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08
第九章二十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二、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概况20世纪的西方文学就纵的走向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另一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这两条线大致平行,但有时交叉。
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20世纪世界文学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比较而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20世纪世界文学的影响显然更大,而且更深刻。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和实质一般来说,现代主义是指迄今为止的所有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流派。
20世纪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规范的现代主义,也被称作正宗的现代主义,主要流派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意识流小说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两者在哲学、审美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明显的分歧。
(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促使人类不能不从新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命运。
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冷酷关系,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已经熟悉了的世界变得愈来愈陌生,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非理性主义思潮。
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想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哲学,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和悲观主义色彩。
西方文学史来看,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抛弃了传统文学对客观真实性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形成了整个文学“向内转”的趋势。
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1、由于危机感、幻灭感导致悲观厌世情调;2、由于人的异化而导致文学形式的荒诞与变形;3、由于个体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使文学重于创造、工于形式;4、由于心理意识的加强使整个文学向内转,重主观,形成意识流般的特点。
提要与思考一、学习提要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
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法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
罗曼·罗兰的生平与创作,《约翰·克利斯多夫》的个人反抗主题和小说的艺术风格。
法朗士、马丁·杜伽尔、莫里亚克和纪德的创作。
巴比塞的反战小说。
阿拉贡和他的《共产党人》。
后期象征主义。
意识流小说。
普鲁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超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的生平和创作,小说《厌恶》和《自由之路》的主题和特色。
加缪和他的小说《局外人》。
荒诞派戏剧。
贝克特和他的《等待戈多》。
尤奈斯库和他的《秃头歌女》。
新小说派。
罗布-格里耶和他的小说《橡皮》。
布托和他的小说《变化》。
杜拉斯和她的小说《情人》。
西蒙和他的小说《佛兰德公路》。
英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
肖伯纳的生平和创作,他的《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巴巴拉少校》等剧作。
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劳伦斯和他的小说《虹》、毛姆的小说《刀锋》、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艾略特的《荒原》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朵丽斯·莱辛的《金色的笔记》、奥斯本的剧本《愤怒的回顾》、戈尔丁的小说《蝇王》。
俄国“白银时代”文学风貌。
苏联文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派”。
高尔基的生平与创作,剧作《底层》和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的主题。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叶赛宁诗歌的特色、勃洛克和他的《十二个》、法捷耶夫的创作、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肖洛霍夫生平与创作,《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悲剧和小说的独特风格。
阿·托尔斯泰的小说《苦难的历程》、布尔加科夫和他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安魂曲》、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诗歌《瓦西里·焦尔金》、列昂诺夫的小说《俄罗斯森林》、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一日长于百年》、索尔仁尼琴的创作。
从二十世纪文学的转向看世界文学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世界文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在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这一艺术运动的兴起,带动了世界文学的转型。
现代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对传统故事结构、语言、叙事方式和主题的反叛,使世界文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二十世纪文学的转向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一直占据主导。
追求美和真实性的现代主义,拥抱新语言和形式,以反叛传统为题材,以此来反映社会文化变化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融,现代主义成为了世界文学的主导思潮。
在20世纪初,以维尔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兴起,它拥抱在艺术与知识之间发生的交错。
虽然现代主义充满了反叛与挑战,但其文学性质依然会给传统文学带来启发和鼓舞。
现代主义呼唤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必然是一个富有创新性和想象力的世界。
二、现代主义的文学表现方式现代主义在文学上注重个体化,作家们开始将自我、内心的体验以及意识流等复杂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来。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就是意识流从理论层面上的应用,也是为后世提供了现代主义散文的典范。
此外,伍尔夫的《到灯光之下》,在纪实与想象之间形成的内在张力,凸显了现代主义的“流派性”。
现代主义文学形式和语言是现代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语言评论、技法,以及新文学潜藏的意识和想象力,都紧扣着现代主义的世界观。
这些新的语言、技法和想象力,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内涵。
三、二十世纪文学的全球发展现代文学运动不仅仅是欧洲的事情,在美国、俄罗斯、南美洲、亚洲等世界各地都有着相应的文学运动,多样化的文学运动交融在一起,造就了更为多元化、开放性更大的世界文学。
20世纪初,以俄国为中心的“西方化”文学运动的出现,意味着此时期的现代主义在欧洲和亚洲国家都得到推崇。
俄国作家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以及南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等都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学风格。
