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史讲座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蒙文读书笔记蒙语文读后感《蒙古秘史》又叫《元朝秘史》和《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是畏兀儿体蒙古文写的,是宫廷内的畏兀儿族书记官根据蒙古老人口头传说加以润色加工而成。
大概成书1252年1、铁木真名字的由来是,他父亲也速该在他出生那天碰巧抓回来一个塔塔儿人的俘虏名字叫铁木真。
大概是个铁匠,再不就是铁一样的男人的意思。
哈哈,叫铁木真“铁男”吧2、成吉思汗,“成吉思”的来由,据传说是因为称汗的前几天,营帐周围一直有五色鸟叫“成吉思,成吉思”,也有很多人认为是蒙语大海的意思,日本有学者认为是“光的精灵”3、铁木真父亲的部落是乞颜氏,是尼伦蒙古的一支,也速该以其十世祖孛端察儿.蒙合黑(愚鲁者)的名字把自己部落称为乞颜-孛儿只今4、蒙古起源神话是男名苍狼,女名白鹿结合,不断繁衍。
苍狼和白鹿其实分别代表了,草原部落图腾和森林部落图腾,也因此说明了蒙兀室韦的生活是从森林部落变为草原部落。
5、朵奔.蔑而干(铁木真的不知多少辈祖)的4个侄子,因为瞧不起他,分家另过,是后来的朵儿边部。
6、尼伦蒙古的称呼,来自于朵奔.蔑而干死后,他老婆又生了3个儿子,之前的2个儿子,心想这肯定就是他爸路上捡来的那个仆从(估计年龄比前两个儿子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阿阑.豁阿就编了一堆瞎话,说什么感神而生,还折箭告诉他们要团结(估计是游牧民族教育子女的方式,史书记载以前突厥就有人这么干过)。
其实就是瞎话,女人总是有需要的吗交媾一下怎么了这后生的三个孩子以后的部落就称为尼伦蒙古。
蒙古族的饮食习惯读书笔记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这种称呼极富色彩感和生动性。
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而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
再细究蒙古族的饮食,则大致分为奶食、肉食、粮食三种。
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
近年,许多学者著文回顾本世纪我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所谈具体学科各有侧重,但都认为,中西学术的交流和会通,是20世纪我国史学取得长足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蒙元史学科而言,由于其具有世界性,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谓“世界性”,指的是蒙元史研究涉及的地域、民族、制度文化,以及所利用的历史资料,都超出了中国范围。
因此,研究蒙元史更需要面向世界,随时注意了解和借鉴别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切忌闭门造车,这是老前辈谆谆教导并用他们的研究实践启示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19世纪末以前中西蒙元史研究之回顾与比较中国传统史学最重“正史”,由于洪武初年仓促修成的《元史》纰漏百出,大不餍人望,于是明、清两代的学者围绕此书做了不少拾遗补阙、考异订谬,乃至改编、重修的工作。
参加纂修的朱右(卒于洪武九年)就著有《元史补遗》12卷。
另据解缙说,洪武二十四年他被罢职,太祖命他回家著述十年,其中一项就是“《元史》舛误,承命改修”,所拟凡例已进呈,且“杜门纂述,渐有次第”(注:解缙:《寄具川董伦书》,《文毅集》卷15;《明史》卷147《解缙传》。
按:改修早已下诏刊行的《元史》是一件很艰巨的大事,朱元璋何以只交给年仅23岁、被他认为“少涵养”(见杨士奇撰《解缙墓碣铭》,《文毅集》附录)的解缙去做,颇有疑问。
或者如顾炎武所说,只是“命解缙修正《元史》舛误(《目知录》卷26〈元史〉)。
)。
可惜朱右之书和解缙“改修”之稿皆不存。
永乐初,胡粹中著《元史续编》,起元世祖灭宋迄元亡,全仿《纲目》体裁,实为续陈泾的《通鉴续编》,其资料基本上摘自《元史》,极少增益,且因摘引不当弄出不少新的错误。
其他明人的元史著述,仅陈邦瞻的《元史纪事本末》和王光鲁的《元史备忘录》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余不是刻意模仿宋儒的“通鉴”或“纲目”体,就是蒙学教材或应试急用式的“节要”、“史略”之类,几无史学价值可言。
明代前期,所获元朝官方文献尚属完整,私家著述亦易搜集,还有熟悉元朝典故和通晓蒙回译语的人士可备咨访,可惜朱元璋急于求成,将草草交差的《元史》下诏颁行,后世无敢议其缺失,遂铸成定局而无法根本改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堂笔记一、蒙古族的兴起蒙古族为草原游牧民族,与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民族。
蒙古族的兴起源于1206年,当时蒙古族领袖铁木真被封为“成吉思汗”,他统一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为后来的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1. 成吉思汗的生平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出生在蒙古草原上一个游牧部落中。
他的父亲烈祖也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但他很快就去世了,由他的儿子铁木真继承了部落的领导权。
铁木真在年轻时就开始了他的统一草原的事业。
他领导蒙古族不断向外扩张,并在1206年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成为真正的“成吉思汗”。
2. 蒙古族的军事优势蒙古族之所以能够在草原上建立起大一统帝国,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军事优势。
蒙古族的战士们擅长骑马作战,并且他们训练有素,行动迅速,战斗力强。
此外,他们还能够充分利用草原地形,进行骑射、环形攻击等战术。
3. 蒙古族对于文化的影响蒙古族虽然在军事方面十分出色,但是在文化方面与汉族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然而,蒙古族在统一草原后,也开始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吸收。
例如,在元朝时期,他们学习了道教、佛教等思想,也开始使用中文,并且逐渐将汉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去。
