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静脉瘘的操作评分标准

动静脉瘘的操作评分标准

动静脉瘘的操作评分标准
动静脉瘘的操作评分标准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

准备质量15分

1、一次性使用内瘘穿刺针2根,、一次性护理包1个、皮肤消毒

液或碘伏棉签,必要时备止血带,20ml注射器,生理盐水

(少一项扣2分)。

2、一次性物品的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一项未做扣3分)。

3、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一项未做扣3分)。

5

5

5

操作流程质量65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未做不得分)。

2、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整

理好衣袖(一项未做扣3分)。

3、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及动静脉内瘘情况并确定穿刺点(一项

未做扣5分)。

4、洗手。打开一次性护理包、戴手套、取治疗巾放于穿刺手臂

下,备胶布,输液贴、穿刺针。消毒皮肤范围大于8cm*10cm,

待干。动静脉穿刺: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针尖斜面

向右或向左侧与皮肤呈15-300刺入皮下,穿刺入血管后可见

回血,关闭穿刺针夹子(一项做不到扣5分)。

5、固定:先用胶布固定针柄,再用输液贴覆盖穿刺点(一项未

做扣2分)。

6、检查穿刺是否成功:回抽顺利,可见回血,必要时推入少量

生理盐水,再次确认针柄固定良好(一项未做扣2分)。

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一项未做扣2分)。

8、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一项未做扣2分)。

10

10

10

15

5

5

5

5

全程质量20分1、操作熟练,方法正确。

2、无菌观念强,。整理用物,按要求分类处理。10

10

目的:

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内瘘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为透析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通路。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尽量使用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方法,避免定点穿刺,以免形成瘢痕或动脉瘤。

