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成文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寿山石微雕艺术鉴赏高家铮寿山石微雕是中华民族艺林奇葩,闽中一绝,是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古老中华资源丰盛,“东方艺术”,人寰精英。
寿山石,它以天趣自然的表现风格赋予山石以永恒的生命。
寿山石雕,它与长城秦俑一样成为具有独特中华民族风格的“石文化”之一。
寿山石薄意、浮雕、镂雕、圆雕、链雕等技艺,揉诸派于一堂,如今微雕是这一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古代刻字历史悠久,历代碑版法帖,均是书家写,工匠刻。
字迹大,易失实,就是龟甲卜辞,鼎彝铭识,也并不现微。
当今微刻,人称微观艺术,多为书画常见。
微雕,均为浅刻。
以刀代笔,在微小天地之中雕刻,意境无穷。
微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
殷代有之,初唐偶见,清代更盛引象牙微刻,如今常见发刻、牙雕。
寿山石自身天然美,是一种珍贵宝石,具有天趣和情性。
以铁笔工夫化神工奇能,咫尺方寸之间任驰骋,这样妙造自然、巧夺天工的创新佳品,不但极具鉴赏价值,而且可作长久收藏。
如今,寿山石微雕这一艺术奇葩,初放异彩,绚丽鲜艳。
20世纪的中国书画经受着凤凰式的变革历程。
它不仅表现绵延数千年的美用和一观念壁被遽然打破,人们对书画艺术有了进一步认识和阐释。
寿山石微雕艺术是随时代发展而创新的。
福建是“东南山国”,山岭耸峙,闽中的摩崖石刻多是刻石记事和铭志,石刻中不像唐代书法那样整饬庄严,也不像南朝书法那样温润而富世情调,更不像北魏那样尖劲而锋芒毕露,这样都给石刻爱好者以启迪。
福州陈忠森独辟蹊径,首创寿山石微雕。
一批有志于寿山石雕创新的艺术爱好者极力探索和研究闽都“石文化”,推陈出新,入古出今,发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
宋徽宗赵佶在其《艮岳记》中所赞“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力者”,寿山石虽有它的永驻性和地域性,但它的艺术美乃是天然的。
福建之气在东南,福建之骨在武夷,福建之灵在寿山。
寿山石是福州“三宝”之一,如今是“国石候选石”,独占五彩灵石之魁,以其深厚悠久的文化积淀,优异卓绝。
艺术贵在创新,寿山石微雕是一种新的艺术幽径之创作。
震撼!叹为观止的精妙微雕艺术
震撼!叹为观止的精妙微雕艺术
(一滴水不能代表一个海洋,但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一粒沙不能代表整个沙漠,但一粒沙可以浓缩一个世界。
精妙的微雕艺术就是这样,小小的一粒沙能够浓缩一个教堂,而且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的一切都具体而微,栩栩如生。
微雕艺术家在针孔中用一粒沙雕刻出一座教堂——韦拉德用了六周来创作这个“针孔中的教堂”,这个教堂模型如此之小,并且每部分比例非常正确,肉眼根本无法看清。
韦拉德使用极小的玻璃碎片粘附在针孔中,然后用一把他的睫毛做的小刷子来创作这个微小雕刻。
他称这个作品太小了,以至于一有小错误发生便会功亏一篑,整个雕刻作品与报纸印刷的句号差不多大。
醉翁亭记象牙微雕简介《兰亭序》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
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
寿山石微雕清红湘妃竹镶象牙微雕毛笔2009年韦拉德完成了奥巴马一家人的微雕,这个
微雕被置入一枚24克拉金针的针孔中。
英国64岁老人在2毫米粗针头上刻下经文。
044文化视角周鹏群微雕作为中国雕刻技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微观雕刻,雕刻工匠在拥有扎实的雕刻、绘画、书法、意念等基本功的基础上,运用超高的雕刻技术在亲自精选的材料上,利用特制的雕刻刀具进行创作。
微雕作品不仅能展现出工匠娴熟的雕工,同时还能散发出独特的艺术气息,在以小见大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的微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上已经有迹可循,又在唐宋时期获得巨大的发展,最终在明清开始盛行,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
微雕艺术是中国雕刻技法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亦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艺术瑰宝,微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也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充分彰显。
一、精微致远,相得益彰从微雕作品不难看出,雕刻家在雕刻过程中需要着重抓住和明确的两个要素和层面就是“微”中显“精”。
判断一件微雕作品的品质时,如果该作品虽不够微小,却精巧异常,尚可视之为微雕精品;若其虽微小,但却无精致特点的显露,则不能称之为微雕作品,可见微雕作品的艺术性全然体现于“精”“微”二字之间。
“精”:其一,要求雕刻者务必具有足够的书画功底和雕刻技艺,只有这样才有相应的能力进行微雕艺术的创作。
其二,微雕作品常常力求所雕之物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可见微雕艺术对雕刻技术的精湛性的要求。
其三,微雕作品的重点还体现在雕刻者雕刻之初的精巧构思。
