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53
主诉: 右下颌部疼痛不适1月余,加重2天现病史: {患者自诉}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及原因下}出现{右下颌放射样触电式疼痛,触之即痛,张口亦感不适,面部无红肿,未予以重视,休息后症状未见好转,前两日上述症状加重},{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耳痛耳鸣},{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病后未行特殊治疗,今为求诊入院} ,门诊拟诊为“三叉神经痛”收住我科。
{病后患者精神、纳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面色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舌体胖大,脉沉细,精神、食纳、睡眠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诊曾患过严重疾病及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其它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 {出生于原籍},{生长于原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未到过流行病区}接触史,{无化工毒物、重金属接触史},{无放射性毒物、粉尘接触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嗜好},{无吸毒史} ,精神个性正常。
月经及婚育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周期4-5/28-30天} ,经量{中},色{暗红},{无}异味,白带{无异常},{无}血块,{无}痛经。
{适龄结婚},1男2女。
{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体均健康} ,{否认有冶游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 ,{兄弟姐妹均健在},{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结核病、肝炎、癌瘤、精神病等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T:36.5℃,P 68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体重{67.2}Kg 。
一般情况: 发育{良好},营养{良好},{正力体型},{正常面容},神智{清醒},{能对答,定向正确},对答{对答切题},{理解力、计算力、记忆力均无异常},{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脑神经性疾病。
三叉神经痛主要是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部一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生矩阵型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经痛疾病。
由于发病的时候犹如针刺、刀割,所以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关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人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针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进行以下分析。
1、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脑部神经性疾病,主要以面部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女性发病率要比男性要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此病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是会提高的。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如下:此病发病是阵发性的,疼痛感如针刺、刀割、烧灼、顽固性的剧烈性疼痛,一旦发病,患者是非常难以忍受的。
由于三叉神经痛主要发生在面部,导致很多患者会在洗脸、刷牙的时候发病。
由于三叉神经痛属是阵发性的,所以患者在疼痛数秒之后就会恢复正常,疼痛呈周期性发作,不发作的时候,就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在发作的时候,是不会有任何提前征兆的,会突然间出现剧烈性疼感。
最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疼痛感发作的时候,会出现面部潮红、皮肤温度高、眼球结膜充血以及流泪、流鼻涕等症状。
此外,对于三叉神经痛来说,由于疼痛时是带有抽搐性质的,所以在临床上也常被称之为是痛性抽搐,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很多患者都不敢去擦脸、大口进食,就连喝水都很小心。
三叉神经痛可以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得三叉神经痛疾病,也就是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怎么发生的。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主要是发生在软组织受到损伤以后,出现了局部感染、外伤、以及对三叉神经痛所经多的骨孔等带来影响,进而三叉神经痛疾病。
而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
2、三叉神经痛的特点首先,三叉神经痛具有突发性特点,患者很多时候在吃饭、说话以及精神紧张的时候,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疼痛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发作在白天会更多;其次,具有激痛点特点。
目录•三叉神经痛概述•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预防与康复措施•总结与展望三叉神经痛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压迫、局部炎症、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疼痛部位疼痛性质触发点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多见面部或口腔内某些区域特别敏感,轻微触碰即可诱发疼痛,如上下唇、鼻翼外侧、舌侧缘等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疼痛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性质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突发突止;存在触发点鉴别诊断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牙痛、鼻窦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偏头痛等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选择原则及常用药物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疼痛程度、发作频率、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常用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
0102 03疼痛缓解程度通过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
发作频率减少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发作频率,观察药物治疗对发作频率的影响。
生活质量改善了解患者用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睡眠、饮食、情绪等方面。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副作用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严重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过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副作用,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太冲、颊车等。
针灸治疗理疗按摩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因子治疗,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五点二,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 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
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
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比较少见。
3、疼痛性质
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 分钟骤然停止。
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
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闪电式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于40岁起病,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可能因三叉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
主诉患者突发性面颊、上下颌及舌部闪电式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诊断1.临床表现表现为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常持续数秒,突发突止,通常无预兆,间歇期完全正常。
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明显。
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以诱发,这些点称为触发点。
通常洗脸、刷牙易诱发第2支三叉神经疼痛,咀嚼、哈欠和讲话诱发第3支三叉神经疼痛发作,以致患者不敢洗脸、进食,表现为面色憔悴和情绪低落。
2.辅助检查(1)颅脑CT、MRI检查:可发现颅脑肿瘤、炎症等。
炎症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在肿瘤中脑桥小脑角肿瘤占多数,其中胆脂肿瘤占首位,炎症是指脑桥小脑角的蛛网膜炎。
(2)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三叉神经病变者BTEP有异常变化,且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病变BTEP表现各异,故可用其作为一种新的可靠的评价三叉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
治疗要点 1.基本治疗(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否则无法达到根治目的。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对病程短、病情较轻者以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镇静剂。
有的学者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癫痫样神经痛,其发作性质与癫痫相似,故在临床上使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酰胺咪嗪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这些药物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
药物治疗无效时,则可采用无水乙醇作封闭治疗,本方法适用于各种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一般情况较差或不愿手术者。