3、穿刺针固定一定要牢固,,以免脱针引起出血。

静脉采血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第1页共2 页 静脉采血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选手编号成绩评委签字 项目操作要点评价要点分值得分 仪表5分1.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2.自我介绍(患者同时做好准备) 1.无长发披肩,无佩戴首饰等(3分) 2.语言清晰、流畅,陈述参赛序号(2分) 5 操作前10分1.个人准备: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戴口罩、帽子。 1.洗手动作正确规范(3分) 2.口罩、帽子少一项扣一分 5 3.物品准备:①消毒物品(吉尔碘、无菌棉签)1套、止血 带、治疗巾、采血针、标本容器依检查项目而定;②锐器收 集器、手消毒剂、回执单、笔、医用垃圾桶。 3.物品齐全,少一项扣0.5分(5分) 报告物品是否符合要求,一项不合格扣1分 (包含吉尔碘、无菌棉签、采血针、手消毒 剂) 5 操作中75分 举手示意,计时开始 1.查看条形码,核对患者信息及检查项目,确认无遗漏, 正确选择采血管(抗凝管、非抗凝管等)并粘贴条码。 2.明确需作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本次所做检查 项目。 3.询问、了解患者饮水、进食情况。 举手示意(1分) 1.核对信息,选管正确,贴码规范,无遗漏 (4分) 2.语言自然礼貌,体现交流,告知项目少一 项扣1分(3分) 3.饮水、进食,少一项扣1分(2分) 10 4.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坐姿,受检者的手臂伸直置于垫枕上, 暴露穿刺部位。 5.选择合适血管,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并 嘱受检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暴露。 4.语言通俗易懂,体现协助(2分) 5.操作正确:选择血管1分;扎止血带1 分;嘱握拳1分(3分) 5 6.采用吉尔碘消毒,由内向外顺时针消毒皮肤,待干。 7.拔除采血穿刺针的护套,一手固定穿刺部位下方皮肤, 另一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朝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 成30°角快速平稳刺入皮肤,再向前(针头与皮肤成5°角) 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 6.规范消毒:由内向外1分,顺时针1分, 消毒面积不小于5x5cm 1分,待干1分(4 分) 7.操作正确熟练,一项不合格扣2分(16 分) 20 8.见回血后,将胶塞穿刺针直接刺入负压采血管(血液沿 管壁注入标本容器), 9.血液开始流出即可解开止血带,或者在开始采最后一管 后立刻解开止血带。 10.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针拔出后再刺入另一采血管。 按照多管血液分配顺序进行采血。 8.操作正确、熟练(6分) 9.止血带松开及时,不得超过一分钟(2分) 10.每管采血顺序,每管采血量,抗凝管颠 倒混匀,一项不合格扣2分(6分) 一次穿刺不成功加扣10分,退出皮外加扣 20分 20 11.采血完毕,嘱受检者松开握紧的拳头 12.用消毒干棉签沿血管走向按压穿刺点。 13.拔出穿刺针。 14.嘱患者继续按压穿刺点3~5分钟。 11.嘱松拳(2分) 12.正确按压穿刺点(2分) 13.拔针快速,针头无血滴出(2分) 14.指导患者正确按压(2分) 语言通俗易懂,沟通流畅(2分) 10 15.再次核对条形码上患者信息、检查项目。15.核对完整、正确(4分) 一项不合格扣1分 语言自然礼貌(1分) 5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评分表流程图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 二、准备 1、个人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治疗盘、碘伏、棉签、止血带、采血针1-2个、真空采血管,污物杯、输液贴、一次性治疗巾,试管架、手消毒凝胶、锐器盒 3、环境准备:洁净,宽敞,光线适宜 三、评估要点 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 2、是否空腹。 3、病情、一时状态、合作程度。 4、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四、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试管条形码。 2、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目的和注意问题、询问患者是否进食 3、一看:初步选择采血静脉,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治疗巾、止血带 二扎: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止血带,末端向上,嘱患者握拳 三摸:以手指探明所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 4、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待干,消毒直径范围大于5cm 5、再次核对患者检验时间、项目及标本容器是否一致。 6、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一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入静脉,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用胶贴固定蝶翼,采血针另一端与真空管相连,当采集到需要量时反折针头,换采血管,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 7、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8、再次核对标本标签条形码内容、床号姓名,撤去治疗巾。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予相关知识宣教,整理床单位,处理生物垃圾,洗手。 五、注意事项 1、核对:患者身份:床号、姓名、电子条形码、腕带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需空腹采血者了解空腹时间、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等 3、采集:按无菌操作原则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采试管中(血培养—红管—蓝管—绿管—紫管—黑管) 4、操作完毕宣教:穿刺部位压迫力度、时间以不出血为宣,禁止局部按摩 5、一般在早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或禁食6h以上采集,输入脂肪乳时应等待8h后采集,否则为脂血 6、禁止从输液测肢体采血,避免用力挤压或指腹按摩取血 7、同时采集多种标本时,根据采血管的要求依次采集 8、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 9、采集时血液速勿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溶血;血液沿着试管壁流入 10、标本避免过度震荡及禁止旋转在高温、低温的环境中以免溶血 11、注意不同体位采血,检验的结果不同,如:立位比卧位血浆总量少12% 12、及时送检 13如遇多项检验者,应捆绑送检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

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侧缘,在锁骨中点稍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呈弓形而稍向下,资料Word 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器沿钢丝送入静脉(送扩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

Braden 压疮评分表

Braden压疮评分表 一、压疮评分分级 1.轻度危险:(15—16分) 2.中度危险:(13—14分) 3.高度危险:(≤12分) 二、压疮评分内容具体描述 1.感知能力: ①完全受限:由于意识水平下降或用镇静药后或体表大部分痛觉能力受限所致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②大部分受限:对疼痛有反应,但只能用呻吟,烦躁不安表示,不能用语言表达不舒适或痛觉能力受损>1/2体表面积。 ③轻度受限:对指令性语言有反应,但不能总是用语言表达不舒适,或有1-2个肢体感受疼痛或不舒适的能力受损。 ④无损害:对指令性语言有反应,无感觉受损。 2.潮湿程度: ①持续潮湿:每次移动或翻动病人时几乎总是看到皮肤被分泌物、尿液等浸湿。 ②非常潮湿:皮肤频繁受潮,床单至少每班更换一次。 ③偶尔潮湿:皮肤偶尔潮湿,要求额外更换床单大约每日一次。 ④罕见潮湿:皮肤通常是干的,床单按常规时间更换。