二、元朝的建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建立标志着蒙古族的统一草原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对外征战,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 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采用了蒙古族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还强化了君权。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的权力非常有限。
此外,元朝还设立了六部和三公九卿等政治机构,用以管理国内事务。
2. 元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而他们还与西亚、中亚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元朝统治下,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尤其是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使得中原地区经济呈现出了一定的繁荣。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回顾之前学习的宋代经济发展内容,引出蒙古族的崛起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成吉思汗吗?他为何能统一蒙古,并最终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呢?”学生活动:•回顾宋代经济发展的知识点,与新课内容建立联系。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部分通过回顾和提问,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思考新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2.1 蒙古族的兴起•讲述蒙古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分析蒙古族兴起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详细介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程,包括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等。
1.2.2 蒙古的对外扩张•讲述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领导下,对周边国家的征服战争。
•分析这些战争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1.2.3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讲述忽必烈汗如何继承成吉思汗的遗志,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
•强调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4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简要介绍元朝的行省制度、四等人制等政治制度。
•分析元朝的社会经济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
1.2.5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话题:“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表观点和看法。
•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启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课堂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教师行为:•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提纲:•一、蒙古族的兴起•地理环境•成吉思汗的统一•二、蒙古的对外扩张•征服战争•世界格局影响•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忽必烈汗的统治•元朝的历史地位•四、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特点•社会经济特点学生活动:•根据提纲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笔记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政权建立: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并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蒙古和南宋直接对立局面形成,双方战争持续40多年。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继位: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元灭南宋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出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1279年元朝全国统一。
4、统一的意义: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蒙古史纲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蒙古史纲要》。
哇,里面的故事好有意思呀!这本书讲了好多关于蒙古人的事情,像成吉思汗和他的朋友们怎么打胜仗,怎么管理国家,真是太神奇啦!我最喜欢成吉思汗了,他好厉害啊,能带着很多人打败好多敌人。
书里说成吉思汗小时候很穷,但是他不怕困难,一直努力学习,最后变得很强大。
他还会骑马,射箭,跑得飞快!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去打仗,他们骑得“嗖嗖”地快,箭射得“嗖”的一下就打中敌人,真是太牛了!我也想学成吉思汗那样,做个勇敢又聪明的人。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成吉思汗真的很厉害!他不怕困难,勇敢地去打拼,最终成功了。
我也要像他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好好学习,做个有用的人!嘿嘿,我以后要多多看书,成为像他一样的大英雄!