如果作者能对材料、形状等进行巧妙的构思,在作品上体现其独特的设计灵感,其作品必定为精品。
“微”:微雕艺术就是进行微观的雕刻。
首先,体现在从“精”雕层面上的技术突破,在微小的物体上展现雕刻者的各种创作绝技。
其次,通过微雕作品可以充分展现出创作者对艺术的表达,因为一件微雕作品常常蕴含并彰显出作者自身雕刻、书法以及绘画的功底,这些特点全部体现在一件微雕作品上即可称之为特色,这样的微雕作品流传下来也会令人赞不绝口。
二、师法造化,因材施技微雕从古至今的门类相对较少,主要涉及石雕、玉雕、核雕等,常常是雕刻者通过对选择材料的巧妙分析以及独特构思实施不同的艺术创作。
头发丝上的微雕作文
你有没有留意过,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头发丝上,竟然隐藏着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小小的发丝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微雕作品,精细入微,令人叹为观止。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头发雕刻"艺术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那天我去理发店剪头发,老板娘一边剪一边跟我闲聊。
她突然拿出一根已剪下的头发丝,在上面精心雕刻了一只小鸟的形象。
我完全被这件微型杰作震惊了!
"天哪,这可太神奇了!"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老板娘笑着告诉我,她已经从事这种头发微雕工艺有十多年了。
她用一根细小的针尖在发丝上反复雕刻,直到形成想要的图案为止。
我被她的毅力和创造力深深折服了。
你想象一下,在一根细小的头发丝上精雕细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需要多大的热忱和耐心啊!每一件作品背后,都凝聚了艺术家对美的执著追求。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身边的"头发艺术"。
原来这种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早已存在,只是长期被忽视罢了。
有人在头发丝上雕刻名人肖像,有人刻画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还有人甚至将整个故事情节娓娓道来。
我由衷地欣赏这些艺术家们的创意和坚持。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最不起眼的材料上,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这种艺术除了娱乐价值,更蕴含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信念。
所以,下次当你随手抓起一根头发丝时,不妨放大了去欣赏它的独特之美。
也许在那纤细的发丝上,就雕刻着一个精彩绝伦的作品呢?。
精雕细琢成就美文作者:陈芳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9期以往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打评语这一模式,至于学生看不看评语,看后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作文训练有效性也得不到保证。
清朝梁章钜在《退庵论文》中说:“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几经删润,而后成文,其理一也。
”好的文章都是反复改成的。
所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作文升格训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目前初中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植根生活、美化语言、优化结构、抒发情感这四种升格作文的训练方法。
一、内容——植根生活,忌“千人一面”罗丹说过:“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写作时,腹内空空,仅有的素材也是从小学一直用到现在的,写出来的作文多是大同小异。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大自然,捕捉身边的美景;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有意识地收集新素材。
这样写作的时候才会“文思泉涌”,文章的新鲜感、时代感更强。
作文训练题目“好久不见”,第一次习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大多是好久不见儿时的伙伴、同学等等,全班39人有28人写一样的题材,缺乏新意。
当时作文讲评时,正好一连多日的阴雨天放晴了,我打开窗户让学生看外面:有的学生看到了久违的蓝天;有的学生看到了自由翱翔的小鸟;有的看到了清澈的河水……这篇作文第二稿时,作文内容丰富精彩,有学生这样写好久不见夏天的傍晚“夏天的傍晚最美,夕阳辉煌地照着,湖水轻轻地流着。
同时太阳把她那美丽的赤红色,换成了迷人的橙红色,云彩像是被火烧着了似的,置身其中让人想起过去,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太阳落下后后,音乐便来了,草丛中便发出了各种各样的虫类的歌声,仿佛奶奶轻声唱起的歌。
”由此发出感叹“现在人们喜欢宅在家里,吹着空调,玩着手机,又有多久不见这一美景了呢!”知名作家付秀莹获得“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后接受采访时说的:对作家而言,写作应该源于生活,那是他们留在人间的痕迹。