3.活动能力: ①卧床:被限制在床上。 ②坐椅子:步行活动严重受限或不能步行活动,不能耐受自身的体重或必须借助椅子或轮椅活动。 ③偶尔步行:白天偶尔步行但距离非常短,需借助辅助设施或独立行走,大部分时间在床上或椅子上。 ④经常步行:在白天清醒时室外步行每日至少2次,室内步行至少每2小时一次。 4.移动能力: ①完全受限: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病人完全不能改变身体或四肢的位置。 ②非常受限:偶尔能轻微改变身体或四肢的位置,但不能经常改变或独立地改变体位。 ③轻微受限:尽管只是轻微改变身体或四肢位置,但可经常移动且独立进行。 ④不受限:可独立进行主要的体位改变,且经常随意改变。 5.营养摄取能力: ①非常差:从未吃过完整的一餐;罕见每餐所吃食物>1/3所供食物;每天吃两餐或蛋白质较少的食物;摄取水分较少或未将汤类列入食谱作为日常补充;禁食或一直喝清流质或静脉输液>5天。 ②可能不足:罕见吃完一餐;一般仅吃所供食物的1/2;蛋白质摄入仅包括每日3人份肉类或日常量;偶尔吃加餐或接受较少量的流质软食或鼻饲饮食。 ③充足:大多数时间所吃食物>1/2所供食物;每日所吃蛋白质共达4人份;偶尔少吃一餐,但常常会加餐;在鼻饲或TPN期间能满足大部分营养需求。 ④丰富:每餐均能吃完或基本吃完;从不少吃一餐;每天常吃≥4人份的肉类;不要求加餐。 6.摩擦力和剪切力: ①存在问题:需要协助才能移动病人;移动病人时皮肤与床单表面没有完全托起会发生摩擦力;病人坐床上或椅子时经常出现向下滑动;肌肉痉挛,收缩或躁动不安时会产生持续存在的摩擦力。 ②潜在问题:很费力地移动病人会增加摩擦;在移动病人期间,皮肤可能有某种程度上的滑动去抵抗床单、椅子、约束带或其他装置所产生的阻力;在床上或椅子上大部分时间能保持良好的体位,但偶尔有向下滑动。 ③不存在问题:在床上或椅子里能够独立移动;移动期间有足够的肌力完全抬举身体及肢体;在床上和椅子上都能保持良好的体位。

股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遂宁市中心医院 股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科室:操作者:时间:评价者:得分: 项目 技术实施要点 评分等级 A B C D 操作准备(10分)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5 4 3 2 用物: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或灭菌干燥大口容器) 内,2~2.5%碘酊,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 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腺素、笔、砂轮。另备注射器、 针头、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回收器 5 4 3 2 评估患者 (10分) 了解病情、合作程度、局部皮肤及血管状况10 8 6 4 .操作要点(55分)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抽血项目等,向患者 及家属解释股静脉穿刺目的、注意事项 5 4 3 2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5 4 3 2 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 5 4 3 2 戴手套 5 4 3 2 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 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 明显部位并固定。 10 8 6 4 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进针或者30~ 450刺入股静脉,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 按需要采集标本或者注入药物 15 12 9 6 抽血或注射毕,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消毒棉签(或无菌 纱布)加压按压5min以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5 4 3 2 脱手套,规范洗手 5 4 3 2 指导患者(10分)指导患者抽血时尽量放松,保持固定体位 5 4 3 2 告知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并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5 4 3 2 提问 (10分) 目的及注意事项10 8 6 4 综合评价 (5分)对整个操作的总体感觉 5 4 3 2

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支撑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包括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 (一)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①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②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③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④心理状况。 2、目标 ①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得临床症状。 ②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 的。 3、禁忌症 ①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②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告知 ①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②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③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④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操作程序 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②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③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部、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④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⑤施灸中英几十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⑥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⑦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⑧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①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②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 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见图7.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方案和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 ?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 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 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 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 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 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 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 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 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 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 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 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 n-Ga 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幵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 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 (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考核人得分 分扣流程操作要求值分 职业1 符合护职业规范要求 4 规范 2 核对查对医嘱 2 (1)护士洗手,核对,解释 6 3 评估 (2)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情况 4 (3)评估环境清洁、安静程度 2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 (2)用物:核对、检查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4 4 准备 (3)患者:理解并配合操作 2 (4)环境:清洁、安静 2 (1)核对、解释6 (2)携患者取舒适体位,铺垫巾,选择合适静脉,穿刺部位下置6 静脉垫圈/垫 枕 (3)系止血带(穿刺部位上方6cm) 2 (4)消毒皮肤,再次核对 6 (5)注射器采血:活动针栓检查注射器,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8 头,按需留取适量血液;采血针采血;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柄, 5 操作另一端插入血标本容器中,留取适量血量(6)松开止血带,迅速拔出针头,按压局部片刻,勿按揉 4 (7)操作核对后,根据检查的目的不同将标本置于不同的容器中,6 采血培养标本时,先将密封瓶纸撕开,取血后将取血瓶口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培养瓶中轻轻摇匀,再将瓶塞在火焰上消毒后塞好。 (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用物 2 4 6 指导正确指导患者/家属 4 7 处置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2 8 洗手流动水洗手 4 9 记录观察采血后患者局部反应并记录 (1)患者感觉良好,无不适,知晓 告知注意事项 4 (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符合无菌操作及标准预防原则 6