—— 1 —1 —。
期间在1217年就决定继续派木华黎统帅23000人的蒙古军和超过这个数目的中国攻城军和契丹军一共不少于五万人的军队继续征伐金朝,木华黎到1223年精疲力竭而死,其子继任继续进攻,1216年当时的三木合和巴尔图就已经攻占了当时的潼关,当时的金朝只剩下当时黄河以南的一隅之地,面临亡国危机,可是次年铁木真因为与花剌子模沙朝的商业纠纷,而暂缓蒙古金朝战争,调动大蒙古国的倾国之力的主力军队一共十万军队筹措去征伐侵灭花剌子模沙朝的战争去了(1219—1221年),但是木华黎统帅的这五万人的军队在1218年再次攻占太原府和平阳府、1220年再次攻占济南府和益都府、1221年再次攻占了濮州、陕北保安和鄜州、1222年攻占长安、1223年攻占了宝鸡、凤翔和蒲州,1230年攻占了蒲中、潼关。
1231年当时拖雷汗率领25000人的蒙古军从当时已被大蒙古国占领的关中地区逾越当时的秦岭(南山、终南山、昆仑)进攻当时赵宋的川陕四路的利州路,并攻占了汉中府之后顺着汉水流域而下,并在经湖北路的丹阳一带(今湖北丹江口水库和淅川)折转北向进攻当时的金朝的南京路,相继攻占了诸多城市与当时从攻占潼关的并经过当时的河东南路的南部,突破了当时金朝在黄河南岸设置的防御线的由窝阔台统帅的蒙古军,并渡过黄河,攻占了洛阳府和郑州府的蒙古军一共四万,在三峰山遭遇并消灭了十五万金兵(即三峰山之战),之后窝阔台统帅的军队相继攻占了开封府汴梁城和南京应天府(睢阳城),当时的哀宗惊慌失措的逃亡到蔡州,但是在1234年接到了赵宋荆湖北路的将军孟珙派遣的三十万宋军和足够的粮饷,最终蒙宋联军在1234年3月9日攻陷蔡州,金朝彻底灭亡,余下的数十万军队佯装溃逃。
1227年八月铁木真在征西夏程中于六盘山病死。
当时的大蒙古国包括今蒙古高原、今中国黄土高原、葱岭、满洲平原、华北平原、中亚河中地区、阿塞拜疆以东的大伊朗大部。
成吉思汗遗属由窝阔台继承大汗位,先由幼子拖雷监国,后在1229年最终召开库里勒台大会推举窝阔台继位。
研究元史70载成就显著知不足——记蒙元史学家方龄贵佚名
【期刊名称】《云南教育》
【年(卷),期】2007(000)08X
【总页数】3页(P4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4
【相关文献】
1.中国蒙元史学术研讨会暨方龄贵教授90华诞庆祝会在昆召开 [J], 李配亮;杨云慧
2.中国审计史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兼评方宝璋的<中国审计史> [J], 杨俊
3.卅载辛勤耕耘成就一方特色良种基地——记攸县林科所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J], 吴振明;张佐勇;周建梅
4.研究元史70载成就显著知不足——记蒙元史学家方龄贵 [J], 阿勒得尔图;本刊记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古密史阅读笔记蒙文版
【最新版】
目录
1.蒙古密史的概述
2.蒙古密史的历史价值
3.蒙古密史的蒙文版特点
4.阅读蒙古密史的意义
正文
蒙古密史是一部关于蒙古民族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从蒙古民族的起源到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近日,我阅读了蒙古密史的蒙文版,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蒙古密史的概述。
蒙古密史是一部包含了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史书。
它详细地记载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丰功伟绩,以及蒙古帝国的辉煌历史。
这部史书对于研究蒙古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蒙古密史的历史价值。
蒙古密史作为一部蒙古民族的史书,不仅详细地记载了蒙古民族的历史,还反映了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变革和文化交融。
它对于我们了解蒙古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研究古代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再次,蒙古密史的蒙文版特点。
蒙古密史的蒙文版是基于蒙古民族的母语编写的,它不仅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文化内涵,还使得蒙古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加接近其本来的面貌。
阅读蒙古密史的蒙文版,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蒙古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蒙古语言的魅力。
最后,阅读蒙古密史的意义。
阅读蒙古密史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蒙古
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努力。
同时,通过阅读蒙古密史,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蒙古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做出的贡献。
作者: 崔璇
作者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41-45页
主题词: 蒙元史;帖木儿;蒙古族;扎赉诺尔;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人;拓跋鲜卑;畜牧业;中国大百科全书;狩猎经济