胸章上的微雕文章说说你的读后感受最近闲来无事便读了《胸章上的微雕》这篇文章,有了一下感受:“异想天开刀超笔,抒情敛性阴堪阳”,微雕艺术便是这样一门以独特的技法于细小之物中包罗万象的工艺。
无论是米粒般的玉石、象牙,还是纤细易断的发丝,雕刻师都能挥洒自如,以刀代笔,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方寸之间呈千里之势,待见时别有洞天。
魏学洢在《核舟记》中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王叔远便是明代著名的微雕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文中所述的“明朝桃核舟”。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刻有五个形态各异的人物,精妙的小窗有轴,可灵活开关,还有船篷、炉子等等,这也是中国微雕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如此被称为“绝技”之工艺,必不是能简简单单就做出来的。
中国微雕艺术以“微”为特征,以“精”为标准,其选材之巧,形制之精、表现之绝令人叹为观止。
微雕技艺“艺在微”而“意在精”,从选材到雕刻,一步都马虎不得,半个砂点就可能破坏一整幅精致的画面或十多个汉字,因此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雕的刀具也要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
还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绘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刻”。
临场要屏气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
运刀要稳、准、狠,若功力不足便会因微失控,刀不达意。
要能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如此,才能使刀法和心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凡此种种,需要十余年的光阴方才练就,故非有恒心者不可至。
如此看来,想要一番成就,扎实的基础是必要的前提,恒心毅力是不可少的条件。
一件传世的微雕作品以上种种必不可少,若要将胸中块垒挥洒于方寸之间,必得有能把控的自信。
而自信的来源便是基础与积累,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炼与坚守。
面对一块优质的材料、一次绝佳的机会,基础技能不足者,多抱憾错过。
没有潜心的修炼,单靠运气是不足以支撑走到最后的,失之毫厘,便会差之千里。
以微雕为主题作文300字
微雕,真的太神奇了!你瞅瞅那细得跟头发丝儿似的线条,居
然能画出那么美的山水!每一刀下去,都像是写诗画画一样,得花
多少心思和功夫啊!
你知道吗?这石头里就像藏着另一个世界,小到一朵花、一棵树,大到一片水、一座山,啥都有!微雕师傅们就像魔术师一样,
把石头当成纸,刀当成笔,把大自然的秘密都写进去了。
这微雕艺术啊,传承了那么多年,真的不容易。
每块石头都有
自己的性格和脾气,师傅们得跟它们好好聊聊,了解它们的想法,
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别看这微雕小小的,其实里面包含了好多东西!它不只是手艺
人的展示,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现在生活节奏那么快,看看这些微雕作品,真的能让人静下心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那种
韵味和魅力。
一件微雕作品作文400字
嘿,你听说过微雕作品吗?就是那种小到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楚的雕刻艺术!
哎呀,真是不得了!这个微雕作品,居然是一只蝴蝶!你能想
象吗?它的翅膀薄得跟纸片似的,但上面的纹路却清晰得跟真的一样。
这得需要多高的手艺啊!
再来说说这个山水微雕吧,小得跟米粒似的,但山山水水都刻
画得栩栩如生。
看那山峰,尖尖的,好像能刺破天空;而那水流,
细细的,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水声。
真是神奇啊!
哦对了,这个微雕的底部还刻了一行字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虽小,但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感觉就像
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新
的希望。
把玩这个微雕作品的时候,感觉时间都在里面流淌。
每一个细
节都经过匠人的精心打磨,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不仅仅是
一件艺术品,更像是一个传承了无数岁月的故事。
总之啊,微雕作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那些微小的细节,都蕴
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看着它们,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以微雕为主题的作文
微雕,雕刻中的“微观世界”。
微雕?那是啥玩意儿?嘿,告诉你,微雕就是那种在超小空间
里玩“大家来找茬”的艺术。
拿把刻刀,往核桃壳、象牙片上一戳
一划,嘿,出来个山水、人物,简直跟魔法似的!