10 评价 (3)采集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4 验要求 (4)指导沟通到位,体现人文关怀 4 11 得分 (准备+评估+操作程序+提问)得分×整体评价得分 静脉采血护理操作技术【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协助疾病诊断及治疗。【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注射器或采血针、止血带、胶布、化验单、血标本容器、备用针头或头皮针、弯盘、静脉垫枕/圈、试管架。 【指导内容】 1.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按照检验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 3.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 【注意事项】 1.根据检验项目、目的准备标本容器,在选择的容器外必须粘贴标识。 2.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取血清标本时,取下针头,缓慢注入干燥试管中,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采全血或血浆标本时,取下针头,慢慢注入抗凝管中,轻轻转动试管防止血液凝固或溶血。 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3. 4.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相关知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防发生差错。 2.标本采集前须明确检测项目、目的、采集量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 3.采集血培养标本,须事先检查容器有无裂缝,瓶塞是否干燥、紧密,有无混浊、变质等。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可混入防腐剂、消毒剂及其他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培养标本宜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采集各项标本均应做到:及时采集,量要准确,按时送验,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4.

压疮评分标准

压疮评分标准 一、Norton危险因素评分法?记分一般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粪尿失禁?4好警觉自由活动不受限无?3一般冷淡帮助下活动轻度受限偶尔?2差迷惑依赖轮椅很大受限尿 1很差昏迷卧床不能运动粪尿?注:12分以下属高危组,14分以下发生率为32%。?二、Anderson危险指标记分法 主要指标(2分) 次要指标(1分)?意识不清老年≥70岁?麻痹运动受限?脱水粪尿失禁?消瘦?骨突部发红?注:≥3分发生得危险性极高。?三、Braden评分表 评分内容1分2分3分4分?感觉:对压迫有关得不适感受能力完全丧失严重丧失轻度丧失未 受损害?潮湿:皮肤暴露于潮湿得程度持久潮湿十分潮湿偶尔潮湿很少发 生潮湿?活动:身体活动程度卧床不起局限于椅上偶尔步行经常步行 活动能力:改变与控制体位得能力完全不能严重限制轻度限制不 受限?营养:通常摄力状况恶劣不足适当良好?摩擦与剪力:有有潜在危险无 总分:分值越少,发生得危险性越高。 附:

压疮得预防、认定及报告制度 一、预防压疮 (一)接收新入、转入、危重、大手术后得病人,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问 题,当面交清,及时记录。 (二)年老体弱、消瘦、肥胖、瘫痪、长期卧床得病人,应建立翻身卡,定时翻 身、按摩,酌情给予海绵垫、气垫床,并每班床头交接。 (三)保持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床褥平整干燥、皮肤清洁,使用便器时轻放、轻 取、勿损伤皮肤。 (四)对于病情不允许翻身或经过反复说明而拒绝翻身得病人,医生护士应分别 做好记录。附:一、二、三度压疮得标准: 一度压疮:局部皮肤潮红,有触痛,以手压之褪色,放松后恢复红色。 二度压疮:表皮呈紫红色,变硬,压之不褪色,可出现水泡或表皮松解剥脱,显露出红色浸润创面。 三度压疮:局部溃疡,进行性发展,面积较大,局部由浅入深,有液体渗出,坏死组织可呈黑色结痂,痂下多伴有感染、 二、认定及报告 (一)发现患者出现压疮,无论就是院内发生还就是院外带入,均应及时登记,24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二)护理部派质控人员到科室核查,确定压疮得程度,并指导临床护理、 (三)填写皮肤压疮观察表 1。根据皮肤压疮危险性评分表进行评分,确定压疮性质,并按要求填写、 2、在“压疮来源”栏中,注明发生地点或科室。 3、在“转归”栏中,填写出院、转科、死亡情况;在“观察及处理”栏中认真填写皮肤情况与护理措施。 (四)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并及时准确记录。 (五)患者转科时,将观察表随病历一同交至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六)患者出院/死亡后,将此表上交护理部。 (七)护士长应于压疮发生后及时查瞧病人,督促落实护理措施,记录压疮护理 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

