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2、病毒粒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3、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或是由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全的病原体。
4、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5、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6、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使宿主体内现有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感应性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7、噬菌斑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若接种上指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其中每一噬菌体粒子由于先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中心,再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噬菌斑。
8、效价(噬菌斑形成单位)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9、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即称溶源性或溶源现象10、前噬菌体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状态11、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12、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13、溶源菌☆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菌14、裂解性周期☆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1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二、判断题1、一种病毒的基因组含有DNA和RNA。
( 错)2、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 错)3、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时,蛋白质和核酸同时进入宿主细胞。
( 错)4、朊病毒是只含有传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A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
病毒的大小以( )为单位量度。
A。
m B.nm C.mm2。
E。
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A。
球形B。
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3.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 )的病毒。
A.蛋白质B。
RNA C。
DNA D.DNA和RNA。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
脂类5.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B.多糖C。
蛋白质6.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A。
DNA和RNA B.DNA或RNA C。
DNA D.RNA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
巴斯德B。
柯赫C。
伊万诺夫斯基D。
吕文虎克8.CPV是( )A。
颗粒体病毒B。
质多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9.NPV是( )A。
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10.GV是:()A.无包涵体病毒B。
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11.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
细菌 B.酵母菌C。
霉菌12.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A。
寄主B。
形态C。
核酸13.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A。
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C。
疱疹病毒D。
流感病毒14.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A.游离于细胞质中B。
缺陷噬菌体C。
插入寄主染色体15.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B.部分噬菌体C.外来同源噬菌体D。
其它噬菌体二、是非题1. 原噬菌体即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 )2.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3. 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4。
所有昆虫病毒的核酸都是ssRNA。
()5. 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6。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7. 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8.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第3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填空题:1、病毒分为和,真病毒、亚病毒因子2、病毒直径很小,通常用作为度量单位,病毒、细菌和真菌个体直径比约。
nm、1:10:1003、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和。
核酸、蛋白质4、病毒的核酸位于病毒颗粒的中心,称为,蛋白质包围后形成。
核心或基因组,衣壳5、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和。
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6、病毒粒大量聚集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的特殊“群体”,植病毒在细胞内形成,在植物叶片上形成;噬菌体在细菌菌苔上形成;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
包涵体、枯斑、噬菌斑、空斑7、T4噬菌体由、和三部分组成。
头部、颈部、尾部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和。
凡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其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
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烈性噬菌体、裂解性周期或增殖性周期、温和噬菌体9、烈性噬菌体以进行繁殖,从生长曲线上可以分为、和三个阶段。
核酸复制、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10、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并不立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为,带有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11、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即可以进行循环繁殖,又可以进行循环繁殖,所以其在宿主细胞内存在的形式有、和三种状态。
裂解性、溶源性、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12、病毒同细胞生物之间的最主要区别:病毒侵入细胞后,向寄主细胞提供物质,利用寄主细胞的系统进行。
遗传、合成、复制13、人和动物病毒的形态一般为,植物和昆虫的病毒形态一般为,而原核生物的病毒形态一般为。
球状、杆状、复合型14、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杆状、ssRNA15、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将注入寄主细胞。
尾鞘收缩、头部核酸(DNA)16、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能通过,严格寄生于超显微生物。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1.病毒2.真病毒3.亚病毒4.噬菌斑5.烈性噬菌体6.温和噬菌体7.溶源性细菌8.原噬菌体9.自发裂解10.诱发裂解11.包涵体12.半致死剂量13.卫星RNA14.类病毒15.一步生长曲线16.逆转录病毒17.噬菌斑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11.病毒在寄主体外,很易因外界环境如高温,射线等作用而();带封套的病毒容易被()破坏,因而可用消毒剂如()来消毒。
1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5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
13.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胞具有()、()、()、()、()等几个特征(填三个特征即可)。
14.烈性噬菌体入侵寄主的过程可分为()、()、()、()、()等五个阶段。
.15.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所含核酸为()。
