会导致晶体生长过饱和,晶体生长速率反而下降。
溶液浓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溶液浓度也是影响晶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液浓度的升高通常会导致晶体生长速率的增加。
这是因为溶液浓度的增加会增加晶体生长过程中原料物质的供应,进而促进晶体的形成。
然而,当溶液浓度过高时,过高的浓度会导致晶体物质聚集过于密集,晶体生长也会受到限制。
模板晶体生长原理模板晶体生长是一种利用已有的晶体作为模板来生长新的晶体的方法。
在模板晶体生长中,已有的晶体作为晶核,新的晶体会在其表面逐渐生长。
模板晶体生长常用于制备特定形貌和结构的晶体,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模板晶体生长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模板晶体表面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活性位点,能够吸附和定向排列新的晶体生长物种,从而引发新的晶体生长。
2. 模板晶体能够提供晶体生长所需的有序环境和立体位阻,促进新的晶体在特定方向上生长并控制晶体形貌。
3. 模板晶体和生长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新的晶体在模板表面特定取向上生长,从而形成具有预定结构和形貌的晶体。
晶体生长的步骤晶体生长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溶质分散:在溶液中,晶体物质的分散度决定了晶体生长的速率和质量。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晶体物质会从溶液中以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形式逐渐聚集。
2. 溶质扩散:晶体物质在溶液中扩散是晶体生长的关键步骤之一。
晶体的生长方式和速度晶体的生长方式,是指液相中原子向某个晶粒表面的堆砌方式。
根据界面结构的不同,晶体可采取连续生长,侧向生长和从缺陷生长等方式;这三种生长方式相互联系又各具特征。
2012-4-2811)连续生长――粗糙界面的生长粗糙界面--原子只占50%左右的位置,存在50%左右的空位,可作为液相中原子向上堆砌的台阶。
这种台阶不限于一层原子,甚至存在于几个原子层内。
沉积到界面上的原子受到前方和侧面固态原子的作用,结合牢固且不易反弹或脱落,如图。
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界面上的台阶始终存在(保持粗糙界面)因此,液体中的原子可以在整个界面上连续沉积,促使界面便连续、均匀地垂直生长。
这种生长被称为连续生长、垂直生长或正常生长。
2012-4-282图2-6 粗糙界面上原子的堆砌过程2012-4-283•由于一个原子到达界面后不因弹性碰撞而被弹回几率A→1,故生长中几乎不存在热力学能障。
F•由于界面的多层结构和过渡性质,其动力学能障也比较小。
因此生长过程易为较小的动力学过冷所驱动,并能得到较高的生长速度。
•绝大多数金属关系?•定量:连续生长速度R与ΔTK2012-4-284如图7,当固/液界面温度低于平衡熔点温度Tm 时,原子从液相跳向固相界面所需活化能为ΔGb,则原子越过势垒ΔGb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频率υLS为:υ0—原子的振动频率。
) exp(KTGbLS∆−=νν图2-7 固/液界面的自由能2012-4-2852012-4-286如果原子从固相界面反弹回液相液相中所要克服的势垒是ΔG b +ΔG m 。
原子反弹回液相的频率υSL 示为:只有当原子由液态变为固态的频率大于由固态变为液态的频率时,晶体才能长大。
因此,原子沉积与反弹频率之差,即净频率为])(exp[0KT G G m b SL ∆+∆−=νν)]exp(1[KT G m Ls sL Ls net ∆−−=−=νννν2012-4-287由于式中ΔT K 为动力学过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