静脉采血技术评分标准.doc

静脉采血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项目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备注仪表 5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5 1. 双人核对医嘱,确认标本项目 3 核对 5 确认容器选择正确、容器完整、条形码的信息与医嘱相符 2 2. 1. 患者:姓名、年龄、诊断、病情、进食情况、正进行的静 脉药物治疗 2 2. 肢体活动情况和静脉情况 2 3. 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没水肿、结节、疤痕、伤口等 2 评估10 1 4. 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5. 环境:私密性好、宽敞、清洁、采光好 1 6. 告知:告知患者或家属采血的目的、方法、配合及采血后 自我照护事项 2 1. 洗手,戴口罩 2 2. 用物准备:常规消毒物品一套、止血带、按检查项目准备 操作前 5 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容器或普通试管、软式双向采血针或一 次性注射器、手套 3 1. 查对医嘱、患者身份、标本及条形码,再次解释 5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 3 3. 在穿刺点上方约 6cm处系止血带 5 4. 常规消毒皮肤 5 5. 嘱患者握拳 2 6. 戴手套 2 7.拔除采血穿刺针的护套,一手固定血管,另一手拇指和示 指持穿刺针,按静脉穿刺法穿刺血管5 操作中50 8.见回血后将胶塞穿刺针直接刺入真空采血管的胶塞盖的中 央,血液自动吸入采血管内 5 9. 如需采多管血样,将刺塞针反折拔出后再刺入另一采血管 3 10.祝患者松拳,同时松止血带。迅速拔出针头,用干棉枝按 压穿刺点 1-2min 5 11. 含抗凝剂的采血管要立即上下摇晃8 次 5 12.采用注射器采血的,拔出针头后需取下针头,将所需血量 沿管壁注入采血容器中,如有抗凝剂要充分混均 5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 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 1 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 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

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 °,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 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 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 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 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 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 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 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 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 n-Ga 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 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 (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压疮评分标准

压疮评分标准 一、Norton危险因素评分法 记分一般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粪尿失禁 4 好警觉自由活动不受限无 3 一般冷淡帮助下活动轻度受限偶尔 2 差迷惑依赖轮椅很大受限尿 1 很差昏迷卧床不能运动粪尿 注:12分以下属高危组,14分以下发生率为32%。 二、Anderson危险指标记分法 主要指标(2分) 次要指标(1分) 意识不清老年≥70岁 麻痹运动受限 脱水粪尿失禁 消瘦 骨突部发红 注:≥3分发生的危险性极高。 三、Braden评分表 评分内容1分2分3分4分 感觉:对压迫有关的不适感受能力完全丧失严重丧失轻度丧失未受损害 潮湿:皮肤暴露于潮湿的程度持久潮湿十分潮湿偶尔潮湿很少发生潮湿

活动:身体活动程度卧床不起局限于椅上偶尔步行经常步行 活动能力:改变和控制体位的能力完全不能严重限制轻度限制不受限 营养:通常摄力状况恶劣不足适当良好 摩擦和剪力:有有潜在危险无 总分:分值越少,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附:

压疮的预防、认定及报告制度 一、预防压疮 (一)接收新入、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的病人,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当面交清,及时记录。 (二)年老体弱、消瘦、肥胖、瘫痪、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建立翻身卡,定时翻 身、按摩,酌情给予海绵垫、气垫床,并每班床头交接。 (三)保持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床褥平整干燥、皮肤清洁,使用便器时轻放、轻取、勿损伤皮肤。 (四)对于病情不允许翻身或经过反复说明而拒绝翻身的病人,医生护士应分别 做好记录。附:一、二、三度压疮的标准: 一度压疮:局部皮肤潮红,有触痛,以手压之褪色,放松后恢复红色。 二度压疮:表皮呈紫红色,变硬,压之不褪色,可出现水泡或表皮松解剥脱,显露出红色浸润创面。 三度压疮:局部溃疡,进行性发展,面积较大,局部由浅入深,有液体渗出,坏死组织可呈黑色结痂,痂下多伴有感染。 二、认定及报告 (一)发现患者出现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入,均应及时登记,24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二)护理部派质控人员到科室核查,确定压疮的程度,并指导临床护理。 (三)填写皮肤压疮观察表 1.根据皮肤压疮危险性评分表进行评分,确定压疮性质,并按要求填写。 2.在“压疮来源”栏中,注明发生地点或科室。 3.在“转归”栏中,填写出院、转科、死亡情况;在“观察及处理”栏中认真填写皮肤情况和护理措施。 (四)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并及时准确记录。 (五)患者转科时,将观察表随病历一同交至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六)患者出院/死亡后,将此表上交护理部。 (七)护士长应于压疮发生后及时查看病人,督促落实护理措施,记录压疮护理 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 (八)如发生压疮而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综合考评及护士长奖金挂钩。