说到这刻刀,我得提提那些微雕大师。
他们啊,手稳得跟机器
人似的,眼睛尖得跟猫头鹰一样。
一刀一刀,就跟绣花一样细致。
你说他们累不累啊?嘿,人家觉得这就是乐趣!
你瞧过微雕作品没?别小看了那一小块儿地方,里头可藏着
“大千世界”。
有个小和尚坐在荷叶上,笑眯眯的,仿佛在说,
“嘿嘿,你找不着我!”你得凑近了,再凑近了,才能看清那细腻
的线条和生动的表情。
说实话,我挺佩服这些微雕大师的。
他们能在那么小的地方创
作出那么美的作品,这得多大的耐心和才华啊!我觉得,他们就像
是“微观世界”的探险家,带着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美妙的新世界。
微雕成文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7年第26期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盯着屏幕……
1.请结合生活经历,写一段文字,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车上的这种场景。
150~200字左右。
【指导分析】
行文前,注意关键词“描述场景”。
要身临其境,突出真实的场景;注意点面结合(由一个或几个,到一群或一类)及特定氛围(如寂静、冷漠、封闭等),突出描写车厢环境、乘客神态、玩手机的动作等,还原人们在车上只顾低头的真实情境。
【习作示例】
“终于上车了!”车上清一色的大脑门和黑头发,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森林。
我挤到边上,见身边的青年正戴着耳机,手指娴熟地点着手机屏幕上一个个人物,当“胜利”二字闪出时,他竟忘了是在公交车上,开心地喊了句“耶”!旁边的姑娘突然乐起来,许是一段笑话刺激的吧。
就连那位大爷也眯着眼,笨拙地按着“老人机”,一副“活到老学到老”的自得。
低头众生相,今天可算见识了。
(胡馨予)
点评:抓住声音、神态、动作等细节,描绘出一幅公交车上乘客沉醉于玩手机、看手机的众生相,真实,生动。
走上公交车,我看见大多数人只顾低头玩手机。
这时,车在红绿灯路口停下,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以为到站了,便低头朝车门走去。
只听“咚”的一声,他撞在门上,连人带手机摔倒在地。
面对周围疑惑的目光,他却不管自己狼狈的模样,连忙捡起手机,仔细察看,确保手机无恙后,才安心站起来,尴尬地回头一笑,又继续低下头……
(郑应航)
点评:小作者全程记录了一位年轻人从摔倒到捡手机、站起来的过程,“连忙”“仔细”“安心”“尴尬”等简单的几个词語,就将专注玩手机导致的尴尬场景描绘出来,还原了“低头族”玩手机的糗事。
一辆公交车缓缓地停了下来,我快步走上去,却惊奇地发现车厢里异常安静,只听得见“低头族”们用手指轻击手机屏幕的声音。
突然,一个急刹车,车厢里的人被晃得东倒西歪……但这些“低头族”如行尸走肉般,眼睛仍直勾勾地盯着手中的手机屏幕。
当车又恢复平稳时,他们用“迟缓”而又“僵硬”的身躯调整姿势,但双眼依旧没有离开手机。
这时,一位男子不小心踩到另一个男子的脚,他敷衍地说了声“对不起”,被踩的那个男子也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之后两人又把目光投向各自的手机……
(张欣瑶)
点评:“低头族”是一个群体,他们有着相同的举动,那就是专注于“低头”;而一个踩脚的小细节,写出了人们内心的冷漠,这是埋头于手机带来的弊病。
夜幕降临,睡意悄悄袭来。
车厢里异常安静,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句说话声。
于我而言,这更像是一剂安眠药。
动车进站,我被车外的匆匆行人吵醒,不一会儿,上来一个妇女和两个孩子。
看到他们,我便知道自己睡觉的愿望破灭了。
果不其然,两个小孩放肆地叫喊着,惹得不少“低头族”不停地抱怨:“吵死了,别打扰我……”一个男人将埋在手机里的头抬起,冷冷地说:“给他们手机玩吧。
”片刻间,随着孩子的低头,最后一丝生气消失了,我再次闭上了眼。
(黄佳岳)
点评:一句“给他们手机玩吧”让车厢瞬间恢复了安静,反映出如今“低头族”已经低龄化的现象,让人不无担忧。
2.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
200字左右。
【指导分析】
行文时,要注意关键词“内心感受”,力求在“情境中抒情”。
因为有了特定开头“低头族,你错过了……”,写作时也更简单,只要突出“错过”的内容,抒发自己遗憾和惋惜的感受就可以了。
