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作品展示.
- 格式:ppt
- 大小:8.30 MB
- 文档页数:30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一、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各个方位雕刻物体的方法。
所雕作品逼真如实物,特别富有立体感。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近年在福州地区不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便是最原始的寿山石圆雕作品。
之后寿山石雕仍以圆雕为最主要方法,特别是清代,长盛不衰,清初的许多寿山石雕刻大师都是圆雕大师,如杨玉璇有《僧人卧像》、周尚均有《弥勒》、魏开通有《伏虎罗汉》,这些圆雕杰作举世闻名,至今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因为圆雕最近于实物的主体,所以圆雕所要选择“石材”,都应该有如按实物比例的厚度。
然后按比例“打坯”。
圆雕是很讲究“打坯”的,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甚至要离开寿山石材,在泥土上“打坯”,完成并修订“泥稿”后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
选择石材的厚度是保证雕品有如实物的先决条件,然后在选好的石材上“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保证雕品的各个部件既能按实物的比例,更能比实物传神。
圆雕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方位统一、和谐和融合。
比如说雕人物,前方位雕的人物头部是男人,后方位就也应该是男人,而且大小要一致。
再比如说前方位的衣着是长衫,后方位的衣着就不能是短袖,而且衣摺、流线等都应该和谐、融合。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因为前方位是最主体的方位。
主体成功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主体要是雕不好,雕好其他部位也就没有价值。
古代的圆雕多以单件实物为对象,如仙、佛、猪、羊、马等小雕件放在案头把玩;也可以作为小雕件,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
近代创造了以人物、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立体雕”。
《长征组雕》、《闽西组雕》以及郭功森的《武夷风光》、林亨云的《海底世界》等都是成功的大圆雕作品,宜于在大厅里摆设。
二、钮雕钮雕是专指印章上部印钮的雕刻,起装饰印章作用。
其雕法居于“圆雕”的范畴,有其丰富的立体感。
但它另有特点: 1.物像小。
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 10 立方厘米以下。
2 .不表现物像的下方。
微雕大师周长兴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茶叶》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周长兴 1931年出生,上海市茶叶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雅号石翁,从事微雕艺术60余年,作品享誉海内外,365件套《华夏之宝》,多宝格曾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金奖;《红楼梦》陈设微雕多宝格荣获上海民间工艺博览会最高荣誉奖;1111件套《华夏之宝》博古架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代表作有《微雕红梦室内陈系列》、多年来。
作品远涉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57.5
【相关文献】
1.乘物游心海派玉雕大师胡玮的阴刻微雕艺术 [J], 徐飞
2.微雕艺术家周长兴 [J],
3.逐梦见精神探微显神功——对话著名微雕大师冯耀忠 [J], 王晓斌;
4.逐梦见精神探微显神功——对话著名微雕大师冯耀忠 [J], 王晓斌
5.微雕神技艺术奇葩——记周建明大师和他的核雕艺术 [J], 王继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若微尘藏大千——刘金禄先生之微雕艺术宁夏美绮国际电子商务张凌雯艺术不仅仅是大师们的专利,许多未曾冠以“大师”头衔的普通人也在这个社会的角落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甚至穷毕生精力进行着艺术劳作,在他们手中诞生的另类艺术同样闪烁着人类艺术灵感的光辉,更凝结着为实现梦想而非凡的执着。