16.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将()注入寄主细胞。
17.检查细菌是否被噬菌体感染的方法,通常是()、()。
18.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噬菌体多为()病毒。
m f o p i A A A微生物的知识-习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填空题1.病毒可分真病毒与亚病毒两大类。
从组成的化学本质来划分,真病毒至少含有和两种成分;亚病毒中的只含,只含或,而则只含。
2.病毒的特性有以下几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最大的病毒为,其直径为;最小的病毒为,其直径仅为。
4.单个病毒粒子称为,它由和构成,有些较复杂病毒还有一层,其上长有等附属物。
·5.不同病毒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上可形成不同特征的聚集体,如在动物细胞内的,细菌菌苔上的,植物叶片上的,昆虫细胞内的,以及动物单层细胞上的等。
6.病毒的对称体制有:①对称,如和等;②对称,如和等;③对称,如和等。
7.1935年,美国学者Stanley首次提纯并结晶的植物病毒是,它属于对称;核酸类型是。
8.烟草花叶病毒简称,外形状,外层衣壳粒以时针方向螺旋状排列成,具有功能;核心为链。
9.腺病毒的形状为,呈对称;它有个角、个面和条棱;存在两种衣壳粒,分别称为和;其核心部分为线状链10.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是一类重要的模式生物,有、和三种,它们都属于对称体制,个体由、和三部分构成,而其尾部则由、、、和五部分组成。
11.病毒的核酸有以下各种类型:①,②,③,④,⑤,⑥,⑦。
12.一般地说,动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以和为主,植物病毒以为主,噬菌体以居多,而真菌病毒则都是。
13.噬菌体的种类很多,共可归纳成六类:①A型,特点是、、;②B型,特点是、、;③C型,特点是、、;④D型,特点是、、;⑤E型,特点是、、;⑥F型,特点是、、。
14.烈性噬菌体生活史可分五个阶段,即、、、和。
15.E.coliT系噬菌体裂解性生活史的时间一般为 min,其丁2的裂解量约为个,T4约为个。
16.双层平板法是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最常用方法,其底层平板含,上层平板中的三种成分分别为、和。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病毒学(virulogy)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第一节病毒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当属郁金香碎色花病,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
当时人们对郁金香病花的狂热了,一枚得病的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
1886年,A. Mayer 发现烟草花叶病具有传染性1898年,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能通过细菌滤器;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结论:病原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
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叶林克,给病毒起拉丁名叫“Virus”也是他。
一百多年以来,烟草花叶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1917年迪海莱(F. D'Herelle)⏹痢疾杆菌培养液(浑浊)+ 污水⏹培养液变清澈⏹细菌过滤器⏹清液+痢疾杆菌培养液(浑浊)⏹培养液变清澈⏹引起细胞破裂的因子叫噬菌体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1. 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Eg. 一些简单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coat)构成,故可把它们视为核蛋白分子。
朊病毒甚至仅由蛋白质构成3)大部分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
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2. 定义★什么是病毒?病毒(virus)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噬菌斑;噬菌体;病毒;溶源细胞;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原噬菌体;类病毒;一步生长曲线;逆转录病毒;裂解量;双层平板法、效价、壳体、阮病毒、壳粒、核壳、包膜、刺突、潜伏期、卫星病毒、溶源性、自发裂解、溶源转变、包涵体1. 噬菌斑:在双层平板固体培养基上,释放出的噬菌体引起平板上的菌苔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侵染裂解形成透明斑,称噬菌斑。
2.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具有一般病毒的特征。
3. 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
4. 溶源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称为溶源细胞,或叫细胞溶源化,溶源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频率(10-6)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
5.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在侵入细菌后,并不像烈性噬菌体那样立即大量复制繁殖,而是将它们的核酸整合在寄主染色体上,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胞,寄主细胞不裂解,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6. 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细胞内进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粒子,并导致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7. 原噬菌体:整合在溶源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8. 类病毒:是含有侵染性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的一类植物病毒。
9. 一步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噬菌斑数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用以测定噬菌体侵染和成熟病毒体释放的时间间隔,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噬菌体粒子数量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10. 逆转录病毒:这一类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能以病毒自身的(+)RNA 为模扳,合成(-)DNA,再以(-)DNA为模板合成(+)DNA,(+)DNA可以作为模板转录mRNA后合成蛋白质。
11、裂解量: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12. 双层平板法:又叫双层琼脂平板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
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噬菌斑的数量。
13.效价:指每毫升试样中含有侵染性噬菌体的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14. 壳体:是指包围着病毒核酸,由蛋白质亚基按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而成的蛋白质外壳。
15.阮病毒:又称蛋白浸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16.壳粒:组成壳体的形态结构单位。
17.核壳:病毒核酸加上包围的蛋白质衣壳。
18.包膜:位于核壳体最外围的一层脂质膜,具典型的单位膜结构。
19.刺突: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刺突。
20.潜伏期:指噬菌体的核酸浸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粒子释放前的一段时间。
21.卫星病毒: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某形态较大的专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和表达的小型伴生病毒。
22.溶源性:温和噬菌体的浸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23.自发裂解:自然情况下的溶源性菌裂解称为自发裂解,即裂解量较少。
24.溶源转变: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
25.包涵体: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二、填空题1.病毒分为真病毒(简称病毒)和亚病毒因子,后者又分为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病毒直径很小,通常用nm作为度量单位,最大的病毒为似菌病毒,最小的病毒为猪圆环病毒和长尾鹦鹉喙羽病毒,病毒、细菌和真菌个体直径比约1:10:100。
3.病毒粒子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4.病毒的核酸位于病毒颗粒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后形成衣壳。
5.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