20世纪现代主义⽂学20世纪现代主义⽂学⼀、现代主义⽂学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主要思潮之⼀,也是在这⼀思潮影响下所有⽂学流派的统称;1、以柏格森、弗洛伊德等⼈的⼼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理性因素,主张从个体⼼灵出发,强调表现内⼼⽣活和⼼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2、在哲学思想上受尼采的影响,反对传统对个体、物质对⼼灵、理性对感性的压制,注重在⾃然与⼈、社会与⼈、⼈与⼈之间的各种关联中剖析个体的⽣存状态(异化),具有虚⽆主义和⽂化批判倾向;3、热衷于艺术技巧的⾰新与实验。
⼆、现代主义⽂学发展概况1、发展轨迹:肇始期(1890-1910)⿍盛期(1910-1930)衰退期(1930-1950)2、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等。
三、未来主义1、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个以意⼤利为中⼼的反传统⽂学流派,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明,讴歌⼒量、运动和速度,在⽆序联想和⾃由放任的⽂字中显⽰其刺激性和冲击⼒,致⼒于清除传统⽂化,表现出狂热的⽆政府主义和⽂化虚⽆主义。
创始⼈是意⼤利作家马⾥内蒂,代表⼈物有法国诗⼈阿波⾥奈尔,俄国诗⼈马雅可夫斯基等。
2、未来主义发展概况1909年意⼤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44 )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和宣⾔》,宣告了这⼀运动的诞⽣。
未来主义的“诗歌宣⾔”、“戏剧宣⾔”、“电影宣⾔”、“⾳乐宣⾔”、“舞蹈宣⾔”、“雕塑宣⾔”、“建筑宣⾔”陆续产⽣,形成热潮。
20年代初,未来主义出现分化,趋于沉寂。
3、未来主义的美学原则及意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产这⼀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以⼒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未来主义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提出了⽂学艺术应为适应⼯业化发展⽽变⾰这⼀命题,使艺术的创造空间得到延展,对现代主义⽂学有开拓意义。
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学院:经济学院姓名:朱宗帅学号:2013097920世纪是一个大动荡、大变化的世纪,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批社会主义和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两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科学和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苏联的解体等。
20世纪哲学和社会思想领域也异常活跃,各种哲学思潮对文学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约翰克里斯多夫》作者罗曼罗兰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在这部作品中处处显现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对艺术的追求的纯粹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看似是主人公克里斯多夫的精神心灵成长史,却是作者的心灵成长史。
作者笔下的克利斯朵夫在精神上感到骚乱,他深深地厌恶一切非人性的、矫饰和伪善的、使人的天性变成拘谨和畸形的东西,所有这一切都是罗兰本人的特性。
这就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所能感受到的那种高尚而不安定的、诚实与真挚的性格。
约翰克里斯多夫出生在音乐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但在父亲酗酒的行为下,家道日益衰落。
祖父和舅舅是最早把约翰引向音乐之路的。
祖父希望小约翰继承振兴家业的重任,再现家族音乐的光辉。
祖父告诉他音乐是超凡的艺术,他说:“你瞧,音乐家职业何等美妙!还有什么会比创造这些神奇的景色更光荣?这无异做了尘世的上帝。
”祖父的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祖父不断给他灌输着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成为大人物的思想,可以说,小约翰最初的音乐之路只是出人头地,成名成利,他也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也在一步步走向那所谓的“成功”,但是渐渐成长的思维,逐渐厌恶着这样的音乐之路,这样的音乐之路与自己内心的音乐梦想是相违背的。
从小就可以看出约翰那种追求艺术的纯粹与真诚的信念,他厌恶为娱乐而去创作,为迎合别人而去创作表演,而不是去获得一种身心上的享受。
这部小说仿佛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
作者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
叙说了一个真诚的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
20世纪文学的组成及成就20世纪的欧美文学,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走向新的繁荣的时代。
从宏观的角度看,20世纪的欧美文坛上存在着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主流,其中又以现代主义的影响更大。
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它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20世纪现实主义是欧美传统文学---主要是19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代的延伸。
从本质上看,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两大文学主流无论在人文观念、美学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不是相互对立的,既碰撞又彼此交融。
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接受了前辈们较为复杂的哲学思想,继承了前辈的批判精神、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典型人物等最基本的创作方法。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的特点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思想对作家们的影响较广,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作品中揭露现实。
第二,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第三,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的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第四,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伤痛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性,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也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频频出现“长河小说”,深入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第二,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巨大变化,注重人物心灵世界开掘,反映人物完整内心世界。
第三,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更注重心理变态描写。
那么,接下来就例举几个国家的文学成就做例证。
(一)英国英国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最有成就的国家之一。
世纪的英国小说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的直面人生的特点,并从写实小说发展到实验小说。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相信文学创作应当是男女合作的艺术,他把调整人类的两性关系作为自己艺术追求得主旨。
两性关系是他创作的核心内容,他的作品具有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心灵探索的多重含义。