——作者题记惊叹于刘金禄先生的立体微雕《清明上河图》,并为之投向一抹百感交集的凝视:细微于发梢,宏大至天地,一幅思维与心力的灵魂之作,一部走向极端精致的历史浓缩画卷。
走近刘金禄先生,走进他的艺术之“家”,让人看不到“艺术”二字,方知刘金禄先生悲怆的艺术人生。
这位湮灭在武威民间的手工雕刻艺人,虽瓮牖绳枢,室如悬磬,穷困潦倒,但视艺如命,矢志不渝,为梦想成真,耗费一生时光,付出毕生心血,倾其所有家当,演绎了一部刀锋下的传奇人生。
一对刘金禄先生来说,其艺术人生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祖籍天津,生于工匠世家,在历史名人外祖父(微雕大师)和家父(万能工匠,武威电影和工业的创始人)的影响下,痴迷和执着于雕刻艺术,从一位普通的民间手工艺人成长为一代雕刻能手。
60年艺术生涯无怨无悔,60年雕刻佳作耀人夺目,刘金禄先生的经历不能不说是有些传奇色彩。
刘金禄先生是幸运的。
七、八岁随父学艺,十六岁经行业专家测试达到四级钳工水平,1979年因“身怀绝技”而进入武威地区歌舞团任美工,八十年代末获得建筑工程师资格,多才多艺的人生之初,为他铺垫了如锦似绣的美好前程。
曾为大型话剧《不准出生的人》制作全部道具298件,得到领导和演职人员的高度赞赏;曾为大型古装戏《天河配》制作道具牛,其眼神、口形转动可乱真,使来武威拍摄的某电影厂编导大为惊叹;曾担任电影《大漠紫禁令》高级道具师,装置、设计师,被香港著名导演李瀚祥称为“神手”;曾为中国艺术节大型民族历史剧《凉州会盟》设计制作集汉、藏、蒙三个民族元朝时期各种道具300多件,受到专家和演职人员高度赞赏,并受时任甘肃省长宋英接见;曾担任台湾杰米罗广告公司30集电视剧《十八罗汉》总道具师,被台湾著名导演午马誉为“西北道具王”;曾担任电影《月圆凉州》道具设计师,其作品受业内人士高度评价和赞誉;曾为“建党70周年武威地区民间工艺美术展”制作工艺品《帆船》、《西洋车》、《木雕人物》等荣获一等奖。
指尖上的艺术作者:李婷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老南京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南京的三宝,剪纸、云锦、仿古雕”这其中的仿古雕指的就包含“微雕”。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微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兰老师从艺三十几年,其师承父亲罗彪先生的微雕技艺,并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可谓毫厘之间展现大千世界。
[关键词]罗兰传承人南京微雕作品赏析一、微雕定义所谓微雕,就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也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
在艺术创作时,肉眼是看不到字的,全凭感觉运力雕刻。
其特点是以微取胜、微中见宏。
微雕艺术是以象牙或贝壳为载体,借助显微镜,进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细腻的“特技”之一。
微雕艺术品“意在精”、“艺在微”,是一门独特且十分讲究画面、章法的艺术。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步重视,微雕艺术品不再只是古时候皇家御用的艺术品,它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每个人眼中的珍宝。
二、历史渊源中国微雕艺术可谓源远流长,它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陕西固原地区考古遗址中。
在当时发现的出土的文物当里,有百余件微刻龟甲片,上面的篆字字体小如米粒,笔画细如发丝。
这可谓是微雕艺术最早的实物见证了。
微雕的兴盛是在明末清初的时期,当时,上流社会的文人雅士喜欢在印章、砚台等坚硬的文房四宝上,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
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微雕艺术自此发扬光大。
微雕艺术从发展到兴盛,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上流社会阶层所拥有并喜爱的艺术品。
南京作为十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微雕在南京,从明朝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兴盛起来的发展,清代南京虽不是国都,但南京的微雕艺术依然受到全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乾隆年间,南京的微雕艺人还供职宫廷,专为皇家制作微雕艺术品。
老南京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南京的三宝,剪纸、云锦、仿古雕”这其中的仿古雕指的就包含“微雕”。