6.病毒粒大量聚集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的特殊“群体”,植物病毒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在植物叶片上形成枯斑;噬菌体在细菌菌苔上形成噬菌斑;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空斑。
7.T4噬菌体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
凡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其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周期或增殖性周期,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5个阶段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9.烈性噬菌体释放子代噬菌体的方式有裂解和自外裂解。
10.定量描绘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它可以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
11.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并不立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称为溶源性,带有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12.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即可以进行裂解性周期循环繁殖,又可以进行溶源性周期循环繁殖,所以其在宿主细胞内存在的形式有游离态、整合态和营养态三种状态。
13.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噬菌体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成熟噬菌体粒子释放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每一宿主细胞所释放的平均噬菌体粒子数的平均数目。
14.溶源性细菌在营养条件(碳源物质)缺乏、紫外线照射以及抗生素作用等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DNA可以从细菌染色体脱离下来,引起细菌发生变异。
15.人和动物病毒的形态一般为球状,植物和昆虫的病毒形态一般为杆状,而原核生物的病毒形态一般为复合状。
16.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直杆状,所含核酸为RNA。
17.T4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依靠尾管将核酸注入寄主细胞。
18.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表现生命活性,是严格的寄生性生物。
19.卫星病毒(拟病毒)是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一种小的伴生病毒。
20.朊病毒是亚病毒因子,它是一种不含核酸的病毒。
21.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给受菌,并使其获得新性状的过程被称为转导。
三、选择题1.下列哪个病毒被最先发现BA、乙肝病毒B、烟草花叶病毒C、花椰菜花叶病毒D、腺病毒2. A complete virus particle is called: AA、virionB、prionC、viroidD、None of these3.HIV 是一种典型的(B )A、反转录病毒B、腺病毒C、噬菌体病毒D、拟病毒4.病毒的大小以(B )为单位量度。
A、 mB、nmC、mmD、cm5.T4噬菌体的形态是(B ),腺病毒的形态是(A ),TMV的形态是(C ),f1噬菌体的形态是( D )。
A、球形B、蝌蚪形C、杆状D、丝状6.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B )的病毒。
A、DNA或RNAB、RNAC、DNAD、DNA和RNA。
7.病毒核心成份是(A ),衣壳的组成成分是(B ),包膜的组成成分是( D )。
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脂类8.最先发现病毒的是:(C )A、巴斯德B、柯赫C、伊万诺夫斯基D、吕文虎克9.CPV是(B ),NPV是(A )A、核多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颗粒体病毒10.属于有包膜病毒的是(A)A、HIVB、HAVC、脊髓灰质炎病毒D、轮状病毒11.对病毒无抑制作用的是(D)A、过氧乙酸B、辐射C、干扰素D、抗生素12.朊病毒是一种(A )A、侵染性蛋白质B、核酸C、脂蛋白质D、糖蛋白质1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是( D )A、直接杀死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C、影响病毒穿入易感细胞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14.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A )的寄生物。
A、细菌和放线菌B、酵母菌C、霉菌D、动物细胞15.病毒的分类目前以(C )为主。
A、寄主B、形态C、核酸D、包膜16.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A )A、烟草花叶病毒B、痘苗病毒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17.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C )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态B、缺陷型C、整合态D、营养态18.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C)A、2个B、3个C、4个D、5个四、判断题1.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对)2.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错)3.病毒几乎可以感染的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对)4.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对5.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对)6.逆转录病毒RNA可以反转录为DNA。
(对)7.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对)8.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对)9.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错)10.所有昆虫病毒的核酸都是ssRNA。
(错)11.细菌的溶源性是可以遗传的。
(对)12.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错)13.以高浓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形成单个噬菌斑。
(错)14.原噬菌体为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
(对)15.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
(对)五、论述题1.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请绘出病毒的典型构造图。
大小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nm病毒:细菌:真菌=1:10:100病毒的形态和大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
2.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请各举一例。
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3.绘出病毒粒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部位名称和主要化学组成。
(1)病毒的核心为核酸(2)病毒的壳体为蛋白质(3)病毒的包膜为脂类4.简单叙述病毒的特点。
①个体极小。
大多数直径小于150纳米。
②专性寄生。
③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类型,化学组成和繁殖方式都较简单。
④没有或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
⑤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菌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⑥经提纯的病毒结晶能保持侵染力5.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会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宿主细胞亦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源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自发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
(1)溶源性是可遗传的;(2)可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3)具有免疫性。
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同源噬菌体不敏感;(4)可以复愈;(5)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白喉杆菌被 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生白喉毒素。
6.列表比较动、植物病毒与T偶数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的不同点。
动物病毒:吸附(被动)、扩散(胞饮或包膜融入细胞膜或特异性受体转移)、脱衣壳(侵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