针灸科建设规范

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针灸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针灸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针灸科加强中医针灸特色建设与管理,发挥科室中医针灸特色,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针灸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针灸科是中医特色治疗优势科室,治疗病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科、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应在中医理论和针灸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针灸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针灸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针灸科诊疗工作有效开

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开设独立的针灸门诊,根据就诊病源情况,可开设专病门诊或针灸特色疗法门诊,进行专病专法建设与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针灸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针灸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二级中医医院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4张,三级医院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10张。针灸诊疗室内应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应设置操作治疗室,二级医院的针灸科病房床位数不少于15张,三级中医医院不少于30张。 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以设置理疗室、康复室,理疗室、康复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防火,铺设防滑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针灸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针灸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设置针灸治疗室的,应配备火罐消毒设备、艾灸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设置理疗室的,应配备相应理疗设备,如:足底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远红

压疮评分表

纳雍县人民医院 住院患者压疮评估表 Braden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感 觉 潮 湿 活动 力 移动力 营 养 摩擦力 和 剪切力 总评分 护理措施 (选项) 签 名 注:≤12分时护士长签名并组织核心小组讨论再次评分(Norton 评分) 护士 护士长 项目 1分 2分 3分 4分 感 觉 完全受限 非常受限 轻度受限 未受限 潮 湿 持续潮湿 潮 湿 有时潮湿 很少潮湿 活动力 限制卧床 可以坐椅子 偶尔行走 经常行走 移动力 3 完全无法移动 严重受限 轻度受限 未受限 营 养 非常差 可能不足 足 够 非常好 摩擦力和剪切力 有问题 有潜在问题 无明显问题 / 护理措施:A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B 、保证翻身频率,至少Q2h 翻身 C 、气垫床或海绵垫 D 、骨突部位使用保护垫 E 、加强营养摄入F 、采取防潮湿/失禁措施G 、悬挂警示牌 H 、使用减压贴 I 、换药 J 、氧疗 K 加强健康教育 注:评分≤18分,提示病人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防护措施 评分≤12分,申报难免压疮,上报 难免压疮:未发生 □ 发生 □ 发生日期: 压疮、难免压疮转归评价 日期: 病人:出院 □ 转科 □ 死亡 □ 压疮转归:愈合 好转 稳定 加重 填表人: 项目 Braden 评15-18分 〖轻度危险〗 Braden 评分13-14分 〖中度危险〗 Braden 评分≤12分 〖高度危险〗 已有压疮 护理措施 酌情 根据病情制定 根据病情与医生共同制定 根据病情与医生共同 制定 减压装置 酌情 需要 需要 需要 Braden 评分频度 每周1次 3天1次 每日1次 每日1次 告知患者或家属 告知并签名 告知并签名 告知并签名 告知并签名 第( )页 科 室: 床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医疗诊断: 压疮来源:院内 □ 院外 □ 家属签字: 转入科室: 转入日期: 转入床号: 项 目 分 值 日 期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指南 及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及评分标准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