摘要: 读蒙元史随笔崔璇近读不久前出版的一部专史,分上、中、下册,系经过多年筹划,集中多人,不设主编,在较短时间内集体编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包括古代、近代而不含现代的《蒙古族通史》,①这是一部详细叙述蒙古族20世纪初年以前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史学著作。
...。
蒙古统一新疆地区及行省制度的确立笔记在蒙古帝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新疆地区的征服和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蒙古帝国统一新疆地区及行省制度的确立,不仅在政治上巩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地位,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蒙古统一新疆地区的背景出发,描述蒙古实施行省制度的过程,并探讨其带来的影响。
一、蒙古统一新疆地区的背景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时期迅速崛起,并逐渐征服了大片区域,其中包括了新疆地区。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统一了蒙古高原,并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西夏、金朝等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蒙古帝国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和政治智慧。
蒙古统一新疆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地族群的融合和地方统治的问题。
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回、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在此生活。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统一地区的同时要保持各族群的和谐共处,这需要一种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
二、蒙古实施行省制度的过程为了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蒙古帝国实施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是一种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政治管理制度,将地方行政区划成多个行省,设置行省长官,由其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管理。
这一制度在统一多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平衡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保持地方的稳定。
蒙古帝国在新疆地区设立了多个行省,包括石城、伊克苏图等地。
行省长官由蒙古王族和统治阶层中的可信之人担任,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管理,同时还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
行省长官需要尊重当地民族的习俗与传统,与他们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以确保地方的稳定与和谐。
在实施行省制度的过程中,蒙古帝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治。
首先,为了控制当地贵族的势力,蒙古帝国派驻大量的蒙古贵族到新疆地区,与当地贵族建立婚姻联盟,并将他们任命为行省长官。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统治者对蒙古帝国的信任和效忠,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当地贵族对蒙古帝国的反抗。
此外,在蒙古统一新疆地区的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措施。
蒙元史讲座笔记(李治安讲授)蒙元史(绪论)蒙元的历史特点:1)首次由少数民族完成的大一统王朝。
在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前,有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汉族政权南北对峙,甚至疆域远超南方,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等等,但都未能统一中国。
元帝国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王朝。
2)疆域广、民族杂、国祚短,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对西藏首次实施了有效的管理,西伯利亚也进入了元帝国的版图。
西域少数民族大量迁徙进入中原,汉族与各民族更加融合,契丹、女真消失,而回族产生。
蒙元虽然号称世界帝国,但持续时间很短,如果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算起(1206——1368年)有162年历史,如果从忽必烈灭南宋算起,不到90年。
3)形成了世界帝国及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