字若蝇须的民国于硕象⽛微雕插屏于硕象⽛微雕插屏正⾯及侧⾯于硕象⽛微雕插屏⽂字(局部)于硕,字啸轩,⽣于同治年间,善治印,⼜⼯微刻,其擅长在折扇边⾻上进⾏微刻,能在指宽的扇⾻刻三⼗⾏字,⽅⼨之间能纳万字,且⽆⼀败笔,笔笔有帖⽓。
字⾄细微处,要⽤20倍放⼤镜才能看清辨明。
但与其说他是清代⼈,不如说他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家。
因为最终让于硕名扬四海、流芳后世的并⾮其早期的扇⾻作品,⽽是象⽛微刻。
⼤凡让⼈眼前⼀亮的古玩艺术品,都是精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器⼀物之上,不光有着岁⽉砥砺和⽂化锤炼,更有着神乎其神的隐秘⼯艺与⽆法复制的⼈物传奇。
图中这件于硕民国时期的象⽛微雕,在不⾜三⼨的⽛牌上刻有《⼤佛顶⾸楞严经》全⽂,笔画挺秀,波磔精严,不愧为名家精品之作。
象⽛名贵,洁⽩如⽟;雕⼯⿁斧,栩栩如⽣,完美展现了⼀个艺术家巅峰时期登峰造极的成就。
于硕以浅刻艺术著称于世。
清末民初以来多种著述盛赞他的浅刻艺术,对他的象⽛浅刻艺术品评价极⾼,其象⽛浅刻艺术品更是蜚声海内外,为中外藏家所珍视。
有⼈评价⽈:“擅长⽤盲刻法,即在⾁眼看不清的情况下,全凭⼿感运⼑雕刻⽽成,⼊⼑有⼒,意在⼑先,轻重缓急,随⼼所欲,运⼑如运笔,得⼼应⼿,字字意⽓连贯,流畅⾃然,其功⼒之深令⼈瞠⽬结⾆。
从“如是我闻”⾄“肃恭斋法”结束,共计五百⼆⼗七字,字迹若苍蝇须,功⼒⾮凡。
象⽛微雕艺术在中国由来已久。
由⽛雕标本及⽂字记载,可以推断象⽛微雕最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当时已有⾼不盈⼨的⽴体微雕,⽽从清代起,象⽛微型雕刻开始多见。
据说于硕的舅⽗李⽒家族中,有⼈擅长浅刻瓷器、⽵器,⽽且⼑法纯熟,从少年时代开始,于硕就跟随他们模仿习练。
于硕是从扇⾻着⼿开始他的镌刻⽣涯的。
他能书善画,常在扇⾻的⼀⾯以潇洒的⾏楷镌刻诗⽂,另⼀⾯则刻⼭⽔花卉。
经过刻苦研练的于硕已能运⼑如笔,折扇扇⾻⼀般为⽔磨⽵,名贵的折扇则以象⽛制作。
于硕刻了不少象⽛扇⾻之后,试制了另⼀种浅刻艺术品——微型象⽛插屏,这种尝试终于使他在微刻艺术史留名,与民国时期另⼀位微雕⼤师吴南愚被收藏界并称为“南于北吴”。
ali•••••诗书礼乐白玉籽料,质地细腻温润,白度上佳,侧面留金黄皮色玉牌正面浮雕童子手持诗书,神情专注,上方阴刻“诗书礼乐”四个字;背面雕琢飞凤,线条柔美,并刻有荀子之言“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布局合理,雕工精细,颇具创意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崔磊作品金鱼小巧温润细腻白玉籽料,皮色红润,俏色雕琢金鱼一只,金鱼大眼扇尾,灵动逼真,作品质地上佳,玩意与创意兼并,是难得的把玩小件精品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崔磊作品事事如意细腻温润白玉,圆雕柿子、如意、喜鹊,寓意吉祥,事事(柿)如意作品雕工精细,线条流畅,设计的视觉角度也是别具一格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郭海军作品刘海戏金蟾由白玉籽料雕成的手把玩件,玉质温润,细腻无暇刘海开脸生动,面相饱满,喜笑颜开“刘海戏金蟾,步步得金钱”,寓意幸福美好,财源兴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郭海军作品掌上乾坤白玉质地均匀,白度好,油润度高,无绺无裂该作品的表现方式与传统的写实不同,重在意境,用线条的弯转、面的接合来表达主题,风格独特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马学武作品福寿绵延温润细腻之白玉,带少许皮色作者利用线条的变化,线与面的结合,艺术化、抽象化地来表现主题,让观者回味,体会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马学武作品印章作品形状由方型搭配拱型而成牌正面浅浮雕梅花,枝干刻画逼真,线条秀美,花瓣栩栩如生;背面阴刻“梅破知春尽”、“兰香亦点春”、“甘从清处绝,香岂待风来”,字迹刚劲有力精细、精致、精美;细劲挺秀、清闲雅逸落“天蜀”款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易少勇作品贵妃这是一块难得的上等和田籽玉,白度极佳,且细腻油润,贵妃柳眉凤眼,上身略微偏长,臀部稍加夸张,蜂腰肥臀,纤足盈盈,透露出浓郁的东方气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吴德升先生作品2008年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春青花青花籽料,黑白分明,质地细腻油润依石而雕,黑色部分巧做瀑布式的长发,创意十足浴女丰臀细腰,脸蛋没于长发之中作品的观赏性与把玩性极佳,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吴德升作品太极壶白玉青玉青玉细腻,颜色均一;白玉温润,质地上佳青白玉相互结合而成太极之形,独具