【习作示例】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美好!你可知道,当你沉浸于游戏通关时,错过了天边悄然出现的一道绚丽的彩虹!你可知道,当你读到段子会心一笑时,错过了远处的夕阳露出的温暖的微笑!你可知道,当你陶醉于肥皂剧时,你错过了斜斜的雨丝在窗旁奏出的柔美音乐!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与自然的对话。
不如赶紧抛下手机,重拾那份自然的美好。
(吴子昂)
点评:小作者用几个排比句描述了“低头族”“错过”的风景,从中表达了自己为“低头族”感到惋惜的心情,真诚亲切。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的美景。
当你在火车上专注于手中的平板时,你错过了窗外大雁排出的美丽弧线,错过了驿路上处处开放的梨花,也错过了天空中的一弯明月。
低头族,你错过了太多的温暖。
当你把电脑揽入怀中时,你错过了朋友之间的会心一笑,更错过了父亲宽大厚实的拥抱和母亲轻声细语的叮嘱。
低头族,把头抬起来吧,虚拟世界再精彩,也比不上现实生活中的真情。
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还需我们离开电子屏幕,在现实生活中小心维护。
若你抬头,便是晴天。
(黄黎璇)
点评:小作者以惋惜的口吻写出了“低头族”错过的美景以及真情,在结束时,真诚地呼吁“低头族”“若你抬头,便是晴天”,感情真挚,更能引起共鸣。
3.请从“关注健康”的角度,写一段文字,劝说同龄人“拒做低头族”。
200字左右。
【指导分析】
行文时,注意关键词“关注健康”“劝说”。
内容写劝说同龄人“关注健康”“拒做低头族”,需注意劝说的理由要充分合理;劝说的语气要诚恳;可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身体和心理方面谈危害,最后对同龄人提出自己的建议。
【习作示例】
低头族们,抬起头吧!你们可知,长时间低头会使得脖颈、肩背酸痛不已;眼球长时间不动会让视觉神经过度疲劳,引起眼球萎缩;你们的手指也会因频繁点击而变得畸形,缺乏美感。
抬起头吧,低头族们!你们过分依赖手机,餐桌上,你们与亲人近在咫尺,却又好似远在天边;深夜里,你们本该休息,却又盯着手机!手机使你们封闭自我,忘记人际交往。
请放下手机,抬起头,抛弃冷漠,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明天!
(苏罗)
点评:小作者从健康角度出发,写出了低头玩手机可能带来的后果,再提出自己的建议,理由充分合理。
低头族,当你们沉浸在屏幕里的世界时,是否知道已经严重伤害到了身心健康?每一次长时间地盯着屏幕,都会对眼睛造成巨大的伤害;当你陶醉在游戏通关的刺激时,可知高血压正悄悄找上门来;低头专注于手机时,颈椎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伤。
与那短暂的快乐相比,你是否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
虚拟的快乐终究无法变为现实,手机里的一切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不如放下手机,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去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快乐,让生命更有意义!
(张祈)
点评:小作者先写玩手机对身体的危害,再进行劝说,这样的布局显得合情合理。
低头族们,玩手机虽然可以缓解压力,但如果长时间玩手机就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第一,增加患脑瘤风险;第二,可能患上白内障;第三,影响正常睡眠;第四,导致骨质疏松;第五,新闻上报道有人玩手机不注意休息,玩到猝死!
所以,低头族们,请抬起你们的头,手机带给你们的只是一时的轻松与快乐,而身体健康却是一辈子的幸福。
(池尚楠)
点评:小作者特地总结了玩手机带来的几点危害,最后再写出自己的建议,有条有理,让人深思。
我们的身边从不缺低头族,你们埋头苦干,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忍浪费,导致身体的零件开始起义:抬头时,脖子发出“咔嚓”的呐喊声;双眼酸胀疼痛而悲愤落泪……随着时间的流逝,各零件最终都会罢工,到那时,你们才会悔恨地四处寻医问药。
所以,低头族们!请抬起头吧,让你们长期劳作的脖颈与双眼得以放松,只有劳逸结合,健康之树才会茁壮成长!
(杜佳卉)
点评:小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修辞行文,更亲切,也更让人感同身受;最后呼吁“低头族”从现在开始抬起头,这样的建议符合情理,让人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