经上述治疗无效,发作频繁或复发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1)卡马西平:0.2~0.6g/d,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有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导致的病因也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吧!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的病因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
近年来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⑴中枢性病因: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
三叉神经痛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有扳机点、抗癫痫治疗有效、加之在疼痛发作时中脑处记录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均支持中枢性病因学说。
但此学说难以解释临床所见的许多现象。
⑵周围性病因: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文献报告多倾向于周围病变,有以下学说:①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包括来自桥小脑脚部各种肿瘤、胆脂瘤、表皮样癌肿、动脉和静脉压迫,蛛网膜增厚粘连、粘附于颞骨岩部纤维束牵拉三叉神经根,岩尖骨突出及脑水肿压迫三叉神经等。
②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
③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
④家族性三叉神经痛。
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
出现类似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颜面部疼痛发作的表现,但其疼痛程度较轻,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
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少数可发现三叉神经损害区域和原发性疾病表现的特点。
脑脊液、X线颅底摄片、CT或MRI检查、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不同原因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好呢?重庆骑士医院三叉神经专家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创立了一套具有新、特、奇的“穴位介入法+神经阻滞术”综合疗法。
采用“穴位介入法”祛风出寒,清手中阳明之热,泻肝经邪热补气血、活血通络。
三叉神经痛的六大症状及四大病因三叉神经痛有哪六个症状?我们知道,三叉神经痛的症状类似牙痛、脸疼和头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三叉神经痛容易被误诊的原因之一。
为了更准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三叉神经痛,对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必须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三叉神经痛症状1、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
常见的扳机点部位如下:眉毛处、眼球、鼻旁、口角上下方、牙周及舌等处。
触及这些地方即可引起发作。
三叉神经痛症状2、多为忽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
剧痛发作忽然而来,忽然停止。
有些患者第1次发作即为很严重的剧痛;有些患者开始发作较轻,以后逐渐加重。
三叉神经痛症状3、对此病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大。
所以当出现症状时不要随意使用止痛药,不但没什么效果还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
三叉神经痛症状4、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布区。
此种剧痛出现部位,一般在第1支为前额、上睑、眼球及鼻部;支为上唇、下睑、鼻旁、上颌、上牙及牙龈;第3支为下唇、耳前、额部、下牙及其牙龈与舌。
三叉神经痛症状5、病程冗长,发作性剧痛可持续多年不愈,有些患者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
三叉神经痛症状6、90%以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一侧性。
疼痛发作时不伴有恶心、呕吐。
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原因有哪些?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最大的困扰莫过于反复疼痛了。
三叉神经痛疼起来本身就是对患者的困扰,但是它偏偏又是反复发作的疾病,反复的疼痛着实给患者带来很到的折磨。
三叉神经痛复发原因1治疗因素:很多患者不能善始善终,没有耐心,没有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法和事件,导致病情不能根治。
再加上患者对于自己病情的不了解,自认为没有事,或者擅自用药等,都是导致病情反复的原因。
三叉神经痛复发原因2、三叉神经组织特点因素:一般的神经受损后很容易死亡,但三叉神经却是个例外,它是人体中生命力最顽强的神经组织,即便将其切断,一段时间后它又可能“复活”,可以说是个“杀不死”的神经。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三叉神经痛。
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多余男性。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本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周期性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剧烈,痛如放电、刀割样,常人难以忍受。
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二、临床表现:(一)神经痛:痛性抽搐,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
(二)触发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
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三)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
三、检查:无特殊辅助检查四、治疗:(一)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
1、卡马西平:是首选治疗药物。
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疼至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
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d。
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诊和白细胞减少等。
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
2、苯妥英钠:通常剂量为0.1~0.2g,2~3/d,日总量不宜超过0.6g。
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
3、加巴喷丁: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效果较好。
4、巴氯芬或阿米替林。
5、氯硝西泮。
6、维生素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20mg,3/d。
维生素B12 100~200μg,肌注1/d。
(二)神经阻滞疗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而疼痛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疗法。
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无水酒精。
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因感觉神经受破坏而止痛。
疗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易复发。
(三)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用于长期用药无效或无法耐受者。
三叉神经痛诊疗常规【概述】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疼痛,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若无特别说明,通常是指前者。
三叉神经痛指的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性的剧痛。
疼痛每次可持续数秒,每日发作数十次至数百次,痛如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或针刺样。
三叉神经痛以第二支和经三支分布区的疼痛较为多见,大多为单侧性的,双侧性的较少,不足发病人群的5%o本病多发于成年和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80%,女性略多于男性。
【病因】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有明确原因造成的三叉神经痛,它可以因桥脑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部的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病引起。
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病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
但是,随着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大量开展,这类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也基本弄清。
其主要原因是邻近血管,如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压迫三叉神经根所致。
【临床表现】(一)症状: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突然出现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疼痛发作前常无先兆,突然发作,突然停止。
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钟至1-2分钟。
间歇期常无任何疼痛,一切如常。
发病早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较长,可以数日发作1次。
大多数病人病情会逐渐加重,疼痛发作次数会逐渐频繁,以致于数分钟1次,甚至终日不止。
疼痛可以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缓解期可由数天至数年不等,很少有自愈者。
部分病人发作似与气候有关,冬、春季较易发病。
疼痛可以呈针刺样、刀割样、撕裂样、烧灼样的剧烈跳痛。
发作时病人表情痛苦,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病侧面部或用力擦面部,以期能减轻疼痛。
有的病人还可以出现痛性抽搐。
患者的疼痛常先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逐渐扩散到其他两支。
触碰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某些敏感点,即可诱发三叉神经痛,该处即为三叉神经痛的〃触发点〃,亦称〃板机点〃,因此,咀嚼、刷牙、洗脸、打呵欠、说话、饮水、剃须及冷、热刺激皮肤、转头等均可诱发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