匠心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魏玉中作品青玉错金文房四宝青玉雕琢臂搁、笔架、砚台、毛笔流畅的线条,优美的器型,工整的错金纹饰,精湛的雕工,四者合一便是:雍容华美,高贵典雅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魏玉中作品贺如意红皮白玉,皮色典雅,玉质细腻白润皮色部分巧雕如意与鹤冠,白鹤曲颈回望,逼真生动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孟庆东作品长生殿白玉籽料,质细肉白,皮若灿金采用深浮雕、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琢唐明皇与杨贵妃嬉戏之景,人物刻画传神,颇具动感,玉牌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孟庆东作品“秋山几重”牌.此牌的构图布局颇为别致,将牌面分为三部分,中间凸起部分雕琢主体,其余留白祥云缭绕之下,一行秋雁远归,暮山楚楚,一老叟站立于亭中远望,亭旁一株古木枝繁叶茂,凌云参天另面楷书阳琢杜甫“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诗句落款“卫”“养清”牌所选玉材润泽细腻,并留有皮色,灿若洒金翟念卫大师巧妙破皮,利用皮色俏色巧雕为一只水鸟站立在荷叶之上,并露出饱满丰硕的莲蓬,颇具创意牌形修长秀美,布局合理,工白相应,若花鸟工笔画,又似山水水墨,画意十足青玉错银夔龙纹茶具.青玉质,色泽厚重均一,切温润有加此套茶具一壶四杯,壶为小口大腹,造型典雅,使用错银工艺,满布夔龙纹,繁复精美具实用性、观赏性及艺术性于一体,置于书案、茶室,顿增雅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马进贵先生作品碧玉错金寿字纹手镯碧玉质,色若春韭,翠绿迷人,质亦均一无杂手镯错金“寿字”纹,工艺精湛,打磨规整,纹饰工整对称,适于佩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马进贵先生作品双鼠青花料雕制,两只可爱白鼠游走于灵芝之间,或走或停,形象生动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颜桂明作品安居乐业根据原料,巧妙设计构思,利用皮色巧雕雏雀,赢弱之态更是显得传神下半部巧雕为巢穴,逼真生动作品集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是难得的小件把玩精品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颜桂明作品喜得贵子青花雕琢,综合运用镂空雕,圆雕等技法,雕琢作品生动形象,动感十足,俏色蜘蛛更是增添不少趣味性钤印:“逸水”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尤志光作品闲步蕉园作品材质细腻温润,洁白如雪,利用深浅浮雕,雕琢仕女漫步于蕉园中,场景生动,主题突出仕女造型沿袭古韵,线条柔美,舒展顺畅;蕉叶弯卷自然,层次丰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尤志光作品瑞兽本作品借以瑞兽桀骜不驯、仰首咆哮的气势和神韵来力求体现图强盛世的精神风貌通过写实的手法,不仅细微地刻画了瑞兽毛发和肌肤的质感,更着重强调其怒目圆睁、铁嘴利牙、弓背收腹、健爪抓地等方面的描写,来充分表现力与势的综合之美一鸣惊人温润白玉,雕琢蝉一只,线条规整,具有汉代风格,是一件不错的把玩小件精品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蒋喜作品静思牌玉质细腻,颜色洁白通过写意的浮雕,雕琢“遁入空门”智者,神态安详,身形若隐若现;浮雕莲花,叶片舒展自然作品题材典雅,雕工精细,是一件难得之佳品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杨曦作品知足牌白玉质地细腻,温润剔透牌侧浅浮雕竹节,另一侧镂空雕琢枝藤,曲卷自然玉牌正中大量留白,给人清新典雅之感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杨曦作品蒸蒸日上新疆白玉,体量硕大,玉质温润细腻,红皮娇艳动人浅浮雕技法雕琢山林、农舍、烈日在这样的皮色之下,简洁的雕工就将工艺之美与原生态之美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谢华之作品腰缠(蝉)万贯深红皮色,依石形而雕琢蝉一只,作品虽小,可玩味十足,而雕工精细,是一件不错的把玩小件精品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谢华之作品玄武皮色黄艳迷人,肉质白润细腻将上部皮色巧雕为壳,下部雕琢水草、溪石玄武伏于水石之上,神态悠然玄武为祥物,有吉祥寓意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然作品老子该作品由青花软玉雕刻而成,玉色灰白相间老子神态自然,动感强烈作品构图合理,色彩对比鲜明,具有很高的欣赏与把玩价值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然作品鸡心佩鸡心佩,多作椭圆形,中有一圆孔,近似于盾牌或鸡心的形状器体较扁薄,下面微鼓,背面略凹,两侧透雕有龙、凤、螭等装饰,是汉代特有的并常见的一种佩饰作品用材白玉,细腻温润,配上上佳雕工,夺人眼目。