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征服,空前绝后,波及到欧洲中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涵盖了当时所有的文明区域,是一个前全球化的雏形。
4)唐宋历史变革后的特殊过渡。
唐末宋初,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城市功能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
明中叶到清,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元朝是两次社会变革的过渡时期。
元朝是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课堂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会不到百年而亡?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2、近代元史的研究与发展前景:1)清代时期,元史是一门显学。
因为满清要学习蒙元的统治经验,治理边疆。
钱大昕、赵翼等都有很多建树。
2)民国时期,王国维、陈寅恪、陈垣都对元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抗战期间,元史研究开始衰落,主要是汉族对异族的排斥心里。
抗战后,北大历史语言所派出四位青年学者与伯希和学习蒙元史,把考据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提高很快。
这些学者的再传弟子,又通过努力,使得在八九十年代我国成为蒙元历史研究的中心之一。
4)二十世纪后期,元史研究又有所发展和革新,主要是考据法与社会科学法的融汇。
3、基本史料和参考书:《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时期的历史;《圣武亲征录》:记录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历史;《元典章》:元朝官府公文汇编;《通制条格》:元朝律令的选编条文;《元史》,明朝修编,评价不高,但本纪、志很真实,近乎实录。
《新元史》只能作为参考书。
《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波斯和元朝的历史,它的前两卷基本写蒙古历史,参考价值很高《史集》《多桑蒙古史》:信息量很大,内容丰富,有助于快速了解蒙古历史《蒙古史略》:《蒙古社会制度史》:提出了游牧封建制的说法,见解独到《元朝史》:中国人韩儒林花费10年时间写作而成,是国人《中国通史简编》《元史三论》:“三论”是探马赤军、色目人回回人、马可波罗来华问题的论文集。
这是世界蒙元史的前沿问题。
二、成吉思汗与大蒙古国的诞生:1、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的蒙古室韦部落,13世纪初,从呼伦贝尔西迁到斡难河、秃兀剌河、怯绿连河的三河源头的布尔罕山,并在此崛起。
铁木真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之子,幼年坎坷。
20岁左右,决意逐步复兴孛儿只斤氏。
先向克烈部的王罕和札只剌部的札木合借兵三万,打败蔑儿乞惕部的脱脱,重新聚拢部族,1189年被推选为乞颜部的可汗。
后与札木合不合,发生十三翼之战,没取得胜利。
1201年与金合作,击溃了札木合部落联军,1202年,攻灭塔塔尔部,报父仇,成为漠北蒙古的首领。
1203年,攻灭克烈部王罕。
1204年,攻灭乃蛮部的太阳汗。
蒙古各部被统一在成吉思汗的旗下。
1206年,在斡难河源头举行忽里台会议,铁木真被拥戴为成吉思汗,意为海洋或天,立国号也客蒙古兀鲁思。
其政治制度建设主要有:1)设置九十五千户(有说一百多),千户是军事、行政、生产单位,千户长是那颜长(长官),主动降服的用原来的。
千户长之上设两个万户;2)组建万人怯薛护卫军,即禁卫军,伺卫、出征、掌管宫廷事务。
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世代为怯薛长官,其下还有执事;3)创建蒙古文字,从塔塔统阿得知畏兀儿字刻于印章之上,开始用畏兀儿字书写蒙古语,蒙古体共同形成的文化标志;4)任命大断事官札鲁忽赤,分管户口和司法,相当于汉地的国相,为最高行政司法首长;5)制定扎撒,即法律、训令,早在1203年就制定了一些扎撒,后编成大扎撒;6)分封子弟,封其四个兄弟在大兴安岭一带,称东道诸王兀鲁思(封地);封四个儿子阿尔泰山一带,术赤为、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称为西道诸子兀鲁思;东西之间为大汗所直辖。
大汗统领六十左右千户,其余三十多千户有诸子和诸弟统领。
分封在第四课:南攻金、夏与发动西征(1)千户制度、怯薛制、分封制度的完成,成吉思汗的战争机器也就形成了。
蒙古的对外政府,1205年,成吉思汗所限率军超略西夏遍地,而后,对西夏的军事征服有四、五次,规模也越来越大,目标改为称臣、内属、征调等。
知道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前,仍亲临围攻西夏过度的前线,并部署实施屠城和灭亡西夏的战略。
(1)对金朝的进攻大体上有四次,野狐岭和居庸关大战是成吉思汗以少胜多的主要战役,迫使金朝迁都汴梁。
(3)成吉思汗军事征服业绩最辉煌和最残酷的,是在西面的中亚、西亚和东欧。
这就是有名的“西征”。
成吉思汗的商队被花剌子模被杀掉了成为了导火线,成吉思汗断然决定报仇,花剌子模的一些重要城市都被夷为平地。
成吉思汗发动的西征是游牧民族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军事征服。
(1)成吉思汗的评价和探讨:成吉思汗对汉地和西夏多是空前的抄略和对文明的破坏。
成吉思汗征服各国的过程中,杀戮无数,抵抗者多屠城,对文明破坏严重。
对蒙古族、蒙古国家、蒙古民族来说,成吉思汗无愧为杰出的草原帝王和新兴的蒙古族领袖。