压疮评分标准

压疮预测评分表 评分 因素 1分2分3分4分1、知觉感受完全受限非常受限轻微受限无受限 对压力相关的不适做有意义反应的能力 1、接受到疼痛刺激时,患者无 法做出呻吟、退缩或抓握的反应 (也可能是由于使用镇定药物 或意识改变) 2、绝大部分体表无法感知到疼 痛刺激 1、当接受到疼痛刺激时,只能 以呻吟或躁动不安表示 2、全身有1/2以上的体表无法知 觉到不适或疼痛刺激 1、对言语指令有反应,但总是无法在 感受到不适时,表达其不适或须由他人 协助翻身 2、一至两个肢体无法知觉到不适或疼 痛刺激 对言语指令有反应,对不 适与疼痛刺激的知觉能 力正常 2、潮湿持续潮湿潮湿有时潮湿很少潮湿 皮肤暴露在潮湿环境中的程度皮肤几乎一直处于潮湿状态,每 次移动患者时,患者的皮肤都是 潮湿的 皮肤时常是潮湿的,每班至少 更换床单一次 大约每天须更换床单两次皮肤通常是干燥的,依常 规更换床单即可 3、活动限制卧床可以坐椅子偶尔行走时常行走 身体活动的程度活动范围限制在床上无行走能力或行走能力严重受 限,无法承受自己的体重,或须 协助才能坐进椅子或轮椅 每个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床上或椅上, 但在白天偶然可在协助下,或不需要协 助自行走动 每天至少走出病室两次, 醒着时至少每两小时会 在病房内走动 4、移动完全无法移动非常受限轻微受限未受限 改变或控制体位的能力无法凭自己的能力,对身体或肢 体位置做调整,即使是轻微的调 整 偶尔能轻微的调整身体或肢体 位置,无法凭自己的能力做经常 或大幅度的调整 时常能凭自己的能力小幅度的自由调 整身体或肢体位置 能凭自己的能力时常改 变体位及做大幅度的体 位调整 5、营养非常差可能不足够足够非常好 通常的进食型态1、从未吃完送来的正餐,很少 吃超过送来的1/3,水份摄取差, 未食用液体营养补充品,如太空 饮食,每天吃两份或以下蛋白质 (肉、蛋、奶制品等) 2、无论个案是否接受静脉营养 1、很少吃完送来的正餐,一般 说来只能吃完送过来的1/2,偶 尔食用液体营养补充品,每天吃 三份蛋白质(肉或豆、奶2、所 摄取的液态食物或管灌未达到 理想需要量,如每日灌进食量少 一般能吃完每餐的 1/2以上,每日 吃四餐含肉或奶制品的食物,偶尔拒 绝吃一餐,或管饲或肠外营养 每顿正餐都吃掉大半,从 不拒绝用餐,在两餐间, 偶尔还吃点心,不需要营 养补充品。通常食用四份 或以上的蛋白质(肉或豆 制品、奶制品)

最新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版)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2009 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 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5 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H—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 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 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 疗仪”/“针刺仪。”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 (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 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设计, 能够说明仪器疗效和安全性,试验设计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试验开始前,申请人与研究者共同制定临床试验方案,该

静脉采血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

静脉采血操作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准备 审核执行医嘱,绑定试管:在护士站审核执行采血医嘱;检查采血管质量(效期、是否松动、有无裂痕),并在抽血系统扫描绑定,打印采血汇总审核单;双人查对汇总单和电子医嘱是否相符(涉及纸质化验单时,如配血,需核对化验单、电子医嘱及采血管是否一致)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七步洗手法洗手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试管架、已绑定的采血管、采血针2枚、采血汇总核查单、压脉带、消毒用碘伏棉棒或75%酒精棉片、棉签、手套、胶带、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桶 携用物至床旁 评估:评估病情、过敏史、是否空腹、情绪、穿刺部位皮肤及静脉情况 解释、问二便 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姓名、年龄),核对采血汇总单条目与采血管信息是否相符戴手套 选静脉 协肋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合适静脉,如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 消毒 扎压脉带:在穿刺部位以上7.5~10cm处扎压脉带 消毒:使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消毒一次,消毒范围≥

5cm×5cm,松压脉带,待干 检查采血针: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 查对、进针 再次查对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扎压脉带,嘱患者握拳,进针 固定 用胶带(布)固定采血针针柄 放血、混匀 将针头插入第1个真空采血管放血,当血液开始流入采血管时松开止血带,嘱患者继续握拳,按照采血要求依次采血和混匀 拔针和废弃针头、压迫止血 所有血标本采集完后,让患者松拳,去除胶带(布),拔出针头,将针头弃入锐器盒;用棉签顺着血管按压穿刺部位3~5min,直至不出血为止 脱手套 查对 交代注意事项 若患者能自己按压,指导其按压穿刺点3~5min至不出血为止 整理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放置呼叫器于易取处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置 洗手、签字 及时更新采血时间,并送检 采血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