世界上最小的雕刻品世界上最小的雕刻品是什么呢?你所知道的微雕技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编带你走进微雕的世界吧。
世界上最小“猴子”在迎接2016年到来时,台湾雕刻家陈逢显雕刻0.1公分(1毫米)“世界最小”猴子,手中还拿着“桃子”,有猴采桃(好彩头之音)呈桃献瑞、吉祥长寿之意。
小猴子以“树脂”为材料,从规划、设计、钻研到雕刻完成,共用了6个月的时间。
雕刻过程中失败10多次,在6个月当中有尝试砖雕、竹雕、陶瓷材料等等,作品雕刻好了上色也是一大挑战,如小猴子眼睛、鼻子、嘴等,其中又以寿桃更是作品精神代表,整件作品栩栩如生,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小雕刻猴子作品了。
站立在直径0.2公分HB铅笔芯上的小猴子显得渺小,它的表情姿态生动、活泼,小猴子上昂的尾巴,高兴手中捧着粉红色寿桃,显得其乐融融、满足自在,很难让人想到小猴子尺寸只有1毫米,就像砂粒般。
观赏这个“世界最小”猴子,必须透过放大镜,才能一窥全貌,可说是代表陈逢显近40年来的毫芒雕刻得意作品“追求一毫米”。
世界上最小的“雪人”科学家已经创造出世界上最小的“雪人”。
当然它并非真正的人形,甚至也不是由雪构成。
但是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小雪人的东西非常微小,只能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这个雪人是由伦敦西安大略大学的Todd Simpson博士和其它研究人员创造的。
Simpson博士使用了大学的纳米制造设备,并且创造出这个雪人来展示纳米微粒的功能。
雪人的身体是由3个0.9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彼此搭建而成。
它的手臂和鼻子是由铂粒子构成,而它的眼睛和嘴巴是借助一台全新的聚焦离子束设备雕刻而成的。
二氧化硅是能够在人体内找到的一种矿物质,同样也存在于沙子和石英中。
那么这个雪人究竟有多小,我们可以用数字做一下对比。
它大约有3微米高,一根人类头发大约有75微米厚,而一颗红血球也大约是它的两倍大。
科学家估计最小的沙粒大约有60微米。
Simpson博士在2005年创造出了三个二氧化硅微球。
今年他决定制作一个完整的雪人,并且使用它的照片制作一张圣诞节贺卡。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杨氏微雕的作文
《神奇的杨氏微雕》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特别神奇的艺术叫杨氏微雕!
杨氏微雕可厉害了,能在特别小的东西上刻出好多好多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比如说,在一颗小小的米粒上,能刻出一首完整的古诗,这是不是超级神奇?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杨氏微雕的展示。
只见一位大师拿着特别细小的工具,在一块小小的玉石上认真地雕刻着。
他的眼神专注极了,手一点儿也不抖。
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在了玉石上,那小眼睛、小爪子,简直就跟真的一样!
还有一个例子,有人在一根头发丝上刻出了自己的名字,这得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艺和耐心啊!
杨氏微雕真的是太神奇啦,让人忍不住感叹艺术家们的心灵手巧!
《了不起的杨氏微雕》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东西,那就是杨氏微雕!
你们能想象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上面,能做出特别漂亮的雕刻吗?杨氏微雕就能做到!
比如说,有个艺术家在一个小小的核桃上,刻出了一整个山水画面。
有高高的山,流淌的小河,还有小房子,就好像把一个大大的世界装进了这个小小的核桃里。
我还听说过,有人在一枚小小的邮票上刻出了好多好多的人物,每个人物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在笑,有的在哭,太神奇啦!
这些杨氏微雕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们的厉害。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耐心,创造出了这么美妙的东西。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杨氏微雕很了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