对汉地和其他地区来说,成吉思汗又不可避免地充当了先进文明的破坏者和毁灭者。
成吉思汗堪称世界级一流的军事家,他的骑兵闪电袭击、迂回包抄等战术,在世界军事学上有重要的贡献。
对中西交通来说,西征在客观上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是东西方版图、文化连成一片,东西穿行的道路畅行无阻。
野蛮的征服杀掠背后,隐藏着蒙古草原游牧文化与汉地农耕文化的对立、隔阂、冲突们,以及蒙古父权制军事封建国家对外扩张掠夺属性。
总体之说,是毁多誉少。
但是,对东西方的交融贡献很大。
没有成吉思汗就没有蒙古族这一民族共同体。
军事上建树更大,闪电战、迂回包抄等战术非常先进。
起辇谷,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的埋葬地。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都埋葬在漠北起辇谷,不封不树。
第五课:从窝阔台到蒙哥汗从窝阔台到蒙哥汗:1、窝阔台的业绩: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术赤老大,管狩猎,是金帐汗国的创始人;察合台管法律,是察合台汗国的创始人;拖雷是幼子,协助成吉思汗管理中央兀鲁思的事务,按照蒙古人的习俗,他有权继承家产;察合台负责整个汗国军事和政务,为人宽厚。
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监国三年,在察合台的支持下,窝阔台继承了汗位,在位十三年,主要功绩有:1)1235年,建都哈拉和林,又利于统治大蒙古汗国;2)设置站赤,即驿站,以便于政令传递和交通联络,共设37站,便于政令传递;3)初定赋税科敛,百者取一;打井养畜,仓廪救灾;4)布置探马赤军,从各个千户,百户挑选出精锐,组织一支军队,刺探军情,镇守各地;5)实施“长子出征”和南下灭金;1235年,命拔都(术赤长子)、贵由(窝阔台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率军西征钦察和俄罗斯;1232年,窝阔台和拖雷攻占金朝南京汴梁,决战三峰山,灭亡金朝。
2、窝阔台对汉地的政策的改变1)听从耶律楚材建议,保留农耕文明,设十路课税所,征收税赋;2)设置汉地万户侯,实现间接统治管辖;3)改列地分封为五户丝食邑制,五户出一斤丝给郡王等,其余还得上交中央;3、负面影响:晚年重用回回人奥都剌合蛮在汉地扑买课税,即包税,造成民怨沸腾,此人还排挤耶律楚材,使其不得志,抑郁而终;窝阔台嗜酒如命,赏赐无度。
2、贵由汗的短暂统治:贵由是窝阔台的长子,窝阔台曾制定皇孙失列门继承汗位,但其死后,六皇后脱列哥那监国称制五年,将汗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贵由。
贵由主要做了四件事:1)惩办脱列哥那监国时期的宠臣法提娜、奥都剌合蛮;2)追究斡赤斤.铁木哥(窝阔台的小叔叔)阴谋篡位事件;3)重用父亲的老臣,如镇海;4)秘密亲征钦察汗国的兀鲁思君主拔都,不幸在征讨途中病死;3、刚明雄毅蒙哥汗:大汗即位1.大汗指定2.势力大的得在窝阔台即位之初,召开忽里台会议,商定汗位在窝阔台系子孙内传递,但是贵由汗突然去世,使得汗位的继承又出了变数,拖雷系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时拖雷虽已去世,但其家族势力最强,又有术赤长子拔都支持,拖雷的长子蒙哥被拥戴为第四位大汗。
蒙哥汗在位期间,主要做了几件事:1)追究拒绝忽里台会议和阴谋篡位的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王公官僚,黄金家族内部争斗更剧烈了。
2)强化汗权,驭下甚严;3)将窝阔台系宗亲西迁到原封地以西;4)完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继续扩张。
固定行断事官一职,类似于丞相。
派忽必烈征南(江南),旭烈兀征西(波斯)。
蒙哥固守蒙古旧俗,喜好占卜之术第七课: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三、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1、自请唯掌军事:忽必烈是蒙哥的兄弟,在第二次忽里台会议上负责会议秩序,为蒙哥登上汗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后蒙哥下旨,漠南军事民政由忽必烈总管,姚枢建议其唯掌军事,忽必烈上奏蒙哥被准。
同时接受木华黎国王的后代巴度鲁的建议,将军事据点从甘陕一带迁到北京一带,俯视中原,可控天下。
于是,忽必烈命刘秉忠修建开平城(元上都)。
2、金莲川开府:忽必烈在开平城招募了大量的汉族精英出谋划策,学习中原文化。
这些人才大体可分为邢州术数家群,刘秉忠为首、理学家群、金源文学群和经帮理财群,还有一些宗教僧侣、王府侍卫等等,组成了一个商讨治理汉地的幕僚集团。
以汉法治汉地获适当变通蒙古旧俗。
这对忽必烈今后的政策方略、社会支持和官员准备有重要的影响。
3、远征大理:大理国(南诏国)在唐宋时期是与中原并立的王朝。
出征前姚枢建议忽必烈不要乱杀人,1253年忽必烈经临洮分三路直逼大理,12月包围大理,派使者劝降不得,下令攻城,当晚就攻下大理。
忽必烈特免杀掠,没有屠城。
后复活大理国王段兴智,安抚其觐见蒙哥,并以其影响招降大理各部,其后大理仍由段氏治理。
4、以汉法治邢州、京兆的试验:搭剌罕是蒙古人封给有功的低级贵族的爵位,享有一定的特权和豁免权。
邢州的搭剌罕是启昔礼和八答,曾救过成吉思汗,所用官吏只知索取,民众流离失所,税赋收不上来。
这两人只好请求忽必烈整顿吏治,忽必烈任用自己人兴办铁业、印制纸钞、整顿驿站、惩办不法官吏,效果非常明显。
京兆是1253年蒙哥给忽必烈的封地,其下属想在京兆修建府邸,被忽必烈阻止。
同时设立官府衙门,官吏关中川陕等地,设立宣抚司:总理民政,总管陕西汉中;从宜所:军需转运;行部:财政。
兴办学校,劝农薄赋。
深得汉地贵族士大夫的认可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